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六中 志第六◎地形二中
領(lǐng)縣二
戶五百八十 口二千三百八十二
鉅鹿(郡治。武定七年改蕭衍鉅鹿郡六縣置。)淮浦(武定七年改蕭衍太山郡四縣置。有寧浦。)
臨沐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lǐng)縣二
戶五百三十五 口二千一百七
臨沐 招遠(有馬微城。)
東徐州(孝昌元年置,永熙二年州郡陷,武定八年復。治下邳城。)
領(lǐng)郡四 縣十六
戶六千二百八十一 口三萬六百六十五
下邳郡
領(lǐng)縣六
戶一千一百四十八 口三千七百三十九
下邳(前漢屬東海,后漢、晉屬。有沂水、巨川神祠。)良城(前漢屬東海,后漢、晉屬。有柏山。)僮(前漢屬臨淮,后漢、晉屬。)坊亭(武定八年改晉寧置。)柵淵(武定八年分宿豫置。)歸正(武定七年置。有陳珪墓。)
武原郡(武定八年分下邳置。)
領(lǐng)縣三
戶二千八百一十七 口二萬五十五
武原(前漢屬楚國,后漢、晉屬彭城,后屬。有武原水、武原城、徐偃王墓。)開遠(武定八年分良城置。有睹闌山祠。)
艾山(武定八年分僮置。)
郯郡(秦置,漢高改為東海,后漢為國,晉復,武定八年改。治郯城。)
領(lǐng)縣四
戶一千二百一十九 口三千三百八
郯(二漢、晉屬。有建陵山。)臨沂(前漢屬。后漢、晉屬瑯邪,武定八年復。)建陵(前漢屬。有建陵山郡治。有海王神、白馬澤、馬嶺山。)歸昌(武定八年置。)
臨清郡(孝昌三年置盱眙郡,武定八年改。)
領(lǐng)縣三
戶一千五百一十七 口三千五百六十三
下相(前漢、晉屬臨淮,后漢屬下邳,后屬。)睢陵(武定七年置。有睢水。)歸義(武定七年置。)
海州(劉子業(yè)置青州,武定七年改。治龍沮城。)
領(lǐng)郡六 縣十九
戶四千八百七十八 口二萬二千二百一十
東彭城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lǐng)縣三
戶八百 口三千四百六十九
龍沮(蕭衍置,魏因之。有即丘城、房山。)安樂(蕭衍置彭城縣,武定七年改。有伊萊山神、圣母祠。)渤海(蕭衍置清河縣,武定期七年改。有東海明王神。)
東海郡(蕭衍改置北海郡,武定七年復)
領(lǐng)縣四
戶一千二百四十二 口五千九百四
贛榆(前漢屬瑯邪,后漢、晉屬。)安流(蕭衍置都昌縣,武定七年改。)廣饒(蕭賾置,魏因之。)下密(蕭衍置,魏因之。有堯廟。)
海西郡(蕭鸞置東海郡,武定七年改置。)
領(lǐng)縣三
戶八百六十 口三千九百五十
襄賁(二漢、晉屬。)海西(武定七年分襄賁置。)臨海(蕭衍置,魏因之。)
沐陽郡(蕭衍置僮陽郡,武定七年改。)
領(lǐng)縣四
戶一千三百九十七 口七千五百八十三
下城(武定七年置。有浮瀆神。)臨渣(武定七年置。)懷文(武定七年置。)服武(武定七年置。有武都山。)
瑯邪郡
領(lǐng)縣三
戶三百五十六 口一千三百七十一
海安(蕭衍置,魏因之。有墜屋山、蘆石山。)朐(二漢屬東海,晉曰臨朐,屬。蕭衍改為招遠,武定七年復。有朐城,朐山郡治。)山寧(蕭衍北譙郡,武定十年改置。)
武陵郡
領(lǐng)縣二
戶二百二十三 口七百三十三
上鮮(蕭衍齊郡,武定七年改置。)洛要(蕭衍高密縣,武定七年改。有武陵城。)
東豫州(太和十九年晉治廣陵城。孝是三年陷,武定七年復。)
領(lǐng)郡六 縣十六
戶三千九十九 口一萬一千二十一
汝南郡(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復。)
領(lǐng)縣五
戶一千六百二十九 口六千四百八十二
南新息(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復。)北新息 安陽 汝陽 長平
東新蔡郡
領(lǐng)縣四
戶二百四十七 口六百七十七
固始(太和二年置,孝昌中陷,武定七年復。)鯛陽(太和二十三年置,孝昌中陷,武定七年復。)苞信(孝昌中陷,武定七年復。)汝陽(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復。)
新蔡郡(孝昌中陷,武定七年復。)
領(lǐng)縣二
戶四百六十五
口一千五百一十三
苞信(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復。)長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