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五年級語文教案(通用14篇)
優秀五年級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的一些常識。
2、了解詩歌的一些技巧,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3、通過品味詩歌的語言,體味詩歌的情味,領悟詩歌的意境。
4、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及珍視朋友間的友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反復吟詠,當堂能夠順利背誦詩歌。
2、通過詩歌意境的再加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加強修養,陶冶情操。
3、培養學生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老師手上拿的是什么?(照片)準確來說,這是一張畢業照。翻到照片的背面,映入我們眼簾的是這樣一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边@句詩經常被引用到各種畢業照、留念冊上。那么,同學們知不知道這句詩出自何處呢?其實,它就出自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簡介作者:(王勃(650—675),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一生短暫坎坷。
有《王子安集》傳世。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三、講析詩歌:
。ㄒ唬┙處煼蹲x,學生解決以下問題:
1、這首詩的體裁是什么?
學生回答。明確:五言律詩。繼續問律詩的四聯分別稱什么?(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2、詩歌中寫的是什么事情?從哪里看出?
學生回答。明確:送別友人,從題目中看出。
(二)題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動詞,到的意思。回憶《送孟浩然之廣陵》
。ㄈ┳衷~學習:以學生開火車的方式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闕(què):皇宮前面的望樓。輔:護衛。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個渡口。
宦(huàn):做官的意思。無為:不要,不須。
。ㄋ模┓治鲈娋洌
1、經過同學們的預習和剛才老師的朗讀,詩中的哪句詩給同學們的感覺最直接?
學生回答。明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同學們是如何理解這句詩的?
學生回答。明確:
1、四海之內只要有了你這個知己,縱然我們分隔天涯海角仍像在一起一樣。
2、四海之內都有知己,縱然……
對“知己”的不同理解使得我們對這句詩有不同理解,“詩無達沽”。兩種理解都提到了一個關鍵詞,也是詩人寫作這首詩的原因,那是什么?(離別)
3、詩歌中的頷聯直接提到了“離別”,“同是宦游人”是離別的什么?
學生回答。明確:離別的原因。
聯系我們生活中的實際,與朋友離別時我們通常會說什么?(無非都是囑咐朋友要保重身體,詢問歸期等等)但是,詩人在這里并沒有對朋友的離開有只言片語的挽留,而是直接到出了離別的原因,這表明詩人是以怎樣的態度面對與朋友的離別的?(坦然)
詩人的這種坦然地心態影響了他筆下的景物,首聯。
4、首聯點明了哪兩個地方?
學生回答。明確:長安、四川
5、請同學們再認真讀一下首聯,看看哪位有心人能發現問題?
學生提問。明確:詩人在長安送別朋友,按理他是不可能望到四川的,但是這里詩人卻用“望”字連接這兩個地方?為什么?
6、組織學生就這個問題展開小組討論。
學生回答。明確:
1、詩人把兩個相隔千里之外的地方用“望”字連接,使詩歌營造出開闊的意境。
2、表現了詩人對朋友的今后生活的關心。
7、在學習了詩歌的首聯和頷聯的基礎上,我們再回到詩歌的.頸聯,也就是千古名句,同學們,現在大家對這句詩又有怎樣的理解呢?
學生討論回答。
學生回答。明確:與友互勉、超越時空、樂觀豁達。
8、尾聯中詩人寬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要怎樣呢?那就是說這里除了對友人的寬慰還要?(微笑)表明了詩人怎樣的生活態度?(積極進。
。ㄎ澹┬〗Y:掌握詩歌中字詞的解釋;理解和感悟詩人樂觀豁達、積極進取的情感觀和價值觀。
。┫旅嬲埻瑢W們帶著對詩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學生朗讀。評價,同學們,天下無不散之筵席,面對離別,年少剛強的王勃表現出他的樂觀和豁達,那么,我們如何理解與之不同的如“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薄傲鴹l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以及“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钡鹊鹊碾x別詩句?我們自己又應如何面對生活中的離別呢?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學習完這首詩后應該思考的。
。ㄆ撸┳鳂I:
1、背誦、默寫全詩,并認真體會詩中蘊含的情感。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送別的詩句?比較一下它們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什么同和不同,談談你的看法。
四、教學效果評價:
。ㄒ唬┲v解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的表情和眼神,考察學生是否跟上講課進度;
(二)根據學生的討論和回答考察學生對所講內容的掌握和理解的深度;
(三)根據學生朗讀種子音和停頓的正確與否考察學生對生字的掌握和對詩歌情感的領會。
【板書設計】
首聯點明地點意境開闊
頷聯離別原因坦然面對
頸聯與友互勉樂觀豁達
尾聯寬慰勉勵積極進取
優秀五年級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理解“綠蔭如蓋”、“羞愧”、“饞涎欲滴”、“游手好閑”等詞語的意思。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課文內容,懂得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
教學重點:
以讀感悟,理解什么是“失去的一天”。
教學準備:
師生收集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名言、詩歌、名人故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你們的一天是怎么度過的呢?(學生自由發言)我們一起來看看另一個小伙伴“佩佳”是怎么度過一天的,讓我們走進課文《失去的一天》看看吧!
二、初讀感知
閱讀思考:佩佳是怎么失去這一天的?
三、細讀感悟
1、讀課文1~5段,勾畫出能夠回答佩佳在這一天里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的句子或詞語。
板書:睡坐吃嬉戲游手好閑
說說“游手好閑”的意思。
小結:他這一天什么事也沒做,只是吃、睡、玩,這就叫“游手好閑”。(板書:游手好閑)
練習讀好這部分課文,通過讀來表現佩佳“游手好閑”。
2、“羞愧”
①、說說“羞愧”的意思。
、、佩佳為什么羞愧得不敢看媽媽的眼睛?
③、課文還有一處描寫佩佳羞愧難過的心情,請用線勾畫出來。從“低下頭”這個動作你體會到什么?
、、媽媽是怎樣幫助佩佳認識自己的錯誤的?讀課文6~10段。通過媽媽帶他到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象,了解人們在這一天的'工作成績。
、、讀這部分課文,讀出媽媽語重心長幫助孩子的語氣。
、、齊讀最后一段。“他想了想”,此時他會想些什么?
⑦、出示最后一段,學生試著補充出“……”省略的內容。
四、拓展升華
1、談談你對“失去的一天”是怎樣理解的?
2、你有像佩佳這樣的“失去的一天”嗎?
