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xué)習(xí)六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xué)習(xí)
背起行囊走四方
活動目標(biāo)
1.通過活動進一步了解家鄉(xiāng)名勝古跡;學(xué)會觀賞自然風(fēng)光,品味文化韻味。
2.學(xué)寫文情并茂的游記j
3.增強學(xué)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活動重難點
1.學(xué)寫文情并茂的游記。
2.走到戶外,了解家鄉(xiāng)名勝古跡,觀賞自然風(fēng)光,品味文化韻味。活動準(zhǔn)備
搜集家鄉(xiāng)具有文化特色的有關(guān)資料。女設(shè)計思路
可將學(xué)習(xí)過程分為兩個階段:
1.學(xué)習(xí)實踐。
(1)擬定活動計劃,劃分活動小組。
(2)列出探訪考察提綱,明確活動目的、方式、時間,查閱相關(guān)資料。
(3)與學(xué)校、家長及有關(guān)單位聯(lián)系,確保活動安全、有效進行。
(4)開展活動。
2.課堂寫作。
(1)整理考察到的第一手資料,互相交流。
(2)指導(dǎo)寫作游記。教學(xué)過程 一、情感體驗
小組推薦學(xué)生交流實踐活動中的體會,交流要點:
1.自然風(fēng)光的描述。
2.歷史文化的介紹。
3.風(fēng)土人情的介紹。
4.個人體驗的抒發(fā)。
二、思路引導(dǎo)
游記,是描寫游覽中的所見所聞,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記敘文。.游記的題材十分廣泛,凡是游覽中見到的社會生活、風(fēng)土人情、山川景物、名勝古跡以及聽到的神話傳說等,都可以作為游記的材料。一篇生動的游記,不僅能引導(dǎo)讀者跟作者一起飽覽美麗的景物,使讀者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還能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給人以美的感受。 一
讀游記可以使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領(lǐng)略到天下奇景和各地的風(fēng)土人情;寫游記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傳達給別人,使別人也賞心悅目。游記的寫法靈活,在敘事記人、寫景狀物的過程中,可以抒發(fā)情感,夾雜議論。那么,怎樣才能把一篇游記寫好呢?
首先,寫游記要有中心思想。即通過描寫游覽中的所見所聞,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出來,或是表達自己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熱愛之情,或是說明在游覽中所發(fā)現(xiàn)的生活哲理,以理動人。
其次,寫游記要以游蹤為線索。游蹤就是游覽一個地方所經(jīng)過的路線、蹤跡。準(zhǔn)確地交待游蹤,具體地描述景物所處的地點、方位、特點,能使讀者讀了你的游記,知道該怎樣走,就能到達游覽的地方,觀賞美景。游覽一個地方,你看到的景物很多很復(fù)雜,要根據(jù)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選擇最有特色、最讓人感興趣的景物,按游蹤的順序來寫。還要做到主次分明,詳略得當(dāng),不能面面俱到。
再者,寫游記要選擇重點景物,抓住其大小、形狀、色彩、輪廓、動態(tài)和靜態(tài)等方面的特點,進行細致描寫。還要發(fā)揮想像力,展開聯(lián)想的翅膀,豐富游記內(nèi)容,把如詩如畫的美景表現(xiàn)出來,創(chuàng)造出令人陶醉的意境。三、佳作示例
游鼎湖山
尚 奇
今年仲夏的一天早上,風(fēng)和日麗。我們懷著興奮的心情,興致勃勃地來到鼎湖山游覽。
鼎湖山位于肇慶市東約18里,是廣東四大名山之一。這里真是美極了:山上綠樹成林,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出一片蔥綠;山的西北坡有一條溪,順著山勢流淌下來,發(fā)出悅耳的“嘩嘩”聲,它驅(qū)散了我們幾小時乘車的疲勞,送來了一陣陣清風(fēng),使我們感到無限快樂。跨過一座小橋,進入一片山林,便隱隱約約地聽到松濤般的水聲。啊!是瀑布!我心中一喜,加快腳步向前走去。到了林子的盡頭,我抬頭望去,那鑲嵌在許多大石間的一條白而發(fā)亮的瀑布便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了。
