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作文教學新方案之六:善于寫“虛”
互動作文教學新方案之六 :善于寫“虛”
重慶市 鄧大林
【教學目的】使學生理解學會寫“虛”的意義。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掌握抒情、議論的寫虛能力。
【教學難點 】在一篇文章中,靈活運用寫“虛”。
【教學方法】研究性學習。
【教學安排】教學過程 分為“進入情境”、“實踐體驗”和“表達交流”、“研究學習總結及再創造”依次進行的四個階段。“表達交流”為兩課時,提前一周布置任務,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實踐體驗。
【教學步驟 】
第一階段 進入情境
任務:
教師:
一、 將學生劃分成八個組。
二、 向學生公布研究專題,講明研究內容和范圍,激勵學生研究探討。
研究專題:善于寫“虛”
三、介紹研究方法:閱讀寫作“第五單元”,借閱有關記敘文的抒情、議論方面寫作知識的書籍,網上查閱相關資料,開討論會。走進社會,深入生活。看哪些人、事、物、景能觸動自己的情和意,自己對哪些事有或深或淺的認識,并與同學、父母、老師交流,隨時記錄寫作知識、研究問題和體會。
第二階段 實踐體驗
任務:
學生:
一、閱讀教材“第五單元 善于寫虛”思考下列問題:
1.學會寫虛有什么意義?
明確:寫作中記“實”是一種能力,寫“虛”也是一種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可能是一種更為重要的能力。因為人是有感情的,對外界的人、事、物、景總有自己的感情和看法,而作文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檢測我們對外界的人、事、物、景的情感、態度和看法,將這些情感、態度和看法寫下來,就是我們所說的寫“虛”。所以學會寫“虛”是非常重要的。
2.什么是寫“虛”?
明確:寫“虛”是相對寫“實”而言的,它是作者主觀的情和意,是作者對人、事、物、景等外物觸動而由自身所產生的感情和想法。
3.記“虛”有哪兩種能力?
明確:抒情和議論。
4.什么是抒情和議論?
明確:
抒情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有時是直接抒情,有時是結合敘述、描寫等滲透在字里行間的間接抒情。
議論是對客觀事物進行評論,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在敘述、描寫或說明的基礎上,直接表明作者對人物、事件的看法,在文章中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5.善于寫“虛”與虛構故事是一回事嗎?
明確:
兩者不是一回事。虛構故事是指文章寫的事本身并不存在,是作者根據需要杜撰出來的。而寫“虛”,是指作者對生活中真實的人、事、物、景的感情和看法。“虛”依托的必須是真實的人、事、物、景等。
二、 作文參考題目:1.快樂時刻2.溫暖
三、 隨時記好筆記,特別是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體會。
四、 每小組召開兩次討論會。
教師:
調查學生的研究情況,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與學生交流。
指導學生寫作。既要有宏觀的指導,又要有具體文章的導引。使學生在寫作中有章可循,有本可依。并培養學生具備發散思維擬題和選擇新穎材料的能力。
宏觀指導:
1.這次作文訓練是寫一種內心體驗,它必須是建立在對事情交代的基礎之上的。
2.對文章正確使用抒情、議論。
3.提倡抒發真情、議論深刻。
具體指導:
以寫《今天我真高興》為例進行講解。在寫作中,我們必須要交代清楚,今天我因什么事而高興,是做了件好事,還是得到了老師的表揚?還是參加了一項有意義的活動?詳細地將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交代清楚,將自己高興的原因記敘明白,使人讀了文章就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的高興、愉快心情。
面評學生習作。在評閱時將學生作文分成“寫‘虛’的抒情、議論”“書寫”、“立意”、“選材”、“語言表達”等幾個方面作為評改重點。分別指出每位學生在以上幾個方面的優良得失。從而使學生在作文訓練中有所獲。
參考文題:
1.快樂時刻
【寫作導引】寫這篇作文,我們學會發散,如誰的快樂時刻?爸爸、媽媽、老師、同學、我,還是弟弟、妹妹?。何地的快樂時刻?在家里,還是外出旅游?何種方式、何種場面的快樂時刻?一次同學聚會,一次與親人久別重逢,一次別開生面的游戲等等。我們可以任意選擇其中之一作為作文內容進行寫作。但文章一定要把動人的情景描述出來,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才達到了本次作文訓練的目的。
2.溫暖
【寫作導引】這個作文題絕非太陽的照耀使我們感到溫暖,我們應該運用它的比喻意義。它可以是一種心理感覺,可以是一種溫馨的心靈觸摸;可以是一個眼神、一雙大手、一句話,給你留下長久的撫慰;可以是一次希望工程的助學活動、一次自然災害面前的救援行動。寫作時通過具體的人、具體的事,來揭示“溫暖”,但不可在文章中無病呻吟。
3.任選一個表心理活動的詞為題,寫篇作文。內容不限,題目自擬。但文章必須寫“虛”。
【寫作導引】這類話題作文不限內容、不限題目,給學生一個極大的自由寫作空間,而必須寫“虛”又緊緊扣住了本次作文要求。
本單元作文要求在500字、600字左右,為使你的文章有深度,最好只選擇一個人或一件事來寫。由于本次作文要求寫“虛”,所以,堅決反對瞎編亂造,必須是對真實人、事、物、景的真情流露或真實看法。
第三階段 表達交流
任務:
一、結合閱讀和寫作實踐,圍繞以下幾個問題,展開討論,通過集思廣益、思想交流來激勵學生的思維,教師還要抓住機會,適時設問、解答,以此推動學生認識的提升,擴大研究成果。
1.寫“虛”是不是在文中對人、事、物、景毫無根據的胡編亂造?
