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必背重點知識點(精選4篇)
初中語文必背重點知識點 篇1
1.經典四書:大學 中庸 孟子 論語
2.四大類書:太平御覽 冊府元龜 文苑英華 全語文
3.戰國四君:齊國的孟嘗君 趙國的平原君 楚國的春申君 魏國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 楊炯 盧照鄰 駱賓王
5.北宋文壇四大家:王安石 歐陽修 蘇軾 黃庭堅
6.元曲四大家:關漢卿 馬致遠 白樸 鄭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徵明 周文賓
8.北宋四大書法家:蘇軾 黃庭堅 米芾 蔡襄
9.楷書四大家:唐-顏真卿 柳公權 歐陽洵 元-趙孟頫\\\
10.書法四體:真(楷) 草 隸 篆
11.文房四寶:湖筆 微墨 宣紙 端硯
12.中國四大藏書閣:北京的文淵閣 沈陽文溯閣 承德文津閣 杭州文瀾閣
13.古代秀才四藝(文人雅趣):琴 棋 書 畫
14.國畫四君子:梅 蘭 竹 菊
15.書四庫:經 史 子 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 仲 叔 季
17.五胡:匈奴 鮮卑 羯 氐 羌
18.五花:金菊花-賣花女 木棉花-街上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酒樓上的歌女 火辣花-玩雜耍的 土;-某些挑夫
19.八門:巾-算命占卦的 皮-賣草藥的 彩-變戲法的 掛-江湖賣藝的 平-說書評彈的 團-街頭賣唱的 洞-搭蓬扎紙的 聊-高臺唱戲的
20.竹林七賢:嵇康 阮籍 山濤 向秀 阮咸 王戎 劉伶
21.建安七子:孔融 陳琳 王粲 徐千 阮瑀 應瑒 劉楨
22.七政(七緯):日 月 金 木 水 火 土
23.戰國七雄:趙 魏 韓 齊 秦 楚 燕
24.七情:喜 怒 哀 懼 愛 惡 欲
初中語文必背重點知識點 篇2
25. 中國三大國粹: 京劇 中醫 中國畫
26. 三言: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馮夢龍)
27. 儒家經典三禮:周禮 儀禮 禮記
2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關吏
29. 三別: 新婚別 垂老別 無家別
30.佛教三寶是:佛(大知大覺的) 法(佛所說的教義)僧(繼承或宣揚教義的人)
31. 茅盾“蝕“三部曲: 幻滅 動搖 追求
32. 農村三部曲: 春蠶 秋收 殘冬
33.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34.《春秋》三傳: 《左傳》 《公羊傳》 《谷梁傳》
35.三王: 夏禹 商湯 周公
36. 三山: 蓬萊 方丈 瀛洲
37.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棠棣之花
38. 巴金“愛情“三部曲: 雷 電 雨 “激流“三部曲: 家 春 秋
3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40. 三代: 夏 商 周
41.三原色:紅 綠 藍
42. 三體石經:尚書 春秋 左傳 古文 小篆 漢隸三種字體書寫
43. 三從四德:三從:未嫁從父 既嫁從夫 夫死從子 四德:婦德 婦言 婦容 婦功 品德 辭令 儀態 女工
44. 初伏,中伏,末伏統稱三伏。夏至節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節后的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45. 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 群為臣綱 夫為妻綱 五常:仁 義 禮 智 信
46. 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師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藥婆 接生婆
47. 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農 五帝:黃帝 顓瑣 帝嚳 堯 舜
48. 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釋 九流:儒家 道家 陰陽 法 名 墨 縱橫 雜 農
49. 三山五岳:東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萊、方丈
五岳:東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華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50. 三性:祭祀用的牛羊豬(太牢)(無牛為少牢)
初中語文重點知識點(三)
知識要點:1、 了解新課標的要求 2、了解作文的評分標準
學法指導:1.學會確立中心 2.學會恰當地運用描寫、議論等表達方式。3.注意的幾個問題:①要有語言的儲備庫作文②要有語言的實踐訓練③要精寫和多寫相結合。
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是改出來的;勤動筆,以我手寫我心 怎樣寫應試作文。
1、按題目要求作文
2、把開頭結尾寫好
3、把話說明白
4、注意分段
5、把每段的第一句寫好
6、卷面上盡量少修改保持文章頁面的整潔。
初中語文必背重點知識點 篇3
修辭方法及表達作用答題方式:
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表達了情感。 排比:表現了,抒發了,增強了語勢,加強了感情。 反復,夸張:突出了(強調了)(的情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設問:自問自答,引起讀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
反問:加強語氣,增強語勢,表達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點明何種表現手法 (2). 表現了什么內容(3).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此句運用了„„從而生動形象表現了„„表達了„„這一句采用了„„的修辭手法, „....(作用)論述了„ „(內容)。
記敘文閱讀
一、詞語:答題時一定要在文段句詞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據。
(1)能理解詞語的表面意義,以及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達的效果 ; (2)能確定詞語指代的內容:一般出現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順合理. 二、文章概括:
內容概括(一句話概括故事情節):人物和事件(A、誰干什么B什么怎么樣) 主題概括:“本文通過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義(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主旨句的作用:結構上貫穿全文,內容上點明中心。 三、記敘線索及作用? 線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時間(5)地點(6)作者的情感。 作用:貫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五、記敘順序及作用?
(1) 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后順序)作用:敘事有頭尾,條理清晰,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 倒敘:造成了„„的懸念,使故事情節更曲折,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3) 插敘作用:補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豐富,使中心更突出。 記敘文中穿插議論的作用:結構上承上啟下;內容上畫龍點睛. 六、文章段落語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須從內容、結構兩個方面來進行做答) 1、結構上:承接上文、開啟下文、總領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啟下(過渡)、照應前文(開頭)首尾呼應。
2、內容上:開篇點題 、抒發情感、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畫龍點睛 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3、寫法上:氣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見大、設置懸念、埋下伏筆、為后文作鋪墊、欲揚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達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環境描寫的作用:交代時間地點,揭示時代背景;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動情節的發展等等。
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么樣的社會現實。以《孔乙己》為例,開篇關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紹便屬于社會環境描寫,它揭示了當時社會等級森嚴,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冷酷勢利,為主人公的出場做了鋪墊。 環境描寫的作用?梢詮囊韵铝N情況判斷: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氣氛,是否設置了背景,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題,是否推動情節的發展。
初中語文必背重點知識點 篇4
(一)對聯
對聯五大規則(順序是按價值大小排列)——絕對的制勝法寶
1.平仄相對2.詞性相對3.結構相稱4.內容相關5.字數相等
(二)書法
◆書體:1.篆書2.隸書3.楷書4.草書5.行書
◆書法家:楷書四大家、王羲之、張旭、懷素
(三)節氣
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四)傳統節日(常考節日)
春節、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小年、除夕
初中語文重點知識點(三)
現代文閱讀
(一)閱讀理論知識點
修辭: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問、設問、對偶、反復
1.表達技巧
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表現手法:想象、聯想、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對比、襯托、烘托、以小見大、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做鋪墊、埋伏筆……
2.說明方法
(1)舉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體,更有說服力, 客觀的說明了事物。
(2)作比較: 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
3.下定義: 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征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準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4.打比方: 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5.列數字: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采用列數據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
3.議論文
論點:中心論點、分論點
論據: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論證方法:1.舉例論證 2.比喻論證3.對比論證4.引用論證5.道理論證
(二)閱讀重點題型
1.記敘文閱讀中的含義題、賞析題、情節梳理題、開放題
2.議論文閱讀中的論證思路題、作用題、開放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