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活動教案(精選14篇)
美術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回憶玩耍中發生的快樂或者不快樂的事情,并用繪畫的形式進行表現。
2、感受玩耍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幼兒在園游戲照片、《美工》32頁
活動過程:
一、觀看圖片,回憶并感受與同伴一起玩耍的快樂。
1、引導幼兒回憶照片中進行的游戲,說說當時的感受。
師:這些都是小朋友在幼兒園游戲的照片,你們還記得里面的故事嗎?
2、引導幼兒思考在幼兒園或其他場所和同伴一起玩的經歷,說一說自己和同伴一起玩時印象最深的事。
師:除了照片里的故事,你還有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故事嗎?
3、鼓勵幼兒完整表示故事。引導幼兒說清楚故事中的人物,故事發生的場所以及事件。
二、畫一畫玩的故事,進一步感受與同伴一起玩的情意。
鼓勵幼兒將剛才講到的和同伴一起玩的故事畫下來。
引導幼兒合理布局畫面。
幼兒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三、分享畫面中的故事。
請幼兒和同伴、教師自由分享自己的"玩的故事"
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開展"玩的故事"繪畫活動,鼓勵幼兒嘗試將自己和好朋友游戲的故事畫成2-3頁的小型連環畫,適當提高難度。
美術活動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嘗試用一圈一圈擴大涂染的方式簡單表現出蘋果的外形特征,感受涂鴉的樂趣。
教學重點:
表現蘋果長大的情景、體驗涂鴉的樂趣。
教學難點:
能沿著固定的點一圈一圈的涂染擴大畫畫。
教學準備:
1、果園背景圖一張
2、紅色、綠色、黃色炫彩棒若干
3、蘋果樹輪廓若干
4、多媒體課件
5、音樂《我是一個大蘋果》
教學過程:
一、激趣欣賞。
1、播放ppt,引導幼兒觀察蘋果外形特征及顏色。
2、播放ppt,感知蘋果長大的過程。
提問:蘋果是怎么長大的?
小結:蘋果是慢慢長大的,先是長出小小的果子,然后慢慢一圈一圈變成大大的蘋果。
二、示范講解。
1、出示蘋果樹輪廓
2、出示繪畫材料
重點講解:
蘋果從一顆小小的果實一圈一圈向外轉圈慢慢變大
蘋果寶寶長的又大又圓,沒有小洞洞
加上柄柄牢牢地長在樹媽媽的身上
引導幼兒嘗試換色畫蘋果
3、個別幼兒演示
三、幼兒操作。
重點指導:
1、引導幼兒先畫一顆小果實,一圈一圈向外擴大畫。
2、指導幼兒將蘋果畫圓,沒有洞洞。
3、引導幼兒給蘋果加上柄柄。
4、鼓勵幼兒換色畫不同顏色的蘋果。
5、鼓勵幼兒將畫面畫滿。
四、作品欣賞。
1、將作品貼到果園里,互相欣賞。
2、說說誰畫的蘋果又大又圓。
3、在音樂聲中跳舞結束本次活動。
美術活動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色彩組合繪畫登高的意境。
2、繼續培養良好的操作習慣。
二、活動準備
1、范例一幅、顏料(咖啡色、黃色兩種,紅色、黑色、藍色等)、粗細不同的筆
2、知識準備:登高
三、活動過程
。ㄒ唬┱勗拰耄ぐl幼兒興趣
1、師:每年的重陽節,爺爺奶奶們都要登高,你知道什么是登高嗎?
