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語文教學中趣味故事的巧妙運用
主題詞: 語文教學 趣味故事 運用
綱要:
引言
一、語文教學中趣味故事的運用方法
1. 用趣味故事巧妙導入 課堂
2. 用趣味故事理解作者背景
3. 用趣味故事提示理解文旨
4. 用趣味故事強化文章主題
5. 用趣味故事集中學生注意
6. 用趣味故事補充知識內容
7. 用趣味故事積極引發思考
8. 用趣味故事多方發散思維
9. 用趣味故事達到德育目的
二、語文教學中所用趣味故事的特點
三、語文教學中常用趣味故事的類型
四、語文教學中趣味故事的運用形式
五、語文教學中使用趣味故事應注意
結語
引言:
對于小說來說: “沒有故事的人生是乏味的人生” ; 對于語文教學而言:“沒有故事的課堂也必定是缺少活力的課堂” 。
語文區別于其它學科的魅力之一,即在于它的文彩。而趣味故事正是語文教學中增色出彩的那種篇章。再加上從小孩到老人,幾乎沒有不喜歡故事的。因此, 如果語文教師善于把趣味故事巧妙運用于語文教學中,定將收到巨大的功效。
一、語文教學中趣味故事的運用方法:
1. 用趣味故事巧妙導入 課堂。
如果把一堂課比作一個人,那么課程的導入 就相當于這個人的臉蛋,是不是一堂有魅力的成功的課,第一印象就要看這張臉是否漂亮,吸引人。趣味故事導入 是諸多導入 法中較佳的一種。
一次我上公開課,講高中第一冊魯迅的議論文《拿來主義》,就用了這樣一個故事導入 :在一次國際名酒節聚會中,各國都拿出了自己最好的酒。法國人拿出了他們的白蘭地;德國人拿出了威士忌;中國人拿出了國酒茅臺;輪到美國了,這時,只見美國人不慌不忙地拿出杯子,倒了一點白蘭地,再加一點威士忌,最后又加了一些茅臺酒,然后說:這就是我們美國最好的酒——雞尾酒,眾人都面面相覷。故事講完了,我讓學生們談談對這個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很自然地進入了《拿來主義》的教學內容。又如教新教材初中第一冊《空城計》一課時,有位老師以講解孔明憑著大智大勇的聰明才干用草船借到了十萬枝箭的故事導入 新課,學生興趣也頗為濃厚。
2. 用趣味故事理解作者及背景。
“言為心聲”,文學作品與作者的經歷、生活體會、思想感情都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學生對作者與寫作背景的了解將會直接影響其對文學作品的進一步認識。
如我在講到陶淵明的詩文并首次介紹他時,就一定要給學生講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甚至再次講到他時也提一下,或由學生再來講一遍,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他的經歷、他的生活、他的思想,從而深入理解他的作品的主題和內涵。
3.用趣味故事提示理解文旨。
“條條大道通羅馬”,同一種“酒”也可以用不同的“瓶子”裝。有些趣味故事與所學文章的題旨是不謀而合,屬相同或類似的道理,因此可用來作提示性的材料,幫助學生理解一些較難理解的課文的意旨。
例如剛才上面所說教授魯迅的議論文《拿來主義》所選用的故事在巧妙地導入 課文的同時,也啟發和揭示了課文的主題。又如高中第1冊閱讀欣賞課《清塘荷韻》一文,其主題的理解不能僅僅局限于荷花旺盛、頑強的生命力,而且要深入地看到荷花在輝煌綻放前后,失意和孤寂時,默默的、長期的、不斷蘊蓄力量的過程。這一點學生不容易看到。因此,在引導他們挖掘、拓展主題時,我給他們講了楊明偉乘航天飛船暢游太空的成功和輝煌,他許多年來默默無聞的訓練與工作,讓學生將兩者聯系起來體會。再讓他們舉出身邊的其它例子,學生很容易地就列舉出來了一些名人、明星。這樣,學生因為得到了適當的提示,有了茅塞頓開的感覺,就能領悟并歸納出更深的主題來。
4. 用趣味故事強化文章主題。
一篇文章的主題,在學生理解之后,也可以用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方法強化印象、加深體會。
