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鐵》教學設計 篇1
第5課《有趣的磁鐵》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有趣的磁鐵》是科學青島版三年級(下)第一單元最后一課的內容。本課活動內容是按“認識各種形狀的磁鐵——探究磁鐵的基本性質——了解生活中的磁鐵”的思路編寫的。教學活動是在學生日常生活中對磁鐵感受體驗的基礎上設計的,以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與探究磁鐵的磁性、磁力大小、磁極等性質,以及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等內容。注意了“游戲”性,引導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發現、了解磁鐵的有關特性,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探究的興趣。
教學目標:
1、能利用器材做探究磁鐵性質的實驗并做實驗記錄,能夠選擇自己擅長的
方式表述探究過程和結果。
2、樂于探究和發現,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3、知道磁鐵的基本性質:能指南北,有兩個磁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知道磁鐵在生活中的一些應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磁鐵的基本性質,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
難點:認識磁鐵的基本性質。
教學準備:
學生:蹄形、條形、磁鐵;小車、鐵屑、細繩、銅絲、鋁片、曲別針、大頭針、指南針、塑料棒、橡皮、鐵釘、鉛筆、皮筋、木塊、泡沫塑料等;實驗記錄卡;抹布。
教師:游戲釣竿(一支)、游戲小魚(泡沫塑料外殼,內藏磁鐵)六條;水槽(盛少量水)六個。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課題
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小游戲,名字叫“小貓釣魚”,想玩嗎?
生:想!
師:那咱們就比一比,看誰釣到的魚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