2、小結:重陽登高既是健身,更是人們親近自然的高雅的社交活動。
3、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登高”圖,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引導幼兒欣賞圖中人們登高的情景。
。ǘ┙處熤v解示范
1、先用藍色顏料畫山,留出石階的地方。
2、用深淺不同的咖啡色畫石階。
3、在紙的角上畫紅色的、扇形的太陽。
4、用深淺不同的黃色畫太陽的光芒。
5、添畫樹和人。
(三)幼兒作畫
1、提醒幼兒作畫的時候注意畫面的安排和整潔,并且不要留有空白。
2、幼兒大膽、有序地繪畫
。ㄋ模、展示評價
展示登高圖,請幼兒說說喜歡哪幅作品,并說說喜歡的原因。
美術活動教案 篇4
美術活動教案
一、 活動名稱:夸張畫
二、 班況分析:
本班幼兒為大班幼兒,大班幼兒已經建立起初步的美感,對于畫面已經具備一定的欣賞水平,而且也具備了一定的繪畫技能、技巧,對于各種物體的形態的掌握較好。但在幾次的欣賞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于畫面上的情節能富有想象的描繪,但對畫面物體的形態和特征的概括卻有很大的難度。這說明幼兒在欣賞中沒有掌握運用概括的方法,在自身作品中不能充分體現出來。因此,我設計了這個有趣的夸張畫欣賞活動,讓孩子們從夸張的畫面上能很容易的去感知概括人物的形態、特征。并理解如此設計的目的。力求使孩子運用夸張的技法描繪人物動作,形態及生活習性的特點,并初步感受夸張藝術表現形式的美。
三、 活動目標:
1、 通過欣賞感知畫面中人物五表情與形態的夸張,并理解畫面中的夸張繪畫所表達的意義;
2、 通過欣賞,初步嘗試夸張畫的練習。
四、 活動重點:能夠通過欣賞感知畫面人物表情、形態上的夸張處,并理解其所表達的含義。
活動難點:能夠通過欣賞,尋找可夸張的因素,并在自己的繪畫作品中體現出來。
五、 幼兒經驗準備:
1、 欣賞過卡通畫作品,并能較好的理解作品;
2、 有一定的繪畫基礎,能夠表現人物特點。
六、 環境材料:
1、 夸張畫“兩個人”
2、 彩筆、畫紙
七、 活動過程:
。ㄒ唬 引入環節:
1、 出示夸張畫1,提問:“你看到了什么?”他怎么了?“啟發幼兒從畫面尋找原因,并進行猜想。(此部分使幼兒對欣賞產生興趣,即可以啟<br><p></p>發幼兒從人物表情,動作上去猜想和判斷,那他們猜想、判斷的依據就是他們觀察到的夸張之處。)
2、 出示夸張畫2,提問:“他怎么了?出什么事了?”鼓勵幼兒猜想事情的原因以及夸張畫1和夸張畫2的聯系。(啟發幼兒從人物的情節夸張處去構思故事的原因或結果)
3、 幼兒講一講“兩個人”的故事,并引導幼兒給故事起名字。
4、 教師介紹夸張畫,并引導喲額再次尋找畫面的夸張處,提問:“他們為什么把嘴畫的這么大?”“他們想要告訴我們什么呢?”(理解夸張的作用,為幼兒的創作做鋪墊,完成教學重點。)
。ǘ 創作環節:
1、 啟發幼兒回憶生活中一些情節中人物的特點,并找到可以夸張的因素,引發幼兒想一想自己要創作一張什么樣的夸張畫。
2、 鼓勵幼兒大膽繪畫。
。ㄈ 分享作品環節:
講一講我的故事。
美術活動教案 篇5
活動名稱:
救生圈。
活動目標:
嘗試用繪畫或粘貼的方法裝飾救生圈。
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鼓勵幼兒大膽正確的上色。
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準備:
各種粘貼材料、蠟筆、各色顏料。像救生圈形狀的作畫紙。
活動室布置:
收集各種款式的救生圈。
活動過程:
一、欣賞
夏天里,天氣很熱,有什么辦法使自己涼快?(幼兒泛講)
欣賞活動室四周的救生圈,引導幼兒觀察這些救生圈上的各種圖案花紋。
向幼兒介紹:夏天去游泳能使自己涼快,但不能一個人去游泳,必須在大人的帶領下去,并要套好救生圈,游泳時也要文明游泳。
二、制作
1、出示做的救生圈,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2、討論制作方法:
