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把地攤做成大生意
攤位的擺放位置也是有學問的:一般來說,需要選擇人流量大、道路寬敞的步行街、攤位旁邊噪音不要太大的地方最為適合。
接下來,陳健開始了正式銷售工作的第一招——吆喝:
“來來來,你見過孫悟空打妖怪,見過豬八戒談戀愛,你沒見過我們這電筒不用電!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這吆喝聲也很有講究,一是說辭要吸引顧客;二是既要讓顧客聽懂,又要能最大程度地引起顧客的注意。
由于商品獨特、吆喝賣力,加上晚上8點左右正是“黃金銷售時間”,陳健的地攤前三三兩兩地圍上人來。
陳健使出的第二招,就是“體驗式營銷”。
“摸一摸看一看,能上長城能爬山!边@時候,陳健一邊用力地壓著電筒,一邊吆喝。吆喝完畢,他還將電筒塞給一個很有興趣的老大媽,讓她親自體驗了一把。老大媽猶豫著接過電筒,用力壓了幾下,又擰亮開關,果然,一束耀眼的光芒直射出來。
看出了老大媽的猶豫,陳健抓住時機,及時演講:“利用摩擦起電的原理,您只需單手握緊放松來那么幾下,即可自動發電放電,達到一般手電筒亮度,既可照明,又可健身,無須任何電池和電源,壽命比一般手電長幾倍!
老大媽沒再猶豫,從衣兜里掏出了錢來。
這時候,陳健使出了他的第三招——故意拖延。
老大媽不再猶豫,陳健倒似乎猶豫了。只見他注視著老大媽,詳細地告訴她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以便拖延成交時間,使其他顧客看見成交,從而激發更多人的購買欲。中國人的從眾心理讓他在這個時候形成了一個銷售高峰,接下來,有三四個人從他手里買走了手壓電筒。
晚上十點,眼看公交車即將收班,陳健收拾起包袱,準備離開。他清點了一下今天的“戰果”:一共賣出26支電筒,每支電筒賺1.8元,一共賺了46.80元。除去攤位費、來回的車費等,凈利潤41.80元。
午夜的城市街頭,燈火依然燦爛。公交車帶著倦意搖晃著,看著剛上車的兩個手拿折疊凳、身背蛇皮袋的女孩,陳健笑了,明白遇到了同行。這個夜晚,他們都在城市中忙碌,地攤的本質,原就是這樣屬于每個人的草根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