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觀漢記卷二十一
〔八〕 “光武與述書”,此與上條所載光武帝賜述書當為同一事。范曄后漢書公孫述傳云:“述亦好符命鬼神瑞應之事,妄引讖記。……引錄運法云:‘廢昌帝,立公孫!肿匝允治挠衅,及得龍興之瑞,數移書中國,冀以感動眾心。帝患之,乃與述書曰:‘圖讖言“公孫”,即宣帝也。代漢者當涂高,君豈高之身邪?……’”其下李賢引“光武與述書曰”云云作注。
〔九〕 “荊邯見東方漸平”,原脫 “見”字。此句聚珍本作“平陵人荊邯以東方漸平”,范曄后漢書公孫述傳作“述騎都尉平陵人荊邯見東方將平”,今據補“見”字。
〔一0〕“古今所不能廢也”,“所 ”字下原有“有”字,系衍文,聚珍本無,范曄后漢書公孫述傳亦無此字,今據刪。
〔一一〕“于戰陣之中”,“于”字上范曄后漢書公孫述傳有“起”字,于義較長。
〔一二〕“逾于卻就于滅亡”,此句范曄后漢書公孫述傳同,聚珍本作“愈于坐而滅亡”
〔一三〕“堅守”,聚珍本作“守堅 ”。按“堅守”二字義長,范曄后漢書公孫述傳作“堅守”。
〔一四〕“今東帝無尺寸之柄”,此句以下一段文字原無,聚珍本有,今據增補。此段文字不知聚珍本輯自何書,字句與范曄后漢書公孫述傳全同!敖駯|帝無尺寸之柄”云云,與上荊邯說公孫述之言 并非一時。據范書所載,“荊邯見東方將平,兵且西向”,遂說公孫述擊漢。公孫述征求群臣意見,博士吳柱曰:“昔武王伐殷,先觀兵孟津,八百諸侯不期同辭,然猶還師以待天命。未聞無左右之助,而欲出師千里之外,以廣封疆者也!庇谑乔G邯對以“ 今東帝無尺寸之柄”云云。
〔一五〕“漢兵守成都”,范曄后漢書公孫述傳云:建武十二年“九月,吳漢又破斬其大司徒謝豐、執金吾袁吉,漢兵遂守成都”。
〔一六〕“市橋”,范曄后漢書公孫述傳李賢注云:“市橋即七星之一橋也。李膺益州記曰:‘沖星橋,舊市橋也,在今成都縣西南四里。’”
延岑〔一〕
筑陽縣人。范曄后漢書卷一三公孫述傳李賢注
延岑上光武皮襜褕,〔二〕宿下邑亭。亭長白言 “睢陽賊衣絳罽襜,今宿客疑是”,乃發卒來,岑臥不動,吏謝去。御覽卷六九三
〔一〕 “延岑”,范曄后漢書無傳,公孫述傳載其事云:建武“五年,延岑、田戎為漢兵所敗,皆亡入蜀。岑 字叔牙,南陽人。始起據漢中,又擁兵關西,所在破散,走至南陽,略有數縣。戎,汝南人。初起兵夷陵,轉寇郡縣,眾數萬人。岑、戎并與秦豐合,豐俱以女妻之。及豐敗,故二人皆降于述”。
〔二〕 “延岑上光武皮襜褕”,此句聚珍本作“岑衣虎皮襜褕”。從文義來看,當以聚珍本為是。
田戎
田戎,〔一〕西平人,與同郡人陳義客夷陵,為群盜。更始元年,義、戎將兵陷夷陵,陳義自稱黎丘大將軍,戎自稱埽地大將軍!
二〕范曄后漢書卷一七岑彭傳李賢注
戎至期日,灼龜卜降,兆中坼,遂止不降!踩撤稌虾鬂h書卷一七岑彭傳李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