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六中 志第六◎地形二中
昆陽(二漢屬潁川,晉屬襄城,后屬。有漢廣城、昆陽城、新安。)高陽(太和元年置。有氵雖水、南襄城、東西二蒲城、高陽山、皮城、首山祠。)
襄城郡(晉置。)
領(lǐng)縣二
戶八千二百四十四 口四萬二千八百七十八
繁昌(晉屬。有繁昌城、潁鄉(xiāng)城、安陽城、陽城陂。) 襄城(二漢屬潁川,晉屬。有潁陽城、繁丘城。)
膠州(永安二年置。治東武陵。)
領(lǐng)郡二 縣十四
戶二萬六千五百六十二 口六萬三百八十二
東武郡(永安二年置。)
領(lǐng)縣三
戶八千六百一十七 口一萬八千七百五十七
姑幕(二漢屬瑯邪,晉屬城陽,后罷。永安中復(fù)屬。有荊苔山、公治長墓。)扶其(永安中置。有常山祠、扶其水、沙城、云母山、盧水。)梁鄉(xiāng)(永安中置。有梁鄉(xiāng)城。五弩山,膠水出焉。紀(jì)丘山、瑯邪臺、秦始皇碑。興和中立臨海郡,尋罷,屬焉。)
高密郡(漢文帝為膠西國,宣帝更為高密國,后漢并北海,晉惠帝復(fù),劉駿并北海。延昌中復(fù)。)
領(lǐng)縣五
戶七千五百五 口一萬六千一百五十三
高密(前漢屬,后漢屬北海,晉屬城陽,后屬。有高密城、維水、鄭玄墓。)夷安(前漢屬,后漢屬北海,晉屬城陽,后屬。有夷安城、夷安澤。)黔陬(前漢屬瑯邪,后漢屬東萊,晉屬城陽,后屬。有黔陬城、野艾山祠。)平昌(前漢屬瑯邪,后漢屬北海,晉屬城陽。魏初屬平昌郡,延昌中屬。治平昌城。有龍臺山,上有井,云與荊水通。)東武(二漢屬瑯邪,晉屬城陽,后屬。有平昌城。)
平昌郡(魏文帝置。后廢,晉惠帝復(fù)。)
領(lǐng)縣六
戶一萬四百四十 口二萬五千四百七十二
昌安(前漢屬高密,后漢屬北海,晉屬城陽,后屬。有巨丘亭、昌安城。)淳于(二漢屬北海,晉屬城陽,后屬。有淳于城、鐵山。)營陵(二漢屬北海,晉屬瑯邪,后屬。有營陵城、高密城。)安丘(二漢屬北海,晉屬瑯邪。有石崇墓、邴原墓。)朱虛(前漢屬瑯邪,后漢屬北海,晉屬瑯邪,后屬。有九山,丹水所出。)瑯邪(二漢屬瑯邪,晉罷,后復(fù)屬。有管寧墓。)洛州(太宗置,太和十七年改為司州,天平初復(fù)。)
領(lǐng)郡六 縣十二
戶一萬五千六百七十九 口六萬六千五百二十一
洛陽郡(天平初置。)
領(lǐng)縣二
戶三千六百五十九 口一萬五千七十二
洛陽(二漢、晉屬河南。天平初置。)緱氏(二漢、晉屬河南。太和十七年并洛陽,天平初復(fù)屬。有緱氏城。)
河陰郡(元象二年置。)
領(lǐng)縣一
戶二千七百六十七 口一萬四千七百一十五
河陰(晉置,太宗并洛陽,正始二年復(fù)屬河南。)
新安郡(天平初置。)
領(lǐng)縣三
戶四百九十 口一千九百一十一
新安(二漢屬恒農(nóng),晉屬河南。太和二年改為郡,十九年復(fù),后屬。)東垣(二漢、晉屬河南東,后屬。)河南(二漢、晉屬河南,復(fù)屬。)
中川郡(天平初置。)
領(lǐng)縣二
戶二千七十八 口八千二百二十五
堙陽(太和十三年分潁陽置。)潁陽(天安二年置。)
河南郡(秦置三川守,漢改為河南郡。后漢、晉為尹,后罷。司馬德宗置,后罷。太宗復(fù),太和中遷都,為尹,天平初改。)
領(lǐng)縣一
戶三千六百四十二 口一萬四千七百一十五
宜遷(天平二年置。)
陽城郡(孝昌二年置)。
領(lǐng)縣三
戶三千四十三 口一萬一千八百八十三
陽城(二漢屬潁川,晉屬河南,后罷。正光中復(fù)屬。有少室山、嵩高山、許由墓、啟母廟。)潁陽(二漢屬潁川,后屬。)
康城(孝昌中分陽城置。有陽城關(guān)、箕山、許由隱窟、刑山、鄭子產(chǎn)廟。)
南青州(治國城。顯祖置,為東徐州,太和二十二年改。)
領(lǐng)郡三 縣九
戶一萬五千二十四 口四萬五千三百二十二
東安郡(二漢縣,晉惠帝置。)
領(lǐng)縣三
戶四千六百四十 口一萬六千五百五十一
蓋(二漢屬泰山,晉屬瑯邪,后屬。有東安城、靈山廟。)新泰(有蒙山。)發(fā)干(有危山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