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閱讀效率(精選3篇)
如何提高閱讀效率 篇1
現代社會,書籍、報刊、資料的數量按指數增長,以科學雜志和學術文章為例,現在比50年前約增加一倍,比150年前增加了一千倍!然而,今天大部分人的閱讀速度,卻還是100年前的水平,每分鐘一二百個詞。其實,任何一個具有中等能力的人,都可以提高讀速。國外在70年代初期進行過試驗:受訓者每周訓練兩次,每次1.5~2小時,經過一個半月,大部分人的閱讀速度可穩固地提高了2~3倍。關于提高閱讀效率,世人總結了不少經驗,人現擇要介紹下,以供參考。
一、閱讀效率的概念
閱讀效率與閱讀速度、理解率兩個因素相關。光有速度沒有理解率或理解率很高而速度上不去,都不會有閱讀效率。美國閱讀專家施道弗博士在他主編的《快速學習》一書中提出了一個閱讀效率公式:E=R·C。其中E表示閱讀效率;R表示閱讀速度,即每分鐘所閱讀的詞數;C表示理解率,指閱讀后答對的問題數與受試問題數之比。公式中速度和理解率是互相制約的。
為達到一定的閱讀效率,速度快時,理解率就要降低些;相反,如果過分追求很高的理解率,那么速度就勢必要大大放慢。因而孤立地強調閱讀速度或理解率,都不利于提高閱讀效率。施道弗認為:如果理解率低于70%,則表示讀得太快;如果高于90%,則表示讀得太慢;理解率介于70%~80%,則表示閱讀速度適中。當一個人的閱讀能力提高時,即閱讀效率公式中R與C的乘積增大時,E便隨之提高。閱讀效率公式及其與公式相關的參數,適用于一般讀物,我們在實踐中還應該考慮閱讀內容這一關鍵因素,據此來確定閱讀速度的快慢和理解率的高低。關于內容與理解率之間的關系,培根有一段名言:“有些書可供一嘗,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咀嚼消化。”
二、根據閱讀目的選擇適宜的閱讀方法
1.麻醉式閱讀法
對于以消遣為目的的閱讀,可采用麻醉式閱讀法。讀者如同服了麻醉品,幾乎忘卻了自己的存在,把自己完全置于書本之外。就像看武打錄像一樣,人物姓名、故事情節、藝術手法等掌握與否均無所謂。如果說能有一點收獲的話,那就是身心得到放松,在不知不覺中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
在閱讀過程中,重點應突出速度,可采用瀏覽、跳讀等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讀名著時千萬不要用麻醉閱讀法,否則會在你的眼里使不朽的名著下降到庸俗作品的水平。假如你用麻醉法去讀《紅樓夢》,就會感到薛寶釵比林黛玉可愛;假如你漫不經心地讀《安娜·卡列尼娜》,就會感到自己在看一本拙劣的三角戀愛小說,甚至人物形象也發生本質上的扭曲。
2.掃描式閱讀法
對于以檢索、查閱或捕捉信息、了解情況為目的的閱讀,可采用掃描式閱讀法。我們平時查閱資料、閱讀報紙、看說明書等大多用的是掃描式閱讀法。讀速往往是一目十行,眼睛看到的不是字的筆畫,也不是具體哪個字,甚至不是具體哪個詞、哪句話,而是把所看的內容像圖像一樣一起收入視野,映入大腦,然后憑經驗、憑這幅圖像上的一兩處特征,來作出判斷。嘴不出聲,眼就像電子掃描一樣在字里行間快速瀏覽,及時捕捉自己所需要的內容,舍棄無關的部分。
掃描閱讀的過程中,是否需要中斷、精讀或停頓下來稍加思索,可視所讀材料而定。
在實踐中可采取泛讀、跳讀、讀標題、讀段旨句等方式。對于報道、消息,可以由標題延伸到導語 ,然后再決定是否繼續往下讀;對于議論文,可以讀標題、開頭、每一自然段的段旨句和全文的結尾。
3.精讀法
對于有必要把握基本內容、基本觀點和精神實質的文章,可采用精讀法。比如,教科書中的所有內容,報紙上的重要社論或評論,決策人的重要講話,與自己工作、生活相關的科技論文,各級政府的法律條文等,都應采用精讀法。精讀不一定是每一句話都讀到,關鍵是要掌握所讀對象的框架和精髓。 在實踐中,可采用全景式閱讀法。即先讀一下文章的題目、摘要、目錄或小標題,分析一下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粗略地把握其脈絡。然后沿著這個脈絡去細讀,讀完再回過頭來看文脈通不通,全文談了幾個問題,表達的是什么意思,闡述的是什么觀點?有無新的規定、提法或方略? 精讀能達到用自己的語言把文中的內容完整、準確地復述出來即可。
4.研讀法
對于課本知識、文學名著以及哲學、史學、經濟學、軍事學等經典著作,可采用研讀法。對于中學生、大學生和自學者來說,課本上的多數文章都應該研讀。研讀可按如下程序進行:
第一步是朗讀全文。要求能流利地把文章從頭到尾朗讀下來,通過查字典熟悉文中的生字生詞。
第二步是劃段分層。即劃出文章的意義段,概括出每個意義段的段落大意,并進而了解每個意義段包含著幾個層次。
第三步是概括中心。這是個籠統的提法,具體來說應該是:對于應用文,概括出中心內容;對于記敘文,概括出中心思想;對于文學作品,概括出主題;對于議論文,概括出中心論點。
第四步是領略章法。即掌握文章的結構特征、語言特色、表達方式等。 第五步是摘抄背誦。即對于名句、名篇以及其他有價值的內容,可摘錄卡片,最好是背誦下來。
三、加強閱讀能力訓練
除了通過掌握閱讀技巧來提高閱讀效率之外,還應注意通過提高眼和大腦對文字圖像的接收和處理能力來提高閱讀效率。在印染廠中,有一種叫輥筒印花機的設備,其最大線速度達80m/min。對于一個新的操作者來說,機器一轉,眼花繚亂;而對于熟練工來說,可以發現高速運行著的印花布上的每一個微小疵點。這是鍛煉使人的視覺接受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的緣故。這給我們以啟示:人的閱讀能力潛力很大,這種潛力要靠鍛煉來挖掘。