1)用蠟筆在救生圈上畫上自己喜歡的花紋與圖案。
2)找自己喜歡的手工紙,剪出各種形狀進行粘貼。
3)用顏料粉刷救生圈的顏色。
三、請幼兒說說自己救生圈的價格
讓幼兒根據救生圈上的花紋或者圖案,進行封閉式數數,數出的總數就是救生圈的價格。找找價格最貴的是哪一只救生圈。
四、延伸
“動手角”里有許多的材料,明天我們還可以繼續做出各種款式的救生圈來。
教學反思: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出來的操作活動。
小百科: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設備的一種,通常由軟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較小的輕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練習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膠制成,內充空氣,也叫作橡皮圈。另外,此詞也用作形容人胖,肚子周圍突出的一圈肥肉。
美術活動教案 篇6
大班美術活動:扎染
一、活動目標
1、繼續了解民族工藝——扎染,在初步嘗試的基礎上,進一步感受扎染制作活動。
2、體驗制作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第一次制作的幼兒作品展示
2、各種形狀的布、橡皮筋
3、紅、黃、藍、綠四色顏料盆,清水桶,抹布
4、剪刀,展示板
三、活動過程
。ㄒ唬┯變盒蕾p第一次制作的作品展示
1、誰的作品扎染成功了,為什么?(扎緊了)
2、誰的作品沒有扎染成功,為什么?(沒扎緊)
3、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讓橡皮筋扎的緊一點?(可以多繞幾根)
。ǘ┬蕾p老師的第二次制作
1、為什么會一朵花上出現幾圈花紋?(扎了幾圈橡皮筋)幼兒思考討論自己得出結論
2、為什么會出現幾朵花?(扎幾次橡皮筋)幼兒思考討論自己得出結論
。ㄈ├蠋熖崾荆1、如果染完顏色后,橡皮筋拆不開可嘗試用剪刀
2、制作完成后,用清水洗手,并擦干。
。ㄋ模┯變簢L試扎染制作活動過程
。ㄎ澹┳髌氛故
幼兒說說最喜歡的作品,為什么?
美術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與同伴玩變臉游戲的基礎上,仔細觀察并描述同伴的面部變化特點。
2、嘗試用夸張、變心的手法,創造面部的五官及輪廓。
3、能根據要求與同伴玩變臉游戲,感受臉型、五官變化的樂趣。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在與同伴玩變臉游戲的基礎上,仔細觀察并描述同伴的面部變化特點。
活動難點:嘗試用夸張、變心的手法,創造面部的五官及輪廓
活動準備:
1、將橡皮泥灌入氣球制作成可變形的軟質娃娃頭
2、記號筆、油畫棒等
3、幼兒用書《變臉》
活動過程:
一、欣賞視頻川劇表演“變臉”,欣賞后討論:這位演員在表演什么節目?他是怎么表演的?
二、今天我們也來做變臉娃娃,教師出示軟質娃娃,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并體驗其臉型的變化。
1、教師:這里有一個有趣的娃娃,他們什么地方有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教師以較慢的速度變化娃娃臉形,等待幼兒自己發現其中的變化。
3、教師:娃娃有趣的地方在哪里?你都看到那些變化?像什么?鼓勵幼兒大膽探索,自由變現。
三、引導幼兒討論,欣賞五官的各種的有趣變形。
1、教師:除了臉型可以變,我們的臉上還有很多地方可以變?
2、教師:試一試,怎樣讓你的臉變得更有趣、更好玩?
3、幼兒嘗試變臉,進一步感受五官的變形。
4、引導幼兒說出耳朵、眉毛、頭發等也可以變形,并鼓勵幼兒想象變形的樣子。
5、教師:看到各種各樣變形的臉后,你有什么感覺?
