要有一點競爭精神談談農村初中學生競爭精神培養的作用
要有一點競爭精神談談農村初中學生競爭精神培養的作用
趙市中學 陳永岳
初中學生,處在人生的重要階段,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又是一個可塑性很強的重要時期。有無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對初中生今后能否健康發展,能否成為建設祖國、服務社會的合格人才,起著重要的作用。而當今社會又是一個充滿了競爭的社會,大到國力的競爭,小到一個崗位的競爭,無不遵循著一條“能者上,庸者下”,“優者勝,劣者汰”的優勝劣汰的法則。現在的初中學生,將來走上社會,勢必也將融入到這個優勝劣汰的大社會中,展示自身的價值,接受社會的評價、檢驗。為了讓學生在青少年時期就具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抓住現在的黃金時期,認真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不斷進取。在未到大浪淘沙的激烈競爭中,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跟上社會前進的浪潮,有必要從初中開始,逐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競爭精神,提高他們學習文化知識的自覺性,在思想上、作風上、行動上盡快成熟起來,為今后的人生旅程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培養初中生的競爭精神,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目標意識和戰勝困難的精神,這是激發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原始動力。每個人都有人生的奮斗目標,是奮斗的方向,但目標與現實之間必然存在著距離,在這段路途中,會有許多曲折艱難,隱藏著許多暗礁、險灘,這些曲折艱難,暗礁險灘,需要他們去克服、去排除,只有不畏艱險的人,才能到達勝利的頂峰,攀登者必須勇敢地接受困難的挑戰,競爭就意味接受挑戰,挑戰自我,挑戰困難。敢于接受挑戰的學生,就要有敢于與困難作斗爭的勇氣和智慧,才能不斷地認識自己的不足,找出客體與主體之間的差距,這樣就能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自覺學習,刻苦學習,把學習知識看成是提高自己競爭能力的手段。有奮斗目標,有競爭精神的學生,往往也能正視自己,正視自己存在的弱點和缺點,認識自身的不足,在思想上產生憂患意識,憂患意識又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提高。但是從目前農村初中生的情況來看,他們的競爭精神是不夠的。現在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環境中,由于家長對子女的關心,往往只重視物質生活的一面,而忽略了思想精神的一面,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事情都由父母們包攬,不少學生養成了張口飯來,伸手衣來的依賴思想,一遇到困難的事,就不能正確對待,不是避開困難,就是求助于父母解決。久而久之,思想上缺乏進取精神。這種思想,表現在學習上,就是缺乏求知欲,不知道為什么要學習,沒有明確的目的,具體的奮斗目標,更談不上學習的自覺性。學習中遇到困難。不是想方設法去求得解答,而是放下作業 不做,等待老師的講解,學習只求過得去不求地得硬,沒有竟爭精神,沒有學習動力,這種被動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又抑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潛能的挖掘開發,影響了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培養學生的競爭精神,就是培養學生的吃苦精神。學習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要掌握好知識,就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沒有吃苦精神是不行的,從認識論的觀點來看,學生接受知識,從初次接觸到牢固掌握,最后到融匯貫通,熟練運用知識,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其間就必然要流下辛勤的汗水。俗語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就是這個道理。學生掌握知識,學習在課內,掌握在課外,課外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復習鞏固,想要把知識掌握好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說熟練運用了。現實中,不少學習優秀的學生,他們為了弄懂一個公式,一條定理,解答一個難題常常放棄休息時間,不怕苦,不怕累,潛心鉆研,悉心研究,直到弄懂掌握為至,因為他們懂得,只有這樣,才能掌握好知識,才能充實自己,超越別人,才能立于不敗之地。舔嘗到了成功滋味的學生,又會進一步激發自己的好學精神,刻苦學習,這種良性循環的結果,必然是學生學業成績的進步。有了吃苦精神,學生也會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時間對于一個有求知欲、有競爭精神的學生來說是十分寶貴的,他們明白,“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時間對于他們來說,就是生命,就是知識,就是財富。
培養初中生的競爭精神,能使學生的思想素質得到全面提高。競爭,從一個側面來說,也是一個鍛煉自己的過程,自我完善的過程。有競爭,就有壓力,競爭就是自加壓力,提高自己承受壓力的能力。初中生處在人生的黃金時代,青少年時代的思想素質,往往影響到人的一生,青少年時代就有一種為目標而奮斗的精神,有一個自加壓力,能承受壓力的堅強的健康向上的心理,為今后的人生旅程結出豐碩成果,無疑是打下了堅定的基礎。競爭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的修養。競爭是殘酷的,但也是公平公正的,它有實實在在的主體與客體,主導勝負的因素雖然錯綜復雜,而結果都是簡單明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學會了尊重事實,尊重別人,審視自己。尊重別人的勞動所取得的成果,回過頭來再審視自己,找出自己成功的方面和不足的地方,明確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做到勝不驕,敗不餒,這樣不斷完善自我,在完善中求得不斷發展進步。
初中學生,由于年齡的關系,社會經歷不多,對社會的認識能力還比較淺,對今后的人生之路怎么走,還處于一種朦朧的狀態。作為教育者的教師,就要多在這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教育他們要樹立崇高的理想,腳踏實地地刻苦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適應社會飛速發展的需要;要讓學生認識目前社會發展的趨勢,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使他們明確肩上的責任,明確社會對他們的要求,樹立競爭意識,競爭精神,教育學生懂得“今天不生活在未來,明天就會生活在過去”,要自強、自立,克服畏難情緒,克服依賴思想,用自己的腳走路,才能走出燦爛的明天。
列寧曾經說過“要向大目標走去,就得從小目標開始”。我們的教育,是為社會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他們是未來祖國的建設者。良好的思想素質,心理素質是他們立足社會的基礎,全面的扎實的文化知識是他們服務社會的工具,為了使祖國的下一代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要求,我們要從青少年時代起,逐步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競爭精神,將來以健康的體魄,豐富的知識來服務社會,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