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張霞,女,1972年7月生,吳中區渡村中學語文教師,教科室副主任,中學一級教師,郵編215106,電話0512-6629060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傾聽被列入口語交際的三大能力,并且在每一學段都提出了具體要求。第四學段(7-9年級)的要求是:“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可見,在新課程標準中“傾聽”能力的培養被充分強調。國外有關學者曾經對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信息交流情況做過統計,結果是:聽占45%,說占30%,讀占16%,而寫僅占9%。這說明“聽”在信息交流中占最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師在課改中實施和執行新課程標準時,在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過程中,應改變過去重“說、讀、寫”的能力訓練,輕“聽”的能力訓練的舊觀念,充分重視傾聽能力的培養和訓練。那么,如何培養和訓練初中學生的傾聽能力?筆者談談個人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參考。
一、學《語文課程標準》,讀有關傾聽文章,明確傾聽的重要性。
傾聽的重要性,光靠老師的一張嘴去強調是遠遠不夠的,應該采取多種方式,讓學生多角度去認識其重要性。我首先讓學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關傾聽部分內容,讓學生把學會傾聽納入學習目標。然后搜集一些有關傾聽的文章,有詩歌、散文,有名人軼事,也有論文,讓學生閱讀、思考、討論。再向學生介紹有關傾聽的名言、俗語等。通過這些,讓學生認識到中學階段是人生中訓練聽力的黃金時期和關鍵時刻;學會傾聽是高社交化、高效率化、高信息化時代生存發展的需要;是發展智力的強有力手段;是接受信息,增長知識的捷徑,從而讓學生在思想上重視傾聽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充分發揮其培養傾聽能力的主動性、自覺性。
二、注重傾聽態度和習慣的培養。
在傾聽的訓練中,要始終貫穿傾聽態度和習慣的培養。傾聽時要求學生態度要謙虛,要積極,要有禮貌,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要求學生養成“五心”的傾聽習慣。①專心地聽,明主旨。②用心地聽,辨是非。③細心地聽,記要點。④虛心地聽,作對照。⑤耐心地聽,重細節。值得注意的是,在培養學生良好傾聽態度和習慣時,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示范作用,給予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采用多種渠道,多種方式訓練學生的傾聽能力。
傾聽能力,是人對有聲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而不僅指聽力(聽辨力),它往往包含著復雜的智力活動,與聽者的知識水平,智力素質,生活閱歷,為人修養等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傾聽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完全有賴于后天的培養和訓練。訓練傾聽能力有著廣闊的天地,凡有人說話的場合,都可以用來鍛煉傾聽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培養學生勤于、樂于、善于在日常口語交際中鍛煉傾聽能力的意識。就語文教學本身而言,可結合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口語交際教學等多種渠道,利用多種方式進行傾聽能力專門訓練。
(一)結合閱讀教學訓練傾聽能力。
一般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穿插以下幾種傾聽能力訓練。
(1)聽記訓練:主要方式有聽記課堂筆記,聽記課文、錄音、廣播,聽記競賽。側重于訓練學生傾聽的注意力,記憶力。
(2)聽問訓練:主要方式有教師口問學生口答或筆答,或者教師講述材料,學生聽后提問。往往在用提問法、討論法開展閱讀教學時常用,側重于訓練學生傾聽的理解力。
(3)聽述訓練:主要方式有聽后詳述、概述、綜述。側重于訓練學生傾聽的理解力,篩選力。
(二)結合寫作教學訓練傾聽能力。
