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贊》教案(精選15篇)
《長城贊》教案 篇1
第二單元總7課時第1課時精讀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從不同的觀察點抓住事物特點、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觀察中展開聯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仔細體會文章字里行間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背
教學重點、難點: 1.指導學生掌握觀察事物的具體方法和如何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聯想。
2.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等重點句子的意思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教學過程:
。ㄒ唬 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我國有世界聞名的萬里長城,有哪些同學去過長城?誰能把自己親眼見到的長城給大家描繪出來?并說說你在游長城時有什么感受。
好,萬里長城的雄偉堅固給我們每一個到過長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們深深地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那么,今天讓我們通過《長城》這篇課文的學習,再次游覽一下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吧!
。ǘ╊A習探究
1、自由讀文,讀準字間,圈出文中的重點詞語。
2、讀過課文,你有什么感受?你覺得它的體裁是什么?(生判斷其體裁,師引導生區分各種體裁之間的區別)
3、你見過對聯嗎?它有什么特點?本文與你以前見過的對聯有什么明顯的不同?
。ㄉ勛约赫J識的對聯,簡單談談其形式內容上的特點)
4、下面,我們按對聯的特點,逐句找一找對應關系。(播放背景資料1)(生按照對聯的特點,分析本文體裁特點,找出字與字、詞與詞、內容與內容之間的對應關系,感受本文的音韻之美。)
。ㄈ┖献鹘涣
1、自讀全文,把全文正確、流利。同桌間、小組間互相讀一讀,評一評。
2、研讀上聯。
。1)認真默讀,勾畫重點詞句,小組討論:上聯從哪方面贊美長城,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全班交流,師點撥引導,適時板書:
上下兩千年
上 聯費移山之力 民族自豪感
。〞r間) 巍峨的豐碑
。ㄋ模┢纷x體驗
1、上聯從時間起筆,點明了長城是經過幾千年的艱苦勞動而完成的,盛贊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那么,下聯又是怎樣贊美長城的呢?(生默讀思考:逐句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小組討論每一句話的內涵,每解一句,品一句,品一句,再解一句。全班交流。師適時點撥,引生領會每一句話的內涵,并適時板書:其中黑體字為本節課的新板書。)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下聯,組內互評。
。塾懈星榈乩首x是本課的一個目標,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語氣由舒緩到激昂,對斷句及頓挫的適當指導,能更好地體悟作者的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全詩的情感是統一的,我們學習課文必須把握全詩的基調。]
4.、背誦課文
1、播放背景資料
2、生觀看,結合課文說說自己的觀看感受。
[播放此片,使學生從整體上對長城有一個更感性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全文,體會作者的獨具匠心及其民族自豪感的表達,并為下面的背誦打基礎。]
3、再讀全詩,試著背誦。自由背,同桌互背,小組背,展示背。多種方式練習背誦。
。塾勺x到背,各種形式的練習,有利于完成本課的積累任務。]
4、播放背景資料4
生觀看,說說自己的觀看感受。
。鄄シ糯似,旨在喚起學生保護長城的意識。]
。ㄎ澹、拓展延伸
對聯在許多古跡上都有,你愿意把你搜集到的古跡上的對聯與大家分享嗎?(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古跡上對聯。)
。奂ぐl學生誦讀,積累古跡上對聯的興趣。]
板書設計
上下兩千年
上 聯 費移山之力
。〞r間) 巍峨的豐碑
長城贊民族自豪感
縱橫十萬里
下 聯如玉帶明珠
。ǹ臻g)壯麗的奇觀
《長城贊》教案 篇2
在古代,我們修筑看得見的長城,在現代,我們修筑看不見的長城。無論看得見看不見,在背后我們看到中華民族的精神。也許只有經過坎坷與挫折,才有中華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也許只有經過災難與橫逆,才有中華民族民族走向強健的步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在憂患中我們笑對風雨。
4(4)一個“費”字寫出了歷史的沉重,一個“費”字也寫出歷史的厚重,一個“費”字寫出了對苦難的超越,一個“費”字“寫出了我們民族的精神。我們再來對比。
數不清將帥吏卒,黎庶百工,費盡移山心力,修筑此偉大工程。
有多少將帥元戎、戍卒吏丞、百工黔首,費盡移山心力,修筑此偉大工程。
有什么不同?前面不同,我們一起讀讀,感覺上哪個寫出了歷史的沉重與厚重。
有感覺了嗎?有多少拋妻棄子的役夫,有多少戰死沙場的士兵,長城的歷史是苦難的歷史,長城的歷史是奮斗的歷史,這費盡無數人移山之力的長城,是血淚的長城,是血肉的長城。
4(5)同樣,如果用這一句的一小句來概括,用那句話合適?(費盡移山心力)我們真的要費這么大勁去讀。
5(1)到現在,我們可以想象,這飽滿熱淚血肉的長城僅僅是費了中華兒女一年的時間嗎?僅僅費了中華兒女十年的時間嗎?僅僅費了中華兒女百年的時間嗎?那是費盡中華兒女幾十個世紀的移山之力。雖然艱難,我們無怨無悔,因為那是我們的祖國,那是我們生長的沃土。我們能不贊嘆嗎?
贊嘆中華兒女的堅強毅力,贊嘆中華兒女的聰明智慧,贊嘆中華兒女的血汗辛勤。留給后代子孫的是巍峨的豐碑。(板書)
6(1)于是,我們想起縈繞了幾個世紀的長城,輕輕地慢慢地讀起:
起春秋、歷秦漢、及遼金、至元明,上下兩千年。數不清將帥吏卒,黎庶百工,費盡移山心力,修筑此偉大工程。堅強毅力、聰明智慧、血汗辛勤,為中華留下巍峨豐碑。
6(2)于是,我們想起凝聚了萬千滄桑的長城,悲壯地讀起:
起春秋、歷秦漢、及遼金、至元明,上下兩千年。數不清將帥吏卒,黎庶百工,費盡移山心力,修筑此偉大工程。堅強毅力、聰明智慧、血汗辛勤,為中華留下巍峨豐碑。
6(3)于是一個似乎永遠沉睡又永遠充溢著激情的建筑出現在我們眼前,我們贊嘆:
起春秋、歷秦漢、及遼金、至元明,上下兩千年。數不清將帥吏卒,黎庶百工,費盡移山心力,修筑此偉大工程。堅強毅力、聰明智慧、血汗辛勤,為中華留下巍峨豐碑。
6(4)于是,追憶、悲壯、贊嘆,百感交集,我們搖頭晃腦地讀起:
起春秋、歷秦漢、及遼金、至元明,上下兩千年。數不清將帥吏卒,黎庶百工,費盡移山心力,修筑此偉大工程。堅強毅力、聰明智慧、血汗辛勤,為中華留下巍峨豐碑。
6(5)長城,中華兒女的脊梁,長城,中華民族的象征。不到長城非好漢,只要我們的心與長城在一起,我們就是到了長城的好漢!
