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化學物質對人體的危害(一)
目前世界上大約有800萬種化學物質,其中常用的化學品就有7萬多種,每年還有 上千種新的化學品問世。在品種繁多的化學品中,有許多系有毒化學物質,在生產、 使用、貯存和運輸過程中有可能對人體產生危害,甚至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災 難性事故。因此,了解和掌握有毒化學物質對人體危害的基本知識,對于加強有毒 化學物質的管理,防止其對人體的危害和中毒事故的發生,無論對管理人員還是工 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毒物的分類
1. 金屬為類金屬 常見的金屬和類金屬毒物有鉛、汞、錳、鎳、鈹、砷、磷及其 化合物等。
2. 刺激性氣體——是指對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氣體 它是化學工業常遇 到的有毒氣體。刺激性氣體的種類甚多,最常見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氣、 氟化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3.窒息性氣體——是指能造成機體缺氧的有毒氣體 窒息性氣體可分為單純窒息性 氣體、血液窒息性氣體和細胞窒息性氣體。如氮氣、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 硝基苯的蒸氣、氰化氫、硫化氫等。
4. 農藥——包括殺蟲劑、殺菌劑、殺螨劑、除草劑等 農藥的使用對保證農作物 的增產起著重要作用,但如生產、運輸、使用和貯存過程中未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 可引起中毒。
5.有機化合物——大多數屬有毒有害物質,例如應用廣泛的有機 薌簾健⒓妝健? 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甲醇、丙酮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 苯等。
6. 高分子化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本身無毒或毒性很小,但在加工和使用過程中, 可釋放出游離單體對人體產生危害,如酚醛樹脂遇熱釋放出苯酚和甲醛具有刺激作用。 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受熱、氧化而產生毒性更為強烈的物質,如聚四氟乙烯塑料受 高熱分解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八氟異丁烯,吸入后引起化學性肺炎或肺水腫。高 分子化合物生產中常用的單體多數對人體有危害。
二、毒物進入人體的途徑 毒物可經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進入體內,在工業生產中,毒物主要經呼吸道和 皮膚進入體內,亦可經消化道進入。
1. 呼吸道是工業生產中毒物進入體內的最重要的途徑 凡是以氣體、蒸氣、霧、 煙、粉塵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經呼吸道侵入體內。人的肺臟由億萬個肺泡組成,肺泡壁很薄,壁上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毒物一旦進入肺臟,很快就會通過 聞 壁進入血液循 環而被運送到全身。通過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其在空氣中的濃度,濃度越高, 吸收越快。
2. 在工業生產中,毒物經皮膚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較常見 脂溶性毒物經表皮吸收后,還 需有水溶性,才能進一步擴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質(如苯胺)易被皮膚吸收。
3.在工業生產中,毒物經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個人衛生習慣不良,手沾染的毒物隨進 食、 飲水或吸煙等而進入消化道 進入呼吸道的難溶性毒物被清除后,可經由咽部被 咽下而進入消化道。
三、毒物在體內的過程
1.毒物 被吸收后,隨血液循環(部分隨淋巴液)分布到全身 當在作用點達到一定濃 度時,就可發生中毒。毒物在體內各部位分布是不均勻的,同一種毒物在不同的組織和 器官分布量有多有少。有些毒物相對集中于某組織或器官中,例如鉛、氟主要集中在骨 質,苯多分布于骨髓及類脂質。
2.毒物吸收后受到體內生化過程的作用,其化學結構發生一定改變,稱之為毒物 的生物轉化 其結果可使毒性降低(解毒作用) 或增加(增毒作用)。毒物的生物轉化可歸 結為氧化、還原、水解及結合。經轉化形成毒物代謝產物排出體外。
3.毒物在體內可經轉化后或不經轉化而排出。毒物可經腎、呼吸道及消化道途徑 排出,其中經腎隨尿排出是最主要的途徑 尿液中毒物濃度與血液中的濃度密切相關, 常通過測定尿中毒物及其代謝物,以監測和診斷毒物吸收和中毒。
4.毒物進入體內的總量超過轉化和排出總量時,體內的毒物就會逐漸增加,這種 現象就稱之為毒物的蓄積 此時毒物大多相對集中于某些部位,毒物對這些蓄積部位可產 生毒作用。 毒物在體內的蓄積是發生慢性中毒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