如教初中語文第三冊中《提醒幸福》這一課時,為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聯系實際生活和深入理解主題,我又講了一個名為《財富、成功和愛》的故事: 三個白須飄然的老人坐在婦人家院前歇腳,三人中,一個是“財富”,一個是“成功”,一個是“愛”。婦人邀請他們進屋,三個老者笑呵呵地謝了她,身子卻沒動。婦人惑然。三個老人說:“同時邀請我們是不行的!去和你的家人商量一下,最需要我們中的哪一個。” 婦人的丈夫說邀請財富老人,婦人打算邀請成功老人,這時,兒媳說:“我們還是邀請愛吧,讓我們的家時時處處都充滿愛。” 于是婦人出門,邀請愛的老人進屋作客。誰知愛的老人起身,成功老人和財富老人也都跟在后面。原來,哪里有愛,哪里就有財富和成功! 也可講一對年輕父母在地震中撐起重達千斤的水泥板,為嬰兒撐起生還的天空的故事。還可以讓學生聽后,再講講自己所知的類似道理的故事。這樣,他們對課文所抒寫的愛的感受更深,受到的觸動更大,有效地聯系了社會生活和切身體會,促進了課堂的互動。
5. 用趣味故事集中學生注意力。
課堂上,我們往往會聽到這樣的提醒,教師邊敲黑板邊說:“注意聽講。”有時學生雖然想努力聽課,卻又在不知不覺中思想開了小差。這是因為中學生課堂注意力方面雖說自覺堅韌性品質有所提高,但總的說來,情意品質還不夠成熟,意志對情緒的調控能力還不很強。注意力對課堂教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課堂上學生感到倦怠或注意力分散也是容易產生的現象, 這時,更需要與授課內容結合繪聲繪色地講述有趣的故事。
一次,我講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一課,學生剛上完體育課回來,都顯得很疲憊,聽課的注意力顯然不足,我就較多地插入了居里夫人在記者采訪中的故事;不以私人名義接受政府捐贈的鐳的故事;她將遺產全部捐獻,一點也不留給自己的女兒等故事,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過來,注意力很快集中起來了, 精神狀態也變得振作了。他們的思路也就自然地隨著故事被引導入 教師的語言和教學中去。
6. 用趣味故事補充知識內容。
現代社會日益需要知識面廣的人才,因此,要盡可能地豐富學生的知識,讓他們知道得更多。如講初中第二冊《敬畏生命》一課,就可以補充阿爾卑斯山上發現奇異植物的故事,講初中三冊《斑羚飛渡》一課,補充亞馬遜森林火災中黑螞蟻團成一個大球突圍求生的故事。這樣,就能把有限的課堂變成無限的知識的海洋,成為學生自由翱翔的天空。
7.用趣味故事積極引發思考。
有的學生還不太會動腦,在開導學生善于思考的時候,我又給他們講了一個故事——《走出慣性的思考》: 一家酒店經營得很好,人氣旺盛、財源廣進。酒店老總擴展了業務,打算在現有的三個部門經理中物色一位總經理。老總問第一位部門經理:“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第一位部門經理不加思索地答:“先有雞。”老總接著問第二位部門經理:“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第二位部門經理胸有成竹地答:“先有蛋。”這時,老總問最后一位部門經理:“你來說說,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第三位部門經理認真地答道:“客人先點雞,就先有雞;客人先點蛋,就先有蛋。”老總笑了,將第三位部門經理升任成了總經理。
為告訴學生如何打開思維的大門,我又講了《將腦袋打開一毫米》這個故事: 美國有家生產牙膏的公司,產品優良,包裝精美,深受消費者喜愛。前十年每年的營業增長率為10—20%,可第十一年,第十二年及第十三年時,卻停滯下來,每個月維持同樣的數字。董事會召開高層會議,商討對策。有名年輕經理寫了一張紙條換得了總裁一張5萬元的支票。那張紙上只寫了一句話:將現有的牙膏開口擴大1mm。試想,每天早上,每個消費者多用 1mm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費量將多出多少呢?這個決定,使該公司第十四年的營業額增加了32%。 這個故事可以啟發給學生知道:一個小小的改變,往往會引起意料不到的效果。當我們面對新知識、新事物或新創意時,千萬別將腦袋密封,將腦袋打開,能讓我們從中獲得不少啟示,改進業績,改善生活。
8.用趣味故事多方發散思維。
