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上香是否封建迷信
家里上香是否封建迷信 初二《政治思想》第四課第二框題中的“法律禁止和制裁損害精神文明建設的行為”時,有學生對“封建迷信活動”的內容提出了疑問:“在家里上香是封建迷信活動嗎?”學生們又進入了一場爭論中:平時在家里有上香行為的同學,有的怕別人笑話,不感發表意見,有的則說這不能算是封建迷信活動;而平時沒有上香的同學則大聲說這是封建迷信活動,并對自己沒有參與其中感到了不起。這時候,作為教者的我對這一問題沒有作準備,只能根據自身的理解對學生作出如此引導:“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在思考其答案時,不應只停留在家里上香,而是可以擴大思考:在其他的地方、其他的場合上香。要看上香是否封建迷信活動,就要看它的目的和意義。”學生聽了,就在下面討論開了。教者讓學生稍作討論后,也給了自己一些時間進行思考(即時備課)。一、簡要歸納出了下面幾個上香的場面:1.在家里給先人(祖先)上香;2.在寺廟內給菩薩上香;3.對一些碑、樹、石頭等上香;4.對一些人進行神化后給他上香。二、學生討論:這些場面中,上香的目的、意義是什么?學生討論后,回答的內容比較散亂,大致可歸納為:1.在家里給先人(祖先)上香,清明節掃墓時上香,是對先人的一種紀念的方式,而這種方式是傳統的、古老的。現在可用什么來代替呢?——學生會說出用鮮花、水果等代替。2.在寺廟內給菩薩上香,一般的人們是在求神拜佛,目的是祈求幸福、平安等吉祥的東西;而和尚上香呢?這可看成是一種宗教儀式,是對心中所敬畏的東西進行禮拜。3.對一些碑、樹、石頭等上香,是人們對一些鬼神、妖怪的一種害怕,希望對這些惡勢力進行妥協,求其不要對自己或者其他人進行傷害。4.對一些人進行神化后給他上香,這是一種盲目的崇拜,或受到精神的侵害,或被其邪惡的理論所控制……三、教師歸納至此,再反問學生:“在家里給祖先上香,是封建迷信活動嗎?”這時候,學生的回答就較為統一了:“不是!”但仍有個別學生小聲反對或不作聲表示反對。教者立刻根據這一情況,作了一個說明:“在家里上香是紀念先人的活動,只是一種紀念儀式,但不是精神文明建設所提倡的一種;不愿意上香的同學,那么你就要選擇其他的方式來紀念先人嘍。其實,老師我以前也在春節等農歷節日時和清明掃墓時給祖先上香的,看來以后得慢慢改變了。”……后記:對這個問題的討論到此,只能是懸而不決。如果讓這些農村地區的初二學生來徹底解決這一問題是不容易的,只能讓他們有一定的理解就可以了。而關于給祖先上香這一問題的理解,我個人的取向:應視為一種傳統的禮儀,在人們的心里源遠流長,不應在現實中一棒子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