四、教師交代活動要求,指導幼兒創作。
把你覺得有趣的臉畫下來,提醒幼兒把臉畫得大一點,看誰的臉變得最好玩。
五、幼兒互相交流并欣賞作品。
你最喜歡誰變得臉,為什么?幼兒自由欣賞作品。
活動反思:
活動剛開始,我出示了川劇變臉的視頻,幼兒觀察到了視頻中人物面部的不同變化,為活動打下了基礎。在與同伴玩變臉游戲的基礎上,仔細觀察并描述同伴的面部變化特點。嘗試用夸張、變心的手法,創造面部的五官及輪廓。能根據要求與同伴玩變臉游戲,感受臉型、五官變化的樂趣。繪畫效果較好。
美術活動教案 篇8
給天使一對翅膀
1.欣賞繪本,感受畫面中線條、構圖及背景所傳達出來的意境和韻味。
2.充分發揮想象力,合理構圖,大膽添畫不同造型的翅膀和與之關聯的背景事物。
3.體驗“自己就是天使”的美好情感,享受創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PPT課件《給天使一對翅膀》。
2.水粉顏料,毛筆,黑色展板,幼兒或坐、或立、或趴、或奔跑等不同姿態的照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引入話題
師:小朋友,在你的心目中,天使是什么樣子的?
二、借助繪本PPT,欣賞畫面的藝術美
1.欣賞繪本第一部分,初步展開想象。
師:有一個小男孩,他畫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天使,我們來看一看她是什么樣子的。這個小天使想要一對與眾不同的奇特的翅膀,如果你是小男孩,你會送給天使什么樣的翅膀?
2.欣賞繪本第二部分,詳略得當地引導幼兒感受畫面大膽合理的構圖、流暢柔和的線條和與主題相互呼應的背景。
師:我們一起來欣賞小男孩給這個小天使畫了哪些與眾不同的奇特的翅膀。
重點欣賞:海浪翅膀柔軟的曲線和它的添畫背景,鮮花翅膀的造型和畫面構圖。
非重點欣賞:雪花翅膀中天使在畫面中的奇特動態,太陽翅膀與雪花翅膀的色彩對比,字母翅膀和折紙翅膀的奇特想象。
三、發揮想象,大膽表現
1.播放ppt:天使(事先
師:小天使也請來了許多天使朋友,讓我們期待他們降臨,我們來看看他們是誰。
幼兒發揮想象:為自己添畫什么樣的翅膀。
2.講解作畫要求:幼兒取回自己的天使形象照片,合理粘貼在黑色展板上,并為自己添畫想象的翅膀。
3.幼兒作畫,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重點指導部分:指導幼兒合理構圖、大膽作畫;根據幼兒的想象啟發幼兒添畫出有關聯性的背景事物。
四、展示作品,欣賞、講述
1.將幼兒作品進行大型連環畫式陳列,采取分組欣賞的形式,請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作品和理由。
2.活動延伸,閱讀繪本。
師:那小男孩子還為小天使畫了什么樣的翅膀呢?這本書《給天使一對翅膀》會為大家揭開謎底哦。
美術活動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米羅的畫作,洋溢著自由天真的氣息,表現出孩童般的純樸天真。他的畫中往往沒有明確具體的形,顏色也非常簡單。這些風格特點與孩子的審美情趣和美術心理特點極為契合,從這個角度來說,米羅的畫作是他貢獻給孩子的精神瑰寶。
活動目標
1.發現米羅作品中點、線、色塊等基本元素的特點,初步感知米羅作品的風格。
2.樂意大膽想象、表達對作品的感受,體驗欣賞名畫帶來的愉悅。
3.嘗試運用剪貼、添畫、噴畫等方法大膽創作具有米羅特色的作品,體驗想象、創作帶來的快樂與成就感。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有過欣賞美術大師作品的經驗,能大膽表達對作品的感受。
物質準備:米羅畫像及米羅作品ppt,米羅作品中的抽象色塊人手一塊,幼兒合作作畫的大畫紙四張,展板四塊。彩色卡紙邊角料、剪刀、漿糊、棉簽、水筆各若干。
活動過程
1.“送禮物”導入活動,引發初步的想象。
導人語:丁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件特別的禮物,猜猜看會是什么。
(2)集中交流分享。提問:誰來告訴大家你的小精靈像什么?
(3)將小精靈送到畫紙上,幼兒分成四人一組。
2.借助ppt介紹畫家米羅。
點擊ppt,出現米羅畫像。提問:有人認識他嗎?
