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語文《一個這樣的老師》優質教案(通用13篇)
小學六年級語文《一個這樣的老師》優質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輔導學生學會“覷、黠、抿”3個會認字和“凱、覷、抿、轎、勉、惕”6個會寫字,掌握“面面相覷、博學、抿嘴、小轎車、勉強、警惕”等詞語;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3、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懷特森老師的做法,懂得在學習中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要有科學的懷疑精神;
4、體會側面描寫人物的作用。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學習中要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要有科學的懷疑精神,用事實,用科學的方法糾正錯誤,堅持真理。
【教學難點】理解懷特森老師的做法,并認識到其中的價值。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老師,相信你們在幾年的學習生活中也結識了不少的老師,一定有很多老師在你們的心目中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今天我們學習第24課,將會結實一位與眾不同的老師,大家齊讀課題,讀了這個題目,你們有什么問題嗎?(預計學生可能提出: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師?這個老師與別的老師有什么不同?等)帶著這些問題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檢查預習
1、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2、按自然段開火車朗讀課文,注意做到正確流利。
3、提出并解決不理解的詞語。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學:用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看看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或是想知道的?在書上做個標記。
2、匯報:
(1)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提出不懂的問題:
問題預計:
A、我們測驗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
B、為什么說上懷特森老師的課,每一節課都是不尋常的探索?
C、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D、“新懷疑主義”指什么?我們是怎樣學會“新懷疑主義”的?
E、懷特森老師介紹的“凱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問?
、
四、明確進一步學習的方向
1、你覺得《一個這樣的老師》這篇課文我們應該弄懂什么?(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師?他給學生什么樣的影響?)
2、你認為《一個這樣的老師》這篇課文的主要人物是誰? (可聯系課題、課文的主要內容及課后第2題確定)
3、擬定進一步學習的方案:
學生自擬后師生交流,形成建議性學習方案和自擬學習方案。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練習朗讀課文
小學六年級語文《一個這樣的老師》優質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及重點詞語。理解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
2.理解課文中懷特森老師的做法對學生產生的深遠影響,感悟其人格魅力。懂得要用事實、用科學的方法糾正錯誤,堅持真理。
3.初步了解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人方法。
★教學重點:懂得學習中要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要有科學的懷疑精神和堅持真理的毅力。
★教學難點:體會側面描寫的作用。
★教學準備 學生查閱資料,了解有關懷疑精神的人物、事例等;教師準備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師:從呀呀學語的幼兒園到現在的六年級,我們已經結識了不少的老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又要認識一位新老師。(板書課題,齊讀。)
師: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生: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師?這位老師是誰?……)
師:帶著你們的疑問,齊讀課題。突出“這樣的”。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這篇課文寫的是,懷特森老師把一個不存在的凱蒂旺普斯介紹給我們,我們沒有懷疑,結果在考試是我們都不及格。這件事上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
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呢?你們是從哪兒得到這么多地感受呢?作者又是怎樣把一個“這樣”的老師展現給我們的呢?下面我們深入地學習課文。
二、檢查預習:
1.需重點理解的詞語
(1)面面相覷,結合課文內容談談同學們為什么會面面相覷?
(2)冰川期,你們知道冰川期是什么時期嗎?(地質上的一個時期,在新生代的第四季,當時氣候非常寒冷,歐洲和美洲北部都被冰川所覆蓋,也叫冰河時代。)
(3)胸有成竹,文中說我做什么胸有成竹?
(4)鄭重其事,懷特森老師是怎樣鄭重其事地講“凱蒂旺普斯”的?
(5)狡黠是什么意思?(狡詐)懷特森老師眼里為什么閃過狡黠的光芒?
三、自主探究,集體交流。
探究:懷特森老師是一個的老師。
默讀課文,看看懷特森老師說了什么,做了什么?
想一想:懷特森老師是一個的老師。
四、共議交流。
1. 懷特森老師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老師。
▲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教會我們“新懷疑主義”的老師。(學生也可能認為是博學的、有趣的、特殊的、不尋常的、不可思議的、惹學生生氣的、狡黠的、戲弄學生的、讓學生學到了探索精神的、讓學生明白書上寫的老師說的都是不一定正確的、用特殊方法糾正學錯誤的、……)
在“凱蒂旺普森”事件中,預計學生對懷特森老師最初的認識可能是零散的,如:他們會認為懷特森老師是博學的、戲弄學生的、教會我們懷疑的……教學時可依照學生的發言順序教學,而后進行整合提升。
▲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博學的老師。(如果學生先談到略處理)
懷特森老師笑了笑,“那是一種夜行獸,在冰川期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而絕跡了。”說著,他從講桌里拿出一件動物頭骨,向我們解釋起這種動物的特征來。講完,他把頭骨交給前排的同學,讓大家輪流觀察一下。
師:你從懷特森老師向同學們介紹的凱蒂旺普森身上覺得他是一個博學的老師。
▲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戲弄學生的老師。
“很簡單,”懷特森老師眼里閃過狡黠的光芒,解釋道,“有關凱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編造的,這種動物從來就沒有過。你們筆記里記的都是錯的,錯的當然就不能得分了。”
師:狡黠是什么意思?你從中感受到什么了?(引導學生理解懷特森老師的本意不是去捉弄孩子們。而是讓他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么)
▲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教會我們懷疑的老師。
懷特森老師擺擺手,讓大家平靜下來:“難道你們自己沒有想過嗎?既然是‘絕跡’了,那就什么也沒留下。我向你們描述它的夜間視力、皮毛的顏色,以及許多根本不存在的現象,還給它起了個可笑的名字,你們竟一點也沒有起疑心,這就是你們不及格的原因。”
(1)懷特森老師認為我們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不是知識性的,而是沒有對老師說的話做認真的考慮,發現其中的疑點。)
(2)我們再看看懷特森老師向我們介紹的凱蒂旺普斯,看看我們該不該起疑心?
懷特森老師笑了笑,“那是一種夜行獸,在冰川期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而絕跡了。”說著,他從講桌里拿出一件動物頭骨,向我們解釋起這種動物的特征來。講完,他把頭骨交給前排的同學,讓大家輪流觀察一下。
(引導學生把冰川期絕跡和動物頭骨結合起來考慮,體會到在冰川期絕跡的動物留下來的應該是化石而絕不是頭骨。)
追問:還能從哪感受到懷特森老師要教會我們懷疑?
(3)從考試成績登記在冊教會我們必須學會懷疑。
過渡::在這次“凱蒂旺普斯”事件中“我”的態度有什么變化?“我”眼中的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呢?(喜歡——吃驚——憤怒——領會良苦用心)
……我心中暗想,這回我遇到一位博學的老師了。
……可是,當試卷發下來的時候,我卻驚呆了:我答的每道題旁邊都打著大大的紅!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師講的寫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錯了。
……“那你為什么要在課堂上鄭重其事地講?為什么還要考試?這種老師算什么老師?”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頭,我緊緊抿住嘴唇,控制著自己不嚷出來。
……他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么。
師:讀讀這些句子,結合上下文談談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導學生體會懷特森老師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會懷疑,學會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新懷疑主義。這也是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
小結:一個莫須有的凱蒂旺普斯,讓我們懂得了要用“懷疑”的眼光去看待書本上的內容和老師說的,還能從哪感受到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學方式。
(二)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教會我們探索的老師。(略處理)
師:請你結合實際談談為什么說這是不尋常的探索?
(引導學生從“小汽車”事件體會懷特森老師是一位教我們學會探索的老師)
▲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影響深遠的老師。(引導學生體會懷特森老師即影響了我們的學習方式有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師:懷特森老師不僅教會了我們質疑,也教會了我們探索。那么在懷特森老師教我們科學課之前和之后,我們是怎么學習的呢?
(引導學生結合“我們”行為的變化過程:不習慣質疑——學會了新懷疑主義——把新懷疑主義帶進了所有的課堂——把新懷疑主義帶進了我們的生活,感受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對我們影響深遠的老師)
相機出示:
逐漸的,我們懂得了,書本上寫的,老師說的,并不是一貫正確的,事實上沒有誰是一貫正確的。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警惕,用事實,用科學的方法,糾正錯誤,而且應當有堅持真理的毅力。同學們把這種學習方法稱為“新懷疑主義”。
師:你們覺的什么是“新懷疑主義”?
(引導學生從這一段中感受到懷特森老師教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掌握了一種學習的方法,培養了我們堅持真理的毅力。教學時還可引導學生結合下文來談懷特森老師對我們的影響。)
師:本文的主要人物是懷特森老師,作者不僅對懷特森老師的語言和行為進行了細致地描寫,還用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我的心理活動以及我們行為的前后變化,加深了我們對懷特森老師的認識。這種通過對有關的人、事、景、物的描述,渲染氣氛,烘托出所要描寫的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寫作手法叫側面描寫。
(三)師生總結。
完成填空:懷特森老師是一個的老師。
五、拓展延伸。
是呀,懷特森老師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教會了孩子們怎樣學習,這不僅改變了孩子們的學習方式,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國作家大衛.歐文,美國作家,《紐約客》雜志的專欄作家。他寫的《第一家爸爸銀行》風靡全球,他發明了一種新方法來教孩子有關錢的事情。他開設了自己的證券市場和貨幣市場基金。
試想如果他在少年時代沒有遇到懷特森老師,那么他還是今天的大衛.歐文嗎?可以看得出沒有懷特森老師的影響就不會有今天的歐文,這也正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歐文的成功只是同學中的一個普通的例子,我們堅信還有更多的學生同樣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這都應該歸功于懷特森老師對他們教育和影響。
六、作業設計。
1.必做:課下思考:懷特森老師介紹的“凱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問? 試著把這種獨特的學習方式帶到你的學習生活中去。……
2.運用本課寫作方法寫寫自己的老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師;從懷特森老師的科學課上,“我們”學到了什么?
(學到了“新懷疑主義”的學習方法。)
⑴抽讀12段
⑵齊讀
⑶理解感悟這段話:
學生試說——教師從關鍵詞語著手引導——學生再談
誰來告訴大家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一貫”什么意思?“沒有誰”都可能指誰?
誰能用“因為……所以……把這段話的意思恰當地表述出來?
二、 精讀導航:
一、快速閱讀第1——10自然段,
▲ 思考:在懷特森老師教“我們”的過程中, “我”和 同學們的情緒有什么變化?畫出相應的詞語或句子。再聯系上文,思考產生態度變化的原因。
填空:
(1)自主思考后小組交流。
當懷特森老師說出“凱蒂旺普斯”這種動物名字時,同學們( );
當老師鄭重其事地講解并將其頭骨給同學們傳看時,同學們( );
當懷特森老師進行測驗時,同學們( );
當試卷發下來時,同學們( );
當懷特森老師說這一切都是他編造的時,同學們( )……
(2)全班交流:
1.懷特森老師是怎么做的?