《長城贊》教案 篇3
【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北師大版課標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二 遺跡《長城贊》
【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我上課的對象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這個班的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很多學生的語文基礎非常不錯而思維靈活、語言表達能力很強,課堂上總會出現一些精妙的回答。
【教學內容分析】
《長城贊》是一幅長對對聯,敘述了長城悠久的歷史,描繪了綿亙萬里,雄偉壯麗的風光,贊美了“黎民百工”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從不同的觀察點抓住事物特點、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觀察中展開聯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仔細體會文章字里行間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分析】
1.指導學生掌握觀察事物的具體方法和如何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聯想。
2.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等重點句子的意思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l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我國有世界聞名的萬里長城,有哪些同學去過長城?誰能把自己親眼見到的長城給大家描繪出來?并說說你在游長城時有什么感受。
好,萬里長城的雄偉堅固給我們每一個到過長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們深深地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那么,今天讓我們通過《長城》這篇課文的學習,再次游覽一下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吧!
。ǘz查預習。
。ㄈ┏鍪痉糯蟮拈L城彩圖或放映幻燈片,播放配樂朗讀,讓學生邊看邊聽,激發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
交流研討:對聯是從哪幾個方面贊美長城的?學生介紹自己搜集到的資料與大家共享。
指名讀課文
1、放映長城的圖片,播放歌曲《長城頌》讓學生形象感知長城的氣勢雄偉。
2、精讀品味,語言賞析
鼓勵學生充分自讀,理解大意,了解對聯的對仗工整,音韻和諧,體味對中華長城和中華民族的贊美,洋溢著濃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讀和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激發。
。w會作者是如何將觀察畫面時產生的視覺形象與語言文字相結合,準確描述事物特點的)
(四)作業。
1.復習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ㄒ唬⿲搿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從中了解了長城的氣勢雄偉、高大堅固。現在,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進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樣在觀察中展開聯想,表達自己的感受的。
。ǘ┲该首x課文,邊讀邊想,作者是怎樣描述長城的?
1.這一段共有幾句話?
2.默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聯系上下文說說加粗字的意思。
3.齊讀,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討論: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提示:因為:①長城是那樣氣勢雄偉;②長城是那樣高大堅固;③長城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偉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ㄎ澹R讀課文(六)指導背誦。
。ū痴b方法提示:兩個自然段共四句話,按句子背誦,第1句話背熟后,再背第2句,依次背第3句、第4句,然后再串連背誦,邊讀邊思考邊記憶。)
。ㄆ撸┳鳂I。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課堂練習】
討論: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作業安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 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
1、學生課本。
2、多媒體課件。
《長城贊》教案 篇4
教材分析:《長城贊》是一幅長對對聯,敘述了長城悠久的歷史,描繪了綿亙萬里,雄偉壯麗的風光,贊美了“黎民百工”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從不同的觀察點抓住事物特點、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觀察中展開聯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仔細體會文章字里行間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背
教學重點、難點: 1.指導學生掌握觀察事物的具體方法和如何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聯想。
2.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等重點句子的意思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2課時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我國有世界聞名的萬里長城,有哪些同學去過長城?誰能把自己親眼見到的長城給大家描繪出來?并說說你在游長城時有什么感受。
好,萬里長城的雄偉堅固給我們每一個到過長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們深深地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那么,今天讓我們通過《長城》這篇課文的學習,再次游覽一下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吧!
。ǘz查預習。
。ㄈ┏鍪痉糯蟮拈L城彩圖或放映幻燈片,播放配樂朗讀,讓學生邊看邊聽,激發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
交流研討:對聯是從哪幾個方面贊美長城的?學生介紹自己搜集到的資料與大家共享。
指名讀課文 1、放映長城的圖片,播放歌曲《長城頌》讓學生形象感知長城的氣勢雄偉。
2、精讀品味,語言賞析
鼓勵學生充分自讀,理解大意,了解對聯的對仗工整,音韻和諧,體味對中華長城和中華民族的贊美,洋溢著濃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讀和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激發。
。w會作者是如何將觀察畫面時產生的視覺形象與語言文字相結合,準確描述事物特點的 )
。ㄋ模┳鳂I。 1.復習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從中了解了長城的氣勢雄偉、高大堅固,F在,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進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樣在觀察中展開聯想,表達自己的感受的。
。ǘ┲该首x課文,邊讀邊想,作者是怎樣描述長城的?
1.這一段共有幾句話? 2.默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聯系上下文說說加粗字的意思。
3.齊讀,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討論: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ㄌ崾荆阂驗椋孩匍L城是那樣氣勢雄偉;②長城是那樣高大堅固;③長城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偉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ㄎ澹R讀課文(六)指導背誦。
。ū痴b方法提示:兩個自然段共四句話,按句子背誦,第1句話背熟后,再背第2句,依次背第3句、第4句,然后再串連背誦,邊讀邊思考邊記憶。)
。ㄆ撸┳鳂I。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板書設計形態 像條長龍
長城 構造 高大堅固 氣魄雄偉、偉大奇跡
聯想 血汗、智慧凝成
《長城贊》教案 篇5
教學背景分析
這是一副長聯。像一段信筆而成的散文,句式整齊,意境開闊,內容博大。它敘述了長城悠久的歷史,描繪了長城綿亙萬里、雄偉壯麗的風光,贊美了“黎庶百工”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上聯從時間起筆,點明長城是經過幾千年的艱苦勞動而完成的,盛贊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與堅強毅力及長城的深廣歷史、現實意義。下聯從空間入筆,描繪長城蜿蜒盤旋,起伏奔騰,壯麗磅礴的雄姿,指出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豐碑式地位。字里行間,流露抒發著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要點:
1、能正確讀寫“吏卒、黎庶、隘口、盤旋、巍峨、烽垛”等詞語。
2、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深刻領會語句的內涵,感受長城悠久的歷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教學過程
一、1、你知道中國的象征物有哪些?
2、是的,長城是中國的象征,是每個中國人的驕傲。
板書課題:長城贊
二、長城資料交流
1、看、讀視屏資料
2、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資料
3、教師補充更正:古長城西至我市岷縣,抒發自豪之情,引入新課。
三、 看視屏兩幅圖片,請同學們分別描述長城,抒發感受。
。弁ㄟ^引導學生交流搜集到的資料,然后觀看圖片導入,輕松自然。從學生對長城的感性了解入手,直入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認讀詞語,理解詞義:吏卒、黎庶、隘口、巍峨、烽垛、瀚海
五、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主閱讀對聯,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大意。
2、聯系對聯,看一看上下聯分別是從哪些方面贊美的長城?
六、 細讀課文,理解課文
1、 自讀全文,把全文正確、流利。同桌間、小組間互相讀一讀,評一評。
思考問題:(1)每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么?
(2)你感受到了什么?
2、 研讀上聯。
(1)認真默讀,勾畫重點詞句,小組討論:上聯從哪方面贊美長城,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
(上聯從時間起筆,點明長城是經過幾千年的艱苦勞動而完成的,盛贊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與堅強毅力及長城的深廣歷史、現實意義)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上聯,組內互評。
3、研讀下聯。
(1)上聯從時間起筆,點明了長城是經過幾千年的艱苦勞動而完成的,盛贊中華民族 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那么,下聯又是怎樣贊美長城的呢?