知識要點:寫“虛”并非是對人、事、物、景毫無根據的胡編亂造,而是根據文章表達中心的需要,在文章中對現實生活中真實的人、事、物、景的情感流露和看法闡述。
2.抒情散文中的抒情和議論文中的議論屬于寫“虛”嗎?
知識要點:抒情散文中的抒情、議論文中的議論也是屬于寫“虛”。因為他們也都是對外界的人、事、物、景產生的感情或看法。
3.議論文中的議論與記敘文中的議論有何區別?
知識要點:議論文中的議論有充足的論據和嚴密的論證。記敘文中的議論是在敘述、描寫或說明的基礎上,直接表明作者對人物、事件的看法,在文章中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4.寫虛中的抒情和議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進行合適?
情隨景(人、物、事)生,情不是喊出來的,而是文章中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作者在寫作中,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情到深處自然發。議論一般在敘述之后進行。
5.寫“虛”的抒情和議論應該注意些什么?
抒情必須發自內心,不是硬加上去的。議論要源于真知,切忌空泛抽象。
二、集體構思:作文題目“快樂時刻”。
展開討論,激發靈感。通過問題設置逐漸提升學生的認識:問題一,在于引導學生學會擬題。問題二,引導學生學會選材。
1.你是怎樣擬題的?
2.你用了哪些材料來表現主題?
第四階段 研究學習總結及再創造
對本單元的作文研究進行總結。先由每個學生自己小結,再交到各組組長處,由各組組長寫出小組研究總結,各小組又將總結交到本次研究負責人處,由負責人寫出書面報告一式三份,一份交語文老師,一份在教室《學習園地》張貼,一份交學校“研究學習課題組”。
結合第三階段的成果交流,總結經驗,確定一個最佳方案,重新寫作,爭取寫出高質量的文章來。
【創新例文】1
曇 花 一 現
童金花
一晚,一位大家公認的欣賞水平極高的女欣賞家帶著5歲的女兒來到花園里,觀賞曇花。女兒似乎有著前所未有的興致,她手里也拿著一株剛買的花苗。
曇花還未開放,母親開始了她的介紹,這是她的本能,也是她的自豪——面對大多數植物,她可以對它的質地、生長等作出詳細介紹。她也常常引以為豪,然而她那5歲的女兒提出的問題卻往往讓她無言以對。她曾經想過把女兒培養成和自己一樣水平的欣賞家,但她見女兒想象力異常地豐富,便決定放棄以前的打算,隨女兒自由發展。
曇花開了,母親還在向女兒介紹。她的女兒則耐心地聽著,看著;
“曇花是一種著名的常綠灌木,主枝圓筒形,分枝扁平呈葉狀,綠色,沒有葉片。白色的花朵又大又美,但多在夜間開放,開花時間極短,你看,它又謝了!它原產自哪兒?你知道嗎?”母親又本能地留給了女兒一個問題。
“我當然知道了!”女兒毫不猶豫地回答,“它不是從它的枝桿里長出的嗎?”
