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友好心理健康教案(精選3篇)
傳遞友好心理健康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的情況,鑒真和尚東渡日本、隋唐與新羅的頻繁的來往、唐玄奘西游取經等史實。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講述隋唐時期我國同亞洲各國,這種友好交往對歷史發展產生的重大影響;總結出唐文化的世界意義。
[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為:唐朝與日本、天竺的交往。
本課的難點,在于理解封建時代的對外交往為何如此頻繁?它與當今的開放有什么區別?
[教法、學法]
應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啟發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教具]
唐朝對外交往相關多媒體、圖片。
[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上節內容。
2、導入新課:
在唐朝初期,卻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贏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擁戴。在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領尊奉他為各族的領袖——“天可汗”,這位皇帝是誰?他為什么能獲得各民族的尊重?通過上述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出要學習的新內容。
3、講授新課:
形象導入:可利用教材導入框提供的玄奘在天竺國受最高禮遇的故事,引入新課。或用本課講述的鑒真六次東渡的感人故事,引入本課,提出“鑒真為什么第六次才東渡成功”“鑒真不避風險,跨海赴日,說明了什么”一系列小問題,引入到本課的主題上。
一、各國把中國人稱為“唐人”
二、唐和新羅的外交關系:唐朝的外國留學生以新羅人最多。
三、唐朝與日本的關系:日本留學生里,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呂;唐朝赴日本最有影響的是鑒真和尚。(使用多媒體播放相關資料)
四、唐朝和古代閱讀的關系:
貞觀時,玄奘西游天竺取經,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他的《大唐西域記》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的重要典籍。
造紙術傳入天竺。
五、與波斯、大食的關系:唐長安城里的外國人,以波斯人為多。
本課的“玄奘西天取經”和“鑒真東渡”,學生早有耳聞,教師可讓他們先講自己知道的故事。然后教師講述時,重點讓學生注意傳說故事和歷史真相的區別之處。學生對《西游記》描述的唐僧西天取經故事印象較深,教師也可要求學生找出玄奘西游和《西游記》的描述的異同之處。
4、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小結。
5、練習:找一找,根據《唐朝對外主要交通路線圖》,你能找出唐朝時與中國有交往的國家和地區嗎?
6、作業:閱讀對比:如果有興趣,可閱讀《西游記》的任何一回。想一想書中有關唐僧的描繪與你所了解的玄奘有何相同與不同?
附:板書設計:
一、各國把中國人稱為“唐人”
二、唐和新羅的外交關系:
三、唐朝與日本的關系:唐朝赴日本最有影響的是鑒真和尚。
四、唐朝和古代閱讀的關系:
1、貞觀時,玄奘西游天竺取經
2、造紙術傳入天竺。
五、與波斯、大食的關系:
唐長安城里的外國人,以波斯人為多。
傳遞友好心理健康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彼此諒解、友好相處。
2.學會彼此以誠相待。
3.初步掌握處理矛盾的簡單技巧。
教學結構
(一)課時安排1課時。
(二)教學結構整體設計
1.以引言導入課堂教學,用枝繁葉茂的果樹象征“友誼之樹”。
2.展示情境,引導學生運用形象的方法拯救友誼之樹。
3.總結全課,引導學生在自愿的基礎上發表自己在“友情卡”上寫給好朋友的知心話,并伴以美好的音樂,以達到愉快交流的目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事先讓學生自愿分組,和自己要好的同學坐在一起。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學習起來更有積極性、針對性;二是為本課的學習打下伏筆,讓學生體驗到友情的美好。)
師:同學們,老師知道今天大家都是和你的好朋友坐在一起的,對嗎?和好朋友在一起學習生活、玩耍,你有什么感覺呢?
學生的回答除了快樂、幸福、高興、愉快等,還表示,生活中需要友誼,健康的友誼就像一棵繁茂的果樹一樣會帶給人陰涼,會帶給人清新的空氣和甘甜的果實。
教師將一棵“大樹”貼在黑板的正中央。
請學生討論:他們的矛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這樣的事情不解決會對他們有什么影響?