(下聯從空間入筆,描繪長城蜿蜒盤旋,起伏奔騰,壯麗磅礴的雄姿,指出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豐碑式地位)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下聯,組內互評,交流。
(相機寫出板書)
上 聯 (時間)巍峨的豐碑
長城贊 民族自豪感
下 聯 (空間)壯麗的奇觀
4、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談感受。
[全詩的情感是統一的,我們學習課文必須把握全詩的基調。]
七、 深入探究、品讀感悟
1、有感情朗讀課文,品味文章特點和蘊藏的情感。
2、 交流探討:
(1).這是一副全面贊美長城的對聯,是對聯中的珍品。
(說說對聯的特點,并且試著對讀)
。2).全文洋溢著濃濃的民族自豪之情。
3、教師小結:
長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自豪,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和毅力的結晶。今天強國之夢依然延宕,經濟發展再創奇跡,民族復興指日可待!
八、賞讀抒情,拓展延伸
讓我們在濃濃的民族自豪之情中,再一次欣賞和感受這一偉大的奇跡!
1、欣賞長城視頻風景,學生深情朗讀課文.
2、音畫中教師深情抒懷,結束教學。
板書設計
上 聯(時間) 巍峨的豐碑
長城贊 民族自豪感
下 聯(空間) 壯麗的奇觀
《長城贊》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抓住“巍峨豐碑”和“壯麗奇觀”等關鍵詞語,體會作者盛贊長城深廣的歷史、現實意義,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并在觀察中展開聯想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介紹長城現狀的資料,說說保護長城的主意,增強學生的民族責任感。
教學過程:
會讀——讀懂——誦讀——積累
一、會讀
第一課時我們初讀了課文,了解到作者用對聯的形式贊美了長城。這節課,我們再跟隨作者的腳步,深入到字里行間,體會作者盛贊長城的真正意義,并學習作者描寫《長城贊》的方法。
誰再來把課文讀給大家聽聽。要求:字音正確,語句通順。
【出示幻燈】
起春秋,歷秦漢,及遼金,至元明,上下兩千年。數不清將帥吏卒,黎庶百工,費盡移山心力,修筑此偉大工程。堅強毅力,聰明智慧,血汗辛勤,為中華留下巍峨豐碑。
跨峻嶺,穿荒原,橫瀚海,經絕壁,縱橫十萬里。望不斷長龍烽垛,雄關隘口,猶如玉帶明珠,點綴成江山錦繡。起伏奔騰,飛舞盤旋,太空遙見,給世界增添壯麗奇觀。
1、指名朗讀,學生評價。
2、再指名朗讀,教師評價。
二、讀懂
讀的真不錯,可謂瑯瑯上口,那么通過我們再一次朗讀這幅長聯你又有哪些新的感受呢?(學生回答,教師點撥。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指導有情朗讀。)
重點匯總:
1、時間:介紹資料,這么長的時間,作者沒有泛泛去寫,而是用了幾個字就巧妙的將其鏈接起來,表達的效果卻非同一般。是哪幾個字?(起、歷、及、至、上下)齊讀這幾個字,放在這句話里,我們怎樣讀才能充分讓人感受出長城的歷史悠久呢?(重音、語速可根據感情表達的需要,適當調節。)指名朗讀(兩名)
2、空間:(介紹資料)它也像上聯第一句描寫長城悠久的歷史一樣,用了幾個字,分別是(跨、穿、橫、經)將縱橫十萬里的長城揮于筆下。來,試著讀讀,讀出長城的磅礴氣勢。朗讀
3、數不清將帥吏卒,黎庶百工,費盡移山心力,修筑此偉大工程。
數不清:比喻人員太多,難以數清。
將帥吏卒:軍隊的指揮官;地方的政府官員;普通的士兵。
黎庶百工:黎民百姓、手工業者。
移山之力:比喻修建長城的難度極高。
數不清,經歷過此工程的人太多了,據歷史記載:【幻燈】
萬里長城,這一偉大防御工程所經行的地區情況十分復雜,既有巍峨群山,滔滔大河,又有浩瀚荒漠和茫茫草原,在這樣不同的地理環境下要把城墻以及關隘、戍樓、等防御設施修建起來,并連成一氣, 綿延萬里,不說在古代,就是在現代技術已達到一定水平的今天,也是會遇到重重困難.同學們,打開你想象的閘門,將帥吏卒、黎庶百工在修筑長城的過程中會遇到什么困難呢?(學生個性回答,教師相機點評。)
【幻燈2】你對他們充滿了同情,試著讀出來。身體的折磨沒有耗損他們的智慧,面對艱難的工程,他們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到了極限。【幻燈3】
長城建起來了,而且建的是如此壯觀!所以作者發出了這樣的贊嘆:堅強毅力、聰明智慧,血汗辛勤,為中華留下巍峨豐碑。(齊讀)
4、望不斷長龍烽垛,雄關隘口,猶如玉帶明珠,點綴成江山錦繡。
這里作者運用什么的修辭手法(比喻)寫出了,長城什么樣的特點(長、秀或美)
對于“長龍烽垛 雄關隘口”你知道它是怎樣建造嗎? 【幻燈5 】出示圖畫進行理解。
綿延萬里的長城點綴著祖國的錦繡河山,它起伏奔騰、飛舞盤旋,在太空中都能看見,給世界增添壯麗奇觀。【幻燈6 】
相機板書: 上 聯
時間——上下兩千年;
聯想——費移山之力;
贊美——巍峨的豐碑;
下 聯
空間——縱橫十萬里;
聯想——如玉帶明珠;
贊美——壯麗的奇觀。
5、長城現狀:(學生朗讀資料)聽了這段文字,你有何感受?你覺得我們應該怎樣做?
我們應該這樣做,因為這是我們的責任,一個中華兒女應盡的責任!
