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制作一個課件從編寫教案、寫出底稿、收集素材、編輯集成到課堂應用、反饋修正,時間周期較長,教師所用精力比較多。如果不相互交流、探討,勢必造成重復投資。而且由于受到個人知識水平、閱歷見聞、制作技巧等方面的限制,制作出的軟件很難達到最優化的效果。因此,通過校際間或網上的交流互通有無、互相促進,是充實各學科教學課件的一種快速有效的方法。在課件制作的實踐中我們注意了以下五個方面的交流:
一、 CAI教案交流
要使 CAI取得較好的效果,首先應該吃透教材、分析課文重難點、找準知識結合點,充分利用CAI優勢備好教案。教案是寫出底稿和制作CAI課件的藍本。所以對較能體現CAI優勢的教案,教師間共同探討、揣摸、理解、領悟,有助于進一步正確把握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的方向。
二、制作素材交流
如果把課件制作比作建造房屋的話,制作課件所需的素材就是磚、瓦、水泥。由于一個課件的制作所需要的素材是大量的,而單憑個人力量所能收集到的畢竟是有限的。相互交流已掃描好的圖片。已壓縮成MPEG格式的音像文件。已錄制好的音樂,或者是從報刊雜志、廣播電視、光盤網絡等各種途徑上收集來的文字、圖片、音樂、影像資料等,在制作課件時都可以為我所用。大家相互供應課件素材,又節省大量的收集時間,從而大大提高制作效率。
三、CAI軟件交流
一些兄弟學校已經使用過的、輔助效果較好的課件,我們可以通過交流在課堂教學時直接使用。如覺得使用效果不理想,我們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結合學生實際、利用課件平臺進行再次修改、編輯、充實,不斷完善,使它成為一個較好的課件。
四、制作技巧交流
在制作過程中,可以相互交流資料收集途徑、素材處理方法、制作平臺選擇、媒體呈現方式、制作表現效果等。例如,把常識圖片制成庫存結構,利用MPEG影像可以比AVI文件節省空間,要美化界面可用Ph。t。sh。p處理,制作光盤時應將 ASVFW32或 ASMPEG32文件和XTRAS文件夾持人執行文件同一目錄等等,這些方面的交流為教師提供了許多實踐制作經驗,可以少走甚至不走彎路,提高課件制作的效率和質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輔助方法交流
主要通過課件演示和相互聽課的方式,針對同一個課件內容探討如何正確把握使用CAI課件的教學時機、如何恰當使用教學用語,以及如何與其它教學媒體相結合等。如,在使用地圖方面的課件時,一般都做有一個可放大和移動的方向標,那么這個方向標是不是講課時一定要用呢?什么時候用好?我們認為在辨認某個事物方位和學生回答有困難時,利用方向標進行適當的點撥很有必要。如果學生能立即回答出來,就不必再演示方向標了。通過教師們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尋找一種比較合適的使用方法能把課件在課堂教學中的價值充分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