3、師生交流珍惜時間的名言。
4、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財富,時間就是知識。希望同學們從小珍惜時間,利用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默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義,從而教育學生要懂得珍惜時間。
2、指導學生學會“茬、磚、涎”3個會認字。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默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義,從而教育學生要懂得珍惜時間。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誰失去了一天?為什么說他失去了一天,這一天里都失去什么了?)
二、初讀課文
1、讀讀課文,試著回答自己的問題。
2、檢查字詞
麥茬:麥子收割后,遺留在地里的根和莖的基部。
垂涎欲滴:形容非常貪饞想吃的樣子。
游手好閑:游蕩成性,不愛勞動。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九歲的佩佳沒有完成媽媽給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務,覺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做。媽媽領他看了在這一天里拖拉機手、建筑工人、面包師的工作成果和圖書館里大家一天看過的書,使佩佳明白了自己失去了一天。)
三、學習課文
1、為什么說佩佳失去了一天?
出示ppt:
媽媽嚴肅地說:“孩子,雖然你覺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完成,可你要知道,現在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樹,人們中間少了一個知道什么叫《遠處的青山》的人,F在你無論多么努力,也無法了解你失去的這一天所應了解的一切。”
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然后畫出佩佳在這一天中的表現,再畫出其他人一天中都做了什么?談談你的感受。
2、交流
佩佳:
想再睡一會兒”,他覺得“還來得及呢”“先坐一會兒再開始干活吧”,又在果園里吃吃玩玩。總之他干事一推再推,最后一事無成。
其他人:
拖拉機手這一天翻耕的麥茬地,看建筑工人新砌的一堵墻,面包師制作的面包,圖書館里一天中人們看完后還回來的書。
3、別人在這一天里做了很多事,而佩佳什么也沒做,他能彌補回這天沒做的事情嗎?(不能,因為每一天人們都會做很多事,時間是不會倒流的。)
4、佩佳錯在哪呢?(覺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在明天去完成。)
5、最后佩佳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了。
討論:佩佳到底明白了什么?(時間一去不復返,要珍惜時間)
四、總結
談談你對“失去的一天”是怎樣理解的?
優秀五年級語文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 學會本課生字,綠線內的生字只認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了解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欣賞并摘抄描寫落日的語句。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激發興趣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寫景的課文,題目是:2 三亞落日(板 書)
(出示中國地圖)誰能從地圖上找到三亞?
三亞在海南島的最南端。本是觀看日出的好地方,課文卻特意 寫了三亞“落日”,在三亞看到的落日與我們這兒看到的落日有什 么不同呢?
二、范讀課文
三、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句子,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美妙絕倫 碩大無朋 收斂 漲溢
赤朱丹彤 熱帶風情 悄然無聲 笑顏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赤朱丹彤 濺出 收斂 光芒 碩大無比 玫瑰
漲溢 一盞 蘸 椰子樹 搖曳 搔著 醉醺醺
指名讀,注意“碩”“盞”是翹舌音,“碩”的韻母是“uo”,“搔”是平舌音。
(3)了解詞語掌握情況,重點領會下列詞語的意思:
赤朱丹彤:赤,紅色;朱,大紅色;丹,紅色;彤,紅色,本課指程度不同的紅色。
碩大無朋:碩,大;無朋,沒有什么可比得上。形容無比的大,
美妙絕倫:美好到了極點。
收斂:(光線等)減弱或消失、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正音。
4、默讀課文,思考:
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描繪了三亞落日的美景?
(第3~5自然段)
課文第1、2自然段分別寫什么?
(在三亞看落酬艮有詩意,三亞洋溢著濃濃的熱帶風情)
學生劃分段落。
四、精讀訓練
1、輕聲讀課文,畫出概括全文內容的一句話。
討論交流。(板書:真右詩意)
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詩意”的?
(有濤情畫意,能止人產生非常美好的想象)
2、指導朗讀第1自然段。
(1)學生試讀。
(2)指導讀好“真有詩意”、“美妙絕倫”、“一點也不……遜色”等詞句,(要求讀出喜愛、贊美之情)
(3)范讀、齊讀。
五、指導書寫
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生字,提示:
濺、漲:左中右結構,三部分要寫得緊湊。
芒:亡下結構,“亡”不要漏掉點。
斂:第二畫是“、”,第七畫是“-”。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
1、聽寫生字詞:
2、齊讀第一段。
二、精講第二段
過渡:在三亞看落日怎么有詩意?三亞是個怎樣的地力?
1、(出示三亞風光圖)自由讀這一段,圖文結合,想一想:你從這段中讀懂了什么?
2、集體交流。
。ㄈ齺喲笠缰鴿鉂獾臒釒эL情,很美;作者非常喜愛三亞的熱帶風光。)
(板書:熱帶風情)
(1)你從哪些地方讀出三亞很美?在有關語句下做上記號。
交流:
①“藍透子”、“碧玉般”、“玉屑銀未般”、“金燦燦”等詞寫出了海、椰子樹、細沙的色彩美和形狀美,
、凇巴Π慰⌒恪钡仍~突出了椰樹的姿態美。
、邸暗拖琛焙汀皳u曳”等寫出了白鷗、椰子樹的動態美。
(2)結合課文對白鷗、椰樹和細沙的描寫,展開對三亞神奇而又瑰麗畫面的想象。
(3)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作者的喜愛之情?
① “濃濃”、“金燦燦”、“軟軟”等疊詞的運用:
②“蘸”、“搔”擬人化手法的運用。
、邸罢孀屓藫摹薄ⅰ罢l都想”等心理描寫。
(4)三亞的海那么藍,鷗那么白,樹那么秀,沙那么亮,怎能不讓人喜愛至極呢?齊讀第二段,讀出喜愛之情。
(5)指導背誦。
三、精讀第三段
過渡:三亞的風采神奇而又瑰麗,在這樣的地方觀落日,的確“真有詩意”,下面我們一起去欣賞夕陽滑落的景象。
1、自由讀第3、4自然段,體會太陽滑落前與滑落時景色的不同。
2、交流:
(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陽比作什么?
(板書:像孩童)
投影映示:
活躍了一天的太陽,依舊像一個快樂的孩童。
、倌男┑胤綄懗鎏栂駛“快樂的孩童”?
