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二 志第十四
錄事司。
縣六
長汀,(中。倚郭。)寧化,(中。)清流,(下。)蓮城,(下。)上杭,(下。)武平。(下。)
漳州路,(下。)唐析閩州西南境置,后改漳浦郡,又復為漳州。宋因之。元至元十六年,升漳州路。戶二萬一千六百九十五,口一十萬一千三百六。領司一、縣五。(本路屯田二百五十頃。)
錄事司。
縣五
龍溪,(下。倚郭。)漳浦,(下。)龍巖,(下。)長泰,(下。)南靖。(下。本南勝,改今名。)
江西等處行中書省,為路一十八、州九,屬州十三,屬縣七十八。(本省馬站八十五處,水站六十九處。)
江西湖東道肅政廉訪司
龍興路,(上。)唐初為洪州,又為豫章郡,又仍為洪州。宋升隆興府。元至元十二年,設行都元帥府及安撫司,仍領南昌、新建、豐城、進賢、奉新、靖安、分寧、武寧八縣,置錄事司。十四年,改元帥府為江西道宣慰司,本路為總管府,立行中書省。十五年,立江西湖東道提刑按察司,移省于贛州。十六年,復還隆興。十七年,并入福建行省,止立宣慰司。十九年復立,罷宣慰司,隸皇太子位。二十一年,改隆興府為龍興。二十三年,豐城縣升富州,武寧縣置寧州,領武寧、分寧二縣。大德五年,以分寧縣置寧州,武寧縣隸龍興路。戶三十七萬一千四百三十六,口一百四十八萬五千七百四十四。(至元二十七年抄籍數。)領司一、縣六、州二。
錄事司。(宋以南昌、新建二縣分置九廂。元至元十三年,廢城內六廂,置錄事司。)
縣六
南昌,(上。倚郭。至元二十年,割錄事司所領城外二廂、東南兩關來屬。)新建,(上。倚郭。)進賢,(中。)奉新,(中。)靖安,(中。)武寧。(中。至元二十三年,置寧州,縣為倚郭。大德五年,于分寧縣置寧州,武寧直隸本路。)
州二
富州,(上。)本富城縣,又曰豐城。唐自豐水之西徙治章水東,即今治所。宋屬隆興府。元至元十九年,隸皇太子位。二十三年,升為富州。
寧州,(中。)唐分寧縣。宋因之。元至元二十三年,于武寧縣置寧州,武寧為倚郭縣。大德八年,割武寧直隸本路,遂徙州治于分寧。
吉安路,(上。)唐為吉州,又為廬陵郡。宋升為上州。元至元十四年,升吉州路總管府,置錄事司,領一司、八縣。元貞元年,吉水、安福、太和、永新四縣升州,改吉州為吉安路。戶四十四萬四千八十三,口二百二十二萬四百一十五。領司一、縣五、州四。(大德二年,吉、贛立屯田。)
錄事司。
縣五
廬陵,(上。倚郭。)永豐,(上。)萬安,(中。)龍泉,(中。)永寧。(下。至順間,分永新州立。)
州四
吉水州,(中。)舊為縣。元元貞元年升州。
安福州,(中。)唐初以縣置潁州,后廢,復為縣。元元貞元年升州。
太和州,(下。)唐初置南平州,后廢為縣。元元貞元年升州。
永新州,(下。)唐為縣。元元貞元年升州。
瑞州路,(上。)唐改建成縣曰高安,即其地置靖州,又改筠州。宋為高安郡,又改瑞州。元至元十四年,升瑞州路,領一司、三縣。元貞元年,升新昌縣為州。戶一十四萬四千五百七十二,口七十二萬二千三百二。領司一、縣二、州一。
錄事司。(至元十四年始立。)
縣二
高安,(上。倚郭。)上高。(中。)
州一
新昌州,(下。)唐為建成縣,屬靖州,后省入高安。宋割高安、上高二縣地,升鹽步鎮為新昌縣。元元貞元年升州。
袁州路,(上。)唐為袁州,又為宜春郡。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總管府,領四縣,設錄事司,隸湖南行省。十九年,升路,隸江西行省。元貞元年,萍鄉縣升州。戶一十九萬八千五百六十三,口九十九萬二千八百一十五。領司一、縣三、州一。
錄事司。(至元十三年,設兵馬司。十四年,改錄事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