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紀二十一 起昭陽作噩,盡閼逢閹茂,凡二年
柔然可汗庵羅辰叛齊,齊主自將出擊,大破之,庵羅辰父子北走。太保安定王賀拔仁獻馬不甚駿,齊主怒,拔其發,免為庶人,輸晉陽負炭。
齊中書令魏收撰《魏書》,頗用愛憎為褒貶,每謂人曰:"何物小子,敢與魏收作色!舉之則使升天,按之則使入地!"既成,中書舍人盧潛奏:"收誣罔一代,罪當誅!"尚書左丞盧斐、頓丘李庶皆言《魏史》不直。收啟齊主云:"臣既結怨強宗,將為刺客所殺。"帝怒,于是斐、庶及尚書郎中王松年皆坐謗史,鞭二百,配甲坊。斐、庶死于獄中,潛亦坐系獄。然時人終不服,謂之"穢史"。潛,度世之曾孫;斐,同之子;松年,遵業之子也。
夏,四月,柔然寇齊肆州,齊主自晉陽討之,至恒州,柔然散走。帝以二千馀騎為殿,宿黃瓜堆。柔然別部數萬騎奄至,帝安臥,平明乃起,神色自若,指畫形勢,縱兵奮擊。柔然披靡,因潰圍而出。柔然走,追擊之,伏尸二十馀里,獲庵羅辰妻子,虜三萬馀口,令都督善無高阿那肱帥騎數千塞其走路。時柔然軍猶盛,阿那肱以兵少,請益,帝更減其半。阿那肱奮擊,大破之。庵羅辰超越巖谷,僅以身免。
丙寅,上使散騎常侍庾信等聘于魏。
癸酉,以陳霸先為司空。
丁未,齊主復自擊柔然,大破之。
庚戌,魏太師泰鴆殺廢帝。
五月,魏直州人樂熾、洋州人黃國等作亂,開府儀同三司高平田弘、河南賀若敦討之,不克。太師泰命車騎大將軍李遷哲與敦共討熾等,平之。仍與敦南出,徇地至巴州,巴州刺史牟安民降之,巴、濮之民皆附于魏。蠻酋向五子王等陷白帝,遷哲擊之,五子王等遁去,遷哲追擊,破之。泰以遷哲為信州刺史,鎮白帝。信州先無儲蓄,遷哲與軍士共采葛根為糧,時有異味,輒分嘗之,軍士感悅。屢擊叛蠻,破之,群蠻懾服,皆送糧餼,遣子弟入質。由是州境安息,軍儲亦贍。
柔然乙旃達官寇魏廣武,柱國李弼追擊,破之。
廣州刺史曲江侯勃,自以非上所授,內不自安,上亦疑之。勃啟求入朝;五月,乙巳,上以王琳為廣州刺史,勃為晉州刺史。上以琳部眾強盛,又得眾心,故欲遠之。琳與主書廣漢李膺厚善,私謂膺曰:"琳,小人也,蒙官拔擢至此。今天下未定,遷琳嶺南,如有不虞,安得琳力!竊揆官意不過疑琳,琳分望有限,豈與官爭為帝乎!何不以琳為雍州刺史,鎮武寧,琳自放兵作田,為國御捍。"膺然其言而弗敢啟。
散騎郎新野庾季才言于上曰:"去年八月丙申,月犯心中星,今月丙戌,赤氣干北斗。心為天王,丙主楚分,臣恐建子之月有大兵入江陵。陛下宜留重臣鎮江陵,整旆還都以避其患。假令魏虜侵蹙,止失荊、湘,在于社稷,猶得無慮。"上亦曉天文,知楚有災,嘆曰:"禍福在天,避之何益!"
六月,壬午,齊步大汗薩將兵四萬趣涇州,王僧辯使侯瑱、張彪自石梁引兵助嚴超達拒之,瑱、彪遲留不進。將軍尹令思將萬馀人謀襲盱眙。齊冀州刺史段韶將兵討東方白額于宿預,廣陵、涇州皆來告急,諸將患之。韶曰:"梁氏喪亂,國無定主,人懷去就,強者從之。霸先等外托同德,內有離心,諸君不足憂,吾揣之熟矣!"乃留儀同三司敬顯攜等圍宿預,自引兵倍道趣涇州,涂出盱眙。令思不意齊兵猝至,望風退走。韶進擊超達,破之,回趣廣陵,陳霸先解圍走。杜僧明還丹徒,侯瑱、張彪還秦郡。吳明徹圍海西,鎮將中山郎基固守,削木為箭,剪紙為羽。圍之十旬,卒不能克而還。
柔然帥馀眾東徙,且欲南寇,齊主帥輕騎邀之于金川。柔然聞之,遠遁,營州刺史靈丘王峻設伏擊之,獲其名王數十人。
鄧至羌檐桁失國,奔魏,太師泰使秦州刺史宇文導將兵納之。
齊段韶還至宿預,使辯士說東方白額,白額開門請盟,因執而斬之。
秋,七月,庚戌,齊主還鄴。
魏太師泰西巡,至原州。
八月,千辰,齊以司州牧清河王岳為太保,司空尉粲為司徒,太子太師侯莫陳相為司空,尚書令平陽王淹錄尚書事,常山王演為尚書令,中書令上黨王渙為左仆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