(紅撲撲、抖落、濺出)
、谶@樣寫有什么好處?(鮮明生動,表達出作者的喜愛之情)
、巯胂笙﹃柕摹昂⑼毙蜗蠹昂L煲簧钠嬗^。
、苤笇Ю首x。要求抓住關鍵問語,讀出對此種景象的無限喜愛。
(2)讀第4自然段,畫出描寫夕陽滑落過程的語句。
(懸在海與天的邊緣--在海面蹦跳--輕快入水)
、偻队坝呈荆
夕陽也漸漸地收斂廠光芒,變得溫和起來,懸在海與天的邊緣。
夕陽也漸漸地收斂了光芒,變得溫和起來,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
懸在海與天的邊緣。
a、輕聲讀這組句子,比較哪種寫法好,好在哪里。
b、指名說。
(第二種寫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陽的顏色美和形狀美具體、形象地寫出來了)
(板書:像燈籠)
c、指導朗讀第二個句子。
、谧x夕陽“在海面蹦跳”的句子。
a。你怎么理解句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陽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陽在“海面蹦跳”的情景。
d、指導朗讀。
、弁队坝呈荆
我瞪大雙眼正在欣賞著,突然那落日顫動了兩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雙眼正在欣賞著,突然那落日顫動了兩下,最后像跳水員那
樣,以一個輕快、敏捷的彈跳,再以一個悄然無聲、水波不驚的優
美姿勢人了水,向人們道了“再見”。
a、分組讀兩個句子,比較兩句話:寫法的不同。
B、第二句話運用了比擬的方法,好在哪里?
c、指名說。
(把夕陽完全落下時的情景寫得十分細致,而日寫活了。使讀 者仿佛身臨其境)
(板書:像跳水員)
d、想象夕陽滑落的情景,
e、齊讀第二句話。
(3)作者在寫夕陽滑落的情景時還寫了“我”是怎樣看落日的,找一找有關語句。
(“不敢眨眼”、“生怕”、“瞪大雙眼”)
為什么要寫這些?
(突出作者對三亞落日景象的贊賞和驚嘆,同時也從側面突 出了落日的美妙絕倫)
3、通讀本段,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指名讀,再抄下來。
4、 指導背誦第三段。
四、總結課文
作者以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象,包含著作者對這自然景觀的喜愛和贊美。
讓我們再次欣賞三亞落日的神氣景觀。
播放課文錄音。
優秀五年級語文教案 篇4
第一課時
nami
課前交流
同學們,今天我們這堂課和平時不太一樣,看,后面這么多家長,還有領導和老師,緊張嗎?
老師很緊張,也很擔心,你們能給我一點信心嗎?
一:回答問題要積極
二:回答問題聲音要響亮
謝謝同學們給我信心!現在我們開始上課了。
一、觀看圖片,導入新課。
1、同學們,看,這是什么?
2、電腦出示鯨的圖片,板書:鯨
3、認讀,指名讀。
4、你覺得鯨怎么樣?
3、是啊,鯨是海洋中最大的動物,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鯨類中最大的一種。板書:藍鯨
過渡:現在讓我們來看看課文對藍鯨的介紹吧。
二、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輕聲讀課文,教師巡視檢查。出示要求:
A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B遇到難讀的字詞和讀得不流利的地方多讀幾遍。
C標好自然段,想想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
D有不明白的地方請打上“?”
三、范讀課文,初步感悟。
1、讓我們一起聽聽課文的錄音,思考:你聽懂了什么?
2、指名說說。
四、再讀課文,領悟內容。
1、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思考:每一段寫了什么?
2、檢查自學情況。
A出示詞語:
jīngbǔrǔjǐzhùwǎnxìbīncuò
藍鯨哺乳動物脊柱宛如縫隙瀕臨措施
多音字:掃覺
只認讀,不寫。
①指名讀,開火車讀
、谌テ匆粽J讀
rǔdūnyóuxùnsùfúshétūn
哺乳一噸尤其迅速浮出水面舌頭鯨吞
mièfàndùn
滅絕飯量一頓
①指名讀,開火車讀
、谌テ匆粽J讀
B出示長句子,指導朗讀
這時它把嘴巴一閉,舌頭向上一卷,海水就會從鯨須的縫隙中排出,而大批的食物就會留在口中,被它吞到肚子里去。
指名讀,男女生分讀,齊讀。
C指名逐段讀課文,師生糾錯。
D指名說說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根據回答板書:
最大的一種
體形很大
行動快,力氣大
飯量大,吃食奇
渾身是寶,要珍惜
3、現在,大家對藍鯨有了一點認識,想看看藍鯨在大海中的活動嗎?
觀看藍鯨錄象。
五、指導書寫,書上描紅
1、電腦出示,學習生字書寫。指名認讀,給生字找朋友。
2、完成書上描紅
六、布置作業
1把課文讀流利。
2收集關于鯨的資料,準備開交流會。
優秀五年級語文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啟發學生細心觀察生活,動腦思考,大膽地提出問題。
2、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3、培養學生表達的自信心。
學前準備:
搜集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可以是讀書時遇到的,也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學習過程:
一、導入。
師:課文中說,童年是在一串串問號中長大的,我們也來提出自己的問題吧!
師:我們可以提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也可以提讀書時遇到的問題,或者是你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要求:在提問題的時候要注意把問題說清楚,說完整,聲音要洪亮。
二、開始活動。
1、在小組內提出自己的問題,小組成員互相解答問題。
2、向全班學生提出在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其他同學幫助解答。
3、在提問解答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發言,即使糾正語病和錯誤讀音。
三、課后延伸。
讓學生觀察生活,提出問題,并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1、找資料。
2、去圖書館。
3、問老師。
4、問家長。
5、上網查找。
優秀五年級語文教案 篇6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鱗、惶”等6個生字,會寫“瀉、潛”等7個生字。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和作用。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承擔著國家復興的責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遠見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啟超,他就明白這個道理。因此,他寫了一篇膾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國說。這篇文章用事實和道理告訴我們,告訴全世界,我們中國的少年充滿了希望,少年的中國更加充滿了希望。
板書:少年中國說
二、作者、背景簡介
作者簡介:(出示課件2)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少年中國說》:八國聯軍侵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當時帝國主義污蔑中國是“老大帝國”,是“東亞病夫”,是“一盤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強共管或瓜分。而中國人中,有一些無知昏庸者,也跟著叫嚷“中國不亡是無天理”“任何列強三日內就可以滅國”,散布悲觀情緒,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為了駁斥帝國主義分子的無恥讕言,也糾正國內一些人自暴自棄、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喚起人民的愛國熱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啟超適時地寫出這篇《少年中國說》。
三、讀文識字。(出示課件4)
小組活動,合作探究
1.大聲朗讀課文,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圈出生字詞,并借助字典等方式解決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畫出不懂的句子,小組討論解決。
3.小組成員先自讀課文,在完成以上練習后,小組成員互相交流探討。
四、整體感知。
1.細讀這篇課文,總結每個自然段的含義。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5)
第一自然段:從小到大介紹中國少年的責任。
第二自然段:歌頌少年中國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發對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的贊美之情。
2.朗讀課文,想一想,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去讀這三個自然段?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6)
第一自然段要讀出磅礴的氣勢;
第二自然段要讀出韻律美,讓人感受中國少年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要讀出作者對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的贊美之情。
板書:磅礴的氣勢蓬勃的生命力贊美之情
3.第一自然段從哪些方面體現了少年對國家的影響?