(1)抽學生回答,引導概括而完整地說出主要環節:編——講——考——記。
(2)用上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來敘述懷特森老師是怎么做的。
2.同學們的情緒有什么變化?
二、 結合填空,適時引導理解感悟重點內容:
◆勾畫批注(找出關鍵詞,把握文章內容)
師:什么是勾畫批注呢?我建議你用瀏覽的方法來讀書,就是快速地讀。勾畫出描寫同學們態度變化的語句,對關鍵詞做上批注。
例:“懷特森學生教我們六年級的科學課。……同學們面面相覷,就連生物比賽得過獎的比利也都驚奇地瞪大了眼睛。
從這句話中的“面面相覷、驚奇“兩個詞最能看出一開始同學們對這位新老師非常好奇,因為大家對老師說的這種叫凱蒂旺普斯的動物一無所知。
(生自由交流后理出態度變化,隨機指導感情朗讀“驚呆”和“不滿”的。)
過渡:大家談得都非常好,在講凱蒂旺普斯的這節課上同學們的態度發生了變化,那么,在以后的科學課上,今后在所有的課堂上態度又變化了嗎?繼續勾畫。
4、隨機引導:“上懷特森老師的課,每一節都是不尋常的探索。”這樣的課堂會是什么樣的?(生自由發言)是啊,如此趣味盎然、懸念迭出、具有挑戰性的課同學們能不喜歡嗎?難怪我會花整整兩天時間來寫小論文,從此我真正地喜歡上了科學課和懷特森老師。也就是在這樣不斷質疑和探索的過程中,我們終于悟出了老師的希望,那就是……(讀第十自然段)
5、老師希望我們怎么樣?(生談理解,師相機指導)
6、句式練習:“在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不是( ),而是( )句式說話。
7、引導關注關鍵詞“正視”。
從這個眼神中你看出一種( )態度。與“平視“對比。看到了一個( )課堂。與“仰視”對比。
找到文中的另一個“正視”勾畫出來。這又看出了一種( )態度,( )心情。
小結:懷特森老師在科學課教會了我們學會懷疑和探索的學習方法,后來擴展到所有的課堂,他改變了我以往的學習方式,進而又延伸到生活中,影響著我今后的生活方式。正是他與眾不同的教學方法和優秀的人格魅力牽動了同學們的態度情感變化。那我們應該怎樣去評價這位老師呢?
◆評點概說。
用簡潔的詞句評價老師,并結合課文內容,說出理由可以選定一個角度來說。
如:老師的教學方法的角度:
與眾不同的老師、方法獨特的老師、極不尋常的老師、獨具匠心的老師、獨具一格的老師 、教法高明的老師出人意料的老師、不同凡響的老師
老師的人格和精神的角度:
有智慧的老師、用心良苦的老師、有人格魅力的老師、有創新愛學生的老師
從老師對學生產生影響的角度:
對學生影響深遠的老師、讓學生終身受益的老師、教會學生做人的老師、關注學生成長的老師
從學生認識的角度:
令人尊敬的老師、受學生愛戴的老師、了不起的老師、的老師
例:這是一個方法巧妙的老師,他不是單調的說教,而是通過編造一種不存在的動物,故意讓學生上當,使學生在教訓中自己悟出道理,學會懷疑。
過渡:懷特森老師這個鮮明的人物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運用了什么方法做到了這一點呢?
◆ 賞析質疑(從題目、寫作方法、結尾、語言描寫、材料安排、
人物的刻畫、詞語的運用、正面描寫、側面烘托、詳略處理、心理活動描寫等任選一方面說說自己欣賞的理由或提出質疑。)
1、生邊讀邊想,交流發現。
2、師小結:本文的寫作特點可以總結為六個字:詳略、虛實、抑揚。兩件事,一詳一略,詳略得當;正面描寫,側面烘托,虛實結合;先抑后揚,情節曲折,引人入勝。今后在寫作時可以試著學會運用。
六、總結:今天我們用勾畫批注的方法鍛煉了理解能力,用評點概說的方法鍛煉了概括能力,用賞析質疑的方法鍛煉了欣賞和懷疑的能力。
七、升華感情,回扣課題。
師:那么,孩子們,你們喜歡像懷特森這樣的老師嗎?
生:(指名說)
這樣的老師是燈塔,指引我們前進。
這樣的老師還像什么?
生:(指名說)
這樣的老師是羅盤,引導我們探索。
這樣的老師是雷電,點燃我們的智慧。
我們需要這樣的老師。
師:孩子們,讓我們帶著對這樣的老師的理解、敬重與熱愛,再次深情地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一個這樣的老師
六、小結。
積累表示懷疑精神的名言警句。
1.不能則學,疑責問。
2.學貴心悟,守舊無功。
3.悟從疑生,樂自苦生。
4.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5.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6.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
七、拓展閱讀。魏巍《我的老師》。
附板書設計:
一個這樣的老師
與眾不同:學會質疑
學會探索
影響深遠:學習方式
生活方式
小學六年級語文《一個這樣的老師》優質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及新詞,認讀2個字。
2.了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對學生產生的深遠影響,并寫出對他的正確評價。
3.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要時刻保持清醒,用事實、科學的方法,糾正錯誤,教育學生應當有堅持真理的毅力。激發學生對老師的尊敬與熱愛。
4.體會側面描寫人物的作用。
教學重點:
1. 通過研讀懷特森老師語言、動作、神態以及學生們在課上表現,引領學生感悟懷特森老師用心良苦。
2. 體會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育思想給學生帶來的深遠影響。
教學難點:
1. 體會側面描寫的重要作用。
2. 培養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的習慣,學會質疑與探索。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師生對話,引入課題。
1.同學們,每一位同學都有自己特別喜歡的老師,你心目中的老師是什么樣的?請同學們說一說,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學生們各抒己見)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新老師你們愿意嗎?
2.出示課題:齊讀課題——《一個這樣的老師》
3.想一想:讀了課題以后,你產生了那些疑問?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全文)
2.同桌互讀課文。(注意糾正字音,正確斷句)
3.指名讀課文。(注意生字讀音:狡黠凱蒂旺普斯……)
4.默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并提出不懂的問題。
5.集體質疑解疑
(1)質疑
(2)結合課文內容來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面面相覷(指導“覷”的字形) 冰川期
胸有成竹 鄭重其事 狡黠(指導“黠”的字形,字音)
6.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懷特森老師給你留下的最初印象是什么?(提示學生從以下三方面去說。)
(1)簡單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試復述科學課上發生的事。
(3)說說你對懷特森老師的印象。
7.用歸并法給課文劃分段落,討論每部分的寫的是什么。
三、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語。
2.練習朗讀課文。
第 二 課 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4課《一個這樣的老師》。課文主要寫了什么?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呢?你們是從哪兒得到這么多的感受呢?作者又是怎樣把一個“這樣”的老師展現給我們的呢?這節課我們深入學習課文。
二、細讀課文,深入感知
(一)凱蒂旺普斯事件,感悟懷特森老師用心良苦。
1.快速瀏覽1——10自然段,體會:懷特森老師是( )的一個老師。閱讀提示:
⑴.畫出描寫懷特森老師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反復讀一讀,體會:懷特森老師是的一個老師。
⑵.邊讀邊做批注。
2.集體交流——懷特森老師是的一個老師。
教學估計一: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博學(知識豐富)的老師。
(關注1、2自然段,通過“面面相覷、驚奇、絕跡、沒有人知道”等詞語或句子,體會懷特森老師的博學,了解學生們對他的喜歡。)
教學估計二: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捉弄人、狡猾、胡編亂造……)的老師。 (關注 5——8自然段,通過“狡黠、編造”等詞語和學生的反應,體會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捉弄人、狡猾、胡編亂造……>的老師。)
3.抓重點句,體會孩子們被捉弄后的氣惱與憤怒,指導朗讀。
引導:面對這樣一個捉弄人的老師,同學們有什么反應?
(根據學情相機出示)
“那你為什么要在課堂上鄭重其事的講?為什么還要考試?這種老師算什么老師!”
“從來沒有過?那你那天拿的頭骨是怎么回事?”
(1)學生練讀――指名讀――教師引讀
(2) 指名讀。
4.感悟老師的良苦用心。
引導:老師為什么要這樣做?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1)師生角色體驗,理解懷特森老師的用意:
“難道你們自己沒有想過嗎?既然是‘絕跡"了,那就什么也沒留下。我向你們描述它的夜間視力、皮毛的顏色,以及許多根本不存在的現象,還給它起了個可笑的名字,你們竟一點也沒有起疑心,這就是你們不及格的原因。”
(2)依托文本,引導學生說出:老師想通過這件事讓我們學會什么呢?讓大家學會思考,認真分析,學會懷疑,敢于質疑。還從哪兒看出來?
適時板書:思考 分析 懷疑 質疑
(3)我們再看看懷特森老師向我們介紹的凱蒂旺普斯,看看我們該不該起疑心?(出示課件)
(4)交流體會:懷特森老師是一個( )的老師?
估計:(特殊、用心良苦、與眾不同,教給我們學習方法……)
隨機板書:與眾不同
過渡:如果你是懷特森老師的學生,你受到這樣的戲弄心情會怎樣呢?
(二)、默讀課文,思考在“凱蒂旺普斯”事件中“我”的心情有哪些變化?用曲線畫出相關的句段并在旁邊作批注。
1.交流我的心情變化。
喜歡——吃驚——憤怒——領會良苦用心
2.學生江報,老師引讀。(出示課件)
過渡:上懷特森老師的課,每一節課都是不尋常的探索,他雖然只教我們科學課,但他那獨特的教學思想,給我們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下邊請同學們默讀12——14自然段,看看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三)“新懷疑主義”,體會懷特森老師給學生帶來的深遠影響。
1.默讀12——14自然段,思考: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出示課件)
不習慣懷疑——學會了新懷疑主義——把新懷疑主義帶進了所有的課堂——把新懷疑主義帶進了我們的生活,感受到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對我們影響深遠的老師
2.集體交流體會:
課堂上(接著他站起來,正視著老師的眼睛,說出懷疑的理由。)
(1) 提問:“正視”什么意思?你從這個詞感受到了什么?
(聯系文引導學生體會課堂上學生們理直氣壯、很有勇氣和自信心,以及敢于質疑、堅持真理的坦蕩和毅力。)
小結:當我們的懷疑正確時,它促使老師也去糾正錯誤,在這樣的課堂上,不僅是我們自己,就連老師也受益匪淺呀!