閱讀是一種本領,也是一種藝術。靈活掌握可以增強學習效果,勤于鍛煉可以提高閱讀效率,同學們不妨一試。
如何提高閱讀效率 篇2
教書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學習,讓自己不斷成長。讓我們一起到第一范文網學習吧!以下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編輯的閱讀答案文章,歡迎大家閱讀!
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閱讀解題四步驟
中考文言文閱讀必然會考到課外語言材料。面對從未讀過的語段或文章,又無工具書可查,怎么辦?在解答這類題目時,很多同學感到束手無策。我根據教學實踐總結出解題四個步驟,僅供同學們參考。
第一步
快速瀏覽題目
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瀏覽題目有助于同學們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該快速瀏覽文段后的題目。
第二步
仔細分析標題
一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題。教師要指導學生留意并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因為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例如,在一次測試中考了一個“楚人學舟”的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這個主謂結構的標題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內容,我們看了標題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內容了。總之,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可使我們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步
結合注釋速讀全文
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對于一些難懂的文言字詞一般都會給出注釋。這些注釋有助于同學們準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所以,教師應提醒學生千萬別忽略這些注釋,而應結合注釋速讀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提醒學生在閱讀全文的過程中,碰到“攔路虎”千萬別停下來苦苦思索,而應繼續閱讀。總之,速讀全文,不求完全讀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
“對癥下藥”解答問題
課外文言文閱讀問題設計有三種類型,即詞語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和內容理解題。對于不同的題目則采用不同的解題方法:
(1)詞語解釋題。這類題目多數是考查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的現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同學們在課內文言文中學習過的。解題時,應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系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
(2)句子翻譯題。翻譯句子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首先,在草稿上把關鍵的字詞的意思解釋出來(直譯);然后,將句子的大致意思寫出來(意譯)。在翻譯句子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例如:“慶歷(年號)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謫守巴陵郡(地名)”。可把這個句子譯為: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表判斷,無義,應刪去,可把這個句子譯為:陳勝是陽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后置等倒裝句)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你的不聰明也太嚴重了。四是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補出來。例如:“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省略主語)。”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他們(主語)就用朱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