生總結、匯報,師引導(出示課件7)
層層深入:智——富——強——獨立——自由——進步——勝于歐洲——雄于地球
4.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用哪些事物來贊美中國少年?
生總結、匯報,師引導(出示課件8)
紅日(黃)河潛龍乳虎鷹隼奇花干將
5.小組活動
重點閱讀第二自然段,根據注釋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總結并匯報
五、布置作業(出示課件9)
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這篇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本課的結構。
2.結合查找的資料,體會文章謳歌少年中國的激情,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下列生字。(出示課件12)
板書:瀉潛試胎皇履疆
2.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用方法介紹了少年與中國的關系。
板書:層層深入
二、研讀課文。
1.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
①這個自然段采用了怎樣的結構方式?
師引導,生總結。(出示課件13)
這個自然段采用總分的結構方式。第一句為總起句,起引領全段的作用,下面的部分圍繞這句話進行闡述。
板書:總分總領全段
②這部分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
師引導,生總結。_
這個自然段主要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方法。分別從智、富、強、獨立、自由、進步等幾個方面論述了少年的責任。排比的修辭語氣緊湊,感情強烈,有很強的感染力。
、圩髡邚哪男┓矫娼榻B了少年和中國的關系?完成下列表格。(出示課件14)
少年中國
師總結: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少年和中國的關系非常密切。作者運用排比的句式告訴我們,少年的責任非常重大,我們每個少年都要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因為,國家的強大靠的'是少年。
2.朗讀、感受第二自然段,從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國生機勃勃的生命力。(出示課件15)
①“紅日初升……橫有八荒”熟讀背誦。
、诒扔鞯淖饔茫骸凹t日”般的燦爛前景,“河出伏流”的壯闊發展,有如“潛龍”“乳虎”的巨大聲威,有如“奇花”的壯麗前景,如“干將”的銳利鋒芒;(出示課件16)
③“天戴其蒼”“地履其黃”,一“縱”一“橫”,顯得氣勢不凡,一個頂天立地的東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
朗讀要求:這是一段韻文,充滿節奏感和韻律感。在朗讀的過程中,我們要讀出這種感覺。在朗讀的過程中還要思考:這些是靜態描寫還是動態描寫?作者這樣比有什么用意?
生讀課文,并總結、匯報(出示課件17)
師:我們在總結過程中發現,這些事物都是動態描寫,都充滿著生命力。作者用這些充滿生命力的事物來比少年中國,就是告訴我們,少年中國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發展前途的。
④朗讀第三自然段,體會句子承載的思想感情。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18)
這段是抒情段,作者用兩個感嘆句,再次重申了中國少年和少年中國密切的關系以及作者對他們的贊美之情。
三、小結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國和理想的少年中國進行鮮明的對比,熱情歌頌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評消極保守思想,鼓勵人們肩負責任,發奮圖強。本文表現出作者熱切盼望祖國繁榮富強的愿望,并且對中國的未來滿懷希望。
四、布置作業。
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這篇文章和現代文有區別,有些字很生僻,大部分句子不符合現代人的語言習慣,因此學生在理解起來有點困難。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朗讀,通過讓學生多種方式的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收到良好效果。
2.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抓重點詞句的方式來理解句子的含義,從而達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此同時,我還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讓學生在朗讀中解決問題,增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對“干將發硎”“奇花初胎”等一帶而過,很多同學對這些內容死記硬背,沒有達到真正的理解。在今后的過程中,對于一些難懂的詞語,我一定會用多種方法解決,不能留給學生一點兒疑問。
優秀五年級語文教案 篇7
一、學習"制茶",教給學生信息選擇技術。
信息選擇策略訓練的前提是教給學生基本的信息選擇技術,對小學生進行信息選擇策略訓練,應立足于基本信息選擇技術的掌握和練習,這是縮短從信息選擇策略意識到信息選擇策略能力培養的前提。我在教《碧螺春》一課的"制茶"一段時,考慮到教給學生選擇性劃線技術,有以下做法--"學生找動詞,識別重要信息"
在重要信息下面劃線或標著重號,有助于讓學生快速識別學習材料中重要的信息和相關信息,把目標信息從無關信息中凸現出來,增強對重要信息或目標信息的敏感性,對它們進行選擇性關注,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我在教學此段時,為了幫助學生信息輸出,即復述、表演制茶過程,要求學生找出描寫制茶動作的詞。本想讓學生讀一讀課文,把動詞說一說,我把動詞板書就行了,可是看到《學習策略研究》一書中的一段話,"理查德斯等人的實驗證明,閱讀以后再勾畫出重要部分的學習方法,比單純一遍又一遍地讀,回憶成績更好。"我就改變了原先的教法,而是這樣提出要求:"請同學們一邊朗讀第五節,一邊找一找文中描寫炒茶動作的詞,并在動詞下劃橫線。"我想在理論的指導下,教師再來安排教學就是一種理智的、目的明確的教學。學生通過劃線找詞,就能夠在短時間內捕捉到關鍵的信息,有選擇地進行關注,這樣一來,教師如果能夠多次訓練學生,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區別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學生就會學會識別,學會選擇,學會學習。
二、從品茶--讀書--說"感受"--推銷,提高學生精加工水平。
能否使用精加工是成功學習者與非成功學習者的重要區別,精加工在學習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精加工是使新知識與已有知識取得聯系,增進對新知識的理解。它運用生成學習和類比、比較、引申等方法,將新舊知識有效地聯系起來。在《碧螺春》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了解作者從碧螺春的色香味形來介紹碧螺春,感受文章描寫碧螺春的優美的語言文字,并訓練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創造性地表達碧螺春的久負盛名,我選擇了精加工的擴展與引申的方法,從品茶--讀書--說"感受"--推銷,幫助學生深化理解新知識,說感受、推銷的過程就是擴展和引申的過程,這也是一個思維的過程,學生在用自己的語言說品茶的感受時,在思考推銷詞時,思考的程度增加,通過課文獲得的對碧螺春的印象就更為深刻,學生所獲得的知識比原知識具有更豐富的信息與外延,更易與學生的知識經驗連接起來。另外,課堂上,有的學生表現活躍,善于聯系新舊知識,善于學以致用,有的則說不出來和羞于表達,一種原因是缺乏鍛煉,另一種是學生在擴展和引申時不會迅速靈活地與已有知識背景相聯系,盡管貯存了一些知識,但不能有效地應用,只能是"惰性知識"。
優秀五年級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字詞,會認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并結合詞語的學習,理解字義,識記字形。
2.能正確讀寫"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飄帶舞、拘束、羞澀"等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3.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通過理解蒙漢人民的深情厚意,激發學生對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之情。
4.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體會蒙漢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
難點:感受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之情。
【課前準備】
1.搜集草原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了解內蒙古草原的風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寫草原生活的樂曲一首。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說話,激情導入。
1.齊讀課題。你去過(見過)草原嗎?你是通過什么途徑了解草原的?
