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二 志第十四
◎地理五江浙等處行中書省,為路三十、府一、州二,屬州二十六,屬縣一百四十三。(本省陸站一百八十處,水站八十二處。)
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
杭州路,(上。)唐初為杭州,后改余杭郡,又仍為杭州。五代錢镠據兩浙,號吳越國。宋高宗南渡,都之,為臨安府。元至元十三年,平江南,立兩浙都督府,又改為安撫司。十五年,改為杭州路總管府。二十一年,自揚州遷江淮行省來治于杭,改曰江浙行省。本路戶三十六萬八百五十,口一百八十三萬四千七百一十。(至元二十七年抄籍數。)領司二、縣八、州一。
左、右錄事司。(宋高宗建炎三年,遷都杭州,設九廂。元至元十四年,分為四隅錄事司。泰定二年,并為左右二錄事司。)
縣八
錢塘,(上。)仁和,(上。與錢塘分治城下。)余杭,(中。)臨安,(中。)新城,(中。)富陽,(中。)于潛,(中。)昌化。(中。)
州一
海寧州,(中。)唐以來為鹽官縣。元元貞元年,以戶口繁多,升為鹽官州。(是年,升江南平陽等縣為州,以戶為差,戶至四萬五萬者為下州,五萬至十萬者為中州。凡為中州者二十八,下州者十五。)泰定四年,海圮鹽官。天歷二年,改海寧州。海寧東南皆濱巨海,自唐、宋常有水患,大德、延祐間亦嘗被其害。泰定四年春,其害尤甚,命都水少監張仲仁往治之,沿海三十余里下石囤四十四萬三千三百有奇,木柜四百七十余,工役萬人。文宗即位,水勢始平,乃罷役,故改曰海寧云。
湖州路,(上。)唐改吳興郡,又改湖州。宋改安吉州。至元十三年,升湖州路。戶二十五萬四千三百四十五。(抄籍戶口數闕,用至順錢糧數。)領司一、縣五、州一。
錄事司。(舊設東西南北四廂。至元十三年,立總督四廂。十四年,改錄事司。)
縣五
烏程,(上。)歸安,(上。與烏程皆為倚郭。)安吉,(中。)德清,(下。)武康。(中。)
州一
長興州,(中。)唐為綏州,又更名雉州,又為長城縣。朱梁改曰長興。宋因之。元元貞元年,升為州。
嘉興路,(上。)唐為嘉興縣。石晉置秀州。宋為嘉禾郡,又升嘉興府。戶四十二萬六千六百五十六,口二百二十四萬五千七百四十二。領司一、縣一、州二。
錄事司。(舊置廂官,元初改為兵馬司。至元十四年,置錄事司。)
縣一
嘉興。(上。倚郭。)
州二
海鹽州,(中。)唐為縣,宋因之。元元貞元年升州。
崇德州,(中。)石晉置,宋因之。元元貞元年升州。
平江路,(上。)唐初為蘇州,又改吳郡,又仍為蘇州。宋為平江府。元至元十三年升平江路。戶四十六萬六千一百五十八,口二百四十三萬三千七百。領司一、縣二、州四。
錄事司。
縣二
吳縣,(上。)長洲。(上。與吳縣并為倚郭。)
州四
昆山州,(中。)唐以來為縣,元元貞元年升州。
常熟州,(中。)唐以來為縣,元元貞元年升州。
吳江州,(中。)唐以來為縣,元元貞元年升州。
嘉定州,(中。)本昆山縣地,宋置縣,元元貞元年升州。
常州路,(上。)唐初為常州,又改晉陵郡,又復為常州,宋因之。元至元十四年升為路。戶二十萬九千七百三十二,口一百二萬一十一。領司一、縣二、州二。
錄事司。
縣二
晉陵,(中。倚郭。)武進。(中。倚郭。)
州二
宜興州,(中。)唐義興縣。宋改義為宜。元至元十五年,升宜興府。二十年,仍為縣。二十一年,復升為府,仍置宜興縣以隸之。元貞元年,府縣俱廢,止立宜興州。
無錫州,(中。)唐無錫縣。元元貞元年升州。
鎮江路,(下。)唐潤州,又改丹陽郡,又為鎮海軍。宋為鎮江府。元至元十三年,升為鎮江路。戶一十萬三千三百一十五,口六十二萬三千六百四十四。領司一、縣三。
錄事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