(3)內容理解題。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有三種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采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一般會比較高。
從中考命題趨勢來看,課內文言文9分,課外文言文閱讀7分,文言文的考查分值所占比重相當可觀了。但從現行的教材看,課內文言文閱讀量不足,知識深度不大,加上有些同學在學習文言文時過多地重視文章的翻譯,不能掌握文言文的知識規律,知識遷移能力差,所以總感覺文言文浩如煙海,怎樣也理不出頭緒。
首先,可以從考點入手,理清文言文考查哪些知識點。
從近3年中考試題看,課內和課外文言文是一脈相承的,基本從三個方面考查:詞語的解釋;句子的理解和翻譯;文段內容的理解和分析。
課內文言文閱讀是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課外文言文閱讀以主觀題形式出現,其中詞語解釋主要考查書下注解或是書下注解的遷移。
例如:20xx年第17題“豈信然邪”中“信然”曾經在九年級上冊《隆中對》中學過,20xx年第14題“楚莊王欲伐陳”中“伐”曾經在九年級下冊《曹劌論戰》中學過。20xx年第14題“伯牙善鼓琴”“善哉”中,第一個“善”在七年級下冊《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長;第二個“善”在九年級下冊《公輸》,書下注解為“好啊”。
其次,明確文言文應落實哪些必會的知識點。
文言必會知識主要是三大塊:實詞虛詞的解釋;重點句式;內容簡析。
1.中考不考查虛詞,但掌握一些簡單的虛詞有利于理解文章,比如“之、其、而、于”等的用法。實詞可以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等詞語的用法角度歸類積累。
例如:中考文言文加點字理解的考核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該詞語在課內文言文中曾學過;二是該詞語可以根據前后文的意思和詞語的本意進行推測。
因此,在日常學習中,同學們要注意根據書下注釋加強課內文言詞匯的積累,要學會聯想記憶,把同一個實詞出現在不同文章中的意思整理在一起,因為一詞多義是文言文最常見的語言現象。同時解題時要養成習慣,先提醒自己與學過的課文相聯系。
2.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現代漢語表達習慣的某些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等。要根據句式特點翻譯句子,例如:省略句,應根據文章前后聯系補足省略部分;判斷句,應根據句式特點,翻譯出判斷詞“是”;倒裝句,翻譯時應該注意調整語序。
而且翻譯句子最好采用直譯的方法,把文言文句子的詞語用現代漢語一一對應地翻譯出來,再根據文言句式與現代漢語語法結構和習慣,調順句子。
例如:20xx年第15題,翻譯句子“城郭高,溝洫深,蓄積多也。”答題時只要把握字斟句酌的直譯原則即可迎刃而解——“城墻很高,護城河很深,積蓄的糧食財物很多。”
再如:20xx年第15題,翻譯句子“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這是一個判斷句,譯為“你聽琴時所想到的,就像是我彈琴時所想到的。”
3.對文章的鑒賞分析方面。具體分析時,要注意理解短文所蘊含的道理,學會從文章中提取重要信息,把握的基本觀點和情感傾向。
例如:20xx年第19題“從文中來看,王羲之能夠成為一代書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可以直接從文章中篩選出解題信息“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概括表述為“王羲之的書法造詣并非天生而成,而是通過勤學苦練才達到成熟的。”
又例如:20xx年第16題“對楚莊王伐陳這件事,使者和寧國的意見為什么會截然相反?”首先從文章中提取信息“其城郭高,溝洫深”和“賦斂重也,則民怨上矣。”在此基礎上,可以結合題目要求再結合《孟子兩章》,自己的概括為:二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使者看重的是“地利”,而寧國看重的是“人和”。
再如:20xx年第16題“從文中哪句話可以看出子期堪稱伯牙的‘知音’?結合文意談談你對‘知音’的理解。”第一問原文中有句子,第二問是結合生活實際的開放題只要能談到“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即可。
初三的同學們會在這兩冊書中學到更多的文言文,建議同學們按這些方法試試,切記一定要把文言知識學活了,會用了。這樣才有助于提高文言文的學習。
如何提高閱讀效率 篇3
教書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學習,讓自己不斷成長。讓我們一起到第一范文網學習吧!以下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編輯的閱讀答案文章,歡迎大家閱讀!
