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名言
◎ 立身之道,內剛外柔;肥家之道,上遜下順。不和不可以接物,不嚴不可以馭下。
◎ 圣賢成大事者,皆從戰戰兢兢之心來。
◎ 自修之道莫難于養心
◎ 覓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視之而不見。他日無事于覓也,乃得之。非物有趨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從容,而失之急遽。 ◎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緩想。想得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處天下事,只消得安詳二字,兵貴神速,也須從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遲緩之謂也,從容詳審,養奮發于定之中耳。
◎ 責己厚而責人薄耳 ◎ 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之時
◎ 吾不知所謂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謂惡,但使人恨者即惡也。
◎ 不位而尊者曰道,不貸而富者曰文。噫!吾將謂得時乎?尊而驕者不為矣,吾將謂失時乎?富而安者吾為矣。
◎ 家和則福自生
◎ 既不俗為小人,即不勉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
☆ 須先立堅卓之志
◎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 非望之福,禍必繼之。急當恐懼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驕則不可救矣。
2.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不以昨日耽擱而今日補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預做.
☆ 處事宜決斷
◎ 定靜安慮得,此五字時時有,事事有。離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 廣其識則天下大
☆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則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
☆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 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業 ◎ 小仁者,大仁之賊
◎ 名節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軒冕而貴。士無名節,猶女不貞,雖有他美,亦不足贖。故前輩謂爵祿易得,名節難保。
◎ 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遇富貴人,宜勸他寬,見聰明人宜勸他厚。
◎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禍。小人不知禍福之相倚伏也,則僥幸以為嘗。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見利而不見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 為善者常受福,為利者常受禍,心安為福,心勞為禍。
☆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
◎ 語人之短不曰直,濟人之惡不曰義。 ◎ 寶貨用之有盡,忠孝享之無窮。
◎ 事事順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遠之。
◎ 勤于邦,儉于家,言忠信,行篤敬。
☆ 獨享大名為折福之道
☆ 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
◎ 處事當務詳慎,不可盡興燥脾。凡飲食舉動言語筆墨,盡興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無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殺身,終至殺身而有余也。
◎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順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馬牛為人穿著鼻孔,要行則行,要止則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為馬牛者幾何?哀哉!
◎ 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 寶貨用之有盡,忠孝享之無窮。
◎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緩想。想得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處天下事,只消得安詳二字,兵貴神速,也須從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遲緩之謂也,從容詳審,養奮發于定之中耳。
◎ 防身當若御虜,一跌則全軍敗沒。愛身當如處子,一失則萬事瓦裂。涉世甚艱,畜德宜豫。布人以恩,而外揚之,則棄,教人以善而外揚之,則仇。
◎ 仁言不如仁心之誠,利近不如利遠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 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 畢竟先知后行,至于純熟,乃能合一。
◎ 規模先要個極大,意思先要個安閑。古之人先約而豐人,故群下樂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審處,故己不勞而事極精詳。褊急二字,處事之古礙也。
一身精神,具乎兩目 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 無好小利
☆ 遇憂患橫逆之來,當稍忍以待其定
◎ 術字亦有不可少處,但必不得已而后用。專意利人而用,謂之圣賢。可不必用而用,專意利己而用,謂之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