三、誦讀
有了新的體驗,了解到了許多長城背后的故事,這時候的你,肯定對這篇文章有了新的感悟,將你的理解帶到,文字當中,用聲音來表達你的感受吧。
學生練讀,指名讀——教師評價。
男女生輪讀。(通過第一課時,我們了解到了對聯的表達特點,那現在,我們就按照對聯的形式,男女分讀一下這幅長聯好嗎?)【幻燈】
四、積累
1、背誦 (個人、齊背)
2、寫作方法(按照一定順序觀察,合理想象,表達看法)——總結板書
作者通過觀察,按照時間和空間的順序,又從觀察中展開合理的聯想,從而表達自己對長城的認識和贊美。
《長城贊》教案 篇7
一、檢查預習情況
1、找學生介紹長城的知識。
2、找學生說說對對聯的了解。
3、教師補充介紹有關長城和對聯的知識;簡介作者羅哲文。二、出示目標:
二、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課文,體會上下聯分別是從什么角度贊美長城的。
三、完成目標
1、師范讀對聯。
2、生自讀,師領讀。
3、生再讀,指生讀。
4、自由背誦(5分鐘)。
5、出示填空,指名填一填。
起春秋,歷秦漢,及遼金,至元明,上下兩千年。數不清將帥吏卒,黎庶百工,費盡移山心力,修筑此偉大工程。堅強毅力,聰明智慧,血汗辛勤,為中華留下巍峨豐碑。
跨峻嶺,穿荒原,橫翰海,橫瀚海,縱橫十萬里。望不斷長龍峰垛,雄關隘口,猶如玉帶明珠,點綴成江山錦繡。起伏奔騰、飛舞盤旋、太空遙見,給世界增添壯麗奇觀。
四、課文分析
《長城贊》
。1)這是一副對聯,一副全面贊美長城的長聯,是對聯中的珍品。
。2)上聯從時間起筆,點明長城是經過幾千年的艱苦勞動而完成的。接著指出在修筑長城過程中“將帥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艱辛努力,最后盛贊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及長城的深廣的歷史、現實意義。
(3)下聯從空間入筆,描繪長城的雄姿:蜿蜒盤旋,起伏奔騰,壯麗磅礴,如玉帶,似明珠,最后指出長城在世界在人類歷的豐碑式的地位。
(4)全聯句式整齊,對仗工整;音韻和諧,意境開闊;內容博大,意義深遠;是對聯中的精品,能給長城增色生輝。
5、朗誦課文。
五、小結
對聯常識
六、作業
背誦課文
《長城贊》教案 篇8
《美猴王》
教學目標:
1、掃除文字障礙,理清結構層次,圍繞課后思考與練習學習課文。
2、培養聯想能力,想象心目中的美猴王形象。
3、了解美猴王天地生成,聰明靈巧,本領超群,有膽有識,深孚眾望的特點,能有層次地復述課文,做到連貫、流利、清楚。
4、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1、了解美猴王天地生成,聰明靈巧,本領超群,有膽有識,深孚眾望的特點,能有層次地復述課文,做到連貫、流利、清楚。
2、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培養口頭表達能力;能有層次地復述課文,做到連貫、流利、清楚。
跟老師一起學:
1、孫猴子是我國家喻戶曉、為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象,美猴王——孫大圣——孫悟空,這一藝術形象本身有個發展過程。他是神、猴、人 三位一體的藝術形象。最初是石猴,由于本領高強,又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欲,便成了猴王,而且前面加了重要的字:美。那么美猴王究竟“美”在哪里呢?我們一起來學習本文。
2、了解有關作者吳承恩以及神話小說《西游記》的簡介。
3、朗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詞語:
鐫 迸裂 麋鹿 瞑目 石碣 天造地設 力倦神!
拖男挈女 瞑目蹲身 喜不自禁 抓耳撓腮 滔滔不絕
4、課文雖是節選,但情節清晰,內容完整。全文按情節的發展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這是情節的開端,寫石猴的出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這是情節的發展,寫石猴的山間生活和發現水簾洞。這一部分又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第2自然段),寫石猴的山間生活。
第二層:(第3自然段),寫眾猴玩耍,以及發現了瀑布。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寫石猴發現水簾洞,帶領眾猴進洞居住,而被擁戴為王。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這一部分又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從“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氣”),寫石猴發現水簾洞。
第二層(從“眾猴聽得”到完),寫石猴帶領眾猴進洞居住,被擁戴為王。
5、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 “美”在哪里?
他有哪些性格特點?
6、這個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特點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體,怎樣理解?
7、從石猴的身世、行為、語言等幾個方面:美猴王的“美”表現在:身世美、行為美和言語美這三個方面,作者通過這三方面生動的描寫,主要通過石猴發現水簾洞和帶領群猴進洞居住這兩件事的描述,刻畫了美猴王這個令人喜愛的形象。這是個聰明靈巧、本領超群、有膽有識、深孚眾望的猴王。
8、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現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現了他的社會性;神,表現了他的傳奇性。
9、思考:美猴王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美猴王的性格特征。
明確:聰明靈巧、本領超群、有膽有識、深孚眾望,他是猴,是人,又是神。
猴,表現他的生物性;人,表現他的社會性;神,表現他的傳奇性。
10、我們看《西游記》時,都會對識妖降妖的孫悟空贊嘆不已,也常常會發出做孫悟空的奇想。假如你得了孫悟空的神通,你將如何?請你以“假如我得了孫悟空的神通”為題,充分發揮想象寫一寫。
11、同學們,我們學習了《美猴王》,不僅了解了神話的特點,認識了“美猴王”美在哪里,對這一形象也有了新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大家發揮了想象力,鍛煉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像美猴王那樣積極主動,增強自我表現欲,把自己的聽說讀寫能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長城贊》
教學目標:
1、介紹長城的知識;
2、了解對聯的常識。
教學重點:
1、對聯的常識;
2、說明的順序。
跟老師一起學:
1、檢查預習情況:
1)介紹長城的知識。
2)對對聯的了解。
2、課文分析
《長城贊》
。1)這是一副對聯,一副全面贊美長城的對聯,是對聯中的珍品。
。2)上聯從時間起筆,點明長城是經過幾千年的艱苦勞動而完成的。接著指出在修筑長城過程中“將帥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艱辛努力,最后盛贊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及長城的深遠的歷史、現實意義。
。3)下聯從空間入筆,描繪長城的雄姿:蜿蜒盤旋,起伏奔騰,壯麗磅礴,如玉帶,似明珠,最后指出長城在世界在人類歷史上的豐碑式的地位。
。4)全聯句式整齊,對仗工整;音韻和諧,意境開闊;內容博大,意義深遠;是對聯中的精品,能給長城增色生輝。
3、朗誦課文。
《索橋的故事》
1、教學目標
生字:
堰yàn 岷mín 坪píng 葺qì
多音字:
正音字:堤dī不讀tí 摔shuāi 不讀suāi
詞語:
縫隙:裂開或自然露出的狹長的空處。
雪冤:洗刷冤屈。
2、重點、難點:
重點:教學設計>文章的脈絡層次。
難點:故事中所蘊含的精神。
跟老師一起學:
1、作家簡介:巴金:原名李堯棠,四川成都人。現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散文集《隨想錄》。解放后曾先后擔任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文聯主席及多家雜志主編。
2、課文分析:
概括每一段的內容:
1)介紹索橋的位置、名稱、橋面、橋欄、橋墩。
2)寫我走索橋的經過及所見。
3)寫“魚嘴”的意義。
4)寫何先生夫婦造橋的經過。
5)寫走下索橋的感受。
6)收束全文,揭示全文主旨。
3、從上述內容看,本文不在寫“橋”,而重點是寫與索橋有關的故事,通過寫故事來表現人物的精神特點,揭示全文的主旨。即“比故事更美,更好的東西”。也就是上文所說的“那樣的心,那種想幫助多數人,想跟多數人的心貼近,為了多數人甚至犧牲自己的偉大的心”。
4、本文以索橋為線索,以故事為內容,以人物的精神為主題。
第一段寫一個鄉下人和兩個孩子過橋有什么作用?
表現索橋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
5、作者著重寫“魚嘴”有什么作用?
交待“魚嘴”的作用。引出下文的都江堰。
6、文題是“索橋的故事”,為什么還要寫都江堰?