(2)生活中(我正視著他的眼睛,告訴他:“你錯了。”)
提問:又一個“正視”,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聯系全文,幫助學生明確懷特森老師帶給作者本人的深遠影響。①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后,“我”從心底里敬佩他。②我在生活中也能夠自然而然地運用“新懷疑主義”,告訴對方“你錯了”。)
(3)此時此刻,你認為懷特森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3.小結:看:思想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懷特森老師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教會了孩子們怎樣學習,怎樣生活。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國作家大衛.歐文,他寫的《第一家爸爸銀行》風靡全球。他取得這樣的卓越成就,我想,與懷特森老師帶給他的深遠影響是分不開的。
(板書:深遠影響)
三、快速閱讀,體會側面描寫人物的作用
1.瀏覽課文第一部分(凱蒂旺普斯事件),找一找除了描寫懷特森老師的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還有哪些內容的敘述?體會這樣的表達方式有什么好處?
2.討論體會:最后3個自然段是否可以刪去?為什么?
(要點:①“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師講的寫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錯了”等多處作者心理活動的描寫,使敘述過程飽含了強烈的感情色彩,故事情節更加真實,懷特森老師的心想因而更加豐富、可信。②最后三個自然段,講述了三段事實,三個方面,更全面地說明:懷特森老師的教育是成功的,這樣的老師是的老師。)
3.總結:本文的主要人物是懷特森老師,文中既有作者對懷特森老師的語言、行為、神態等細致地正面描寫,也有對“我”心理活動以及“我們”行為的前后變化,加深了我們對懷特森老師的認識。這種通過對有關的人、事、物、景的描述,渲染氣氛,烘托出所要描寫的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寫作手法叫側面描寫。側面描寫可以豐富讀者的想象,引起讀者的共鳴,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我們也可以學習這樣的表達方式,組織我們的習材素材。(課件出示)
四、積累有關質疑的名言,加深對科學精神的認識。
1.讀下面幾則名言。
不能則學,疑則問。
學貴心悟,守舊無功。
悟從疑生,樂知苦生。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
2.感受這幾句話的意思。
五、總結
看來,同學們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真正讀懂了懷特森老師,也讀懂了新懷疑主義。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學會質疑,在質疑中思考,在質疑中發現,在質疑中成長。
六、作業
1.試著把這種獨特的學習方式帶到你的學習生活中去。
2.采用本文學到的寫作方法寫一個你認為獨特的人。
板書設計:
24 一個這樣的老師
與眾不同 學會懷疑
學會探索
影響深遠 學習方式
小學六年級語文《一個這樣的老師》優質教案 篇4
聽姚淑萍老師講《一個這樣的老師》有感
閱讀課文的教學,常常不被語文老師所重視。大家仿佛都有這樣的“共識”:看語文教學的水平,還得看講讀課文。其實,作為語文課文的基本類型之一,閱讀課文的教學自有它特有的教學規律與要求。從某種意義上講,如何處理好閱讀課文教學中“讀”與“講”的關系,如何把握好老師在教學中“講”的“度”,更能看出一位語文老師的教學水平。
《一個這樣的老師》是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一篇閱讀課文。文章通過“我”和“我的同學們”的一堂科學課的經歷,描寫了一位極具個性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形象,引導學生從小培養 “不迷信書本,也不迷信權威”、敢于質疑的科學精神。課文從語言到內容,不是很難。姚老師經過了精心的準備,給聽課者展現了一個本色課堂。課文雖然簡單,卻被姚老師演繹的風生水起,整個課堂樸素、精彩、高效,更重要的是廓清了大家對閱讀課文教學的認識。
課文的閱讀教學,是大家評課時爭論的焦點。大部分老師認為閱讀課文的教學,應主要由學生去完成,以讀為主。應該說這樣的看法,曾一度是閱讀教學的主流觀點。而我認為,不管是講讀課文還是閱讀課文,老師的講與學生的讀總是相互滲透的,從來就沒有只講不讀的講讀課文,也從來沒有只讀不講的閱讀課文,取消“獨立閱讀”這種課型、把它改為課外閱讀或許可以作為一個佐證。部分老師之所以有“老師講的偏多”的感覺,是沒能區別“講授”與“引導”的不同作用,而這,恰恰應該是本堂課最為成功的地方。授課老師為了解決好“讀什么”、“怎么讀”、“讀后你學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幾個問題,根據情節的展開,在重要的關節點上設計了具有強烈針對性的問題,如“測試卷發下來后,我們有怎樣的感受?”,“懷特森先生為什么要這么做?”“這以后對科學課我們有了怎樣不同的感受?”等等;為了讓學生在閱讀中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與主旨,我們衡量一堂閱讀課的教法是否得當,不是看到底老師說了多少話,關鍵要看老師的話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如果老師所講能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能激起學生在閱讀中主動思考,即是老師的“講”是為了調動學生的閱讀學習的主動性,那么,在閱讀課文的教學中,這樣的話不是“多余”,而是“必需”。我們衡量一堂閱讀課文的教學是否高效,不僅要看學生“讀”的效果,還應適當關注“聽”、“說”、“寫”等方面語文素養的培養。而只要解決了“讀什么”——讀需要讀的、“怎么讀”——讀是有技巧的、“讀后你學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學到的是語文的知識技能、懂得的是課文的人文精神等幾個問題,這堂課就是成功的。
對懷特森先生的形象塑造的分析,評課老師也有較大的分歧。有的認為應該有必要的分析,不管是閱讀課文還是講讀課文,讓學生學到語言表達的技巧都應是目標之一;有的認為更應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沒必要講的那么明白。課上,授課老師設計了“懷特森先生都做了什么”、“懷特森先生為什么這么做”、“我們對懷特森先生的看法前后產生了怎樣的變化”幾個問題,尤其是“我們”看到“零分卷”時的感受,“這時你對懷特森先生有怎樣的看法”,讓學生在反復的閱讀中體會,并把自己感受表達出來,欲揚先抑,并把“抑”的工作做到了極致。這樣的處理,我認為是恰當的,不但讓學生有了充分的閱讀,一個個性十足的科學課老師的形象也非常清晰。其實,這正是語文教學的一種趨勢,講讀課中有閱讀,閱讀課中有講授,閱讀,已成了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手段。講讀課教學中那種條分縷析式的講授分析,正逐漸遠離新課程環境下的語文課堂。
當然,閱讀課與講讀課的教學應該是有區別、各有側重的,講讀課側重于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教學目標,閱讀課側重于學生在閱讀中整體感悟進而完成教學目標。把閱讀課上成了講讀課顯然是不可取的,但閱讀在語文課堂的作用與地位,必定會有更大的提高。這,應該代表了語文教學發展的一種趨勢。
小學六年級語文《一個這樣的老師》優質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并寫出對他的評價。
2、體會側面描寫人物的作用。
教學重點:結合正、側面描寫來了解人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體會側面描寫的作用。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
同學們,你能試著用文字畫一畫班上的某個同學嗎,讓我們來猜猜他是誰。
一、導入新課。
1、導語:
剛才的畫像游戲讓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同學們的特點。接下來,我們一起去給懷特森老師畫畫像。請打開課本93頁,我們繼續學習《一個這樣的老師》。
2、一起讀讀讀課題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一個這樣的老師”,“這樣的”?到底是“哪樣的”?瀏覽課文,用一個詞語來來給懷特森老師畫畫像。(讓學生把詞語寫在黑板上。)
2、你根據文中什么地方的描述畫出了這樣的懷特森老師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畫出相應句子,并把自己的感受簡要寫在旁邊。
3、讓我們來看看懷特森老師的畫像吧。
“你為懷特森老師畫出的像是什么樣的?”
(1)博學(學生找出第2自然段后)。
a、他說了什么?又做了什么?(指名答)
b、還有同學畫的也是“博學”的懷特森老師嗎?你是根據哪里畫出他博學的樣子的呢?(“我們”的動作和“我”的心理活動。
c、 如此看來,他的博學是名不虛傳。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2自然段,體會他“博學”的樣子吧。
(2)狡黠或故弄玄虛、教會懷疑。
a、(學生找出第5自然段后)
懷特森老師來了,他在這里!(老師讀提示語,學生讀懷特森老師的話!)
懷特森老師的解釋透著一種什么樣的味道?可以用文中的哪一個詞語來描繪?“狡黠”是個什么樣子的?
“看,狡黠的懷特森來了。”一起讀第五自然段體會體會。(齊讀)
你們為什么要說懷特森老師狡詐呢?僅僅是因為說話的語氣?
請一齊再把懷特森老師的話讀一讀。
b、“我想問問你,懷特森老師,同學們說你“狡詐、刁鉆”,你有什么想法?”(懷特森老師是為了教會我們學會懷疑)
c、你還從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他要教會我們懷疑?
d、(學生找到第9自然段后)
懷特森老師給大家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
“懷特森老師的這番話真是語重心長呀!你聽,懷特森老師語重心長地說……”(老師范讀,);(指名讀)(學生齊讀)
e、(學生找到第10自然段后)
他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么呢?
面對懷特森老師的良苦用心,他們此時心里會怎么想?
“佩服!感激!愛戴!|”帶著種種情感再讀一讀第10自然段。
f、此時,你明白了點什么了嗎?(出示課件:一種道理)
(3)不尋常、教會探索
a、(學生找到11自然段后指名讀)
你畫出懷特森老師“不尋常”的依據是什么?“不尋常”是什么意思?
b、(出示課件二:糾正錯誤的方法)明知錯了,讓我們去找出事實依據,有條有理地進行反駁、糾正錯誤。這就是他的不尋常。
(4)新懷疑主義
a、懷特森老師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還讓我們學會了糾正錯誤的方法,我們把這種學習方法叫做什么呀?聰明的你趕快在文中找找看什么是新懷疑主義,畫出相應的句子。
b、這么寶貴的東西,應該好好讀一讀喲,自己試著讀一讀。(自讀)一起試一試(齊讀)
c、“誰”指的有哪些人呢?
d、現在仍然有許多人還是把他們當作權威、毫不懷疑,請你把新懷疑主義告訴他吧!(指名讀、齊讀)。
f、現在,你覺得懷特森老師的的狡黠是一種什么樣的狡黠?(充滿智慧的狡黠。)
4、大家根據作者的描述畫出了這么多種懷特森老師的樣子。作者采用了怎樣的方法進行描述后,才把懷特森老師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呢?
a、老師給你們兩條思路,你們可以分小組先選一條思路,接著小聲讀課文1到12自然段進行討論,最后派一名代表匯報討論結果。
(課件出示:
思路一:作者抓住來懷特森老師本人的哪些方面進行了描述?
思路二:在懷特森老師教會我們新懷疑主義的過程中,我對懷特森老師的心理情感有什么變化?)
b、主人公是懷特森老師,我的心里變化與懷特森老師有什么關系嗎?
c、原來,作者既從正面直接抓住了懷特森老師的語言、動作、神態,又從側面抓住了我的心理情感變化,來把懷特森老師描繪的栩栩如生。像這樣的寫法我們叫做正面和側面相結合的寫作手法。(板書:動作、語言、神態、心理。)
5、文章寫到這里,懷特森老師是個什么樣的老師我們已經了解得很清楚了。后面的13、14自然段是不是可以刪去呢?
a、默讀13、14自然段,看看寫了什么?能不能刪去?這兩件事情與懷特森老師有關嗎?
b、這兩個段落,沒有直接去寫懷特森老師,而是通過他的學生們的變化間接地寫出了他的教育成功,這也是我們剛才提到的側面描寫(課件出示:側面描寫)
c、你在習作中用到過側面描寫的手法嗎?