小結:他叫米羅,是西班牙著名的畫家。他一生畫了許多畫,他的畫很特別,很有趣,能帶給我們豐富的想象,全世界許多的大人、小孩都喜歡他的畫。
3.欣賞米羅作品,了解表現特點。
(1)引導幼兒觀察想象畫面內容,初步感知夸張變形的表現風格。
(2)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米羅畫中點、線、色塊及“米”字的風格元素。
小結:米羅爺爺的畫真是特別,有用色塊、線條畫成的夸張變形的人和動物,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點子,還有許多標志性的、像小雪花一樣的“米”字呢。
(3)欣賞多幅畫作,再次感受米羅畫的風格特點。
提問:這些畫上又有哪些有趣的內容?和剛剛一幅畫有哪些一樣的地方?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這些畫有什么一樣的地方?
4.合作創作,教師適時鼓勵和引導。
(2)幼兒分組合作剪貼、添畫。
5.欣賞作品,體驗創作的快樂。
提問:你們的畫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你最喜歡哪幅畫?為什么?
活動延伸
將米羅作品陳列于活動室墻上,供幼兒自由欣賞。在活動區提供筆、卡紙等材料供幼兒自南創作。
美術活動教案 篇10
彩線連彩點
教學目標:能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大膽地涂繞。
1、 能按自己意愿涂繞出不同的形象,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2、 在涂繞中感受到繪畫的樂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能按自己意愿,大膽地涂繞出不同的.形象。
教學難點:線條變化的豐富性。
課前準備:油畫棒或彩筆,鉛畫紙。
教學過程:
一、 回憶童年,激發興趣。
1、 小時候,你們在墻上涂畫過嗎?
2、 有沒有被老師或家長批評過嗎?
3、 今天,老師給大家一個機會,讓小朋友們盡情的涂,有可能老師還會表揚你呢?
4、 請幾個小朋友上黑板上來涂,其余同學在紙上涂。
5、 你覺得黑板上涂了些什么呀?
二、 以趣導學
1、 觀察、思考,你看上面黑板上的小朋友畫的像什么呀?能不能把它們添幾筆,使它成為我們生活中熟悉的形象?
2、 試一試,請小朋友上黑板演示。
3、 比一比,看一看,打開課本欣賞。
A、 你認為它們好在哪里?
B、 看了這些畫,你認為還可以涂繞出什么?
C、 請學生在自己的紙上涂繞。
。ū頁P大膽的小朋友。)
三、 交流。
四、 布置作業
1、 小小組合作完成一張畫,小小組自己確定主題。
2、 學生大膽用線創作。
五、 教師巡回輔導。
重點是指導膽小的學生。
六、 點評
你認為誰畫得好?好在哪里?
美術活動教案 篇11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奇妙的瓶蓋
一、活動目標:
1.利用各種瓶蓋想象組合出各種形象及畫面,體驗創作的樂趣;
2.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二、活動準備:
1.各種瓶蓋鋪成一條“小路”;各種形狀的瓶蓋(圓形、橢圓形、正方形、星形……)
3.實物投影儀、音樂;
4.水粉顏料、黑色卡紙。
三、活動過程:
1.以森林旅行的情景,引導幼兒觀察“小路”,初步感知瓶蓋的特征。
(1)教師和幼兒在優美的音樂伴奏下,進入森林。
師:小朋友,這兒有一條奇怪的小路,它是用什么鋪成的?這些瓶蓋有什么不同?
