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三 志第十五
河行昆侖南半日,又四五日,至地名闊即及闊提,二地相屬。又三日,地名哈剌別里赤兒,四達之沖也,多寇盜,有官兵鎮之。近北二日,河水過之。(思本曰:“河過闊提,與亦西八思今河合。亦西八思今河源自鐵豹嶺之北,正北流凡五百余里,而與黃河合。”)昆侖以西,人簡少,多處山南。山皆不穹峻,水亦散漫,獸有髦牛、野馬、狼、狍、羱羊之類。其東,山益高,地亦漸下,岸狹隘,有狐可一躍而越之處。行五六日,有水西南來,名納鄰哈剌,譯言細黃河也。(思本曰:“哈剌河自白狗嶺之北,水西北流五百余里,與黃河合。”)又兩日,水南來,名乞兒馬出。二水合流入河。(思本曰:“自哈剌河與黃河合,正北流二百余里,過阿以伯站,折而西北流,經昆侖之北二百余里,與乞里馬出河合。乞里馬出河源自威、茂州之西北,岷山之北,水北流,即古當州境,正北流四百余里,折而西北流,又五百余里,與黃河合。”)
河水北行,轉西流,過昆侖北,一向東北流,約行半月,至貴德州,地名必赤里,始有州治官府。州隸吐蕃等處宣慰司,司治河州。又四五日,至積石州,即《禹貢》積石。五日,至河州安鄉關。一日,至打羅坑。東北行一日,洮河水南來入河。(思本曰:“自乞里馬出河與黃河合,又西北流,與鵬拶河合。鵬拶河源自鵬拶山之西北,水正西流七百余里,過札塞塔失地,與黃河合。折而西北流三百余里,又折而東北流,過西寧州、貴德州、馬嶺凡八百余里,與邈水合。邈水源自青唐宿軍谷,正東流五百余里,過二巴站與黃河合,又東北流,過土橋站古積石州來羌城、廓州構米站界都城凡五百余里,過河州與野龐河合。野龐河源自西傾山之北,水東北流凡五百余里,與黃河合。又東北流一百余里,過踏白城銀川站與湟水、浩亹河合。湟水源自祁連山下,正東流一千余里,注浩亹河。浩亹河源自刪丹州之南刪丹山下,水東南流七百余里,注湟水,然后與黃河合。又東北流一百余里,與洮河合。洮河源自羊撒嶺北,東北流,過臨洮府凡八百余里,與黃河合。”)又一日,至蘭州,過北卜渡。至鳴沙州,過應吉里,正東行。至寧夏府南,東行,即東勝州,隸大同路。自發源至漢地,南北澗溪,細流傍貫,莫知紀極。山皆草石,至積石方林木暢茂。世言河九折,彼地有二折,蓋乞兒馬出及貴德必赤里也。(思本曰:“自洮水與河合,又東北流,過達達地,凡八百余里。過豐州西受降城,折而正東流,過達達地古天德軍中受降城、東受降城凡七百余里。折而正南流,過大同路云內州、東勝州與黑河合。黑河源自漁陽嶺之南,水正西流,凡五百余里,與黃河合。又正南流,過保德州、葭州及興州境,又過臨州,凡一千余里,與吃那河合。吃那河源自古宥州,東南流,過陜西省綏德州,凡七百余里,與黃河合。又南流三百里,與延安河合。延安河源自陜西蘆子關亂山中,南流三百余里,過延安府,折而正東流三百里,與黃河合。又南流三百里,與汾河合。汾河源自河東朔、武州之南亂山中,西南流,過管州,冀寧路汾州,霍州,晉寧路絳州,又西流,至龍門,凡一千二百余里,始與黃河合。又南流二百里,過河中府,遇潼關與太華大山綿亙,水勢不可復南,乃折而東流。大概河源東北流,所歷皆西番地,至蘭州凡四千五百余里,始入中國。又東北流,過達達地,凡二千五百余里,始入河東境內。又南流至河中,凡一千八百余里。通計九千余里。”)
西北地附錄
篤來帖木兒
途魯吉。
柯耳魯地。
畏兀兒地。(至元二十年,立畏兀兒四處站及交鈔庫。)
哥疾寧。
可不里。
巴達哈傷。
途思。
忒耳迷。
不花剌。
那黑沙不。
的里安。
撒麻耳干。
忽氈。
麻耳亦囊。
可失哈耳。
忽炭。
柯提。
兀提剌耳。
巴補。
訛跡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