三、總結拓展。
1、結合板書小結:作者為我們描述了一個“這樣的”老師,請你位懷特森老師寫寫評語。(指名讀評語。)
2、讓我們帶著欣賞與敬佩再讀一次課題。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收獲到了什么嗎?
你知道一些與新懷疑主義有關的名言警句嗎?老師送給你們幾句。請你讀一讀,抄一抄。
4、總結:同學們今天的收獲真不少,希望同學們把新懷疑主義帶入自己的學習中,生活中,那么你一定會打開智慧之門、開創出美好未來!
四、作業
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來寫給你留下了最深印象的人。
板書設計:
一個這樣的老師
(與眾不同) 語言
(博學) 動作
(狡黠) 神態
(不尋常) 心理
小學六年級語文《一個這樣的老師》優質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覷、黠、抿”3個會認字和“凱、覷、黠、抿、轎、惕”6個會寫字,掌握“面面相覷、狡黠、抿嘴、小轎車、警惕”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理解課文中懷特森老師的做法,懂得在學習中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要有科學的懷疑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學習中要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要有科學的懷疑精神,用事實,用科學的方法糾正錯誤,堅持真理。
教學難點:
理解懷特森老師的做法,并認識到其中的價值。
教學過程:
一、導課
你們喜歡什么樣的老師?誰來說一說?
二、新授
(一)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易讀錯的音:“覷”讀“qù”,不要讀成“xū”或“qū”;“抿”讀三聲,不能讀成二聲。
易寫錯的字:“覷”字,書寫時,左邊的“虛”字下面的“業”字,最后一筆“橫”改成“提”;“黠”字左邊的“黑”字也有變化;“凱”字右邊的“幾”不要寫成“凡”。
理解字詞:(出示)
1.面面相覷:覷,看。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2.冰川期:地質上的一個時期,在新生代的第四季,當時氣候非常寒冷,歐洲和美洲北部都被冰川所覆蓋,也叫冰河時代。
3.絕跡:斷絕蹤跡,完全不出現。
4.饒有興趣:很有興趣。饒:豐富,多。
5.博學:博,多,豐富。學問廣博精深。
6.胸有成竹:畫竹子時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經有通盤的考慮。
7.狡黠:狡詐。黠:聰明而狡猾。
8.鄭重其事:形容態度非常嚴肅認真。鄭重:嚴肅認真。
9.抿:(嘴、耳朵、翅膀等)稍稍合攏;收斂。
10.尋常:平常。
11.反駁:說出自己的理由,來否定別人跟自己不同的理論和意見。
12.警惕:對可能發生的危險情況或錯誤傾向保持敏銳的感覺。
13.懷疑:疑惑,不很相信。
14.捉弄:對人開玩笑,使為難。
15.正視:用嚴肅認真的態度來對待,不躲避,不敷衍。課文指嚴肅認真地看著。
(二)通讀全文,了解主要內容。
懷特森老師在第一節科學課上,給“我們”講了一種叫凱蒂旺普斯的動物。第二天測驗,每一個同學的試卷都不及格。老師給“我們”解釋了不及格的原因,并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么。逐漸地“我們”在懷特森老師的課上學會了探索,學會了“新懷疑主義”的學習方法。
(三)理清文章層次結構。
第一部分(1——11):懷特森老師給“我們”上課。
第二部分(12——14):懷特森老師給“我們”帶來的影響。
(四)默讀全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預設
1.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他與別的老師有什么不一樣?
2.我們測驗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
3.懷特森老師介紹的“凱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問?
4.懷特森老師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么呢?
5.為什么說上懷特森老師的課,每一節課都是不尋常的探索?
6.“新懷疑主義”指什么?我們是怎樣學會“新懷疑主義”的?
7.文中兩次提到“正視”有什么含義?
8.懷特森老師給學生帶來怎樣的影響?
9.“我們”對懷特森老師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三、練習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課后小結
本節課我們理清了課文的敘述順序,理解了詞語并提出了很多問題,下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
小學六年級語文《一個這樣的老師》優質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對學生的深遠影響。
2、體會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一個這樣的老師》。 通過上節可課的初讀,你了解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學生發表看法)
二、出示學習目標
1、了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對學生的深遠影響。
2、體會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三、自學指導
默讀課文,思考:
1、看看懷特森老師說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一想懷特森老師是一個( )的老師。
2、在懷特森老師教“我們”的過程中,“我”的心情和“我們”的行為有了哪些變化?畫出有關語句,簡單批注。(5分鐘后比比誰說得準確。)
三、共議交流。
●懷特森老師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老師。
(一)“凱蒂旺普斯”事件。
在“凱蒂旺普斯”事件中,預設學生對懷特森老師最初的認識可能是零散的、片面的,如:他們會認為懷特森老師是博學的、戲弄學生的、教會我們懷疑的……教學時可依照學生的發言順序教學,而后進行整合提升。
1、弄清“凱蒂旺普斯”事件的全過程。(引導學生粗線條感受懷特森老師的與眾不同。)
2、經歷“凱蒂旺普斯”事件的過程。(依學生發言順序教學)
懷特森老師擺擺手,讓大家平靜下來:“難道你們自己沒有想過嗎?既然是‘絕跡’了,那就什么也沒留下。我向你們描述它的夜間視力、皮毛的顏色,以及許多根本不存在的現象,還給它起了個可笑的名字,你們竟一點也沒有起疑心,這就是你們不及格的原因。”
(1)懷特森老師認為“我們”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不是知識性的,而是沒有對老師說的話做認真的考慮,發現其中的疑點。)
(2)我們再看看懷特森老師向“我們”介紹的凱蒂旺普斯,看看我們該不該起疑心?
懷特森老師笑了笑,“那是一種夜行獸,在冰川期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而絕跡了。”說著,他從講桌里拿出一件動物頭骨,向我們解釋起這種動物的特征來。講完,他把頭骨交給前排的同學,讓大家輪流觀察一下。
(引導學生把冰川期絕跡和動物頭骨結合起來考慮,體會到在冰川期絕跡的動物留下來的應該是化石而絕不是頭骨。也可以從冰川期留下的動物“頭骨”那么珍貴,不可能任由一個普通老師隨意擺弄這點來談。)
追問:懷特森老師是要教我們從凱蒂旺普斯身上學會懷疑。還能從哪兒感受到懷特森老師要教我們學會懷疑?
(3)從考試成績登記在冊教會我們必須學會懷疑。
過渡:在這次“凱蒂旺普斯”事件中“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 請同學來交流第二個問題(喜歡——吃驚——不滿——理解)(引導學生先讀出表示“我“心情變化的語句,再談感受并讀出自己的感受。)
……我心中暗想,這回我遇到一位博學的老師了。
……可是,當試卷發下來的時候,我卻驚呆了:我答的每道題旁邊都打著大大的紅叉!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師講的寫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錯了。
……“那你為什么要在課堂上鄭重其事地講?為什么還要考試?這種老師算什么老師?”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頭,我緊緊抿住嘴唇,控制著自己不嚷出來。
……他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么。(?)
師:讀讀這些句子,結合上下文談談“我”當時的心情怎樣?(文字或標點加重處表示變色或對比)
追問:從我的心情變化中,感受到“我們”心中的懷特森老師是一個( )的老師呢?(引導學生在凱蒂旺普斯事件的過程中體會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教我們懷疑的老師。)
小結:懷特森老師用一個莫須有的凱蒂旺普斯,讓我們懂得對于老師說的也要認真思考,要敢于對自己認為有問題的地方提出質疑。這種教學方式讓我們覺得與眾不同,你還能從哪感受到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學方式。
(二)“小轎車”事件。(略處理)
師:請你結合生活實際談談為什么說這是不尋常的探索?為什么說每一節都是?
(引導學生結合現實生活中教師教學“什么是生物”的教學方法,感受“小汽車”事件的與眾不同,從而感受到懷特森老師是一位教我們學探索的老師)
(三)小結:正是在這一節又一節不尋常探索的科學課上,我們懂得了……
逐漸的,我們懂得了,書本上寫的,老師說的,并不是一貫正確的,事實上沒有誰是一貫正確的。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警惕,用事實,用科學的方法,糾正錯誤,而且應當有堅持真理的毅力。同學們把這種學習方法稱為“新懷疑主義”。
1、你怎樣理解“逐漸的”?
2、懷特森老師是一個( )的老師。
●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影響深遠的老師。(引導學生體會懷特森老師既影響了我們的學習方式也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師:從懷特森老師那里我們學到了“新懷疑主義”。那么在懷特森老師教我們科學課之前和之后,我們的學習行為有什么變化呢?
(引導學生結合“我們”行為的變化過程:不習慣質疑——學會了新懷疑主義——把新懷疑主義帶進了所有的課堂——把新懷疑主義帶進了我們的生活,感受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對我們影響深遠的老師) 注意兩個“正視”(冬冬的視角)。
師:從“我們”的這些變化中你們感受到懷特森老師是一個( )的老師呢?
(引導學生感受到懷特森老師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四、總結拓展。
(1)是呀,懷特森老師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教會了孩子們怎樣學習,這不僅改變了孩子們的學習方式,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大衛.歐文,他寫的《第一家爸爸銀行》風靡全球。
(2)看丁丁的話,試試以懷特森先生的口吻來記敘這件事,體會他的心理活動。
五、作業:搜集有關質疑的名言。
板書設計:
一個這樣的老師
與眾不同: 學會質疑
學會探索 正面描寫
影響深遠: 學習方式
生活方式 側面描寫
喜歡---懷疑---不滿----理解---敬佩
小學六年級語文《一個這樣的老師》優質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文是美國作家大衛.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代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它敘述了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運用“故弄玄虛策略”,教會學生“新懷疑主義”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對學生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又獨具一格的老師形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與學生常見的文章有所不同: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描寫人物,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點。文中既有對懷特森老師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正面描寫,也有對“我”的心理活動、懷特森老師教育效果的側面描寫。二者相互結合,懷特森老師特點就更加鮮明突出了。能夠結合正側面描寫來了解人物的特點是本文的教學重點,體會這種側面描寫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學生分析:
文中所塑造的懷特森老師的形象對學生是一種“沖突”。首先是視覺上的沖突:懷特森老師別具一格的科學課讓學生耳目一新。其次是心理上的沖突:他們沒想到懷特森老師會“戲弄”自己的學生,這讓他們的心里有些受不了。再次是思維方式上的沖突:現在的大多數孩子還是教師和教材的忠實信徒,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去懷疑教師和教科書上說的,因此是對他們多年來一種思考方式的挑戰。最后是生活習慣上的沖突,懷特森老師不僅教會我們用“新懷疑主義”去學習,也教會我們用“新懷疑主義”去生活,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這些沖突有的源自于中外文化的差異,但更多的是源自于懷特森老師與其他老師的與眾不同。
設計理念:
以“懷特森老師是怎樣的一個老師”,為學習的主線。引導學生從“懷特森老師本人的語言、動作、神態”“我的心情變化”“我們的行為變化”三個角度來探究這個問題。在三種不同角度的學習交流中豐滿人物形象,達到立體感悟人物形象的效果。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及新詞,認讀2個字。
2、能說出課文大意,提出不懂的問題,初步擬定學習方案。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30,大家齊讀課題。讀了這個題目你們有什么問題嗎?(預計學生可能提出: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師?這個老師與別的老師有什么不同?等)帶著這些問題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檢查預習
1、按自然段開火車朗讀課文,注意做到正確流利。
2、提出并解決不理解的詞語。
解決學生不理解的詞語后,提出:
(1)面面相覷,結合課文內容談談同學們為什么會面面相覷?