中考語文閱讀理解:如何提高閱讀效率
1、弄清原文、題干、正確答案項和干擾項之間的關系,切實提高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正確處理原文、題干、正確答案項和干擾項之間的關系,能使自己的思路和文章作者思路相一致,才能較容易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結構脈絡、作者的語氣態度,人物的性格特征、事情的來龍去脈,使順利解題水到渠成。
2、注意積累生活素材及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人情風俗、生活方式知識。
當前的閱讀理解選材越來越注重現代化、多樣化、知識化和生活化,內容貼近生活,蘊涵著豐富的世界各國文化背景知識,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交際性,常常從不 同側面反映了當前人們的思想意識、生活情趣和對人、對自然的態度及與世界的交流,就體裁而言,也涉及到記敘文、應用文、說明文等多種文體。只有通過大量閱 讀不同題材和體裁的短文,才能不斷增強快速捕捉、掌握信息的準確度,也能提高面對較長篇幅閱讀材料的心理承受能力。
3、重視培養正確的閱讀習慣,加強鍛煉跳讀、略讀、掃讀等閱讀技巧。
比較好的閱讀理解方法是:初讀文章--看題目--查讀文章找依據--初定答案--三看文章找細節--推敲答案--四讀文章--終定答案,其中綜合了略讀、跳讀和查讀等閱讀技巧。
在第一遍閱讀時,可用略讀或跳讀的方式閱讀全文,不必注意細節或具體事實,只求對文章有一個總體印象,了解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基本觀點,記住文中的信息方位。
接著,瀏覽題目再讀文章,可以帶著題目有的放矢地在文中圈圈劃劃、做標記,查找解答題目的依據,避免毫無目的地通讀文章,許多局部性題目都可以通過原文中的一兩句話直接找到答案。第三、第四次閱讀主要是定度答案。
4、鞏固、擴大并活用詞匯(包括詞組、短語和構詞法),夯實語法知識。
隨著社會要求和教學要求的提高,生詞和結構較為復雜的長句、難句在短文中和題目中經常出現,沒有過關的語言知識,學生很難領會文章,審清題意。因此,扎 實的基礎知識、善于處理詞匯、牢固掌握教學考綱中要求的各個語法項目、通過分析句子結構辨別意群及正確理解結構復雜的長句均是做好閱讀理解的要素。
5、若是做回答問題時,先須把握全文整體意思,弄清文中的人物、發生的事件、時間、地點、原因、前后邏輯關系及過程,然后再落筆定答案,有些文章的最后一題是開放性題目,只要言之有理,都能得分。
此外,在書寫答案時,還要注意題目要求的限制(如:最多不超過5個詞),也須正確書寫單詞的大小寫、名詞的單復數、動詞的人稱、時態、語態等。
此類題目要求越來越高,難度越來越大。一方面文章要整體理解,另一方面問題和答句中已給的詞語要領會。問題一般不會過于機械簡單,答題的已給詞語也一般不會和短文相關詞語相同,這是為了考查學生對詞語、句子的組織、文章的理解及多種表達形式的掌握程度。
總之,要做好閱讀理解題,除了要花大量精力提高自己的語言基本功,如熟識考綱中的詞匯、詞組及習語搭配、掌握必要的語法知識之外,還要多閱讀、多做題, 盡可能擴充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文化背景知識,切實掌握一定的命題規律和解題思路,養成良好的閱讀、解題習慣,從而最終提高英語的綜合水平和解題能力。
中考語文古詩詞思想感情分析--寄情山水
寄情山水
1、田園的悠閑
王維《山居秋暝》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反映了詩人安靜淳樸生活的理想和對污濁官場的厭惡。
2、昔盛今衰的感慨
姜夔《揚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劉禹錫《烏衣巷》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3、借古諷今的情懷
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4、青春易逝的傷感
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因春而起的羈旅之愁,春光老去,而“燕歸人未歸”,滿懷落拓愁緒。
5、仕途失意的苦悶
白居易《琵琶行》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蘇軾《水調歌頭》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6、告慰平生的喜悅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辛棄疾《西江月》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