寫作教學重點在于訓練學生“寫”的能力,如果能與“傾聽”能力訓練結合起來,能很好地以“聽”促“寫”,增加寫作的趣味性。
(1)聽記訓練:作文指導中,教師提供給學生選用的材料,不要印發而是教師講述,學生聽記。
(2)聽改訓練:教師可宣讀一篇有毛病的作文,讓學生聽后指出毛病并提出修改意見。亦可把學生分組,讓每組組員依次宣讀自己的作文,其他組員聽改。
(3)聽評訓練:類似于聽改操作,不過側重于對作文的評析。
(4)聽感訓練:可以讓學生在聽故事,錄音新聞,音樂作品,影視作品等之后,談感想或寫感想,使學生的傾聽能力得以綜合運用。
(三)結合口語交際教學訓練傾聽能力。
新教材中大量增加了口語交際內容,在教學中可穿插進行如下幾種傾聽能力訓練。
(1)語音聽辨和語義把握訓練:可采用“傳話”的形式訓練這兩種能力。“傳話”的內容可由短到長,由簡單到復雜,使訓練有梯度地進行。
(2)表情觀察訓練:人說話時總伴隨著一些表情,要訓練學生善于從表情中聽出信息。可向學生講授常用的表情語,手勢語,體態語等。可讓學生試用不同表情說同一句話,感受表達出的不同信息。
(3)聽話外音訓練:口語交際總是在特定情境下進行的,有些話有弦外之音,要訓練學生善于聽出。可通過做相關練習題訓練。
(4)抗拒干擾訓練:安靜的環境有利于傾聽。但生活中的交際場合往往是嘈雜的。所以可以安排學生隔幾排座位互相進行對話,讓學生在嘈雜的環境中傾聽,學會抗拒干擾。
(四)結合一些實踐活動訓練傾聽能力。
比如說利用課前一分鐘講話,讓學生聽記,聽述等。集會時讓學生做會議記錄。學校組織的一些朗誦、演講、辨論等比賽,都要求聽記并寫感想。盡量利用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傾聽的好習慣,讓各項傾聽能力得以綜合運用。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線條的想法與做法。在實踐運用中還需認真探索研究,使其更完善,更具體。我想只要教師在教學中充分重視傾聽能力的訓練,訓練中目標明確,要求具體,形式新穎,生動有趣,指導有方,那么學生的傾聽能力肯定會逐步提高,口語交際能力也就上一個新臺階,課堂教學效率也隨之提高。
談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吳中區渡村中學 張 霞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很注重“說讀寫”三大能力的培養,而“聽”的能力培養往往被輕視甚至被忽視。這也就導致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再強調學生要認真聽講,但課堂上總有些學生聽課不專心,甚至開小差,做小動作;有些學生亂插話,隨意打斷別人發言;有些學生不愿意發言,也無耐心聽別人發言;有些學生聽課抓不住重點,聽課效率極低。要改變這些現狀,在教學中應充分重視培養和訓練學生“聽”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傾聽被列為口語交際的三大能力之一,并且在每一學段對傾聽能力的培養都提出了具體要求。第四學段(7-9年級)課程目標對傾聽提出的新要求是:“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可見,在新課程標準中“傾聽”能力的培養被充分強調。國外有關學者曾經對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信息交流情況做過統計,結果是:聽占45%,說占30%,讀占16%,而寫僅占9%。這說明“聽”在信息交流中占最重要的地位,而不是說、讀、寫。因此,教師在課改中,實施和執行新課程標準時,在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過程中,應把傾聽能力的培養放到首當其沖的重要地位,充分重視,認真訓練,象英語老師訓練學生聽力那樣,讓學生學會傾聽。那么,如何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傾聽能力?筆者談談個人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參考。
一、學《語文課程標準》,讀有關傾聽文章,明確學會傾聽的重要性。
傾聽的重要性,光靠老師的一張嘴去強調是遠遠不夠的,應該采取多種方式,讓學生多角度去認識其重要性。我首先讓學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關傾聽部分內容,讓學生把學會傾聽納入學習目標。然后搜集一些有關傾聽的文章,有詩歌、散文,有名人軼事,也有論文,讓學生閱讀、思考、討論。讓學生摘錄有關傾聽的名言和重要語句。如卡耐基說:“一雙靈巧的耳朵,勝過十張能說會道的嘴巴。”西方名言:“上帝分配給我們兩只耳朵,而只給我們一張嘴巴。意思就是要人們少說多聽。”通過這些,讓學生認識到中學階段是人生中訓練聽力的黃金時期和關鍵時刻;學會傾聽是高社交化、高效率化、高信息化時代生存發展的需要;是發展智力的強有力手段;是接受信息,增長知識的捷徑,從而讓學生在思想上重視傾聽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充分發揮其培養傾聽能力的主動性、自覺性。