(2)冰川期,你們知道冰川期是什么時期嗎?(地質上的一個時期,在新生代的第四季,當時氣候非常寒冷,歐洲和美洲北部都被冰川所覆蓋,也叫冰河時代。)
(3)胸有成竹,文中說我做什么胸有成竹?
(4)鄭重其事,懷特森老師是怎樣鄭重其事地講“凱蒂旺普斯”的?
(5)狡黠是什么意思?(狡詐)懷特森老師眼里為什么閃過狡黠的光芒?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學:用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看看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或是想知道的?在書上做個標記。
2、匯報:
(1)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略)
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指名說,修改完善,達到人人會說(這篇課文寫的是,懷特森老師把一個不存在的凱蒂旺普斯介紹給我們,我們沒有懷疑,結果在考試是我們都不及格。這件事上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
(2)提出不懂的問題:
存疑置后處理的問題預計有:
我們測驗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
為什么說上懷特森老師的課,每一節課都是不尋常的探索?
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新懷疑主義”指什么?我們是怎樣學會“新懷疑主義”的?
懷特森老師介紹的“凱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問?
文中兩次提到“正視”有什么含義?便打了“我們”“我“什么樣的心情?
他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么呢?
四、明確進一步學習的方向
1、你覺得《一個這樣的老師》這篇課文的主要人物是誰?(可聯系課題、課文的主要內容及課后2題確定)
2、下一步我們深入學習什么呢?
首先看看學習《一個這樣的老師》這篇課文我們應該弄懂什么——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師?他對給學生什么樣的影響?
還要解決我們不懂的問題——懷特森老師介紹的“凱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問?……
3、擬定進一步學習的方案:
學生自擬后師生交流,形成建議性學習方案和自擬學習方案。(此處略,見第二課時)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對學生的深遠影響,并寫出對他的評價。
2、體會側面描寫人物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30課《一個這樣的老師》。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呢?(引導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你們是從哪兒得到這么多地感受呢?作者又是怎樣把一個“這樣”的老師展現給我們的呢?這節課我們深入學習課文。
二、依學案自主探究,因需交流。
學案:懷特森老師是一個的老師。
思路1:默讀課文,看看懷特森老師說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一想懷特森老師是一個的老師。
思路2:默讀課文,思考在懷特森老師教“我們”的過程中“我”的心情和行為有了哪些變化,“我”認為懷特森老師是一個的老師。
三、共議交流。
l 懷特森老師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老師。
(一).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教會我們“新懷疑主義”的老師。(學生也可能認為是博學的、有趣的、特殊的、不尋常的、不可思議的、惹學生生氣的、狡黠的、戲弄學生的、讓學生學到了探索精神的、讓學生明白書上寫的老師說的都是不一定正確的、用特殊方法糾正學錯誤的、……)
在“凱蒂旺普森”事件中,預計學生對懷特森老師最初的認識可能是零散的,如:他們會認為懷特森老師是博學的、戲弄學生的、教會我們懷疑的……教學時可依照學生的發言順序教學,而后進行整合提升。
1、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博學的老師。(如果學生先談到略處理)
懷特森老師笑了笑,“那是一種夜行獸,在冰川期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而絕跡了。”說著,他從講桌里拿出一件動物頭骨,向我們解釋起這種動物的特征來。講完,他把頭骨交給前排的同學,讓大家輪流觀察一下。
師:你從懷特森老師向同學們介紹的凱蒂旺普森身上覺得他是一個博學的老師。
2、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戲弄學生的老師。
“很簡單,”懷特森老師眼里閃過狡黠的光芒,解釋道,“有關凱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編造的,這種動物從來就沒有過。你們筆記里記的都是錯的,錯的當然就不能得分了。”
師:狡黠是什么意思?你從中感受到什么了?(引導學生理解懷特森老師的本意不是去捉弄孩子們。而是讓他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么)
3、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教會我們懷疑的老師。
懷特森老師擺擺手,讓大家平靜下來:“難道你們自己沒有想過嗎?既然是‘絕跡’了,那就什么也沒留下。我向你們描述它的夜間視力、皮毛的顏色,以及許多根本不存在的現象,還給它起了個可笑的名字,你們竟一點也沒有起疑心,這就是你們不及格的原因。”
(1)懷特森老師認為我們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不是知識性的,而是沒有對老師說的話做認真的考慮,發現其中的疑點。)
(2)我們再看看懷特森老師向我們介紹的凱蒂旺普斯,看看我們該不該起疑心?
懷特森老師笑了笑,“那是一種夜行獸,在冰川期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而絕跡了。”說著,他從講桌里拿出一件動物頭骨,向我們解釋起這種動物的特征來。講完,他把頭骨交給前排的同學,讓大家輪流觀察一下。
(引導學生把冰川期絕跡和動物頭骨結合起來考慮,體會到在冰川期絕跡的動物留下來的應該是化石而絕不是頭骨。)
追問:還能從哪感受到懷特森老師要教會我們懷疑?
(3)從考試成績登記在冊教會我們必須學會懷疑。
過渡::在這次“凱蒂旺普斯”事件中“我”的態度有什么變化?“我”眼中的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呢?(喜歡——吃驚——憤怒——領會良苦用心)
……我心中暗想,這回我遇到一位博學的老師了。
……可是,當試卷發下來的時候,我卻驚呆了:我答的每道題旁邊都打著大大的紅*!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師講的寫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錯了。
……“那你為什么要在課堂上鄭重其事地講?為什么還要考試?這種老師算什么老師?”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頭,我緊緊抿住嘴唇,控制著自己不嚷出來。
……他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么。
師:讀讀這些句子,結合上下文談談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導學生體會懷特森老師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會懷疑,學會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新懷疑主義。這也是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
小結:一個莫須有的凱蒂旺普斯,讓我們懂得了要用“懷疑”的眼光去看待書本上的內容和老師說的,還能從哪感受到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學方式。
(二)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教會我們探索的老師。(略處理)
師:請你結合實際談談為什么說這是不尋常的探索?
(引導學生從“小汽車”事件體會懷特森老師是一位教我們學會探索的老師)
l 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影響深遠的老師。(引導學生體會懷特森老師即影響了我們的學習方式有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師:懷特森老師不僅教會了我們質疑,也教會了我們探索。那么在懷特森老師教我們科學課之前和之后,我們是怎么學習的呢?
(引導學生結合“我們”行為的變化過程:不習慣質疑——學會了新懷疑主義——把新懷疑主義帶進了所有的課堂——把新懷疑主義帶進了我們的生活,感受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對我們影響深遠的老師)
相機出示:
逐漸的,我們懂得了,書本上寫的,老師說的,并不是一貫正確的,事實上沒有誰是一貫正確的。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警惕,用事實,用科學的方法,糾正錯誤,而且應當有堅持真理的毅力。同學們把這種學習方法稱為“新懷疑主義”。
師:你們覺的什么是“新懷疑主義”?
(引導學生從這一段中感受到懷特森老師教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掌握了一種學習的方法,培養了我們堅持真理的毅力。教學時還可引導學生結合下文來談懷特森老師對我們的影響。)
師:本文的主要人物是懷特森老師,作者不僅對懷特森老師的語言和行為進行了細致地描寫,還用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我的心理活動以及我們行為的前后變化,加深了我們對懷特森老師的認識。這種通過對有關的人、事、景、物的描述,渲染氣氛,烘托出所要描寫的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寫作手法叫側面描寫。
(三)師生總結。
完成填空:懷特森老師是一個的老師。
四、拓展延伸。
是呀,懷特森老師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教會了孩子們怎樣學習,這不僅改變了孩子們的學習方式,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大衛.歐文,他寫的《第一家爸爸銀行》風靡全球。試想如果他在少年時代沒有遇到懷特森老師,那么他還是今天的大衛.歐文嗎?
