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斗持續到最后,往往形成一方剩一十分強大者,另一方是幾個相對弱小者,由此而進入最精彩的車輪戰,弱者輪番進攻,消耗對方體力。惡虎尚怕群狼,強者自覺處境不妙,不急于取勝,先保全自己,遇有可乘之機,各個擊破。不久弱者一個一個敗下陣去,不得已,只好孤注一擲,群起而攻之,強者一看勢頭不妙,掉頭逃跑,敵進我退,運動中消滅敵人,終究因體力不支,被對“敵軍”追上,繳械投降。
天黑了,起風了,春天的風夾裹著寒意襲來,有些冷,但我們心里熱乎乎的。
放風箏
兒時玩的游戲以俗為主,能稱得上雅而又流傳至今的,惟放風箏而已。
那時候沒有人賣風箏,全靠自己動手扎制。找來一根竹竿,小心翼翼地劈成竹篾,不能太厚,不能太薄,帶竹竿皮的那層最好,彈性強,不易折斷。竹篾削好后,用線繩扎成各種各樣形狀,老鷹、蜜蜂、孫悟空、仙女等,最后糊上紙,有心性的伙伴還要用彩筆描摹一番,更漂亮。放風箏要去空闊的菜地。早春季節,枯草還沒有發芽,只有菠菜、蒜苗不多的幾種青菜,春風拂拭下洋溢著盎然綠色。在城鎮里憋悶了一個冬天,乍一投入綠色之中,頓覺心曠神怡。伙伴們在綠與綠之間的小路上,擺開架勢,準備將風箏連同心中的希望放飛上藍天。
擁有風箏的不過幾個伙伴,大部分沒有風箏,但他們絕對是狂熱而忠實的隨從。放風箏之前要先調試,有經驗的伙伴拎著繩子觀察一下風箏傾斜的角度,就可以判斷出能不能順利升空,穩不穩。風箏線是從母親的針線筐里偷來的,纏繞風箏線的木拐子也是自己動手做的。沒有風箏的伙伴腿腳最勤快,跑前跑后,忙左忙右,弄出一身汗,就為了看看風箏,摸摸風箏。一個伙伴舉著風箏,另一個伙伴手執木拐緊跑兩步,唰,風箏竄上空中,然而,好景不長,升得快跌得也快,風箏一側身,朝一邊斜刺下來,落在綠油油的菜地里。馬上有許多伙伴沖過去,撿起來,繼續試飛。在菜地里來往穿梭,難免踐踏著青菜,這時,從遠處小屋里出來一位看菜老人,個子不高,頭發花白,大聲吆喝,步子卻慢,似笑非笑的樣子。伙伴們早已唬得魂飛魄散,急忙忙作鳥獸散,跑到遠處躲藏起來,窺視著看菜人,等到他走遠了,才心驚膽戰地返回,重新放風箏。有了前車之鑒,伙伴們輕易不敢進菜地,只在田間小路上走動。看菜人坐在椅子上,抽著旱煙袋,遠遠地瞧我們,瞧風箏,笑瞇瞇的。我們的歡愉一定勾起了他的童年往事吧。
風箏一個接一個飛上天了,伙伴們的心也一個接一個飛上天,霎時間,天空變得格外鮮艷,格外熱鬧,為龍為鷹為兔為蝴蝶,五彩繽紛,搖曳多姿。伙伴們仰望著天空,或站或坐,或慢慢后退,眼睛卻舍不得離開風箏,心思全集中到了風箏上。沒有風箏的伙伴常常在這個時候接過線拐,感受一下飛上天空的喜悅。那天空中飛的不止是風箏,還是伙伴們咚咚跳的一顆心。
西落的太陽將天空映照得紅通通的,云霞一片。
突然,線斷了,風箏飛了,飛得無影無蹤,伙伴望著西方說,風箏追趕太陽去了。
過關
過關有一定危險性,因而是勇敢者的游戲,膽小的男孩無緣,女孩更無緣。
過關說穿了就是分開腿騰空從另一個人身上飛躍過去,是多數人欺負少數人的“殘酷”游戲,一個人當關頭,余下無論多少都是過關者,是勇士。選關頭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亮黑白,也可以出剪子布包錘。選出的關頭縱使有滿肚子不服氣,也只好少數服從多數,乖乖地讓別人從頭上跨過去。第一關,關頭蹲到地上抱成一團,過關人排成一隊,魚貫而過。這太容易了,只須輕輕一抬腳就能順利過關,那神態那英姿,瀟灑得有些廉價。有些勇士實在有失風范,慢悠悠地從關頭上邁過去,還故意壓低身子,蹭著關頭的腦袋,臉上現出不不可一世的自滿。面對挑釁,關頭惟一的選擇就是忍氣吞聲,將“恨”深深埋在心里,君子報仇,五關之內,眨眼就到。過了一關過二關。關頭彎腰手摸腳脖是第二關,手按膝蓋是第三關,二關、三關的高度不相上下,過關以手按關頭脊背叉腿而越,若體操比賽中的鞍馬,區別在于運動員過的是馬,伙伴們過的是人。而那些有失風范的勇士,為了展現高超技藝,不得不收斂笑容,猛跑幾步,挺身躍起,并不用手按關頭的脊背,落地之后,依然不忘現出幾絲驕傲的笑容。
※本文作者:陳傳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