。ㄋ鳂蛟旄S谌嗣瘢瑢懰鳂蚴菫榱烁桧炘旄S谌嗣竦娜恕6冀呤窃旄0傩盏墓こ蹋呦嗪魬,深化主題。)
《長城贊》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紹長城的知識;
2、了解對聯的常識。
教學重點:
1、對聯的常識;
2、說明的順序。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
1、找學生介紹長城的知識。
2、找學生說說對對聯的了解。
二、教師補充介紹有關長城和對聯的知識;簡介作者羅哲文。
三、出示目標
四、學習新知:
1、師范讀對聯。
2、生自讀,師領讀。
3、生再讀,指生讀。
4、課文分析
《長城贊》
(1)這是一副對聯,一副全面贊美長城的長聯,是對聯中的珍品。
。2)上聯從時間起筆,點明長城是經過幾千年的艱苦勞動而完成的。接著指出在修筑長城過程中“將帥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艱辛努力,最后盛贊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及長城的深廣的歷史、現實意義。
。3)下聯從空間入筆,描繪長城的雄姿:蜿蜒盤旋,起伏奔騰,壯麗磅礴,如玉帶,似明珠,最后指出長城在世界在人類歷史上的豐碑式的地位。
。4)全聯句式整齊,對仗工整;音韻和諧,意境開闊;內容博大,意義深遠;是對聯中的精品,能給長城增色生輝。
5、朗誦課文。
五、小結:對聯常識。
六、作業: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時間:幾千年 贊美“黎庶百工”的聰明
空間:雄姿 才智和堅強毅力
教學反思:
讓學生領悟在修筑長城過程中“將帥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艱辛努力,最后盛贊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及長城的深廣的歷史、現實意義。
了解句式整齊,對仗工整;音韻和諧,意境開闊;內容博大,意義深遠;是對聯中的精品,能給長城增色生輝。
《長城贊》教案 篇10
《長城贊》教學反思
教學《長城贊》時,我設定了這樣的教學目的:學習作者從不同的觀察點抓住事物特點、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觀察中展開聯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圍繞這樣的目的,在精講課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課文上聯、下聯各從什么角度寫長城之偉大?各寫了什么內容?”,引領學生尋找到作者的觀察點:上聯從長城經歷時間久遠入手,突出長城歷史悠久的特點,下聯從長城地勢險峻,突出長城的氣勢雄偉。進而再根據特點設問:作者由觀察到的景象聯想到了哪些內容?從而體會作者創設的意境:長城凝聚了古代無數勞動人民的辛勤和智慧;氣勢浩大的工程使長城成為世界奇觀名副其實。
這樣,學生一次次地走進文本,走進長城,由陌生到熟悉,由感性到理性,最后長城雄偉壯麗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學生的大腦中,而不僅僅留下抽象的字眼。
《長城贊》教學反思
巍巍長城,雄偉秀麗,氣勢磅礴,蜿蜒于崇山峻嶺之間。千百年來,長城以其壯麗的景色,吸引著無數文人墨客盛贊它的偉大。我國的古建筑研究專家羅哲文以中國傳統的文化形式----對聯,以文入聯來描述了這一舉世聞名的歷史遺跡,獨具匠心。
這副長聯,句式整齊,意境開闊,內容博大。上聯以“起春秋”起筆,“歷秦漢,及遼金,至元明”,歷經“上下兩千年”。下聯緊承上聯,首先描寫長城的雄姿,接下來敘述作為軍事防御工程,點綴著祖國的錦繡江山。整副長聯對仗工整,音韻和諧,表達了作者對長城和中華民族的贊美,洋溢著濃厚的民族自豪感。
課前讓學生搜集了有關長城的資料,通過課上交流,先幫助學生了解長城的悠久歷史。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先充分的品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為理解課文做準備。接下來讓學生對照對聯的特點,逐句的找對應關系,將文章從體裁形式上加以分析,讓學生更好的感悟對聯的特點。在完成這兩個環節后,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小組內逐句品悟,深入理解語句的內涵。在全班交流環節中,學生對文章意思理解的都比較好,存在問題的一處是“瀚海”一詞,學生認為是茫茫大海,我趕緊予以糾正:“瀚海”指的是沙漠。
最后出示了一段有關長城現狀的文字,通過朗讀,學生個個義憤填膺,認為人們太缺乏保護意識,對老祖宗留下來的遺產不知珍惜。甚至有同學表示將來要到長城去義務宣傳,讓人們愛護文物,保護古跡。通過學習學生既感受到了長城的壯美,又激發了保護長城的意識。
《長城贊》教學反思
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寧遠鎮小學中心校 沈春麗
教學設計:
《長城贊》是一幅長聯,敘述了長城悠久的歷史,描繪了長城綿亙萬里,雄偉壯麗的風光,贊美了“黎庶百工”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這幅對聯語言精練,意蘊深刻,句式整齊,意境開闊,內容博大。在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長城資料,提升對長城的感性認識,然后引導學生就對聯的特點對課文進行分析,接著再把上聯、下聯逐句進行分析,邊分析的同時邊練習有感情的朗讀,進而對長城的現狀加以介紹,喚起學生保護長城的意識,并進行了背誦的練習,最后又讓學生搜集古跡上的對聯,以激發其誦讀、積累對聯的興趣。
教學回放:
課堂上我們就對聯的特點對本文加以分析,我出示對聯的要求,同學們把對聯和本文逐一對照,匯報時,開始只四、五人舉手。我叫起了一名同學。
生1:字數相等,你看上聯第一句:“起春秋,歷秦漢,及遼金,至元明,上下兩千年。”下聯:“跨峻嶺,穿荒原,橫瀚海,經絕壁,縱橫十萬里。”這兩句中,3個字對3個字,4個字對4個字,5個字對5個字,其它幾句也是字數相等。
師:你觀察得不但仔細,而且十分準確。
(生受到受到鼓勵和啟發,許多學生舉手,找出字節數的對應問題。)
生2:“跨”對“起”,全是動詞,“峻嶺”對“春秋”全是名詞。這符合第三條“詞性相對”的特點。
。ㄊ艿絾l,許多學生舉手,找出詞性對應問題。)
生3:“望不斷”對“數不清”,“數不清”指建長城的人多,“望不斷”說明封垛、關口多。都是形容數量多,但用詞不同,使對聯讀起來更和諧。(又有生提出其他類似問題)
生4:上下聯內容不重復,但都是在寫長城。
師:對上聯從哪方面寫長城,下聯又從哪方面寫長城?(師相機引生進入下面的學習)
教學反思:
從這個課例我得到幾點體會:本文不長,但由于是對聯,與詩詞不同,與其他體裁也不同,學生學習理解起來,看似簡單,但實則很難。
1、從對聯的特點分析本文的體裁特點,突破難點,恰到好處。本文很短,可以只簡單告訴同學這是對聯,然后單從字面理解入手,再深入探究內涵?墒,本文以對聯的形式描寫贊美長城正是作者的獨具匠心的所在。如果這樣簡單處理,對激發學生積累對聯的興趣就不會起太大的作用。而拿出一部分時間對本文進行對聯形式及特點的處理,效果會更好。實際上也是,課后同學們不但對搜集對聯、積累對聯的興趣濃了,甚至有人愛做一些簡單對聯了。這也是語文教學彈性所致。
2、教無定法,教學設計關注預設,還要關注生成。我原本準備幾個背景資料,準備在各個時機出示,但是教學時,在第一環節交流自己搜集到的長城資料時,有的同學提到了長城建設的傳說,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也在其中,這時,我就決定調整出示順序,相機把我準備的影音資料出示了,學生很感興趣,后面的學習便沒有出示這個資料。
3、交流搜集資料的時間把握不十分妥當,主要表現為耗時過長(10分鐘),以至于下面的學習的時裝間顯得緊迫了。這表明,我在課前應引導學生把資料進行篩選,多余部分可在課下交流,這樣課堂的時間就更自如一些啦!