五、作業。
必做:
1、練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選做:
試著把這種獨特的學習方式帶到你的學習生活中去。
附板書設計:
25 一個這樣的老師
與眾不同:學會質疑
學會探索
影響深遠:學習方式
生活方式
小學六年級語文《一個這樣的老師》優質教案 篇9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反思
《一個這樣的老師》是美國作家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代的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它記敘了懷特森老師在科學課上運用“故弄玄虛策略”教給學生“新懷疑主義” 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對學生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又與眾不同的老師形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與學生常見的文章有所不同: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描寫人物,這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點。文中既有對懷特森老師語言、動作、神態的正面描寫,也有對“我”的心理活動、懷特森老師教育效果的側面描寫。二者相互結合,懷特森老師的特點就更加鮮明突出了。
在課堂上,我給學生比較充裕的時間閱讀文本,用一個覆蓋面較廣的問題給學生的學習引路:面對懷特森老師的一系列做法,蒙在鼓里的學生們有什么反應?為什么有這樣的反應?然后學生自主學習,勾畫描寫“我”的心理活動及同學們表現的句子,并且批注上自己的體會。在比較充分的朗讀和匯報交流中,水到渠成的引入到“新懷疑”主義,并讓學生明白懷特森老師的別有用心,同時在這里體會側面描寫的寫法對刻畫人物形象所起到的作用。在第二件比較簡單的事例的學習中,我利用文本的留白之處,讓學生想象在兩天的時間里“我”都做了些什么?從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我”是如何運用“新懷疑主義”的思想來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加深對“新懷疑主義”的認識。接著我又一次讓學生想象:在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還會帶領大家進行什么有意思的探索?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拓寬文本的容量,也進一步領會懷特森老師帶給學生的深遠影響。隨著文本的不斷深入,我帶領學生通過對比第一次科學課和以后的科學課同學們的不同表現,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新懷疑主義”的內涵,從而也突破了教學難點。
但這堂課留給我更多的是遺憾:學生對老師的憤怒越深、誤解越深,越能表現老師的智慧、用心良苦和獨特的教育思想,然而在課堂上這種對比還顯得不夠強烈;學生的朗讀僅僅浮在表面,層次感的體現蒼白無力,說明老師的指導方法存在很大欠缺;整篇文章洋溢著兒童情趣,然而在我的課堂上學生們的情趣卻不甚濃郁,原因是我較少站在兒童的視角去設計教學環節;教學過程中我的問題比較零散,導致問答的形式比較多,學生被我牽著鼻子疲于回答老師的問題,因此獨立思考的時間不多;最大的問題是我沒有完成教學任務,人類利用“新懷疑主義”思想促進了世界文明的進程,“我”把新懷疑主義的思想帶到了生活中,并能勇敢地用懷特森老師老師教授的學習方法來維護自己的老師。針對這一學習內容,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如果你是“我”,你會怎樣來維護懷特森老師呢?“不,你錯了,懷特森老師——”讓學生填充后面的內容。這個課堂小練筆,不但可以讓學生對人物有一個準確而完整的認識,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思想,把課堂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如果我在兩課時學習內容的安排上能合理一些,那么第一課時就不會太清閑,第二課時,也就不會出現這樣的遺憾了。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反思、不斷改進、也不斷進步,讓遺憾的次數能少些,再少些。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反思
本文是美國作家大衛.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代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它敘述了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運用“故弄玄虛策略”,教會學生“新懷疑主義”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對學生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又獨具一格的老師形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與學生常見的文章有所不同: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描寫人物,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點。文中既有對懷特森老師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正面描寫,也有對“我”的心理活動、懷特森老師教育效果的側面描寫。二者相互結合,懷特森老師特點就更加鮮明突出了。能夠結合正側面描寫來了解人物的特點是本文的教學重點,體會這種側面描寫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實施新課標以來,大家越來越感受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的重要性,我們學校也力爭走在改革的前列,正如火如荼地掀起學生自學狂潮,這不,語文導學案設計就是以培養學生自學為目的的自學模式。
上課伊始,我按照導學案設計的內容逐條進行展示匯報,第一節課結束,課堂氣氛沉郁、學生思維僵化,我的心情也很郁悶。為什么精心設計的預案,學生在展示時沒有了活力,沒有情趣。原來上課時那涌動的生命的張力,那一個個火花的迸發消失的無影無蹤。我想是導學案出現了問題,還是上課出現了問題。
經過我的深思,我覺得原因還在于課堂上老師的調控能力。語文課如果僅僅是練習的匯報,學生是不會喜歡的,它應該有動感、有魅力,有學生沒有想到的但能夠激發想象力、調動學生學習欲望的興奮點,這樣的課堂學生才能興奮起來、快樂起來。否則課堂就想一潭死水,激不起學生思維的浪花。
所以上課時不能全部按照導學案的順序亦步亦趨地進行,這樣的課堂學生永遠都不喜歡。因此,第二節課時, 我把導學案三和四步驟進行整合,首先給學生比較充裕的時間閱讀文本,用一個覆蓋面較廣的問題給學生的學習引路:面對懷特森老師的一系列做法,蒙在鼓里的學生們有什么反應?為什么有這樣的反應?然后學生自主學習,勾畫描寫“我”的心理活動及同學們表現的句子,并且批注上自己的體會。接著在比較充分的朗讀和匯報交流中,水到渠成的引入到“新懷疑”主義,并讓學生明白懷特森老師的別有用心,同時在這里體會側面描寫的寫法對刻畫人物形象所起到的作用。在第二件比較簡單的事例的學習中,我利用文本的留白之處,讓學生想象在兩天的時間里“我”都做了些什么?從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我”是如何運用“新懷疑主義”的思想來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加深對“新懷疑主義”的認識。接著我又一次讓學生想象:在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還會帶領大家進行什么有意思的探索?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拓寬文本的容量,也進一步領會懷特森老師帶給學生的深遠影響。隨著文本的不斷深入,我帶領學生通過對比第一次科學課和以后的科學課同學們的不同表現,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新懷疑主義”的內涵,從而也突破了教學難點。
同時這堂課上我還有許多的遺憾:在品味懷特森老師的神態時,要把“我”的心理活動結合起來,學生對老師的憤怒越深、誤解越深,越能表現老師的智慧、用心良苦和獨特的教育思想。然而在課堂上這種對比還顯得比較不強烈,原因在于朗讀指導不足,一是方法、二是對教學環節的設計不夠精巧,影響了學習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反思、不斷改進、也不斷進步。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中,我導入時讓同學們圍繞“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來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同學們的發言很活躍。有的說,這是一個博學的老師;有的說,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老師;有的說,這是一個古怪的老師;有的說,這是一個很有個性的老師;還有的說,這是一個愛捉弄人的老師……答案很多,也很有意思,這就很好地調動起了學習的積極性,下面的學習非常順利。接下來我又抓住一個突破口讓學生探討:你認為懷特森老師的這種做法的目的是什么?學生立刻找出了懷特森老師的倡導的“新懷疑主義精神”觀點來,并展開激烈的討論。他們從第一堂課的教學到考試談起,從中明白了新懷疑主義的內涵。最后,我又向學生提出一探討性的問題:你們喜歡這樣的老師嗎?說出理由來。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討論異常熱烈,學生的學習活動進入了一個高潮。學生都進行了精彩的陳述,通過這一形式,其實一種寬松、平等的教學氛圍已然形成,而且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覺得自己還存在著兩個問題:一是時間的安排上不太恰當。在討論“新懷疑主義”的內涵時花去了不少的時間,導致分析“我們”怎樣學以致用的時間倉促。二是朗讀指導不夠。本課中,我對于文本的分析強調太多,導致讀的太少。讀中悟這一環節做得不好。
小學六年級語文《一個這樣的老師》優質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輔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懷特森老師的做法,懂得在學習中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要有科學的懷疑精神。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學習中要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要學會科學的懷疑精神。用事實、用科學的方法糾正錯誤,堅持真理。
三、教學難點
理解懷特森老師的做法,并認識其中的價值。
四、教學時間:2課時(現展示第一課時)
五、課前準備:教師:課件 學生:認真預習本課
教 學 過 程
一、引言導入
1、(幻燈出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大家都聽過這句話嗎?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指名學生釋義:不是每個人都是圣賢人,有哪一個不犯錯呢?)
2、其實,老師也有犯錯的時候,當老師犯錯時,同學們是怎樣做的呢?(指名學生說說。)
3、然而,有這樣一位老師,他卻故意給自己的學生傳授錯誤的知識,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故事里。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ppt出示本課生詞)指名學生認讀。指名解釋部分詞語的意思。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余學生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1)對學生朗讀情況作以評價。
(2)指名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說不完整,相互補充。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教師:你喜歡懷特森老師嗎?請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的理由。
2、教師設疑:懷特森老師的學生喜歡懷特森老師嗎?
學生a:喜歡
學生b:不喜歡
教師:一直都喜歡/不喜歡嗎?
學生:開始不喜歡,到后來喜歡了。
教師:懷特森老師的學生對懷特森老師的感情和態度前后發生了哪些變化呢?請大家四人為一組,先自讀課文,用 線畫出其感情、態度發生變化的語句,討論:為什么會發生這些變化?
3、指名學生讀讀自己找到的語句(教師ppt出示相應的句子),并說說自己的理解。教師及時給予評價。
4、教師設疑:當懷特森老師的所作所為使我們的不滿情緒進一步升級之后,他又是如何做的呢?
學生討論交流后指名說說。
5、教師引導:作為教師,居然故意將錯誤的知識教給學生,懷特森老師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同座位相互討論,指名結合課文內談談自己的理解。
四、教師總結
懷特森老師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告訴我們:對于陌生的事物或知識,我們不能盲目地接受,而要以科學的懷疑精神,在不斷地探索中逐步認識它們。
小學六年級語文《一個這樣的老師》優質教案 篇11
定向·誘導1、談話質疑,板書課題(1)談話質疑:懷特森老師到底是一個怎樣的老師?(2)板書:24、一個這樣的老師2、看著學案,齊讀目標(1)體會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育方法及其對學生的影響。(2)體會側面描寫所起的烘托作用。自學·探究(一)自主學習1、閱讀課文,請同學們邊讀邊理解懷特森老師在教學中的做法并填在學案上。2、匯報交流。(1)第一節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提出 ,說說懷物森老師是怎樣做的。第二天懷特森老師對上次講的內容進行了 ,結果在學生的答的每道題旁邊都 ,并把試卷上的分數都 。懷特森老師向同學們解釋同學們不及格的真正原因是 ,他希望同學們從這件事上學會 。(2)“小轎車”事件中,懷特森老師提出“ ”是想讓同學們從這件事上學會 。(3)從懷特森老師的做法中,我體會到了懷特森老師是一位的老師。3、小結(板書:教法獨特)。(二)深入探究1、細讀課文,了解“我”和同學們的行為變化,感悟“我”和同學們的情感變化,并填學案深入探究1至6小題。2、交流感悟,分享快樂。(1)第一節科學課上我和同學們是怎么做的?對懷特森老師的態度怎樣?用“~”畫出有關詞句讀一讀。這時我對懷特森老師的態度是。(2)第二天測驗時“我”是怎么做的?理解“胸有成竹”。面對懷特森老師的“大大的紅叉”和解釋,“我”和同學們又是怎樣想的?這時“我”和同學們對懷特森老師的態度是。(3)在“小轎車”事件中“我”又是怎么做的?從“小轎車”事件中可以看出“我”已經學會了 。(4|)逐慚的我們懂得了什么?用“~”在文中畫出相應段落讀一讀,談談你是怎樣理解這段話的。(5)后來我們把“ ”帶進了所有的課堂。加深了 ,又促使老師 。(6)……“我”正視著鄰居的眼晴,告訴他:“不,你錯了。”“我”的這句話是想告訴鄰居 。(7)此時此刻我早已認識到懷特森老師是一位多么值得 的老師啊!3、小結(板書:令人敬佩)。討論·解疑(問題大家論,疑難共同解)1、提出問題:魏老師認為課文的主人公是懷特森老師,作者采用大量的筆墨來描寫我的行為變化和心理活動是多余的。討論一下,談談你的看法。2、小組討論。3、小結。反饋·總結1、說一說:(1)“‘凱蒂旺普斯’接著他站起來,正視著老師的眼晴,說出懷疑的理由。”一句話中的“凱蒂旺普斯”與文章開頭的“凱蒂旺普斯”一詞意思有什么不同?這里的“正視”能不能換成“看著”?為什么?(2)“并不所有的人都能認識到這里面的價值”一句話中“這里面”指的是什么?“價值”又指的是什么?2、談一談:自己今天有什么收獲?3、寫一寫:假如你是懷特森老師的學生,現已離開懷特森老師,走上工作崗位,請你在日記本上給懷特森老師寫一封信,表達出對懷特森老師的思念和崇敬之情!課后反思: 板書設計:一個這樣的老師教法獨特 值得敬佩
小學六年級語文《一個這樣的老師》優質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及重點詞語。理解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
2.理解課文中懷特森老師的做法對學生產生的深遠影響,感悟其人格魅力。懂得要用事實、用科學的方法糾正錯誤,堅持真理。
3.初步了解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人方法。
★教學重點:懂得學習中要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要有科學的懷疑精神和堅持真理的毅力。
★教學難點:體會側面描寫的作用。
★教學準備 學生查閱資料,了解有關懷疑精神的人物、事例等;教師準備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師:從呀呀學語的幼兒園到現在的六年級,我們已經結識了不少的老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又要認識一位新老師。(板書課題,齊讀。)
師: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生: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師?這位老師是誰?……)
師:帶著你們的疑問,齊讀課題。突出“這樣的”。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這篇課文寫的是,懷特森老師把一個不存在的凱蒂旺普斯介紹給我們,我們沒有懷疑,結果在考試是我們都不及格。這件事上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
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呢?你們是從哪兒得到這么多地感受呢?作者又是怎樣把一個“這樣”的老師展現給我們的呢?下面我們深入地學習課文。
二、檢查預習:
1.需重點理解的詞語
(1)面面相覷,結合課文內容談談同學們為什么會面面相覷?
