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析"浸"字的含義,通過想象朗讀體會搖落桂花的樂趣,聯系上下文體會母親話語的情感。
3.逐層深入四解"桂花雨",透過語言文字體會作者表達的濃濃思鄉之情,并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一、談話營造閱讀期待, 初解"桂花雨"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中國臺灣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文章,一起讀課題--《桂花雨》。題目把桂花和雨這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這是課題給我們的第一感覺。)
2.那就讓我們先讀為快,放開聲音用心地讀課文。讀完課文,想一想在你的腦海里留下了什么畫面?
讀完交流(預設:花香、搖花樂或者一份情。)
承:這是留在你腦海里的……
二、入情朗讀體會"搖花樂"和"花雨美",再解"桂花雨"。
1.讀了課文,我們知道了原來課題寫下的是作者童年搖桂花時,搖落的一場桂花雨。同學們,課文中的哪一段向我們重現了當時情景?(定位第五段)
指讀(沒讀好正音,或再讀一個)引:讀著這樣的文字,聽著這樣的描述,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快樂……)師:這一段當中的哪些句子給你帶來這份快樂感覺?(指讀,定格句子)
師:就請你帶著快樂的感覺讀一讀。(嘗試情感朗讀,指讀)
2.教師創設情境,學生想像:(出示圖片,配樂。學生欣賞畫面后)請大家閉上眼睛,聽著老師的訴說:同學們,讓我們也置身在這樣的桂花樹下,你看滿樹的桂花競相開放,看著樹上星星點點的桂花。讓我們一起來搖桂花,我們使勁地搖著桂花樹,盡情地搖著桂花樹。搖啊搖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