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學校教育技術多元化的組合,令課堂教學日新月異,從最初的幻燈片演示到錄像教學。臨近二十一世紀,多媒體教學軟件也走進了學生的課堂,使得這方教育天地繽紛多彩,有力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大在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尤其在語文學科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無論在感觀和視覺上,都不同程度地優化了課堂教學。
一、展示自然美的魅力,創造自然美的意境
任何一種自然美,都是多種多樣的形式、因素構成的。一朵花的美,就是由它原色彩、線條、姿容、芳香構成的。一只動物的美,就是由它的體態、毛色、動作、叫聲構成的。它們都能給人以形態、聲響等方面的豐富感。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把音、像、文字融為一體,使教學內容情境化,增加了教材的藝術感染力。
如古詩教學《鵝》(吉林省九年義務教材小學語文第一冊),通過教育技術,學生可直接上機操作進行自學。如把視聽媒體加入到朗讀環節中,學生會感受到一股古樸的氣息撲面而來:黃色的琉璃瓦,朦朧的磚色城墻,伴隨著古典優美的古箏曲,音色圓潤的朗讀,給學生創設了“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視聽享受。講讀中“曲項向天歌”的“曲項”,“紅掌撥清波”的“撥”,通過動畫,學生理解這兩個詞時就比較富有直觀性。最吸引人的要數“欣賞”這一環節了:鄉間小路上搖擺肥胖的大白鵝;河面上成群戲水的鵝群;飛舞盤旋的天鵝在《天鵝湖》曲中翩翩越舞;《四小天鵝》的動畫設計更讓人忍俊不禁……這種圖片、視頻、音頻的多元組合,令這節古詩教學聲情并茂。學生不僅掌握了教學內容,還受到了賞心悅目的藝術熏陶。這種多元組合運用微機進行管理、控制,只人學習者通過人機交互畫面、完成交互操作,即可進行學習,這種教學形式正是現代教學媒體獨有的魅力。
自然美給人的藝術享受還來自空間感。如《黃山奇石》(吉林省九年義務教材小學語文第四冊)是一篇寫景的課文,教學進播放《黃山奇石》的錄像教材,看到那林立怪誕的山石,茫茫的云海,一種神密的、有感于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就會從學生的心頭油然而生。
二、呈現社會美的多姿、揭示社會美的真諦
現代化教育技術以其形象性、直觀性等特點,能呈現社會美的多姿多彩,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求得發展。
《長城》(吉林省九年義務教材小學語文第十一冊)一課的教學,運用錄像展示古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的氣勢,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凝結成的“偉大奇跡”,同樣顯示了勞動的美。這樣進行教學,學生就容易理解:美來自于艱苦的勞動,美麗可愛的世界是靠艱苦勞動創造出來的,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勞動熱情,提高學生勞動自覺性的目的。
《八只小貓》是篇獨立閱讀課文,主要寫了我國陶瓷工藝品,介紹了八只瓷小貓各自不同的姿態,相互聯系的情趣及評比鑒賞的價值。教學中巧妙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引導學生仔細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并不喜歡貓——景德鎮的瓷小貓有些例外—一看那清新活潑的樣子就愛上了。”為什么作者由“不喜歡”到“愛上了”呢?結合現代教育媒體,讓學生們個別地“一個一個觀察”,引導學生思美、尋美,體會八只小貓神采各異的姿態美:“靜坐(靜態美)——打滾——招手——拍球(動態美)”。八只小貓,八個姿勢和神態,有靜有動又有趣,絕無重樣,體會出八只小貓獨領風騷的美的魅力。在把八只小貓“放在一起觀察”時,引導學生通過視頻錄像品法治情趣美,體味作者別具匠心的筆法:“誰是隊長——誰最調皮——誰引起注意,誰關心誰——
誰對誰最好——誰是什么態度”等,感受八只小貓逼真的整體美。在提示“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這一藝術真諦時,學生結合教材中的描繪和圖片欣賞,得出八只小貓具有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瓷貓所無法比擬的美。
三、塑造藝術美的形象,豐富藝術美的情感
電教媒體不僅能塑造藝術美的形象,而且能豐富藝術美的情感。如教學《月光曲》,在教師的生動講解中,在學生觀貝多芬以及他的《月光曲》逐漸產生了喜愛情感和初步有了聯想的時候,適時播放《月光曲》的音樂碟片,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器官功能,培養和發展情感,誘發豐富的聯想,讓學生與盲姑娘產生感情共鳴——“仿佛看到了那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使學生在音樂情感的變化中得到藝術美的陶冶。黑格爾曾說:“音樂是心情的藝術,它直接針對著心情。”這說明了音樂是由感而婦的,是心情的表露,貝多芬當時就是懷著對窮兄妹倆的同情,對勞動人民的熱愛,愿用音樂為盲姑娘帶來光明和激動心情,即興演奏,使盲姑娘終于看到了波濤洶涌的大海。
現代化教育技術以其靈活性、直觀性、機動性在語文課堂中發揮了超乎尋常的使用價值。在教學《爬山虎》(吉林省九年義務教材小學語文第四冊)中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的?是怎樣一腳一腳的地墻上爬的?課文中是這樣寫的:“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原來是直的,現在彎曲了……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單從文字上來理解,學生僅僅對爬山虎的生長情況有一個抽象的認識,面用微機可解決這個問題。動畫演示爬山虎“一腳一腳往上爬”的同時,學生還觀察到“爬山虎的初生的葉子是嫩紅的,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并且可以在爬山虎生長的畫面上同時呈現“蛟龍的爪子”。在同一畫面可以同時解決多個問題,這是別的教學手段所達不到的,而運用微機教學則可以隨心所欲地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計課堂教學,輕而易舉地解決教學中的難題,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滿足了學生的審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