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在近二十年的從政生涯中,一直保持科技工作者的本真和本色。下鄉搞調研,不只是圍著輪子轉,而是吃住在普通農民家里,噓寒問暖,切實了解農民疾苦。回到縣上,便積極向領導匯報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解決農村的實際困難。在雨季到來,山洪肆虐之時,他與村社干部、農村群眾一道戰斗在水庫大壩上抗洪搶險。即使半夜有情況,接到電話后批一件衣服就馬上趕赴出現問題的地點現場解決處理,常常是一身泥一身水地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有一件事說來也好笑。他在政協主席位置上時,為了解決機關人員的住房問題,由他親自打報告要來資金修建的庭院式職工住房,他自己堅持不要。他說,兩個孩子都分到了單位住房,就他們老倆口,現在七十多平米的家屬住房已經足夠了,要那么寬的房子難得打掃清潔!而作為也是科技工作者的大嫂竟完全遵從大哥的決定,甚至還對我們開玩笑說大哥是在體諒她!
大哥的這些特立獨行在我來說是很覺得另類的。因為在我所看到的和聽到的事實中,是沒有這種“傻”人的。可能是為了印證大哥的這些付出吧,在我們到達賓川的當天晚上,大哥在賓川一家很有名的老字號海稍魚飯店為我們接風。在走進飯店時,迎面碰到兩個老者。他們看到大哥形銷骨立的樣子,大為吃驚,立刻上前來慰問。當得知大哥生了重病時,兩個老者臉上頓時流露出同情和嘆惋的表情,囑咐大哥要積極治療好生保養。臨走,還依依不舍地豎著大拇指連連說:功臣,功臣啊……大哥卻淡淡一笑說,不要這么講,那算不得什么……作為大哥的親人,我們當然感到榮耀,但是,善于遺忘的人們能夠記憶多久?又會有多少人對大哥的所有付出和不談索取永遠念念不忘呢?
大哥不但在事業上讓人敬佩,在家庭生活夫妻感情上也堪稱為姊妹們的懿范。從小到大,我們從未看見大哥大嫂吵過嘴,甚至連紅臉的情況也沒聽說過。無論大事小事,他們都是以商量的口吻交流交談。而大嫂總以大哥的意志為意志,從不投反對票。九姐開玩笑說大哥大嫂一輩子都奉行的是“相敬如賓”的政策。其實,大哥大嫂感情的和睦盡管有賴于大哥的性格溫和,但更得力于大嫂的溫良恭儉讓。
大嫂是云南思茅人,大學畢業分配到賓川農技站后認識了大哥。倆人一見鐘情,遂結為伉儷。大嫂性情賢淑,溫順善良。作為老紅軍后代的她,在那年那月能夠獨具慧眼看上“問題家庭”出生的大哥,是大哥前世修來的福分,也是令同是“問題家庭”的我們感到非常的榮耀和驕傲。當然,大嫂的令人尊敬不單單是這些。記得她第一次隨大哥回四川老家探親,那時,正好是在夏天。本身四川的溽熱就已經讓長年生活在四季如春的云南的她難耐了。但是,為了讓弟妹們都能穿上一件新衣服,整整一個探親假期間,幾乎全是在為弟妹們剪裁縫制新衣服中度過的。大嫂無微不至的對弟妹們的關心和關懷,讓我們感到深深的歉意和不安的同時,又從內心深處生出無比的感動和感激。但大嫂從未言苦,還在弟妹們穿上新衣服時逐一審視,看合身不合身,有沒有要修改的地方……大嫂第一次回老家,就默默地以她人格的魅力和性情的賢淑給弟妹們的心靈留下了一個溫暖的烙印,至今想起來仍有一種如沐春風般的溫馨。
大哥大嫂的仔細是出了名的。記得我們剛到賓川時,大哥在為我們安排住宿上,就早早地考慮到了要我們居住舒適。于是提前叫大女兒將住房鋪蓋整潔在那里準備著。大姐考慮到那樣一來,會減少與大哥相聚的時間,提出就在大哥那七十多平米的住房里“將就”住宿幾姊妹好交流感情。大哥和大嫂馬上反對說:那怎么行,放著200多平米的寬敞住房不住,擠著“將就”怎么休息得好!我們每天來女兒處與你們擺談不是一樣嗎?為了不拂大哥大嫂的美意,我們只得一到賓川,就住進了侄女為我們準備的“賓至如歸”的舒適住房里。而大哥大嫂反而每天奔波往返4公里,早出晚歸地俯就我們弟妹。盡管有侄女婿開車接送,但仍然讓人心有不安。而大哥大嫂卻樂滋滋地來來去去,享受著這難得的天倫之樂……
※本文作者: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