在語文教學中為培養多角度創新、發散思維的能力,我又補充了《一棵樹的故事》: 在一個地方,發現了一棵生長了幾百年的大樹,長得枝葉婆娑。人們爭相去看。考古學家看了說:這是某朝某位帝王栽種的,是文物瑰寶啊!畫家看后說:多么美的樹形啊,畫一幅油畫最漂亮!生物學家說:啊!這是世上僅存幾棵的珍稀樹種,太珍貴了,得保護起來!一位農夫卻說:這么多的枝葉,給我做柴可夠我燒大半年了!由此,在形象而充滿趣味的故事中引導學生學習并認識到從不同角度發散思維可以得到許多不同的理解和收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9. 用趣味故事達到德育目的。
德育是各學科都應包含的內容,語文教學中德育成分較多,更應靈活、適時地穿插進趣味故事對學生的德育。
在講初中第二冊《孫權勸學》篇中,可以補充古人刻苦求學的故事。如《頭懸梁》、《錐刺股》、《映雪囊螢》、《聞雞起舞》、《鑿壁偷光》、《王冕學畫》等等,都能用上。為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參與鍛煉,我給他們講了《毛遂自薦》的故事。為教育學生嚴于律己、慎重交友,我又講了管寧與華歆《割席分座》的故事。,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以上各種運用方法往往交融并蓄,一個故事也可能發揮多方面的作用。如介紹《醉翁亭記》的作者歐陽修,可講述他小時候家境貧寒,連紙筆都買不起,他就在母親的教導下用樹枝在沙盤上寫字。經過刻苦努力,后來他成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此既介紹了作者,促進了學生對歐陽修的了解,又補充了課文中沒有的內容,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還無形中教育了學生要克服困難,努力學習。總之是益處多多。
二、語文教學中趣味故事的特點。
趣味故事不只是聽聽而已,要發揮它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就要有適合于語文教學的特點,要有精煉性、趣味性、哲思性、教育性、啟發性、適用性、聯系性等。
三、語文教學中常用的趣味故事的類型。
語文教學中常用的趣味故事的類型有: 哲理故事、德育故事、成語故事、幽默故事、謎語故事、名人故事、作家故事、科學家故事、寫作故事、寓言故事、神話故事、傳說故事等。這些都是與語文教學、與中學生聯系較為緊密的。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注意搜集,使之成為自己教學工作中的寶貴“資源”和“財富”。
四、語文教學中趣味故事的運用形式。
按難易程度劃分,語文教學中趣味故事的運用形式有: 初級形式----如教師講述;教師推薦閱讀;多媒體文字顯示;多媒體動畫式顯示;布置學生課外搜集等。 中級形式----指名由同學講;學生互相交流等。高級形式----教師有準備地創作;教師即興創作;學生嘗試創作等。形式是多樣的,要結合學生實際和教學需要靈活把握。
五、語文教學中使用趣味故事應注意:
1.不宜太“多”。 太多可能分散教學精力和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要用在“刀刃”上,該用才用。
2.不宜太“長”。大量的篇幅內容可能造成主次不分、本末倒置、適得其反,要力求短小精煉,微言要義,以小見大,以淺掘深。
3.不宜太“遠”。緊密聯系教學目標 和內容,以免造成離題萬里、,覆水難收的局面。
4.不宜太“淡”。過于平淡的故事好象“白開水”,但中學生更喜歡喝“果汁”和“可樂”,更喜歡“熱點”、“焦點”、“趣點”。越是精彩有趣的,對學生產生的作用和效果越好。
結語:
實踐檢驗初步證明: 語文教學中趣味故事的巧妙運用是有效的, 可行的。對此, 還需要進一步地探究,使之不斷完善,以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 3950字 )
地址:合江縣馬街中學 郵編:646200 電話:0830-2819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