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美與心理健康(精選2篇)
音樂美與心理健康 篇1
為了讓學生的心理更健康,應致力提高他們的思想免疫力,提高覺悟,在自身的學習生活中甄別美丑真偽。在學生中,開展音樂鑒賞活動,歌曲評議活動,讓學生心明眼亮,也可拿社會上“民間文學”來評析,例如,有些農村地區有個習俗,大凡喜事喪事,總愛找人唱上幾段“民間小曲”,恐怕無論男女老幼一學就會,借此作個評論,效果尤佳。
要求學生正確地反觀自己,所謂反觀自己就是學生喜歡拿歌詞來對照自我,思想上產生向心力,向光性,這也是繞不過去的心理活動。有報載,學生唱“風風火火撞九州”不也真有學生在外撞下了事嗎?要讓學生正面觀照自己,不僅要發揮歌辭的豐厚的底蘊作用,把“中學生歌曲”作為學生的第二課本,還要教育學生守住道德的防線,法律的防線,讓學生的情感溶于“學風濃濃,書香陣陣”之中,為學生補上心理衛生心理健康的一課。
音樂美與心理健康 篇2
教者應努力讓部分學生在思想上心理上行動上“還原”,回到單純的、理智的、向上的、積極的可觸可感的“真境”,怎樣做呢?
一、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要為學生創設一個既活躍又嚴肅,既和諧又清凈的文化環境,如校園的“每周一歌”必“歌”,畫廊中的“校園文化展覽”必“覽”,“校園藝術節目”必“看”,讓學生上臺表演,讓學生演唱“校歌”,還可讓學生自編自演,以環境育人,向“全人”方向發展,例如學校師生自編自演的小戲曲“全家抗非”,就是一個相信科學破除迷信的小環境,讓人在歡快中得益非淺,凈化心理。
二、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利用課堂對學生融入人生教育,心理教育于審美活動中,這是教育的最好契機。最佳切入點。最佳選擇。比如說,教唱《歌唱祖國》一首歌,老師可對學生進行愛家鄉愛祖國的教育,讓鄉鎮之變打動人心,讓美妙的歌詞使學生“悟道”,讓一線之明,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