(2)冰川期,你們知道冰川期是什么時期嗎?(地質上的一個時期,在新生代的第四季,當時氣候非常寒冷,歐洲和美洲北部都被冰川所覆蓋,也叫冰河時代。)
(3)胸有成竹,文中說我做什么胸有成竹?
(4)鄭重其事,懷特森老師是怎樣鄭重其事地講“凱蒂旺普斯”的?
(5)狡黠是什么意思?(狡詐)懷特森老師眼里為什么閃過狡黠的光芒?
三、自主探究,集體交流。
探究:懷特森老師是一個的老師。
默讀課文,看看懷特森老師說了什么,做了什么?
想一想:懷特森老師是一個的老師。
四、共議交流。
1. 懷特森老師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老師。
▲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教會我們“新懷疑主義”的老師。(學生也可能認為是博學的、有趣的、特殊的、不尋常的、不可思議的、惹學生生氣的、狡黠的、戲弄學生的、讓學生學到了探索精神的、讓學生明白書上寫的老師說的都是不一定正確的、用特殊方法糾正學錯誤的、……)
在“凱蒂旺普森”事件中,預計學生對懷特森老師最初的認識可能是零散的,如:他們會認為懷特森老師是博學的、戲弄學生的、教會我們懷疑的……教學時可依照學生的發言順序教學,而后進行整合提升。
▲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博學的老師。(如果學生先談到略處理)
懷特森老師笑了笑,“那是一種夜行獸,在冰川期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而絕跡了。”說著,他從講桌里拿出一件動物頭骨,向我們解釋起這種動物的特征來。講完,他把頭骨交給前排的同學,讓大家輪流觀察一下。
師:你從懷特森老師向同學們介紹的凱蒂旺普森身上覺得他是一個博學的老師。
▲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戲弄學生的老師。
“很簡單,”懷特森老師眼里閃過狡黠的光芒,解釋道,“有關凱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編造的,這種動物從來就沒有過。你們筆記里記的都是錯的,錯的當然就不能得分了。”
師:狡黠是什么意思?你從中感受到什么了?(引導學生理解懷特森老師的本意不是去捉弄孩子們。而是讓他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么)
▲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教會我們懷疑的老師。
懷特森老師擺擺手,讓大家平靜下來:“難道你們自己沒有想過嗎?既然是‘絕跡’了,那就什么也沒留下。我向你們描述它的夜間視力、皮毛的顏色,以及許多根本不存在的現象,還給它起了個可笑的名字,你們竟一點也沒有起疑心,這就是你們不及格的原因。”
(1)懷特森老師認為我們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不是知識性的,而是沒有對老師說的話做認真的考慮,發現其中的疑點。)
(2)我們再看看懷特森老師向我們介紹的凱蒂旺普斯,看看我們該不該起疑心?
懷特森老師笑了笑,“那是一種夜行獸,在冰川期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而絕跡了。”說著,他從講桌里拿出一件動物頭骨,向我們解釋起這種動物的特征來。講完,他把頭骨交給前排的同學,讓大家輪流觀察一下。
(引導學生把冰川期絕跡和動物頭骨結合起來考慮,體會到在冰川期絕跡的動物留下來的應該是化石而絕不是頭骨。)
追問:還能從哪感受到懷特森老師要教會我們懷疑?
(3)從考試成績登記在冊教會我們必須學會懷疑。
過渡::在這次“凱蒂旺普斯”事件中“我”的態度有什么變化?“我”眼中的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呢?(喜歡——吃驚——憤怒——領會良苦用心)
……我心中暗想,這回我遇到一位博學的老師了。
……可是,當試卷發下來的時候,我卻驚呆了:我答的每道題旁邊都打著大大的紅*!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師講的寫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錯了。
……“那你為什么要在課堂上鄭重其事地講?為什么還要考試?這種老師算什么老師?”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頭,我緊緊抿住嘴唇,控制著自己不嚷出來。
……他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么。
師:讀讀這些句子,結合上下文談談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導學生體會懷特森老師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會懷疑,學會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新懷疑主義。這也是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
小結:一個莫須有的凱蒂旺普斯,讓我們懂得了要用“懷疑”的眼光去看待書本上的內容和老師說的,還能從哪感受到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學方式。
(二)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教會我們探索的老師。(略處理)
師:請你結合實際談談為什么說這是不尋常的探索?
(引導學生從“小汽車”事件體會懷特森老師是一位教我們學會探索的老師)
▲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影響深遠的老師。(引導學生體會懷特森老師即影響了我們的學習方式有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師:懷特森老師不僅教會了我們質疑,也教會了我們探索。那么在懷特森老師教我們科學課之前和之后,我們是怎么學習的呢?
(引導學生結合“我們”行為的變化過程:不習慣質疑——學會了新懷疑主義——把新懷疑主義帶進了所有的課堂——把新懷疑主義帶進了我們的生活,感受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對我們影響深遠的老師)
相機出示:
逐漸的,我們懂得了,書本上寫的,老師說的,并不是一貫正確的,事實上沒有誰是一貫正確的。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警惕,用事實,用科學的方法,糾正錯誤,而且應當有堅持真理的毅力。同學們把這種學習方法稱為“新懷疑主義”。
師:你們覺的什么是“新懷疑主義”?
(引導學生從這一段中感受到懷特森老師教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掌握了一種學習的方法,培養了我們堅持真理的毅力。教學時還可引導學生結合下文來談懷特森老師對我們的影響。)
師:本文的主要人物是懷特森老師,作者不僅對懷特森老師的語言和行為進行了細致地描寫,還用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我的心理活動以及我們行為的前后變化,加深了我們對懷特森老師的認識。這種通過對有關的人、事、景、物的描述,渲染氣氛,烘托出所要描寫的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寫作手法叫側面描寫。
(三)師生總結。
完成填空:懷特森老師是一個的老師。
五、拓展延伸。
是呀,懷特森老師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教會了孩子們怎樣學習,這不僅改變了孩子們的學習方式,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國作家大衛.歐文,美國作家,《紐約客》雜志的專欄作家。他寫的《第一家爸爸銀行》風靡全球,他發明了一種新方法來教孩子有關錢的事情。他開設了自己的證券市場和貨幣市場基金。
試想如果他在少年時代沒有遇到懷特森老師,那么他還是今天的大衛.歐文嗎?可以看得出沒有懷特森老師的影響就不會有今天的歐文,這也正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歐文的成功只是同學中的一個普通的例子,我們堅信還有更多的學生同樣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這都應該歸功于懷特森老師對他們教育和影響。
六、作業設計。
1.必做:課下思考:懷特森老師介紹的“凱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問? 試著把這種獨特的學習方式帶到你的學習生活中去。……
2.運用本課寫作方法寫寫自己的老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師;從懷特森老師的科學課上,“我們”學到了什么?
(學到了“新懷疑主義”的學習方法。)
⑴抽讀12段
⑵齊讀
⑶理解感悟這段話:
學生試說——教師從關鍵詞語著手引導——學生再談
誰來告訴大家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一貫”什么意思?“沒有誰”都可能指誰?
誰能用“因為……所以……把這段話的意思恰當地表述出來?
二、 精讀導航:
一、快速閱讀第1——10自然段,
▲ 思考:在懷特森老師教“我們”的過程中, “我”和 同學們的情緒有什么變化?畫出相應的詞語或句子。再聯系上文,思考產生態度變化的原因。
填空:
(1)自主思考后小組交流。
當懷特森老師說出“凱蒂旺普斯”這種動物名字時,同學們( );
當老師鄭重其事地講解并將其頭骨給同學們傳看時,同學們( );
當懷特森老師進行測驗時,同學們( );
當試卷發下來時,同學們( );
當懷特森老師說這一切都是他編造的時,同學們( )……
(2)全班交流:
1.懷特森老師是怎么做的?
(1)抽學生回答,引導概括而完整地說出主要環節:編——講——考——記。
(2)用上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來敘述懷特森老師是怎么做的。
2.同學們的情緒有什么變化?
二、 結合填空,適時引導理解感悟重點內容:
◆勾畫批注(找出關鍵詞,把握文章內容)
師:什么是勾畫批注呢?我建議你用瀏覽的方法來讀書,就是快速地讀。勾畫出描寫同學們態度變化的語句,對關鍵詞做上批注。
例:“懷特森學生教我們六年級的科學課。……同學們面面相覷,就連生物比賽得過獎的比利也都驚奇地瞪大了眼睛。
從這句話中的“面面相覷、驚奇“兩個詞最能看出一開始同學們對這位新老師非常好奇,因為大家對老師說的這種叫凱蒂旺普斯的動物一無所知。
(生自由交流后理出態度變化,隨機指導感情朗讀“驚呆”和“不滿”的。)
過渡:大家談得都非常好,在講凱蒂旺普斯的這節課上同學們的態度發生了變化,那么,在以后的科學課上,今后在所有的課堂上態度又變化了嗎?繼續勾畫。
4、隨機引導:“上懷特森老師的課,每一節都是不尋常的探索。”這樣的課堂會是什么樣的?(生自由發言)是啊,如此趣味盎然、懸念迭出、具有挑戰性的課同學們能不喜歡嗎?難怪我會花整整兩天時間來寫小論文,從此我真正地喜歡上了科學課和懷特森老師。也就是在這樣不斷質疑和探索的過程中,我們終于悟出了老師的希望,那就是……(讀第十自然段)
5、老師希望我們怎么樣?(生談理解,師相機指導)
6、句式練習:“在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不是( ),而是( )句式說話。
7、引導關注關鍵詞“正視”。
從這個眼神中你看出一種( )態度。與“平視“對比。看到了一個( )課堂。與“仰視”對比。
找到文中的另一個“正視”勾畫出來。這又看出了一種( )態度,( )心情。
小結:懷特森老師在科學課教會了我們學會懷疑和探索的學習方法,后來擴展到所有的課堂,他改變了我以往的學習方式,進而又延伸到生活中,影響著我今后的生活方式。正是他與眾不同的教學方法和優秀的人格魅力牽動了同學們的態度情感變化。那我們應該怎樣去評價這位老師呢?
