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二 志第十四
縣三
丹徒,(中。倚郭。)丹陽,(中。)金壇。(中。)
建德路,(上。)唐睦州,又為嚴州,又改新定郡。宋為建德軍,又為遂安軍,后升建德府。元至元十三年,改建德府安撫司。十四年,改建德路。戶一十萬三千四百八十一,口五十萬四千二百六十四。領司一、縣六。
錄事司。
縣六
建德,(中。倚郭。)淳安,(中。)遂安,(下。)桐廬,(中。)分水,(中。)壽昌。(中。)
松江府,唐為蘇州屬邑。宋為秀州屬邑。元至元十四年,升為華亭府。十五年,改松江府,仍置華亭縣以隸之。戶一十六萬三千九百三十一。(至順錢糧數。)領縣二:
華亭,(上。倚郭。)上海。(上。本華亭縣地,至元二十七年,以戶口繁多,置上海縣,屬松江府。)
江陰州,(上。)唐初為暨州,后為江陰縣,隸常州。宋為軍。元至元十二年,依舊置軍,行安撫司事。十四年,升為江陰路總管府,今降為江陰州。戶五萬三千八百二十一,口三十萬一百七十七。
浙東道宣慰司都元帥府(元治婺州,大德六年移治慶元。)
慶元路,(上。)唐為鄞州,又為明州,又為余姚郡。宋升慶元府。元至元十三年,改置宣慰司。十四年,改為慶元路總管府。戶二十四萬一千四百五十七,口五十一萬一千一百一十三。領司一、縣四、州二。
錄事司。
縣四
鄞縣,(上。倚郭。)象山,(中。)慈溪,(中。)定海。(中。)
州二
奉化州,(下。)唐析鄮縣地置奉化縣,隸明州。元元貞元年,升為奉化州,隸慶元。
昌國州,(下。)宋置昌國縣。元至元十四年,升為州,仍置昌國縣以隸之。后止立昌國州,隸慶元。
衢州路,(上。)本太末地,唐析婺州之西境置衢州,又改信安郡,又改為衢州。元至元十三年,改衢州路總管府。戶一十萬八千五百六十七,口五十四萬三千六百六十。領司一、縣五。
錄事司。
縣五
西安,(中。倚郭。)龍游,(上。)江山,(下。)常山,(下。宋改信安,今復舊名。)開化。(中。)
浙東海右道肅政廉訪司
婺州路,(上。)唐初為婺州,又改東陽郡。宋為保寧軍。元至元十三年,改婺州路。戶二十二萬一千一百一十八,口一百七萬七千五百四十。領司一、縣六、州一。
錄事司。
縣六
金華,(上。倚郭。)東陽,(上。)義烏,(上。)永康,(中。)武義,(中。)浦江。(中。)
州一
蘭溪州,(下。)本金華之西部三河戍,唐析置蘭溪縣,宋因之。元元貞元年,升州。
紹興路,(上。)唐初為越州,又改會稽郡,又仍為越州。宋為紹興府。元至元十三年,改紹興路。戶一十五萬一千二百三十四,口五十二萬一千五百八十八。領司一、縣六、州二。
錄事司。
縣六
山陰,(上。)會稽,(中。與山陰俱倚郭。有會稽山為南鎮。)上虞,(上。)蕭山,(中。)嵊縣,(上。)新昌。(中。)
州二
余姚州,(下。)唐余姚縣,宋因之。元元貞元年升州。
諸暨州,(下。)宋諸暨縣。元元貞元年升州。
溫州路,(上。)唐初為東嘉州,又改永嘉郡,又為溫州。宋升瑞安府。元至元十三年,置溫州路。戶一十八萬七千四百三,口四十九萬七千八百四十八。領司一、縣二、州二。
錄事司。
縣二
永嘉,(上。倚郭。)樂清。(下。)
州二
瑞安州,(下。)唐瑞安縣,宋因之。元元貞元年升州。
平陽州,(下。)唐平陽縣,宋因之。元元貞元年升州。
臺州路,(上。)唐初為海州,復改臺州,又改臨海郡,又為德化軍,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臺州路總管府。戶一十九萬六千四百一十五,口一百萬三千八百三十三。領司一、縣四、州一。
錄事司。
縣四
臨海,(上。倚郭。)仙居,(上。)寧海,(上。)天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