2.沒有去過草原的同學也不要遺憾,課前大家都搜集了一些資料,說說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自由說,教師及時評價。
3.“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馳的駿馬,潔白的羊群”這是西部歌王騰格爾用歌聲唱出的草原的美。大家想不想聽一聽?
4.播放歌曲《天堂》: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語言大師老舍先生去領略一下內蒙古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和那里獨特的民族風情。
二、初讀感知,了解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生字新詞。
2.交流自學生字詞的情況,讓學生當老師,提示易錯之處。
3.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究竟寫了哪些內容?
指名交流,教師適時點撥:這些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兩個)
4.每一個部分分別寫的是什么?結合學生回答適時板書:風光美人情美
5.請你找出這兩個部分的內容,自己大聲地讀一讀。
三、領略草原風光美。
1.誰能把描寫草原風光美的這一部分讀出來?其他同學邊聽邊把不是直接描寫草原風光的句子勾畫下來。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師生適當點評。
3.自由朗讀文中直接描寫草原風光的句子。邊讀邊想象,邊讀邊體會。
4.指名朗讀,談談自己讀后的感受。
5.讀一讀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喜歡它的原因。
6.請你把剛才勾畫的不是直接描寫草原風光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點撥:其實這些句子就是作家老舍先生看到草原風光以后,抒發自己感情的句子。
7.配樂引讀課文。教師讀直接描寫草原風光的句子,學生讀作者抒發感情的句子。
8.引導思考: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9.討論交流:作者的感情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這兩種感受可以調換嗎?(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作者初入草原,從整體上看到草原美麗開闊,所以滿懷豪放之情,想要高歌一曲,進而深入草原,被草原美景所陶醉,所以想坐下低吟小詩。)
10.背誦第一自然段。
。1)多么美麗的風光,多么生動的語言,讓我們拿起書來,再讀一遍課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無限美麗的景色!讓我們把它們永遠記在腦海中。R讀)
。2)課文學到這兒,誰把這美景記在腦海中了,誰能把這段課文背下來?請會背的同學站起來試一試。(配樂)
四、總結。
我們雖然只學習了課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給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節課我們再隨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指名朗讀生字、詞語。
2.背誦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歡的句子。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1.草原風光無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熱情奔放。作者一行人進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族人民的熱情接待,表現了蒙族風情。課文向我們詳細地描述了蒙古族的民族特色。
2.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都講述了哪些內容?
3.全班交流:
教師適時引導,并根據學生的發言板書.
4.課文四個自然段就講了這四個內容,請你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來自學,然后在小組中交流學習成果。
5.組內交流。
6.全班交流。
(1)第二自然段--迎客
A.提出交流要求:一邊說,一邊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讀出來,最后還要加上自己的評論。
B.重點理解以下句子:
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感悟作者的興奮與驚喜)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草原人民穿著艷麗的民族服裝,揮動馬鞭,從很遠的地方來迎接客人,體會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對漢族兄弟的情深意長,以及草原上的熱鬧場面。)
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這熱鬧的場面打破了草原的寂靜。)
C.有感情地朗讀,深化理解。
D.練習背誦本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相見
A.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B.說說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主客見面時那真摯的感情的?
C.重點體會句子: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從"總是"和兩個"再"字中,都能體會到主客雙方的感情熱烈、深厚。)
D.把你的體會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來。學生自由讀、分組讀或者齊讀
(3)第四自然段--款待
A.好客的主人是怎樣款待客人的?你體會最深的一點是什么?請你用一邊說、一邊讀、一邊評價的方式交流。
(如:進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擺上了奶豆腐,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他們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風味食品來款待我們。這充分表現了蒙漢兩族人民親如一家。主客互相敬酒,齊聲歌唱,體現了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B.指名學生朗讀本段,其余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4)第五自然段--聯歡
A.繼續運用前邊的方法學習。
B.聯系上下文,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7.是啊,蒙漢情深,怎忍別離,雖然已是夕陽西下,但大家談興正濃。面隊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們對整個草原都產生了怎樣的感情?
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熱愛--依戀
8.放聲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句子通過有感情朗讀推薦給大家。
三、品味語言,揣摩寫法特點。
1.作者從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風情兩個方面介紹了草原,你認為貫穿全文始終的是一種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動具體地表達自己的這種情感的呢?