改進設想:
課前、課后應進行對對聯的練習。課前練習對對聯,既會激發學生積累對聯的興趣,又會使學生對對聯形式特點有所把握,更深切體會對聯言簡意賅的語言風格,進而使學生課上對《長城贊》從形式到內容的理解便捷很多,會節省很多時間,體會會更深刻,同時,只一課時便會完成主體內容。
《長城贊》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了l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從不同的觀察點抓住事物特點、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觀察中展開聯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仔細體會文章字里行間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指導學生掌握觀察事物的具體方法和如何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聯想。
2、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等重點句子的意思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探究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我國有世界聞名的萬里長城,有哪些同學去過長城?誰能把自己親眼見到的長城給大家描繪出來?并說說你在游長城時有什么感受。
好,萬里長城的雄偉堅固給我們每一個到過長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們深深地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那么,今天讓我們通過《長城》這篇課文的學習,再次游覽一下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吧!
(二)合作交流
1、出示放大的長城彩圖或放映幻燈片,播放配樂朗讀,讓學生邊看邊聽,激發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
交流研討:對聯是從哪幾個方面贊美長城的?學生介紹自己搜集到的資料與大家共享。
指名讀課文
思考:全文主要講述了什么內容?
2、放映長城的圖片,播放歌曲《長城頌》讓學生形象感知長城的氣勢雄偉。
(三)品讀體驗
1、精讀品味,語言賞析
鼓勵學生充分自讀,理解大意,了解對聯的對仗工整,音韻和諧,體味對中華長城和中華民族的贊美,洋溢著濃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讀和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激發。
2、作業。
。1)、復習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品讀體驗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從中了解了長城的氣勢雄偉、高大堅固,F在,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進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樣在觀察中展開聯想,表達自己的感受的。
(二)品讀體驗
指名朗讀課文,邊讀邊想,作者是怎樣描述長城的?
1.這一段共有幾句話?
2.默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聯系上下文說說加粗字的意思。
3.齊讀,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討論: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提示:因為:①長城是那樣氣勢雄偉;②長城是那樣高大堅固;③長城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偉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提升感悟,引導學生樹立保護祖國文化古跡的思想感情。
4、齊讀課文
。ū痴b方法提示:兩個自然段共四句話,按句子背誦,第1句話背熟后,再背第2句,依次背第3句、第4句,然后再串連背誦,邊讀邊思考邊記憶。)
二、鞏固延伸
分成四人小組交流對長城的贊美之情,寫一篇贊美長城的短文
板書設計:
形態像條長龍
長城構造:高大堅固、氣魄雄偉、偉大奇跡
聯想:血汗、智慧凝成
《長城贊》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和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陣地”,課外知識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語文的教學重課堂——學知識、提能力,而課外積累則是——懂運用。贊長城,要先了解長城,了解長城的歷史,這就需要有課外知識作為課堂教學的基礎,引導學生回憶過去學過的與長城有關的課文,再介紹對聯的相關常識,有了這些鋪墊,再來學課文,已由難變易了。
《長城贊》教案 篇12
教學背景分析
本單元是以“遺跡”為主題。旨在引導學生走進歷史,體悟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引發學生對古老華夏文明的關注、理解和熱愛。《長城贊》是第一篇主體課文。綿延萬里的長城,讓我們感受到前輩的智慧,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建筑,是中華民族智慧的一個縮影,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象征。作者以中國傳統文化特有的形式 ——對聯,以文入聯來描述這一舉世聞名的歷史遺跡,獨具匠心。這是一副長聯。像一段信筆而成的散文,句式整齊,意境開闊,內容博大。它敘述了長城悠久的歷史,描繪了長城綿亙萬里、雄偉壯麗的風光,贊美了“黎庶百工”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上聯從時間起筆,點明長城是經過幾千年的艱苦勞動而完成的,盛贊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與堅強毅力及長城的深廣歷史、現實意義。下聯從空間入筆,描繪長城蜿蜒盤旋,起伏奔騰,壯麗磅礴的雄姿,指出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豐碑式地位。字里行間,流露抒發著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我班同學有的同學去過長城,對長城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六年級的學生,具備一定獨立閱讀的能力,對于各種題材、體裁的文章都有所接觸。關于對聯,在以前的學習中也有接觸。但是,對于這樣一副語言精練、意蘊深刻的濃縮性極強的長聯還是初次接觸。因此,宜引導學生深入領會語句的內涵。同時,鑒于整副對聯對仗工整,音韻和諧,意義深遠,宜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語氣由舒緩到激昂。本班學生對收集資料,有一定的興趣,也有一定的能力,宜抓住這一現象特點,引導學生收集有關長城的資料、有關古跡上的對聯,互相交流,從而深化對本文的理解,對長城精髓的體悟。
教學要點:
1、會寫“吏、碑、瀚、烽、隘”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將帥、吏卒、黎庶、毅力、智慧、巍峨、豐碑、峻嶺、瀚海、縱橫、點綴、錦繡”等詞語。
2、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深刻領會語句的內涵,感受長城悠久的歷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智慧。(重點)
3、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特有的形式——對聯。(難點)
4、熟讀成誦。激發學生誦讀、積累古跡上的對聯的興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激趣導入:
1、 同學們,請看老師帶來的圖片(出示長城圖片)圖片上是什么?關于它,你了解多少?(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長城的資料)
2、 長城居“世界八大奇跡” 之首,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建筑。千百年來,雄偉而壯麗的長城,吸引著無數歷史學者、考古學家、文人墨客、中外游客。他們千里迢迢,歷盡奔波來慕名瞻仰它的容貌,探索它的奧秘,評論它的功過是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它的文章——《長城贊》。(板書課題)
。弁ㄟ^觀看圖片導入,輕松自然。然后引導學生交流搜集到的資料,從學生對長 城的感性了解入手,直入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自由讀文,讀準字間,圈出文中的重點詞語。
2、 讀過課文,你有什么感受?你覺得它的體裁是什么?(生判斷其體裁,師引導生區分各種體裁之間的區別)
3、 你見過對聯嗎?它有什么特點?本文與你以前見過的對聯有什么明顯的不同?