這個答案令在場所有觀花的人都驚訝;但沒有一個人能說這個答案是錯誤的。的確,這是一個連成人都很難想象到的非常正確的答案。
但接下來女兒的回答是讓人吃驚:
“媽媽,這也是花,對嗎?”她仰起小腦袋舉著手里的花苗問。
“對,我的乖女兒!”她撫摸著女兒的小臉蛋。
“那它干嘛不開花?它很懶嗎?”女兒歪起了腦袋,似乎對這株花苗有些不滿,就因為它現在沒有開花。
“干嗎非要現在開花呢?”母親對她的問題產生了興趣。
“剛才您不是說它也是花嗎?現在它的同類都開了它還有什么理由不開呢?”
“可那是因為‘同伴’在土里而且到了它開花的時候嘛!”
“它沒在土里,可它在我手里呀!不是一樣嗎?”
“孩子,你聽我說,它不是懶,是因為它沒有吸收養分,懂了嗎?”
“為什么一定要吸收養分?”
“因為要吸收養分它才生長啊!就像你必須吃飯一樣!”母親耐心地講著。
“媽媽!那您干什么不把我也栽到土里,讓我也開花呢?那樣你就不用教我吃飯,給我講故事了,我可以吸收養分長大!然后開花,一定會很漂亮!媽媽您把我和這曇花栽進去吧!”她稚氣地搖著母親的手。
“這……”母親啞口無言,在場的各位都哄堂大笑,甚至有的說:“這孩子真傻!”
但這聰明的母親并不這么認為,從此,她開始培養女兒的創新才能。終于,女兒在母親的培養下,成了一位和母親齊名天下的發明家!
難道我們能說這是曇花所帶來的成就嗎?不!是想象力,每個人都擁有的想象力啊!
【創新點評】
這是我在一次讓學生自由作文中,要求學生寫的作文。我出的題目是“想象力”,這篇文章緊緊抓住“想象力”編敘故事。通過小女孩與母親的對話,引出了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使我們明白了想象力就是勇于想象的能力的道理,文章比起一般的說教文章來,要高明得多,是該次作文中產生的優秀習作。
【創新例文】2
溫暖
夏夜,路燈撒下一片銀光,人們在燈下下棋,聊天,打撲克……
一個女人夾著一件上衣,尋尋覓覓走來,對一個觀棋的中年男子說:“走吧,元元的作業 寫完了。”說著把上衣給他披在肩上。
于是,男人跟著女人回家。
大約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擺一張雙人床,一張單人床,一張占地不大的學生桌,桌上放著元元的課本和作業 。
父母都是工人,這個家來之不易。他們在此一住十幾年,兒子越大,他們就越覺得這個小屋負荷太重,有點盛不下了!
一張桌子兒子專用,幸虧他們都不是知識分子,沒有伏案書寫的需要。但爸爸不爭氣患有氣管炎,一天到晚總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著震動,元元寫作業 聚精會神的思路就會被打亂。
爸爸沒有讀過書,就分外曉得讀書的重要。他很怕耽誤了兒子的前程。
晚飯后兒子又要寫作業 了,爸爸起身外出。這幾乎成了一種習慣。
“爸爸,你別出去了,外面這么冷。”元元勸阻爸爸。
“不,爸爸有點事。”
啥事?總在這個時候?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過爸爸。
今年的冬天來得早,元元臨近期末,功課緊,作業 多,他在這個溫暖寧靜的小屋里,埋在作業 堆里,不知不覺夜深了,他的作業 才做完。這時他精神松弛下來,忽然隱約聽到窗外的咳嗽聲,他憑窗望去,外邊早已紛紛揚揚下起鵝毛大雪,雪中一個穿著棉大衣,帶著大口罩的人,周身潔白,成了個雪人啦!他像一下子被電觸了似的,受到極大地震憾,立刻淚流滿面地跑了出去,大聲呼喚:“爸爸呀,爸爸……”話未出口竟不住嗚咽起來。
【創新點評】
文章運用記“虛”的方法,通過父親因咳嗽,怕影響兒子學習,而不分春夏秋冬地外出等兒子做完作業 再回家,表現出父親對兒子濃濃的情,深深的愛,使兒子感到溫暖。文章既寫小屋的溫暖,更寫家庭父愛帶給的溫暖。文章抒發的感情滲透在敘述、描寫的字里行間里,是一篇十分成功的寫“虛”之作。
……
探討問題一:
1.你是怎樣擬題的?
師:剛才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了各組最具實力的代表作,從中可以看出我們這次研究性學習的收獲是很大的,但有個問題,不知大家發現沒有?我們在文章中都是運用了“快樂時刻”這個題目,如果你是語文老師,在評閱作文時,你會有何感想?