2.一幅美麗的草原風情畫在老舍先生的筆下展開。感受著蒙漢人民的親密無間,咀嚼著優美生動的語言文字,你發現老舍先生的這篇文章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3.把你最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再好好讀一讀。
四、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說說自己學完課文后的感受。
優秀五年級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結合課文內容說出作者寫梅花的用意。
情感目標: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教育學生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難點
1、結合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寫梅花的用意。
2、通過魯迅先生的事實,教育學生要時時早,事事早。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魯迅”這個名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關于魯迅的課文。
2、板書課題:13早,生齊讀課題。
3、質疑: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為什么用“早”作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帶著上述問題自讀課文。
要求:標出節次,劃出生字詞以及認為難讀的地方。
2、自學生字新詞。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詞語,共同解決。
4、快速閱讀課文,回答: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指導分段
1、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按照游覽“三味書屋”的先后順序給課文分段。
3、班級交流。
四、指導朗讀
1、提出難讀之處。
2、教師指導朗讀,學生練讀。
3、指名讀。
五、指導寫字
1、仔細觀察字型以及間架結構。
2、提出難寫的字。
3、師指導書寫。
4、生臨寫。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練習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根據文中介紹,了解“三味書屋”的陳設,并能口述。
2、體會作者寫梅花的用意,并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學目標:
一、導入
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訪問“三味書屋”。
二、精讀指導
1、總體感受。
自由朗讀課文,回答:課文為什么用“早”作課題?
2、第一部分
(1)指名讀,質疑:從這節中你知道了什么?
(2)齊讀本節。
3、第二部分
(1)過渡:“三味書屋”到底是什么樣子?它有哪些特別之處?
(2)自讀2—4節,想一想:每節都告訴了我們什么?
第2節
①自由朗讀,你知道了什么?
、谝贿M門就聞到了一股清香,當時,作者心里是怎樣想的?
過渡:是呀,這是哪兒散發的香氣,不是桂花,又不是蘭花,看來只能是書香了。到底是不是?等我們觀賞了“三味書屋”后,答案自見分曉。
第3節
、僦该x,其余同學劃出描寫方位的詞語。
、谧杂勺x1—6句,根據插圖找到正確的方位。集體辨位,教師指導看圖,
提問:作者是按從哪到哪的順序寫的?
、圩杂删毩暯榻B“三味書屋”的擺設。
④自由朗讀第3節后半部分,思考:壽鏡吾老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
第三部分
過渡:臘梅是怎樣的一種花?讓我們走進后園去看看?
1、讀課文,邊聽邊劃出描寫梅花樣子的詞語句子。
(1)指導朗讀。
(2)是呀,梅花太美了!除了美麗之外,梅花還能帶給大家什么?齊讀第5節的最后兩句,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2、自讀6、7節。
(1)指名述說“早”的由來。
(2)分組討論:從這些事中,可以看出魯迅是個什么樣的人呢?這一個小小的“早”字對他有什么作用?
3、真沒想到,這么一個字對他的一生都起到了作用。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4、讓我們把所有的決心都放到最后一句話中吧!齊讀最后一節。
三、總結
自由瀏覽全文,找出給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讀一讀。
四、布置作業
1、朗讀全文。
2、摘抄你喜歡的句子。
優秀五年級語文教案 篇10
學習目標
1.通過回顧、交流學習本組課文后的收獲,引導同學體會讀書的樂趣,并學習一些讀書的方法.
2.讀背古詩句,積累古詩句,品味讀書的好處及方法.
課前準備
查找有關介紹讀書方法的資料.
教學過程
回顧“詞語盤點”
1.同學自讀“詞語盤點”中的詞語.
2.組織記憶競賽、謄寫競賽,引導同學積累本組所學詞語.
交流平臺
1.圍繞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組內交流本組語文學習的收獲和體會.
2.全班交流、展示.引導同學口頭交流這段時間課外閱讀的收獲、綜合性學習的收獲:所了解的新的讀書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學習效果加以展示.
日積月累
1.激情導人.
俺們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素以樂學好讀為高尚美德,古代許多賢人學士寫了許多這方面的警句,激勵俺們做個熱愛讀書的人.
2.出示日積月累中的句子.
a.同學自由誦讀,注意讀準字音.
b.嘗試理解:同學交流對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3.背誦名言.
4.交流其他有關讀書的名言同學收集的以及老師推薦的,拓展積累.同學讀一讀、說一說、背一背.
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英)莎士比亞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蘇聯)高爾基
一本新書像一艘船,帶領俺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無限廣闊的海洋.——(瑞士)凱勒
至樂無如讀書.——鄭勝利
藏書不難,能看為難;看書不難,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用為難;用書不難,能記為難.——張潮
5.鼓勵同學課后將自身喜歡的讀書名言制作成書簽.
優秀五年級語文教案 篇11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友誼。
2、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3、體會課文重點內容在表達上的效果。
【教學重點】
快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運動衫,得而復失,失而復得,這是怎么一回事呢?請你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畫出有關的語句。
1、提示學生抓住“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八個字,找相關的句子。
學生回答后,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訴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掛著那種運動衫的柜臺,毫不猶豫地用三塊錢買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滿了自豪。”
“失”去運動衫:“我用這件運動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買下這雙鞋,可以嗎?”“我把那件驕傲的仰著頭的大角麋鹿運動衫放在柜臺上,抱著鞋盒走出商店!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從枕頭下面拿出一件印著仰著頭的大角麋鹿紅色運動衫!
2、給文章劃分段落:(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3、按照板書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話簡要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記敘“我”買一件漂亮的運動衫,但想到了鄰居老先生的一雙不能再補的破鞋,決定用運動衫去換上一雙新鞋送給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給“我”一件運動衫的事。)
二、重點讀讀課文中有關“我”對運動衫的喜愛和購買的描寫,想一想這樣寫的好處
1、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學生可以從“情節完整性”的角度說明這樣寫的'好處,也可以從“表達心意、體現情誼”的角度說明這樣寫的好處。學生還可能從“標價(4、5美元)與實付的錢(“三塊錢”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價中”及售貨員外加“一雙長腰襪子”上發現售貨員被“我”退衫買鞋關心老人的行為所感動,才會以4、45美元售出鞋子還外加一雙襪子。這樣寫,更進一步地突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三、說一說你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料到故事的結局了嗎
學生各抒己見。
1、教師可啟發學生思考:當“我”得知運動衫是老人用小狗換來的時候,又有何反應?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
。ㄕf一說當時“我”會怎么想?)
2、小結:我們從這個出人意料的結局中不僅產生新奇感,而且為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誼而深感震撼。
3、請你自己讀一讀令你感動的句子,并說一說為什么?