。ㄉ勛约赫J識的對聯,簡單談談其形式內容上的特點)
4、 下面,我們按對聯的特點,逐句找一找對應關系。(播放背景資料1)(生按照對聯的特點,分析本文體裁特點,找出字與字、詞與詞、內容與內容之間的對應關系,感受本文的音韻之美。)
。蹖φ諏β摰奶攸c,將本文從體裁形式上加以分析,從而更好地感悟對聯的特 點,突破難點,同時為下面的背誦課文打下基礎。]
三、 自主學習,精讀感悟
1、 自讀全文,把全文正確、流利。同桌間、小組間互相讀一讀,評一評。
2、 研讀上聯。
。1) 認真默讀,勾畫重點詞句,小組討論:上聯從哪方面贊美長城,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全班交流,師點撥引導,適時板書:
上下兩千年
上 聯 費移山之力 民族自豪感
。〞r間) 巍峨的豐碑
。2)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上聯,組內互評。
。巯日w感知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為下文理解做準備。默讀思考,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有感情地朗讀有助于學生從情感上體會民族自豪感,突出教學重點。]
四、 小結播放背景資料2:長城的傳說
布置作業:搜集古跡上的對聯
。鄄シ砰L城的傳說資料,既豐富了有關長城的資料,又從整體上感知了長城是如何建成的,對理解和背誦有一定的幫助。]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作者用對聯的形式贊美了萬里長城,上聯寫了什么內容?
二、 精讀細品,自主感悟
1、上聯從時間起筆,點明了長城是經過幾千年的艱苦勞動而完成的,盛贊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那么,下聯又是怎樣贊美長城的呢?(生默讀思考:逐句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小組討論每一句話的內涵,每解一句,品一句,品一句,再解一句。全班交流。師適時點撥,引生領會每一句話的內涵,并適時板書:其中黑體字為本節課的新板書。)
上下兩千年
上聯 費移山之力
( 時間)巍峨的豐碑
長城贊 民族自豪感
縱橫十萬里
下聯 如玉帶明珠
(空間) 壯麗的奇觀
。壑鹁淦肺,更有助于深入地理解語句的內涵]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下聯,組內互評。
[有感情地朗讀是本課的一個目標,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語氣由舒緩到激昂,對斷句及頓挫的適當指導,能更好地體悟作者的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全詩的情感是統一的,我們學習課文必須把握全詩的基調。]
三、 背誦課文
1、 播放背景資料3
2、 生觀看,結合課文說說自己的觀看感受。
。鄄シ糯似,使學生從整體上對長城有一個更感性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全文,體會作者的獨具匠心及其民族自豪感的表達,并為下面的背誦打基礎。]
3、 再讀全詩,試著背誦。自由背,同桌互背,小組背,展示背。多種方式練習背誦。
[由讀到背,各種形式的練習,有利于完成本課的積累任務。]
4、播放背景資料4
生觀看,說說自己的觀看感受。
。鄄シ糯似,旨在喚起學生保護長城的意識。]
四、 拓展延伸
對聯在許多古跡上都有,你愿意把你搜集到的古跡上的對聯與大家分享嗎?(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古跡上對聯。)
。奂ぐl學生誦讀,積累古跡上對聯的興趣。]
板書設計
上下兩千年
上 聯 費移山之力
(時間) 巍峨的豐碑
長城贊 民族自豪感
縱橫十萬里
下 聯 如玉帶明珠
。ǹ臻g) 壯麗的奇觀
背景資料
1、幻燈片:對聯,又稱“楹聯”,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只有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必須具備以下特點:一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二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的末句尾字用平聲。三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于名詞,動詞對動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復。
2、紀錄片:長城的傳說
3、風光片:長城
4、幻燈片:長城的現狀
《長城贊》教案 篇13
之一:
教學《長城贊》時,我設定了這樣的教學目的:學習作者從不同的觀察點抓住事物特點,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觀察中展開聯想,讓事物更加形象生動。
圍繞這樣的目的,在精講課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對聯中哪些語句是我觀察到的景象”,引領學生尋找到作者的觀察點:上聯從長城經歷時間久遠入手,突出長城歷史悠久的特點,下聯從長城地勢險峻,突出長城的氣勢雄偉。進而再根據特點設問:作者由觀察到的景象聯想到了哪些內容?從而體會作者創設的意境:長城凝聚了古代無數勞動人民的辛勤和智慧;氣勢浩大的工程使長城成為世界奇觀名副其實。明晰了文章的寫法,我再順勢布置一個小練筆:請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寫一個由觀察而展開聯想的小片段。
這樣,學生一次次地走進文本,走進長城,由陌生到熟悉,由感性到理性,最后長城雄偉壯麗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學生的大腦中,而不僅僅留下抽象的字眼。由此,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想真正從行動上落實“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這些新課程理念需要經過巧妙而復雜的過程。
之二:
《長城贊》是一副對聯,一副全面贊美長城的長聯。全聯句勢整齊,對仗工整,內容博大,意義深遠。
關于對聯,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會見到,但對它的感知也僅限于此,沒有更深入的了解。我早就在想該如何上好這一課,如何既讓學生對對聯的特點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又能對這副對聯所描述的內容進行更好的理解,但一直沒有一個好的思路。那天看“經典詩文誦讀大賽”中王崧舟老師執教的古詩《夜雪》的教學實錄,頓覺豁然開朗。王老師的教學設計環節十分簡潔,分為“會讀——讀懂——誦讀——積累”四個部分。然而從實錄中看,在“會讀”環節,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已對詩歌的內容理解了大概,接著王老師又提出了三個問題檢查學生是否真的讀懂了,并隨著學生的回答,將理解引向深入。后面的“誦讀”環節,有了前兩個環節的鋪墊,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在積累部分,王老師有補充了一首小詩,學生也很快就熟讀成誦了。整個設計可以說是“簡約而不簡單”。我想,在語文教學“亂花漸欲迷人眼”的今天,我好像也開始迷失,本身對傳統的教學經驗就不十分了解,又沒有掌握課改精神的精髓,課堂上總是注重形式。再看看王老師,一個蜚聲全國的特級教師,就是這么簡簡單單、扎扎實實地上語文課,我很受啟發。我感覺《長城贊》無論從題材、篇幅、還是特點上,都可以用到他的這種設計流程,雖然課改倡導問題要由學生自己提出。
于是在課堂上,我抽出了相當一部分時間讓學生做到“會讀”,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我感到我的這種時間的付出沒有浪費,學生理解得十分到位。現在想想,這正應了那句千百年來人們已經耳熟能詳的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而且這種時間的付出,也照顧到了預習不夠充分和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因為他們有了充分感知的時間。當然我不是鼓勵學生不去好好預習,只是想說,我們布置學生預習的目的也是希望他能學得更好。如果課堂上不留充足的讀的時間,雖然在理解能力比較強的學生的回答中也能將本課要掌握的內容進行完,但是對那些后面的學生來說,他所知道的都是他聽來的,而不是他自己感悟得來的。
背誦歷來就是難點?墒巧贤赀@節課后,已經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把課文背下來了,我想,這有課前預習的功勞,我第一環節中付出的時間也功不可沒。
這節課讓我明白了,再花哨的形式也只是表面功夫,簡單的環節反而能省出大量的時間,讓學生收獲更多。
《長城贊》教案 篇14
《長城贊》教學反思
《長城贊》是一幅長對對聯,敘述了長城悠久的歷史,描繪了綿亙萬里,雄偉壯麗的風光,贊美了“黎民百工”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
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廣泛收集了有關長城的資料,通過交流資料,更好的理解了課文內容,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另外我還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重視了有感情的朗讀,語氣由舒緩到激昂,對斷句、及頓挫進行了適當的指導,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并學習了作者從不同的觀察點抓住事物特點、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在觀察中展開聯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仔細體會了文章字里行間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指導了學生掌握觀察事物的具體方法和如何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聯想。最后要求背誦全文,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等重點句子的意思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作業布置環節,可以出幾道題目,讓學生選做。(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全做,其他的同學根據自己的實力選做。)
1.學生再說說對聯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贊美長城的?