二、注重傾聽態度和習慣的培養。
在傾聽的訓練中,始終貫穿傾聽態度和習慣的培養。傾聽時要求學生態度要謙虛,要積極,要有禮貌,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要求學生養成“五心”的傾聽習慣。①專心地聽,明主旨。②用心地聽,辨是非。③細心地聽,記要點。④虛心地聽,作對照。⑤耐心地聽,重細節。值得注意的是,在培養學生良好傾聽態度和習慣時,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示范作用,給予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采用多種渠道,多種方式訓練學生的傾聽能力。
傾聽能力,是人對有聲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而不僅指聽力(聽辨力),它往往包含著復雜的智力活動,與聽者的知識水平,智力素質,生活閱歷,為人修養等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傾聽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完全有賴于后天的培養和訓練。訓練傾聽能力有著廣闊的天地,但凡有人說話的場合,都可以用來鍛煉傾聽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培養學生勤于、樂于、善于在日常口語交際中鍛煉傾聽能力的意識。就語文教學本身而言,可結合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口語交際教學等多種渠道,利用多種方式進行傾聽能力專門訓練。
(一)結合閱讀教學訓練傾聽能力。
一般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穿插以下幾種傾聽能力訓練。
(1)聽記訓練:主要方式有聽記課堂筆記,聽記課文、錄音、廣播,聽記競賽。側重于訓練學生傾聽的注意力,記憶力。
(2)聽問訓練:主要方式有教師口問學生口答或筆答,或者教師講述材料,學生聽后提問。往往在用提問法、討論法開展閱讀教學時常用,側重于訓練學生傾聽的理解力。
(3)聽述訓練:主要方式有聽后詳述、概述、綜述。側重于訓練學生傾聽的理解力,篩選力。
(二)結合寫作教學訓練傾聽能力。
寫作教學重點在于訓練學生“寫”的能力,如果能與“傾聽”的能力訓練結合起來,能很好地以“聽”促“寫”,增加寫作的趣味性。一般可進行以下幾種訓練:
(1)聽記訓練:作文指導中,教師提供給學生選用的材料,不要印發而是教師講述,學生聽記。
(2)聽改訓練:作文修改中可用。教師可宣讀一篇有毛病的作文,讓學生聽后指出毛病并提出修改意見。亦可把學生分組,讓每組組員依次宣讀自己的作文,其他組員聽改。
(3)聽評訓練:類似于聽改操作,不過側重于對作文的評析。在聽改,聽評訓練中有利于訓練學生傾聽的品評力。
(4)聽感訓練:可以讓學生在聽故事,錄音新聞,音樂作品,影視作品等之后,談感想或寫感想,使學生的傾聽能力得以綜合運用。
(三)結合口語交際訓練傾聽能力。
新教材中都大量增加口語交際內容,在教學中可穿插進行如下幾種傾聽能力訓練。
(1)語音聽辨和語義把握訓練:可采用“傳話”的形式訓練這兩種能力。“傳話”的內容可由短到長,由簡單到復雜,使訓練有梯度地進行。
(2)表情觀察訓練:人說話時總伴隨著一些表情,要訓練學生善于從表情中聽出信息。可向學生講授常用的表情語,手勢語,體態語等。可讓學生試用不同表情說同一句話,感受表達出的不同信息。如“你真聰明!”。這句話笑著說是表揚,氣憤地說則是諷刺,挖苦。
(3)聽話外音訓練:口語交際總是在特定情境下進行的,有些話有言下之意,弦外之音,要訓練學生善于聽出。可通過做相關練習題訓練。
(4)抗拒干擾訓練:安靜的環境有利于傾聽。但生活中的交際場合往往是嘈雜的。因此,有必要讓學生學會抗拒干擾。所以可以安排學生在嘈雜的環境中傾聽,可以讓學生隔幾排座位互相進行對話。
(四)結合一些實踐活動訓練傾聽能力。
比如說利用課前一分鐘講話,讓學生聽記,聽述等。集會讓學生做會議記錄。學校組織的一些朗誦、演講、辨論等比賽,都要求聽記并寫感想。讓學生在活動中養成傾聽的好習慣,讓學生的傾聽能力得以綜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