那瀑布從山頂傾瀉而下,仿佛一匹美麗的白色綢緞,從山石間飄落下來,撞在巖石上,便飛花碎玉般灑滿山澗,如煙、如霧、如塵。它雖沒有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雄偉氣勢,但是那壯麗的景色也夠令人陶醉的了。
在瀑布下面是一個清澈的大潭,它是由瀑布的水匯集而成的。潭水清澈碧綠,水明如鏡。我們站在潭邊,那一張張笑臉倒映在水中,襯著藍天、白云、青山、綠樹……簡直就像走入一幅迷人的圖畫中。偶爾,幾尾小魚把嘴伸到湖面,那小圓暈就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倒影也隨著顫動起來,真是有無限的詩情畫意。此時此地,我多么希望手中有一支畫筆,把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描繪下來啊。聽老人們說,夏天用瀑布水泡西瓜吃,又涼又甜,既好吃,又能消暑,我便捧起潭水,喝了一口。啊!水甜甜的、涼涼的,從口中一直涼到心底。果然,心中的熱氣頓然消失了,心里感到一陣快意。
我們要集合了。我趕緊打開水壺,滿滿地裝了一壺鼎湖山瀑布的水,帶回家去,讓家里人也分享幸福。最后又望了一眼鼎湖山的秀麗風(fēng)光,才依依不舍地坐上汽車,踏上了歸途。
晴空下的長江
費 穎
碧綠的湖水留給我的是溫柔、嶄新的回憶,蔚藍的大海引起我無數(shù)次美好的遐想:長江,沒有湖水的清澈,缺乏大海的神奇,但它卻以自己獨特的風(fēng)格深深地吸引了我,特別是晴空下的長江,更有一種令人說不出的風(fēng)韻。
天空。瓦藍瓦藍的,是那么明凈;云兒,雪白雪白的,是那么輕盈。明媚的陽光交織成一張巨大的金網(wǎng),罩在江面上,罩在岸邊,罩在武漢三鎮(zhèn)廣闊的土地上。站在長江大橋上,長江的豐姿和兩岸的美景盡收眼底。俯視江面,只見渾濁的江水卷著漩渦,打著卷兒,仿佛在跳躍、舞蹈,終于,孩子似的撒一陣歡,飛快地向東流去。航標(biāo)燈在浪花的簇擁下,搖來晃去,可真愜意啊!一艘艘輪船“嗚嗚”地鳴著汽笛,在江面上破浪前進。“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漁歌互答,此樂何極”。是的,此樂何極。雖然江面上沒有優(yōu)美的漁歌聲,但那聲聲嘹亮的汽笛不正組成了一曲動人心弦的樂章嗎?
放眼望去,江面上閃爍著耀眼的金光,時而聚攏,時而散開,莫非是一群快樂的精靈在嬉戲?遠處的江面,停泊著幾艘運煤船,船上一堆堆小山閃耀著光澤。啊,這才是真正的金子——烏金啊!再往更遠處看吧,水天交接處,依稀可以看到一線山痕,那些從天邊駛來和向天邊駛?cè)サ拇唬植挥墒谷讼肫稹肮路h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的詩句。這朦朧的景色,似乎把人們帶到了虛無縹緲的仙境。
再往近處看,長江兩岸,龜、蛇二山郁郁蔥蔥,遙相呼應(yīng)。龜山上,高高的電視塔聳入云霄,晴川飯店坐落在綠樹環(huán)抱之中,顯得分外別致;蛇山上,那“南維高拱”的黃鶴樓金碧輝煌,襯著藍天、白云、綠樹,宛如一幅古色古香的圖畫,忽而飛來一群鳥兒,在樓前盤旋,真叫人懷疑是那黃鶴又馱著仙人翩然而至了。我不由想起崔灝的那首《黃鶴樓》中的詩句:“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詩人所描寫的煙霧籠罩的長江,是使人憂愁傷感的長江。我想,他若能目睹如今晴空下的長江,心胸定會豁然卉朗,忘掉一切煩惱,寫出來的詩句就不會這樣凄傷了吧?
想著這些,我覺得,在這晴朗的天氣里,長江顯得更溫柔、更慈祥了。它輕輕地拍打著江岸,打著轉(zhuǎn)轉(zhuǎn),深情地眷念著這塊美麗的土地和這座美麗的城市……
簡評:
尚奇同學(xué)的《游鼎湖山》采用了移步換景的寫法,具體展示了我們游覽鼎湖山的所見、所感。第一步立足山下,仰視山林、小溪;第二步跨過小橋,進入山林;第三步在林子盡頭,仰望瀑布。這三步由遠及近,先移步后換景,寫景簡練,換景頻率高、節(jié)奏快。第四步先寫潭水、游魚,然后交代我們賞景、喝水,這是先換景后移步。可見,全文兩種換景方法交替使用,換景靈活,層次分明,過程清晰。其中三、四步是重點,人與景有機交融在一起,使行文順暢自然。
費穎同學(xué)的《晴空下的長江》這篇文章描繪了一幅晴空下長江的立體圖畫。寫景壯闊雄偉,層次鮮明,這取決于定點換景的合理安排。作者以武漢長江大橋為觀察點,先仰視“藍天”“白云”“陽光”,然后,按“俯視江面——放眼望去——再往更遠處看”的順序,描寫長江的豐姿,其中包括:“江水”“航標(biāo)燈”“金光”‘運煤船”和“山痕”等景物,再往近處看長江兩岸“龜、蛇二山”。這樣,以遠近換景為主,方位換景為輔,遠近鏡頭交替呈現(xiàn),視線上下移動,縱橫交織,全文換景清晰、順暢、自然。四、同步熱身
請你以《游——》或《晴空下的——》(空格處填一地名或勝跡)為題,寫一600字以上的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