2.你對現在游長城的人,在上面隨便刻畫,游什么看法?
3.課外收集有關古跡的對聯,以小組為單位辦一期手抄報。
這樣及喂飽了優等生,還照顧到了學困生,一舉兩得。所以這課的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長城贊》教學反思
教學《長城贊》時,我設定了這樣的教學目的:學習作者從不同的觀察點抓住事物特點,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觀察中展開聯想,讓事物更加形象生動。
圍繞這樣的目的,在引領學生學習課文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對聯中哪些語句是作者觀察到的景象”,引領學生尋找到作者的觀察點:上聯從長城經歷時間久遠入手,突出長城歷史悠久的特點,下聯從長城地勢險峻,突出長城的氣勢雄偉。進而再根據特點設問:作者由觀察到的景象聯想到了哪些內容?從而體會作者創設的意境:長城凝聚了古代無數勞動人民的辛勤和智慧;氣勢浩大的工程使長城成為世界奇觀名副其實。明晰了文章的寫法,我再順勢布置一個小練筆:請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寫一個由觀察而展開聯想的小片段。
這樣,學生一次次地走進文本,走進長城,由陌生到熟悉,由感性到理性,最后長城雄偉壯麗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學生的大腦中,而不僅僅留下抽象的字眼。由此,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想真正從行動上落實“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這些新課程理念需要經過巧妙而復雜的過程。
《長城贊》教學反思
《長城贊》是一副對聯,一副全面贊美長城的長聯。全聯句勢整齊,對仗工整,內容博大,意義深遠。
教學《長城贊》時,我設定了教學目的:學習作者從不同的觀察點抓住事物特點,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觀察中展開聯想,讓事物更加形象生動。圍繞這樣的目的,在精講課文時,設定了“對聯中哪些語句是我觀察到的景象”的問題,引領學生尋找到作者的觀察點:上聯從長城經歷時間久遠入手,突出長城歷史悠久的特點,下聯從長城地勢險峻,突出長城的氣勢雄偉。進而再根據特點設問:“我”由觀察到的景象聯想到了哪些內容?從而體會作者創設的意境:長城凝聚了古代無數勞動人民的辛勤和智慧;氣勢浩大的工程使長城成為世界奇觀名副其實。
我在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要求學生試著理解對聯的的含義,并盡量先熟讀課文。在課堂上,我又抽出了相當一部分時間讓學生“讀”,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我發現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到位多了,F在想想,這正應了那句千百年來人們已經耳熟能詳的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而且這種時間的付出,也照顧到了預習不夠充分和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因為他們有了充分感知的時間。上完這節課后,已經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把課文背下來了,我想,這和課前預習的功勞分不開。
總之,六年級復習任務繁重,唯有盡可能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才能在有限的節數里完成畢業班教學任務。
《長城贊》教學反思(匯報)
《長城贊》是一幅長聯,敘述了長城悠久的歷史,描繪了長城綿亙萬里,雄偉壯麗的風光,贊美了“黎庶百工”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這幅對聯語言精練,意蘊深刻,句式整齊,意境開闊,內容博大。在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長城資料,提升對長城的感性認識,然后引導學生就對聯的特點對課文進行分析,接著再把上聯、下聯逐句進行分析,邊分析的同時邊練習有感情的朗讀,進而對長城的現狀加以介紹,喚起學生保護長城的意識,并進行了背誦的練習,最后又讓學生搜集古跡上的對聯,以激發其誦讀、積累對聯的興趣。
從這個課例我得到幾點體會:本文不長,但由于是對聯,與詩詞不同,與其他體裁也不同,學生學習理解起來,看似簡單,但實則很難。
1、從對聯的特點分析本文的體裁特點,突破難點,恰到好處。本文很短,可以只簡單告訴同學這是對聯,然后單從字面理解入手,再深入探究內涵。可是,本文以對聯的形式描寫贊美長城正是作者的獨具匠心的所在。如果這樣簡單處理,對激發學生積累對聯的興趣就不會起太大的作用。而拿出一部分時間對本文進行對聯形式及特點的處理,效果會更好。實際上也是,課后同學們不但對搜集對聯、積累對聯的興趣濃了,甚至有人愛做一些簡單對聯了。這也是語文教學彈性所致。
2、教無定法,教學設計關注預設,還要關注生成。我原本準備幾個背景資料,準備在各個時機出示,但是教學時,在第一環節交流自己搜集到的長城資料時,有的同學提到了長城建設的傳說,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也在其中,這時,我就決定調整出示順序,相機把我準備的影音資料出示了,學生很感興趣,后面的學習便沒有出示這個資料。
3、交流搜集資料的時間把握不十分妥當,主要表現為耗時過長(10分鐘),以至于下面的學習的時裝間顯得緊迫了。這表明,我在課前應引導學生把資料進行篩選,多余部分可在課下交流,這樣課堂的時間就更自如一些啦!
改進設想:
課前、課后應進行對對聯的練習。課前練習對對聯,既會激發學生積累對聯的興趣,又會使學生對對聯形式特點有所把握,更深切體會對聯言簡意賅的語言風格,進而使學生課上對《長城贊》從形式到內容的理解便捷很多,會節省很多時間,體會會更深刻,同時,只一課時便會完成主體內容。
《長城贊》教案 篇1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紹長城的知識;
2、了解對聯的常識。
教學重點:
1、對聯的常識;
2、說明的順序。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
1、找學生介紹長城的知識。
2、找學生說說對對聯的了解。
二、教師補充介紹有關長城和對聯的知識;簡介作者羅哲文。
三、出示目標
四、學習新知:
1、師范讀對聯。
2、生自讀,師領讀。
3、生再讀,指生讀。
4、課文分析
《長城贊》
。1)這是一副對聯,一副全面贊美長城的長聯,是對聯中的珍品。
。2)上聯從時間起筆,點明長城是經過幾千年的艱苦勞動而完成的。接著指出在修筑長城過程中“將帥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艱辛努力,最后盛贊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及長城的深廣的歷史、現實意義。
。3)下聯從空間入筆,描繪長城的雄姿:蜿蜒盤旋,起伏奔騰,壯麗磅礴,如玉帶,似明珠,最后指出長城在世界在人類歷史上的豐碑式的地位。
。4)全聯句式整齊,對仗工整;音韻和諧,意境開闊;內容博大,意義深遠;是對聯中的精品,能給長城增色生輝。
5、朗誦課文。
五、:對聯常識。
六、作業:背誦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