◆評點概說。
用簡潔的詞句評價老師,并結合課文內容,說出理由可以選定一個角度來說。
如:老師的教學方法的角度:
與眾不同的老師、方法獨特的老師、極不尋常的老師、獨具匠心的老師、獨具一格的老師 、教法高明的老師出人意料的老師、不同凡響的老師
老師的人格和精神的角度:
有智慧的老師、用心良苦的老師、有人格魅力的老師、有創新愛學生的老師
從老師對學生產生影響的角度:
對學生影響深遠的老師、讓學生終身受益的老師、教會學生做人的老師、關注學生成長的老師
從學生認識的角度:
令人尊敬的老師、受學生愛戴的老師、了不起的老師、的老師
例:這是一個方法巧妙的老師,他不是單調的說教,而是通過編造一種不存在的動物,故意讓學生上當,使學生在教訓中自己悟出道理,學會懷疑。
過渡:懷特森老師這個鮮明的人物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運用了什么方法做到了這一點呢?
◆ 賞析質疑(從題目、寫作方法、結尾、語言描寫、材料安排、
人物的刻畫、詞語的運用、正面描寫、側面烘托、詳略處理、心理活動描寫等任選一方面說說自己欣賞的理由或提出質疑。)
1、生邊讀邊想,交流發現。
2、師小結:本文的寫作特點可以總結為六個字:詳略、虛實、抑揚。兩件事,一詳一略,詳略得當;正面描寫,側面烘托,虛實結合;先抑后揚,情節曲折,引人入勝。今后在寫作時可以試著學會運用。
六、總結:今天我們用勾畫批注的方法鍛煉了理解能力,用評點概說的方法鍛煉了概括能力,用賞析質疑的方法鍛煉了欣賞和懷疑的能力。
七、升華感情,回扣課題。
師:那么,孩子們,你們喜歡像懷特森這樣的老師嗎?
生:(指名說)
這樣的老師是燈塔,指引我們前進。
這樣的老師還像什么?
生:(指名說)
這樣的老師是羅盤,引導我們探索。
這樣的老師是雷電,點燃我們的智慧。
我們需要這樣的老師。
師:孩子們,讓我們帶著對這樣的老師的理解、敬重與熱愛,再次深情地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一個這樣的老師
六、小結。
積累表示懷疑精神的名言警句。
1.不能則學,疑責問。
2.學貴心悟,守舊無功。
3.悟從疑生,樂自苦生。
4.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5.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6.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
七、拓展閱讀。魏巍《我的老師》。
附板書設計:
一個這樣的老師
與眾不同:學會質疑
學會探索
影響深遠:學習方式
生活方式
小學六年級語文《一個這樣的老師》優質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本文是美國作家大衛.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代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它敘述了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運用“故弄玄虛策略”,教會學生“新懷疑主義”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對學生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又獨具一格的老師形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與學生常見的文章有所不同: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描寫人物,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點。文中既有對懷特森老師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正面描寫,也有對“我”的心理活動、懷特森老師教育效果的側面描寫。二者相互結合,懷特森老師特點就更加鮮明突出了。能夠結合正側面描寫來了解人物的特點是本文的教學重點,體會這種側面描寫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2、理解課文中懷特森老師的做法,懂得在學習中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要有科學的懷疑精神。
3、學會“覷、黠、抿”3個會認字和“凱、覷、黠、抿、轎、惕”6個會寫字,掌握“面面相覷、狡黠、抿嘴、小轎車、警惕”等詞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學習中要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要有科學的懷疑精神,用事實,用科學的方法糾正錯誤,堅持真理。
教學難點:理解懷特森老師的做法,并認識到其中的價值。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等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會“覷、黠、抿”3個會認字和“凱、覷、黠、抿、轎、惕”6個會寫字,掌握“面面相覷、狡黠、抿嘴、小轎車、警惕”等詞語。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易讀錯的音:“覷”讀“qù”,不要讀成“xū”或“qū”;“抿”字讀三聲,不能讀成二聲。
易寫錯的字:“覷”字,書寫時,左邊的“虛”字下面的“業”字,最后一筆“橫”改成“提”;“黠”字左邊的“黑”字也有變化;“凱”字右邊的“幾”不要寫成“凡”。
理解字詞:
1、面面相覷:覷,看。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2、冰川期:地質上的一個時期,在新生代的第四季,當時氣候非常寒冷,歐洲和美洲北部都被冰川所覆蓋,也叫冰河時代。
3、絕跡:斷絕蹤跡,完全不出現。
4、饒有興趣:很有興趣。饒:豐富,多。
5、博學:博,多,豐富。學問廣博精深。
6、胸有成竹:畫竹子時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經有通盤的考慮。
7、狡黠:狡詐。黠:聰明而狡猾。
8、鄭重其事:形容態度非常嚴肅認真。鄭重:嚴肅認真。
9、抿:(嘴、耳朵、翅膀等)稍稍合攏;收斂。
10、尋常:平常。
11、反駁:說出自己的理由,來否定別人跟自己不同的理論和意見。
12、警惕:對可能發生的危險情況或錯誤傾向保持敏銳的感覺。
13、懷疑:疑惑,不很相信。
14、捉弄:對人開玩笑,使為難。
15、正視:用嚴肅認真的態度來對待,不躲避,不敷衍。課文指嚴肅認真地看著。
二、通讀全文,了解主要內容。
懷特森老師在第一節科學課上,給“我們”講了一種叫凱蒂旺普斯的動物。第二天測驗,每一個同學的試卷都不及格。老師給“我們”解釋了不及格的原因,并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么。逐漸地“我們”在懷特森老師的課上學會了探索,學會了“新懷疑主義”的學習方法。
三、理清文章層次結構。
第一部分(1——11):懷特森老師給“我們”上課。
第二部分(12——14):懷特森老師給“我們”帶來的影響。
四、默讀全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預設:
1、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他與別的老師有什么不一樣?
2、我們測驗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
3、懷特森老師介紹的“凱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問?
4、懷特森老師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么呢?
5、為什么說上懷特森老師的課,每一節課都是不尋常的探索?
6、“新懷疑主義”指什么?我們是怎樣學會“新懷疑主義”的?
7、文中兩次提到“正視”有什么含義?
8、懷特森老師給學生帶來怎樣的影響?
9、“我們”對懷特森老師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深入學習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2、理解課文中懷特森老師的做法,懂得在學習中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要有科學的懷疑精神。
3、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上節課我們結識了一位極有個性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你們喜歡他嗎?簡單談談理由。
2、他的學生們對他的認識和理解是逐步加深的,這其中對他的情感也發生過一些轉變,你能從文中找到“我”評價懷特森先生的句子嗎?
3、學生默讀全文,找句子,之后交流。
(1)我心中暗想,這回我遇到一位博學的老師了。——直接評價,表達了對老師的滿意和喜愛;
(2)這種老師算什么老師?——間接評價,言外之意是他不配做老師,更不是一個好老師,表達了對老師的不滿;
(3)我正視著他的眼睛,告訴他:“不,你錯了。”——間接評價,表達對老師的崇拜和敬佩。
4、懷特森先生做了什么,讓“我們”那么氣惱?后來怎么又由衷地對他產生了敬佩之情呢?要解開心中的迷團,就需要我們去認真地讀書,細細地琢磨。
二、深入學習,理解懷特森先生的做法。
1、假如你就是懷特森先生班中的一員,他的哪些做法讓你覺得“這種老師算什么老師?”讓你們大家那么氣惱?默讀課文,找到相關內容來回答——
“懷特森先生編造上課內容,有關凱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編造出來的。這種動物從來沒有存在過。”
“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懷特森先生所說的寫卻得了個大大的紅。測驗不及格。”
“班里的每個人都沒有及格,如果有一兩個有困難的同學是正常的,但全班都不合格就說明老師的教學有問題了”
“我們試卷的零分是要登記在他的成績記錄簿上的。”
“開始老師的表現讓我們都喜歡上了他,即使都得了零分也沒對老師產生懷疑,可一切都是老師編造的,感覺老師是在捉弄我們。
……
2、懷特森先生是怎么對大家進行解釋的?從他的言談話語中你懂得了什么?出示文字,指讀:
“難道你們沒有想過嗎?既然已經‘絕跡’了,我怎么可能那么詳盡地描述它的夜間視力、皮毛的顏色,以及許多根本不存在的現象,還給它起了個可笑的名字,你們竟一點兒也沒有起疑心,這就是你們不及格的原因。”
聽了老師的一席話,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明白了老師為什么這么做……
3、經歷了懷特森先生不同尋常的科學課,不僅對老師的認識加深了,情感變化了,還帶給了我們怎樣的變化?——
“新懷疑主義”
循規蹈矩潛心探索
絕對相信書本和權威持有懷疑態度用事實和科學的方法解決疑問,探索真理
4、這種變化是思想和意識上的巨大轉變,它給帶來的是什么——
捍衛真理的勇氣、探索真理的信心、獨立思考的能力、對待學習和生活的態度……
5、大家是從哪感受到的?回到課文當中,把帶給我們這么多思考和啟迪的語句找出來,好好讀一讀吧!——自讀,指讀,齊讀。
6、當我們能夠對權威所講的內容產生懷疑,當我們能夠正視著老師們的眼睛,說出自己懷疑的理由,當我們能夠潛心鉆研,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闡述自己的觀點,當我們探索中學習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之時,我們一定會想起曾經“捉弄”過我們的懷特森先生,那位與眾不同的老師。在回憶當中,我們感受到了什么? ——
感受到了老師的用心良苦,感受到了老師教學思想的獨特。他是在用一種特別的方式教育我們,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都要有一種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科學的懷疑精神,并要學會用事實,用科學的方法糾正錯誤,堅持真理。
7、因此,當我的鄰居驚訝地說:“那位老師不該這樣捉弄你們”時,我正視著他的眼睛,告訴他:“不,你錯了。”此時此刻,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心里是一種怎樣的情感?——被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所折服,對老師由衷的崇敬。
請大家帶著這種情感說這句話。
8、學完這篇課文,不僅懷疑精神根植于我們的心中,懷特森先生——這樣一位老師的高大形象,也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這就是這篇課文帶給我們的價值。
三、作業:選擇其一寫出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