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名言
◎ 常存冰淵惴惴之心 勿過多憐憫 以體察人才為第一 另起爐灶,重開世界
◎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紛,此亦不必過為退避也,但因以為利,則市道矣。
☆ 帶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禮
◎ 腳踏實地,不敢一毫欺人 ◎ 凡事須逐日檢點,一日姑待后來補救,則難矣
◎ 精明也要十分,只須藏在渾厚里作用。古人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為愚也。
☆ 小仁者,大仁之賊
☆ 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 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眾人事;讓美歸功,此君子事;分怨共過,此盛德事。
☆ 不可輕率評譏古人
☆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
◎ 賤不謀貴,外不謀內,疏不謀親。
◎ 人之制性,當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壞之易。若不顧其泛濫,一傾而不可復也。
◎ 養生以少惱怒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
◎ 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
☆ 常存一不敢為先之心
◎ 聽言當以理觀。一聞在輒以為據,往往多失。
☆ 米已成飯,木已成舟,只好聽之而已
◎ 人該省事,不該怕事。人該脫俗,不可矯俗。不該順時,不可趨時。
◎ 薦賢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 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 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則善矣。
◎ 吾觀鄉里貧家兒女,愈看得賤愈易長大,富戶兒女,愈看得嬌愈難成器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 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
◎ 寧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 食能止饑,飲能止渴,畏能止禍,足能止貪。
◎ 惡莫大于毀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 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于波流風靡之中,最為雅操。
◎ 士有三不斗:毋與君子斗名,毋與小人斗利,毋與天地斗巧。
◎ 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
◎ 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夸己之長,乃忌人之長。皆由存心不厚,識量太狹耳。能去此弊,可以進德,可以遠怨。
◎ 國家之強,以得人為強 ◎ 人以氣為主 ◎ 吾輩讀書,只有兩件事,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之事
◎ 才下手便想到究竟處。
◎ 人心能靜,雖萬變紛紜亦澄然無事。不靜則燕居閑暇,亦憧憧亦靡寧。靜在心,不在境。
◎ 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 與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 家和則福自生
◎ 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謂之修。一語不敢茍徇,斯可謂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謂之廉。
◎ 人亦不可閑慣,閑慣則些小事便不可耐。
◎ 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 常常提其朝氣為要
☆ 百種弊病,皆從懶生
◎ 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審勢擇人。專欲難成,眾怒難犯,此八字者不獨妄動邪為者宜慎,雖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須調劑人情,發明事理,俾大家信從,然后動有成,事可久。盤庚遷殷,武伐紂,三令五申,猶恐弗從。蓋恒情多隱于遠識,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壞之,雖有良法,胡成胡久。
◎ 一個忍字,消了無窮禍患,一個足字,省了無限營求。
☆ 今日所說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
◎ 天物愚者真,智者偽;愚者完,智者喪。
◎ 君子滿腹天理,故以順理為樂。小人滿腹人欲,故以得欲為樂。欲無時可足,故樂不勝憂。理無時不存,故隨在皆樂。至樂順理?v欲之樂,憂患隨焉。
◎ 君子與小人斗,小人必勝。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懼禍而誤入小人之黨,亦不可恃為君子而有與小人角勝之心。
◎ 人有過喜談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過惡,聞之漫無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謂大公,以責人之心責己,是謂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