生1:(本文摘錄的是課堂中最精彩部分,從這里開始對學生回答問題進行編號)給我的感覺是千篇一律,很呆板!
師:其實,我們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如果我們把作文題換成“請以‘快樂時刻’為話題”作文,想一下,還可以擬哪些題目?請同學起來回答這個問題。
生2:我以為可以擬題為“快樂時刻”如我可以擬成:《爸爸的快樂時刻》、《媽媽的快樂時刻》、《農民的快樂時刻》、《老師的快樂時刻》、《乞丐的快樂時刻》、《失學兒童的快樂時刻》、《邊防戰士的快樂時刻》、《癌癥病人的快樂時刻》等等。
生3:我認為我們還可以從“何時的快樂時刻”擬題。如我們可以擬題:《春節——我的快樂時刻》、《再婚——阿姨的快樂時刻》、《五四——青年的快樂時刻》等。
師:上面這兩位同學分別從“何人的快樂時刻”與“何時的快樂時刻”兩個方面進行了擬題。還有其他擬題的門路嗎?
生4:我認為還可以從“何地的快樂時刻”方面擬題。如《在北京的快樂時刻》、《太原的快樂時刻》、《農村的快樂時刻》、《旅游途中的快樂時刻》、《校園的快樂時刻》等。
師:不錯,還有嗎?
生5:還可以按“何種方式的快樂時刻”擬題。如《騎自行車的快樂時刻》、《踢足球的快樂時刻》、《演節目的快樂時刻》等。
師:(總結)剛才幾位同學從“何人”“何時”“何地”“何方式”幾個方面進行了擬題,這也是我們作文中進行發散思維的最好方式。擬題的內容拓寬了,文章可寫的視野也就開闊了,從中選擇一個最具魅力的題目作文,就能給人先聲奪人的效果。接下來,我們來探討第二個問題:
2.你用了哪些材料來表現主題?
師:題目選好了,我們還應該用很好的材料來表現主題,比如,針對上面的《快樂時刻》這題,你可用哪些事來表現?
生6:一次同學的聚會。
師:認為這事好的同學請舉手(教師數)。哇,有30人。這么多啊!還有嗎?
生7:老師,我可以用“與親人的久別重逢”嗎?
師:可以,用了這事的舉手(教師數數)。恩,這次只有15人了。看來“與親人久別重逢”的人要少些了。還有嗎?
生8:我寫的是“一次別開生面的游戲”。
師:游戲好啊!我們誰沒有做過游戲。寫游戲的同學舉手。嘿,只有三人了。寫其它事的同學請舉手,教室里七位同學舉起手來。同學們看一下這七位同學,你有何印象。請回答。
生看后齊答:這正是各組推舉出來交流的七位同學。
師:他們寫得好的原因大家清楚了嗎?
生齊答:清楚了,因為他們選材在題目給出的事例之外。
師:是的,他們在作文題目列舉的材料之外寫作,所以,他們的文章就新穎。這也是我們今后寫文章應該注意的訣竅。
師:(進一步總結)通過上面的討論與發言,我們對寫“虛”文章的擬題和選材有了新的認識。當然,選擇其他兩個題目,我們也可將本節課學到的方法遷移到作文2、3題的寫作上。
請大家從以上兩個問題的探討總結出經驗,確定一個最佳方案,重新寫一篇高質量的文章。
(下課)
教學設計評析
總的說來,本作文教案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進行設計。將整個教學設計分為四個階段,逐步升華學生的認識。“進入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明白專題,熟悉教材內容,并廣泛閱讀,走進社會,深入生活。“實踐體驗”:學生在老師引導下,理解教材。寫作實踐。“表達交流”:用討論法,詢問法,分組進行成果交流,再各組選出一名代表參加全班交流。并以“快樂時刻”為題,進行“集體構思”。“研究學習總結及再創造”:這是研究性學習很重要的環節。總結是對這次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我們在研究性學習中有何優點、缺點,都是我們下一次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最好財富。而總結經驗,重新寫作,又是我們這一單元作文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目的,最終達到揚長避短,提高作文的質量。
在這一研究性學習中,學會記“虛”,學生是容易接受的,難點就在于如何引導學生運用發散思維擬題和在作文題目列舉出的材料以外選擇材料進行寫作。所以把這個難點放在“表達交流•集體構思”中進行難點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