四、教師總結
1、這篇課文在結構安排上用了兩條并行的線索,一明一暗。“我”買運動衫、買鞋是明線,康威先生用小狗換運動衫是暗線,最后結尾時兩條線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結局。
2、你們說說這種表達方法有哪些好處呀?使學生能進一步體會出:出人意料的結局中不僅產生新奇感,而且為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誼而深感震撼。
優秀五年級語文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起承轉合”法分析詩歌
2、理解和感悟詩人豁達的胸襟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文學常識
——王勃,字子安,唐高宗時應舉及第,年僅14歲,尚是一少年,但因才華外露,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初唐四杰”。27歲那年到交趾探望父親,溺水而死,著有《王子安集》。 ——律詩8句分4聯,分別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根據每一聯的作用,分別稱為“啟、承、轉、合。
二、讀
語速,語調,節奏
三、釋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任某縣的縣尉。蜀州,在今四川省。
四、賞析
1、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起:首聯,破題,交待送別的地點和時間。 ——起:就是開頭,首聯。首聯的作用在于破題,即交待題目當中的主要因素。輔:輔衛三秦:長安附近關中一帶的地方(點出了送別地點。)風煙:風塵煙霧(點出送別時間:早晨)五津:四川省岷江上的五個渡口(點出了行人將要去的地方)“遠遠望去但見四川省一帶風塵霧靄中蒼茫無際!
2、首聯描寫了那些景物?第一句與第二句描寫景物特點上有什么不同?——城闕三秦風煙五津。一近一遠,一明一暗,對比強烈,構成了一幅非常生動真實的送別畫面。
3、詩的開頭明說離別了嗎?說了些什么?——沒有,描寫了這兩個地方的形式和風貌。現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詩人與好友杜少府站在長安城下,抬頭看看長安城,再張望一下蜀州的方向,舉目千里,無限依依,那送別的情意就自在其中了。
4、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的問題,詩人站在長安城下能看到千里之外的`蜀州嗎?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不能。類似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里詩人超常人視力之所不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開篇就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壯闊的境界,這同一般送別詩只著眼于楊枝、淚痕、酒盞是不同的。
5、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承:緊承上聯所描寫的內容和方向加以具體化的描述。離別意:離別的情意;與君離別意:我和你離別的情意宦游人:為做官而漂泊在外的人。(古時離開家鄉到異地求學成為游士或游學,離開家鄉到異地做官稱游宦或宦游)作者意在告訴杜少府此時我和你一樣難過,但因為我們同是宦游人,命運相同,這次分別是別中之別,這兩句詩很自然的把兩個人之間的情感共鳴寫出來了。
6、“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保洌辶涔P鋒一轉,轉而去安慰即將遠行的友人。轉:頸聯,強調在內容上要改變描寫方向。(這一句往往就是名句)海內:四海之內,指全國比:靠近,挨著。遠離分不開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即使在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這既是對杜少府的安慰也是對他的一種贊揚(點撥:知己)表現出詩人寬廣的胸懷和高尚的志趣,是真摯的友情得到了升華。
7、“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合:尾聯,回應題目,回應標題。無為:不要,不需要歧路:分別得路口沾巾:揮淚告別(人哭了,就要用手帕拭淚,于是沾巾就可以用來代替哭泣。這種字眼叫做代詞或代語)
8、回顧全詩: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為了勸慰他的朋友杜少府,但他不是一上來就勸他不要過于傷感。而是先用環境描寫勾畫出一個真實的送別畫面,又表示自己和他一樣都是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種因離開親友遠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說,山高水遠并不能阻隔知己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溝通,“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遂成為全篇的警策。直道最后才勸他不要在分手的時候過于悲傷。這樣委婉寫來,杜少府一定會感到親切,他那點纏綿悱惻的感情一定可以排解了。
小結:
這首詩樂觀開朗,沒有一般送別詩所有的纏綿和悱惻,我想這正是它受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從齊梁到初唐,浮華艷麗的詩風一直占據著詩壇的統治地位。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人扭轉了齊梁的詩風,為詩歌創作開創了新的風氣。
課后作業:
1、課后搜集有關初唐的詩歌加以分析比較
2、背誦全詩
優秀五年級語文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漢蒙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著重理解書后讀讀寫寫中的詞語。練習用關聯詞語造句。
3.領會課文中對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描寫。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活情景。
2.具體體會課文中的靜態、動態描寫。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沂菊n題,啟發談話。
在我國內蒙古、新疆等地有遼闊的草原。作家老舍訪問內蒙時,身臨其境,處在草原這一特定環境之中,油然產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風俗習慣,又感受到了民族團結的深厚情意。作者把這些內容都活靈活現地寫下來了。
我們學習的這組課文讀寫訓練的重點是:事物的靜態和動態。我們前面學的《鳥的天堂》和今天要學習的課文《草原》都是本組課文的示范文。學習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這篇訪問記,不僅要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要認真學習作者是如何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感受對事物進行靜態和動態的描寫的,使我們讀后覺得又具體又生動。
。ǘ⿲W生聽錄音,了解主要內容。
學生聽配樂朗讀錄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樣的?
2.草原人民是怎樣待客的?
(三)學生自學生字、新詞。
(四)檢查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下面生字、新詞:“渲染、勾勒、迂回、鄂溫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講詞義。
(渲染: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濕潤物象,使它分出陰陽向背。以加強藝術效果,引申為文學創作中通過對環境、景物或人物行為、心理描寫來突出形象的一種手法。勾勒:是繪畫時用線條勾出的輪廓。迂回:彎彎曲曲,來來回回地環繞。迂,曲曲折折繞彎;回,旋轉、環繞。鄂溫克:我國少數民族之一,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天涯:形容極遠的`地方。涯,水邊。)2.讓學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詞。(有些詞讓學生互學互幫,教師給予適當的指點;有些詞語留到講讀時解決;有些詞語課后個別解決。)
(五)弄清課文記敘順序,討論分段。
1.這篇訪問記按什么順序記敘了訪問的過程?(這篇訪問記按地點轉換的順序寫了訪問的過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別草原。)
2.按訪問的過程。課文可以分為幾段?為什么?