幼A:這些瓶蓋的形狀不一樣,有圓形、橢圓形、正方形、星形……
幼B:瓶蓋的大小也不一樣,有的大、有的小。
幼C:還有它們的顏色也是各種各樣的。
(2)教師小結:這些瓶蓋各有各的不同,有的圓、有的方、有的大、有的小,而且它們都有正面、反面和側面。
(評析:幼兒置身于游戲情景中,主動積極地觀察、了解瓶蓋的特征,既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又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2.教師獎數字便故事《奇妙的森林旅行》,并以覆蓋的形式展示示范畫的創作過程。
(1)以故事形式激發幼兒探索瓶蓋作畫的興趣。
教師:有一位小姑娘也到森林去旅行,可是走著走著迷了路,這時一位小仙女從小路上撿起瓶蓋一揮,眼前出現了一片美妙的景象。
(2)播放音樂,在實物投影儀上逐一出示三幅創作過程圖,引導幼兒感受瓶蓋組合想象畫的美妙。
圖一:綠綠的草地上,飄著朵朵白云。(橢圓形瓶蓋滾成的綠色草地,不規則瓶蓋組合成朵朵白云)
圖二:草地上開滿了美麗的鮮花。(圓形瓶蓋印成鮮花)
圖三:花兒飛到小姑娘身上,她成了世界上最漂亮的小姑娘。(各種瓶蓋組合成小姑娘)
(評析:此環節利用神秘的故事情節,配以投影儀逐一展示利用瓶蓋作畫的過程,其中蘊含了色彩搭配、畫面布局等美術因素,為幼兒自由創作留有更大空間。)
3.引導幼兒在輕松的音樂伴奏下,體驗瓶蓋作畫的樂趣。
(1)幼兒在小路邊的卡紙上初步嘗試把瓶蓋組合成一幅想象畫。
師:小朋友,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你用哪些瓶蓋創造組合出一幅什么樣的美麗圖畫?想好了就選擇你需要的瓶蓋。
(評析:在幼兒對瓶蓋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讓幼兒自己動手進行探索,充分感收非美術材料作畫帶來的愉悅,使幼兒真正掌握瓶蓋這一特殊的作畫工具。)
(2)幼兒自由選擇,協調運用材料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從畫面的色彩、布局等方面進行自評、互評,交流作畫過程。
幼A:我用橢圓形評蓋的正面印出了樹葉,用各種形狀的瓶蓋蘸上各種顏色變出了五顏六色的花朵。
幼B:我用圓形瓶蓋的側面蘸上藍色,滾成了藍天和大海,又用星形瓶蓋的正面印出星星和海星。
幼C:我都是用的橢圓形瓶蓋,在它的正面蘸上黃色印了一幢房子,還用它的反面印出了許多小花。
(評析:幼兒的畫其實就是一種無聲的語言,表達著他們內心的獨特想法、看法,我們不強調幼兒作品形象的具體性和逼真性,而是通過他們愉快的作畫過程表達自己創造性的觀點,發展思維,發展語言體驗快樂,促進身心和諧發展。)
5.延伸活動:在美工區中為幼兒提供各類形狀的鈕扣、積木等,繼續引導幼兒組合成自由想象的圖案。
美術活動教案 篇12
總目標:
1,從古今中外的優秀繪畫作品中,體會到勞動——人類創造力的源泉,勞動是許多畫家經常表現的重要題材之一。不同時代的畫家通過勞動題材所表現的主題是不一樣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也是多種多樣的。它們所體現的思想內涵和藝術性的高低存在著明顯的差別。通過欣賞,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審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以及用口頭或文字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感受的能力。
2,通過對表現勞動題材的優秀繪畫作品的欣賞,培養學生對勞動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念。
課時分配:
2課時
教學準備:
將課本中所選的作品,準備成幻燈片,師生共同收集古今中外表現勞動題材的'各種美術作品。
教學實施:
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先讓學生通過比較、分析,談出自己對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然后再由教師歸納總結。
教學過程:
。1)屏幕展示《在激流中前進》、《糧食》、《清明上河圖》、《牛耕》、《搗練圖》
請同學們觀察,這些圖片反映了一個怎樣的共同主題?
(勞動)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這些美術作品所表現的勞動的性質和情節?
你對作品所表現的勞動場景有什么感受?
你對作品中任務的勞動心情和態度有什么感受?
請同學用語言敘述
(2)結合實際,由勞動中體現的精神聯系學習、生活中的應具有的精神。
由同學自主思考,回答
。3)小組合作,檢驗課前準備情況
你對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你了解作品的時代和社會特點嗎?
你能不能想象作者的創作意圖和要表現的主題?
。4)教師重點分析《在激流中前進》《清明上河圖》《紡織女》等作品,總結這些表現人類勞動的美術作品帶來的審美感受。
。5)同學討論不同的人物對勞動有什么不同的態度和情感?
