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名言
◎ 處有事當無事,處大事當如小事。
◎ 人生至愚是惡聞己過。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
◎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 ◎ 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 得失有定數,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有。安然則受,未必不得,自多營營耳。
◎ 務名者害其身,多財者禍其后。善惡報緩者非天綱束,是欲成君子而滅小人也。禍福者天地所以愛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萬物。故君子恐懼而畏,小人僥幸而忽。畏其禍則福生,忽其福則禍至。傳所謂禍福無門,惟人所召也。
☆ 特患業之不精耳
◎ 人有求于我,如不能應,當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誤乃事。
8.步步前進,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計算遠近而徒長吁短嘆也.
☆ 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中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 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皆。爾曹但常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賢地位也。
☆ 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
◎ 好談己長只是淺。
☆ 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 無好小利 ◎ 今日所說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
☆ 一身精神,具乎兩目
☆ 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
◎ 自其外者學之而得于內者謂之明,自其內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 譽望一損,遠近滋疑 ◎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于保惜
◎ 因循二事,誤盡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 小人其心,君子其飾,名是而實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 吾輩讀書,只有兩件事,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之事
◎ 省事是清心之法,讀書是省事之法。
◎ 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踔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質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
☆ 守篤實,戒機巧,守強毅,戒剛愎
◎ 吾不如者,吾不與處,累我者也。與我齊者,吾不與處,無益我者也。惟賢者,必與賢于己者處,賢者之可得與處也,禮之。主賢世治,則賢者在上。主不肖世亂,則賢者在下。
◎ 夫為善易,積善難。士之于善也,微焉而不厭,久焉而不倦。幽隱無人知而不間,招世之疾逢時之患而不變。是故根諸心,誠諸言行,與時勉勉,不責其功夫,然后親友信之,國人安之,而鬼神格之也。善積未至,其疇能與于斯乎?
☆ 思與學不可偏廢
☆ 舉止端莊,言不妄發
◎ 作善豈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謗招禍也。
◎ 外重者內輕,故保富貴而喪名。節內重者外輕,故守道德而樂貧賤。
◎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災星。
◎ 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滿意之選不可得,姑節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 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 ◎ 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
◎ 短不可護,護則終短。長不可矝,矝則不長。尤人不如尤己,如圓不如好方。用晦則天下莫與汝爭智,謙則天下莫與汝爭強。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納者仲尼所臧。妄動有悔,何如靜而勿動?太剛則折,何如柔而勿剛。吾見進而不己者敗,未見退而自足者亡。為善則游君子之域,為惡則入小人之鄉。
◎ 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操。
◎ 好譽者,常謗人;市恩者,常奪人。其傾危一也。
◎ 恒言平穩二字極可玩,蓋天下之事,惟平則穩。行險亦有得的,終是不穩,故君子居易。
◎ 處毀譽要識有量,今之學者反有向上底,見世所譽而趨之,見世所毀而避之,只譽我而喜,聞毀我而怒,只是量不廣,真善真惡在我,毀譽與我分毫無干。
☆ 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
☆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于保惜
◎ 天下有三門,繇于情欲,入自禽門;繇于禮義,入自人門;繇于獨智,入自圣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