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如何“說課”
所謂“說課”,不僅是說明“怎么教”,而且更要闡述“為什么這樣教”。說課是一種很好的教研方式,它能促進教學理論對教學實踐的指導,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素養。因此,近年來,不少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把說課作為中學教師評定職稱的一項重要考核內容。我作為中學高評委成員,多次參加說課的評審工作,從中感覺到一些教師對說課還認識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只說“我是怎么教的”,不說“為什么這么教”;其二,將“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與“說教學過程”等幾個環節完全割裂開來講,對其內在的聯系沒有深刻認識;其三,把說課理解為對自己曾經上過的一節課的小結或反思,即把說課理解為一種課后的行為。鑒此,本文就如何說課談幾點個人的思考,以饗讀者。一.為什么要說課“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學規律的正確性已被千百年的教學實踐所證實,在集體備課中,教師在向同事交流自己的教學設想時,如果只談自己將怎樣教這節課,而不講為什么這么教,同事則難以提出科學的建設性意見。如果能在講自己的教學設想的同時,說明自己的教學方案的理論及實踐依據,則一方面能使自己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具有科學性及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能給同事以啟迪,并能引發同事間的較深層次的討論。二.怎樣說課一般來說,說課需要說明自己的本節教材的認識、準備采取怎樣的教法來指導學生的學法、教學過程將如何組織等幾方面的內容。1. 說教材“說教材”即要說明自己對本節課的教材的認識,一般包括教學的目標、重點和難點的分析、本節課教材內容在全書或本章中的地位等內容。1.1教學目標教學的目的是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因此,我認為把“教學目標”闡釋為“學習目標”可能更加符合新課程的理念。課標中明確規定了學生發展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所以我們在具體闡述學習目標時,應說明知識技能目標(即所謂“雙基”目標)、學習方法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這與過去所提倡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是有區別的。知識技能目標,可以理解為本節課中的學科知識所特有的知識與技能。例如,高中地理《大氣運動》一節的知識技能目標是理解熱力環流、氣旋與反氣旋以及鋒面形成的基本原理,能根據所給材料繪制熱力環流、氣旋與反氣旋及鋒面的示意圖,并初步學會上述原理及技能在生活實踐中的運用。學習方法目標,可以理解為學科特有的方法和一般性的學習方法。例如,《大氣運動》一節的學法目標是學會用繪制示意圖來表示熱力環流、氣旋與反氣旋及冷鋒與暖鋒基本原理的方法(學科方法),進一步學習從課文文字與教材示意圖中獲取地理信息的方法和科學表述自己觀點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可以理解為通過學習感悟科學的嚴謹性、體驗與人合作的情感、取得成功的喜悅。一般地說,單純通過一節課就能達到形成某種價值觀或某種學習態度是不可能的。1.2教學重點與難點以往許多教師在確定一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時,往往是從學科中心、教師中心的角度去考慮的,他們把學科的主干知識(包括基本技能)當作教學重點,把自己從學科角度考慮的那些比較抽象、邏輯關系較為復雜的主干知識當作教學難點,而且往往這些重難點都是從教參中“參考”出來的。熟不知教材和教參是全國統一的,而各校各班的學生卻是千差萬別的。如果教師在確定重難點時,不考慮學生的實際,就難免出現低效教學。其實,一堂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是從學科主干知識中按學生的實際需要抽取出來的。有些主干知識雖然重要,但學生完全能夠通過自學解決問題的,就不應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來處理。教學難點的產生除了學科知識本身較抽象或復雜外,也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有很大關系。同樣的知識對甲校的學生是難點,但對乙校的學生可能就不是難點。由于說課是課前行為,因此,通?蓪⒔虒W重點和難點改為“預設教學重點和預設教學難點”,到真正上課時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調整。2. 說教法與學法按新的課程理念,教學的過程是以學為本,教的目的在于學,教師怎樣指導學生學習本節課知識的過程就是“教”與“學”的整合。因此,說課時可將自己對本節課的“教法”與“學法”的預設方案合起來說。2.1“教”要遵循“學”的規律。學習是要循序漸進的,因此教師要針對學生學習本節課內容的特點對教材進行必要的優化重組。例如,《常見的天氣系統》一節教材的呈現順序是鋒面系統、氣旋與反氣旋、鋒面氣旋,由于在前兩節學生已經學會了“近地面風向的形成”,因而教師可指導學生將本節知識的學習順序調整為氣旋與反氣旋、鋒面系統、鋒面氣旋。先通過“近地面風向形成示意圖”的簡要復習,然后指導學生將圖中的兩條平行的等壓線拓展成兩個同心圓,再指導學生在原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大約90度的方向上畫出另一條水平氣壓梯度力和該處的風向,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北半球氣旋”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再提出畫南半球氣旋圖和北半球反氣旋圖的任務,就使學習以循序漸進地方式向縱深發展了。知識遷移是學習的重要過程。如上例,從“北半球氣旋”的學習成果向“北半球反氣旋”和“南半球氣旋”的未知領域探索的過程,就是知識遷移的過程,也是學習能力提升的過程。學習是需要啟發的。如上例,教師在“近地面風向形成示意圖”上通過巧妙添加輔助線的方法引入北半球氣旋的示意圖,這就是在學生已有經驗基礎上學習新知的一種啟發。而教師再通過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去探索“北半球反氣旋”與“南半球氣旋”的未知領域,就是讓學生之間相互啟發。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小組討論的任務一定要明確,任務不能太大,對于學生得出的結論一定要給予充分的尊重并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最好在備課時能夠預先準備學生可能得出的結論或問題。2.2“教”與“學”的活動要講求效率對于本節教材的學習重點和難點要設定出具體的學習方案,根據知識點的特點指導學生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如圖解法、比較法、討論法、講授法等。但一定要注意學習的效率。教師的講授法對于知識的傳授效率是最高的,發現法、討論法則學習效率較低。不能將全部知識的學習都采用發現法、討論法。在課堂教學中,他主學習與自主學習應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說課時,必須說明拿什么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為什么要進行討論(即該問題進入討論的價值所在),對討論中可能提出的問題或結論有何預見,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