(將學生總結的內容如不遵守秩序、不誠實、記恨等寫在剪成黃樹葉、蟲子、壞蘋果形狀的紙上,再把這些紙貼到“大樹”上。)
師:你們瞧,伙伴間的友誼因為這些原因變得不再美好、牢固了,如果再不趕快補救,它就會像這棵大樹一樣枯萎死去。
(這個環節的設計運用了比喻的方法,讓學生形象地感受到自私、不誠實等都是破壞友誼的重要因素,從而引起學生對這個問題的關注。)
師:快讓我們一起來動腦筋想辦法救救我們的友誼之樹吧!請同學們自選一個案例,先討論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將解決辦法寫在“綠樹葉”“紅蘋果”上。
(解決辦法可以是通過交流達成諒解、道歉承認錯誤、不記恨、誠實、謙讓等,再按照小組討論的方法模擬表演怎樣解決問題。表演時由組內一名同學在旁邊進行點評,說出本組主要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問題,并用“綠樹葉”或“紅蘋果”覆蓋相應的“黃樹葉”和“壞蘋果”。)
師:剛剛同學們討論得很好,老師發現大家都能用聰明的頭腦和冷靜的思考幫助教科書中的同學解決問題。但是當我們自己遇到問題的時候,能不能還和剛才一樣呢?
師:(教師出示課前不記名調查結果的統計)調查顯示,我們班上多數同學都曾經與自己的伙伴發生過矛盾,很多同學能夠很快地解決矛盾,與伙伴重歸于好。但也有部分同學的問題至今沒有解決。老師已經讓他們把事情寫在卡片上,同學們愿不愿意幫助他們?請每個組的組長來抽取幾張卡片,與小組同學共同討論造成矛盾的原因和最佳的解決辦法,并寫在卡片上,由選出的代表向大家匯報,再請老師轉給被矛盾所困擾的同學。
(在教學實踐中,這個環節非常受學生歡迎,他們都興致勃勃地仔細分析事例。例如:有的學生說曾經因為小伙伴弄壞了自己東西而記恨他,失去了寶貴的友誼;有的學生說因為一次自己犯了錯誤,小伙伴向教師告狀,自那以后,他再也不理小伙伴了;有的學生說家長不讓他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玩,所以疏遠了伙伴。學生根據所學的內容為同學出謀劃策,排憂解難,充分體現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他們從別人的事例中吸取教訓,進行自我教育。需要指出的是,這些事例的選擇一定要經過當事人的同意,并一定是不記名的,教師要承諾為學生保密。)
師:相信那些被困擾的同學一定會從同學們為你們提供的方法中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法,我們也衷心希望你們可以重新找回失去的友誼。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一定懂得了應該怎樣和伙伴相處。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把你們認為最重要的幾條寫下來。
(二)總結
師:請同學們根據所學的內容,給你最好的朋友寫一張“友情卡”,把你最想對他說的話寫下來,并親手交給你的好朋友。同學們可以自愿將你寫的內容念給大家聽。
傳遞友好心理健康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讓幼兒能夠友好和睦地相處。
活動準備:
故事掛圖
教學流程:
1、教師講述故事《小黑馬》:
(1)提問:小黑馬和別的小動物一起玩,他們感到快樂嗎?為什么?
(2)組織幼兒討論:如果你是小黑馬,你會怎么做?
2、讓幼兒聯系實際生活談一談:你會和小朋友們友好相處嗎?
你是怎么做的?怎樣做才算是友好相處呢?(讓幼兒懂得大家在一起一定要相親相愛)
3、講述同伴之間友好相處的故事,教育幼兒好朋友要互相幫助、友好相處。
4、幼兒共同邊演唱邊表演《我們來做好朋友》,感受同伴之間友好和睦相處帶來的快樂。
活動的延伸:
在日常生活、游戲活動中注意觀察幼兒相處的情況,針對幼兒存在的問題,進行隨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