。ǹ梢杂腥N分法:
。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為5段;
。2)按初見草原景色→訪問陳巴爾虎旗公社,可分為2段;
(3)按初入草原→途中見聞→蒙古包外、內,可分為3段。學生按其中哪一種方法來分段,都可以。)
。┲该侄卫首x課文,并說說每一段段意。同時檢查字詞掌握的情況。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麗景色。綠毯、勾勒、駿馬、奇麗、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時看到的景色。疾馳、迂回、灑脫、襟飄帶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歡迎。第4段:蒙古包內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澀、鄂溫克。第5段:斜陽下的話別。
優秀五年級語文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疏理小說情節,體會作者精巧的構思:對比描寫和出人意料的結尾;
2、 分析解讀人物,體會小說所揭示的人性的美與丑;
3、聯系生活談體會,感悟文章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引導樹立良好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
1、 解讀人物,體會小說所揭示的人性的美與丑;
2、體會小說精巧的構思,理解對比手法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 溫故入新 導入新課
小說的三要素是什么?其中小說的第一要素是什么?孔乙已的自命清高、迂腐不勘折射出了封建文化教育對人性的扭曲;胡屠戶的前倨后恭、驕橫奉承折射出了封建社會世態的炎涼;奧楚蔑洛夫的欺上瞞下、趨炎附勢折射出了沙俄社會的黑暗。小說就是通過這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來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給人以啟迪,給人以智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的小小說《窗》,透過人物形象來感悟人性的美與丑、善與惡。
二、導學引領 感知文本
導學提綱:
1、請你參照下面情節示意圖,簡述故事內容。
2、結合文章內容,試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3、舉例說明本文塑造人物形象運用的描寫方法。
4、指出本文采用了什么寫作方法。
三、匯報展示 互動釋疑
內容提煉:
1、文章里是怎么描述窗外美景的?
備注:
u 清澈的湖水
u 漫游的鴨鵝
u 玩耍的孩子
u 散步的情侶
u 盛開的鮮花
u 整齊的商店
u 隱約的市區
u 精彩的球賽
u 美麗的姑娘
2、你能用幾個詞語來形容這番景象嗎?
備注:五彩斑斕、爭相斗妍、生動活潑、生機勃勃等等。
3、遠窗者聽了近窗者娓娓動聽的敘述是怎樣一種感受?
備注:“躺著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聽著這一切。這個時刻的每一分鐘對他來說都是一種享受!薄胺路鹩H眼看到了窗外所發生的一切!
4、為什么那一時刻的每一分鐘對他來說都是一種享受?
備注:生命是寶貴的,又是短暫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在這個世界多留下美好的記憶。當生命受到威脅時,任何人都強烈渴望自己的生命能長久、平安。窗邊的病人所描述的景色是那么的有生命力、有生氣,對于一個渴望生命、渴望活著的人而言,簡直是太誘人了。
5、誘人的景象,賦予他動人的渴望;動人的渴望,又令他萌生了可怕的想法。什么想法?
備注:“為什么偏偏是挨著窗戶的那個人,有幸能觀賞到窗外的一切?為什么自己不應得到這種機會呢。”
6、一開始,他還為自己會有這種想法而感到慚愧,也竭力不再這么想。但是他愈加克制,這種想法就反而越強烈,“為什么不該是我呢”。
備注:由對事發展到對人。 對窗邊病人的妒忌,引發了他內心的私欲或自私心理。
7、他的這種私欲影響到他什么樣的行為呢?
備注:他見死不救---- 一天晚上,他的同伴突然開始“大聲咳嗽,呼吸急促,時斷時續,液體已經充塞了他的肺腔”。“痛苦的咳嗽聲打破了黑夜的沉靜。一聲又一聲……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聲也停止了”。
8、你怎么知道他是見死不救,文章里能不能找出最能體現這點的句子或詞語?
備注:同伴半夜醒來,呼吸急促,兩手摸索著救命時用的電鈴按鈕。“他照例睜著雙眼盯著天花板”、“紋絲不動”、置曾為他帶來”享受”的同伴的性命于不顧,嫉妒心惡性發作,私欲膨脹,靈魂丑惡,冷酷無情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9、身邊的生命消逝了,不靠窗的'病人立刻提出是否能讓他挪到窗口的那張床上去。當他如愿以償地靠在窗邊時,小說的結局竟是如此地出人意料。
備注:“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結尾
形象透視:
靠窗的病人: 心地善良、關愛他人,熱愛生命、樂觀向上
不靠窗的病人:嫉妒心強、見死不救, 冷酷無情、卑劣可恥
描寫方法:
作者通過心理、動作的描寫,將兩位病人作了鮮明的對比,在對比中讀者清楚地看到他們的心靈一美一丑,一善一惡,在對比中“揚善貶惡的道德力量”表現更為突出
揭示主題:
1、這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更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為什么結局是如此的出人意料?同樣的窗口,為什么昔日的病友能看到美麗的風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
備注:靠窗的那位病人無私高尚博愛,他的心靈之窗是打開的,他的心中有最美的風景。冷漠的心中是不會有春天的,也看不到春天。他的心靈之窗是緊緊關閉著的,就象堵著一堵墻,所以他無法看到那美麗的圖景,只能看到那光禿禿的一堵墻。
2、為什么死去的病友要編出如此謊言呢?借此,我們來評價一下這兩位病人吧!
備注:第一個病人他渴望生命,對生活有著滿腔的熱情,所以他幻想出了這五彩斑斕生動活潑的景象,激勵自己跟病魔作頑強的斗爭,他是堅強的樂觀的。同時,在他的心中,病友的生命同樣重要,他要盡自己所能激發病友的生之欲望,點燃同伴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所以他是善良的、無私的、高尚的。第二位病人也熱愛生命,他也有善良的本性,但是私欲的膨脹使他變得冷酷無情,嫉妒的陰影蒙蔽了他善良的人性本色,自私扭曲了他對生命的詮釋。在同伴面前,他顯得是多么渺小不堪。
四、拓展延伸 情感滲透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受到了哪些啟發?擁有了什么收獲?
---在生活中做人不可自私自利,不可做損人利己的事情。
---在生活中不應有嫉妒之心和貪婪之 心。
---給自己插上一雙想象的翅膀,學會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迎接生活的挑戰。
---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愛自己,更愛他人
結束:學生齊讀《多一些寬容》的“四互”。 一扇小小的窗戶,揭示了人性的美與丑。讓我們懂得了只有純潔的心靈、高尚的人格才能澆灌出絢麗多彩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充滿生機、美好幸福的生活之景。一個人心中沒有春天,他的眼中只能是一片荒漠。讓我們在平坦的學習與生活中,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靈,去尋找我們班美麗的風景,那么我相信我們班的師生就會相處的更加和諧!學習的更加愉快!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