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六中 志第六◎地形二中
領郡三 縣七
戶四萬三千八百一十九 口十八萬一千九百三
陽夏郡(孝昌四年分東郡、陳留置。治雍丘城。)
領縣五
戶一萬六千五百四十九 口六萬三千五百五十九
陽夏(前漢屬淮陽,后漢屬陳國,晉初并梁,惠帝復。真君七年并扶溝,太和十二年復。治陽夏城。有大小扶溝。)雍丘(二漢、晉屬陳留。郡治。有抱城、廣陵城、高陽城、少姜城、華城、白楊陂。)濟陽(二漢、晉屬陳留,延和二年置徐州,皇興初罷。有濟陽城、外黃城、東緡城、崔城。)圉城(二漢、晉曰圉。前漢屬淮陽,后漢、晉屬陳留,后罷。景明元年復,后改。有沙城。)襄邑(二漢、晉屬陳留,后罷,景明元年復。有直陽城、牖鄉、牖倉。)
開封郡(天平元年分陳留置。治開封城。)
領縣二
戶八千二百七 口三萬六千六百二
開封(二漢屬河南,晉屬滎陽。真君八年并苑陵,景明元年復,孝昌中屬陳留。有開封城、陳留城、孔侯城。)尉氏(二漢、晉屬陳留。興安初并苑陵,太安三年復。治尉氏城。有陵有亭。)
陳留郡(漢武帝置,太和十八年罷,孝昌中復。)
領縣三
戶一萬九千六百一十二 口八萬二千七百四十二
浚儀(州、郡治。二漢、晉屬,后罷,孝昌二年復。有信陵君冢、張耳冢、董仲舒冢、樊於期冢、邊讓冢、倉垣城。渠水在大梁城東分為蔡渠。圣子淵、雉臺。)封丘(二漢、晉屬。真君九年并酸棗,景明二年復。治封丘城。有封丘臺、白溝。)小黃(二漢、晉屬。真君八年并外黃,太和中復。有昭靈后冢、陳冢、蔡邕冢、小黃城。)
豫州(劉義隆置司州,治懸瓠城。皇興中改。)
領郡九 縣三十九
戶四萬一千一百七十二 口九萬六千九百一十六
汝南郡(漢高帝置。)
領縣八
戶一萬五千八百八十九 口三萬七千六十一
上蔡(州、郡治。二漢、晉屬。有武陵城。)臨汝(劉裕置,魏因之。有固城。)平輿(二漢、晉屬。有平輿城。)安城(二漢、晉屬。)西平(二漢、晉屬。)瞿陽(二漢、晉為瀘陽,屬,后改。有瞿陽城。)陽安(二漢、晉屬。)保城(劉駿置,魏因之。)
潁川郡(太和六年置。)
領縣三
戶八千三百九十六 口二萬六百四十
邵陵(二漢屬汝南,晉屬。有邵陵城、鄧城。)臨潁(二漢、晉屬。有葛丘、王陵城。)曲陽(前漢屬東海,后漢屬下邳,晉罷,后復屬。有華岳祠、郾城。)
汝陽郡
領縣三
戶七千二百五十四 口一萬五千二百四十五
汝陽(郡治。二漢、晉屬汝南,后屬。有章華臺。)武津(有武津城。)征羌(后漢屬汝南,后屬。)
義陽郡(永安三年置郢州,天平四年罷州置。)
領縣五
戶一千七百九十 口四千五百九十五
義陽 清丘(有鍾離城。)平陽(有馬鄉城。)真陽(有宜春城。)安陽(后漢屬汝南,晉罷,后復屬。有真陽城。)新蔡郡(晉置,孝昌中陷,后復。治石母臺。)
領縣三
戶一千九百一十七 口四千七百七十八
新蔡(二漢屬汝南,晉屬汝陰。孝昌中陷,后復屬。) 鮦陽(二漢屬汝南,晉屬汝陰,司馬衍并新蔡,后復屬,魏因之。永安中陷,武定中復。有蔡城。)固始(二漢屬汝南、晉屬汝陰。前漢浸,后漢光武更名,后屬。)
初安郡(延興二年置,孝昌中陷,后復。)
領縣四
戶二千二十六 口五千九百二十二
新懷(有樂山。)安昌(前漢屬汝南,后屬。)懷德(有清水山、銅山、浮石山。)昭越(有木連山。)
襄城郡(晉武帝置,治襄城。)
領縣三
戶一千四百四十六 口四千六十三
義綏 遂寧 武陽
城陽郡(太和三年置,后罷,武定初復。)
領縣五
戶五百四十六 口一千三百八十八
安定 淮陰 真陽 建興 建寧
廣陵郡(興和中分,東豫州置。)
領縣五
戶一千九百六 口三千二百二十四
宋安(興和中置。)光城(興和中置。)安蠻(興和中置。)新蔡(興和中置。)汝南(興和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