你對人類勞動的意義有什么體驗和聯想?
你對“勞動創造世界”有什么體會和看法?
美術活動教案 篇13
設計思路:“路”相對于小孩完全不生疏,每日上幼兒園、回家、去玩都行走在公路上。穿越在都市大大小小的公路,在互相交錯里,就等于很多很多長長、彎彎的線。所以,設計“車子嘀嘀”的美術體會教學,讓孩子體會大伙兒一塊兒玩游戲一塊兒畫畫,是件非常高興愉快的事。
希望孩子表現的舉動:
1、通過讓孩子“開車”的切身實踐教學,體會集體游戲的高興愉快,進而體會日常生活內的美。
2、培育小孩勇敢使用蠟筆畫畫的綜合能力。
3、學習用蠟筆畫連續貫通、流利的線條。
要點:勇敢使用線條表現開車的場景。
難點:線條的連續貫通、流利。
教學預備:
1、畫畫教學用具:長形大畫紙紅、黃、藍色的蠟筆數個。
2、欣賞畫4幅,青草畫1幅。
3、紙箱小車子1輛,地拖一把。
教學過程:
一、創建“開車”的游戲,讓孩子體會集體游戲的愉快,進而啟發孩子在紙上“開車”的興致。
師:今日,我們來玩“開車”的游戲。我來做駕駛員,請孩子上車羅,開汽車羅,嘀嘀嘀,向前開,嘀嘀嘀,坐好啦,要轉彎啦,到了麥當勞……
師:玩開車時,心情認為怎樣?大伙兒一塊兒玩游戲時多高興呀。
二、啟發孩子怎樣表現車子開過的路。
1、觀測和察看剛剛玩游戲車子開過的路。
提問:你發現了啥?像啥?
2、各自展示青草與路的畫,用比較的方式,引導孩子對路的理解。提問:它和我們畫過的小雨點是一樣的嗎?
雨點的線條怎樣?
路的線條是怎么樣的?
3、幼兒教師演示,協助孩子處理好難點。
師:今日我們便用蠟筆當車子,嘀嘀,汽車向前開啦,一會往這邊轉彎,到了麥當勞,一會又往那邊轉彎,到了公園,嘀嘀嘀,上立交橋啦,繞個圈圈,開到非常遠非常遠地方。
4、啟發孩子創造的興致,勉勵孩子用喜愛的色彩蠟筆來扮演車子。
提問:你想開汽車去哪個地方?去那兒走過怎樣的路?你可上來畫給大伙兒看嗎?
5、交代畫畫要求。
師:今日教師為孩子預備了非常大的紙,我們一塊兒在紙上開車,桌子周圍有蠟筆,2個孩子一塊兒用1盒,大伙兒不爭不搶。
三、孩子創造,幼兒教師巡視來回指導。
四、點評與總結。
師:今日孩子開著車走了許多路,多漂亮呀!有何色彩?那一些路是啥模樣的?
師:一致做好了如此大的1幅作品,心情認為怎樣?
總結:孩子不爭不吵,大伙兒一塊兒玩游戲一塊兒畫畫,是件非常高興愉快的事。
美術活動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會用深淺間隔的方法粘貼。
2、手工活動時能細心耐心地進行操作。
活動準備:
1、紙剪成的毛衣。
2、彩紙條。
3、環境布置中有編結好的“毛衣”。
過程建議:
1、師生共同布置毛衣角并組織欣賞與討論:毛衣上的花紋漂亮嗎?是怎么編織的呢?
2、設問:怎樣讓毛衣上花紋的顏色好看?是不是顏色越多越好?幼兒操作。
3、幼兒交流、切磋:看看誰的毛衣好看,說說是怎么配色的。
4、幼兒再操作。互相協作,完成作品。
5、教師有意識地展示幾個幼兒的作品,集體觀察討論。
設問1:這里的毛衣都能進商店嗎?為什么?
設問2:你的顧客喜歡哪件毛衣?為什么?(顏色搭配好)請幼兒把已經完成、正確的毛衣陳列在“櫥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