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有趣的圖形娃娃(通用2篇)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有趣的圖形娃娃 篇1
開始部分:
1、圖片引入,請小朋友看圖片,指出這是魔術師。
2、教師出示魔術盒。今天老師從魔術師那里借了一個魔術箱,要給小朋友表演一個魔術。
(二)基本部分
1、復習鞏固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
師:變!你們看老師變出什么圖形了?
幼:幼兒說出名稱
師:它有幾條邊,幾個角?
依次變出不同的圖形進行辨別。
2、圖形變換,體會圖形之間的關系
(1)發禮物(師:小朋友們實在是太厲害了!魔術師剛剛悄悄傳話給老師,他說要獎勵小朋友們一套學具,讓小朋友們自己來當魔術師。)
(2)操作:動手動腦,感知圖形變換。
①請幼兒動手變一變(折紙),教師指導。
②請幼兒說說變化的結果:
正方形――變成了三角形還有長方形。
圓形――變成了半圓形。
長方形――變成了三角形,還有正方形。
梯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三角形——三角形、梯形
師:小朋友真棒,每個人都是厲害的魔術師!
3、拼一拼
師:小朋友們,咱們今天變出了這么多的圖形娃娃,我們就用這些圖形拼出一幅美麗的圖畫來送給你們的好朋友或者爸爸媽媽吧!
(1)幼兒動手拼貼(教師師指導)
(2)請小朋友說一說自己拼的是什么,用了那些圖形。
(三)結束部分:
請小朋友課后將自己的作品送給同學或者父母親,并同爸爸媽媽找一找家里有那些你認識的圖形,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1、請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媽媽找一找,你家里哪些東西是你認識的圖形。
2、在活動區投放圖形,自愿組合圖案。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有趣的圖形娃娃 篇2
設計意圖:設計活動時我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問題為內容。通過觀察、實驗,讓幼兒對周圍事物有興趣,且有求知欲;能從多方面不同角度提問,并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對人、事、物的好奇心。
活動一:大家來做小問號(綜合)
一、目標
1、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小問號”活動,增強求知欲與好奇心。
2、學習從多方面、多角度,使用什么、怎么、為什么等疑問詞提問。
二.準備
1、《小問號》故事掛圖
2、紙、筆
二、過程
1、教師提問引出故事
師:今天有位小朋友他叫小剛,他有許多問題,大家想知道他有哪些問題嗎?(想)
師:那老師幫你們問問他肯不肯告訴你們好不好?(好)
師:小剛你愿意把你的問題告訴我們班的小朋友嗎?
(請一位幼兒扮演小剛說:好啊,我非常愿意,我還把我的問題編成了一個故事;但是我有一個要求,我希望在我講故事時小朋友們要仔細的、安靜的、認真的聽,你們能做到嗎?)(能)
師:現在就由老師將小剛的故事講給你們聽,聽仔細了,他到底有那些問題。
2、教師生動的講述故事《小問號》,邊講邊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討論。
師:故事里小剛提了哪些問題?
(幼兒自由闡述,教師選幾位幼兒作答)
師:小剛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問題呢?
(幼兒自由表達)
師幼一起總結:小剛是個聰明的好孩子,愛動腦筋,對許多事情都喜歡提問題。
3.學做小問號
(1)、小朋友們想一想在我們身邊有哪些東西在變化啊?
(幼兒自由表達,教師選幾個事例舉得好的幼兒作答)
(2)、學習用“什么、怎么、為什么”等疑問詞及其助詞“嗎、呢”進行提問。
師:小剛在提問時都加上了“什么、怎么、為什么”等疑問詞進行提問,我們班的小朋友能不能也加上這些疑問詞進行提問呢?
(3)、教師鼓勵幼兒都做“小問號”能從多方面、多角度提出問題。
4.分組提問(把幼兒分成2——4組)
幼兒自由提問,教師認真記錄、指導幼兒正確使用疑問詞。
5.師生共同總結
大家要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疑問詞,表揚大膽提問的幼兒。
6.活動延伸:
(1)、鼓勵幼兒注意觀察周圍事物,善于發現問題,并能積極大膽地提問、
(2)、教師隨時將幼兒的提問記錄下來,并請家長配合做好問題的記錄。
(3)、設立“小問號”專欄,將幼兒所提的問題以繪畫或家長文字記錄的方式,公布在專欄中,鼓勵幼兒用多種方法尋求答案。
活動反思: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表現出了極大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自己尋求答案,孩子們的潛能得到了極大的發揮。
在圖書角,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些科學知識圖書,和科學家的故事的圖書。美工區投放了紙、筆等,鼓勵孩子將自己的問題畫下來,同時,鼓勵家長可幫助記錄問題。我們把小朋友的問題制作成一本小冊子,自選活動時,孩子可以隨意翻閱,遇到自己會回答的問題,就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在紙上,貼在相應的問題旁邊。孩子們只要有空,就會去翻一翻小冊子。這樣,既能讓小朋友嘗試用多種方法尋求問題的答案,同時,也更好的起到了幼兒與幼兒之間的無形的交流作用。
活動二:磁鐵的秘密(科學)
活動目標:
1、在探索中發現磁鐵的特性,充分感知磁鐵的特性,對之產生興趣。
2、能動手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塊磁鐵、回形針、紙片、紐扣、鐵夾子、小積木、易拉罐、硬幣、鐵質、鉛筆盒、螺絲等。活動室布置一些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
2.區域活動材料。
動物迷宮板6塊,每塊配有立體小動物,底部有回形針。
立體魚若干,頂部別有回形針,魚竿10根,線上系有磁鐵。
礦泉水的空瓶6只,里面裝有回形針。
U字形、長條形磁鐵若干。
活動過程:
1、引發幼兒解決問題,找出最佳方法。
師:有一位正在縫衣服的老奶奶,她一不小心把針掉在地上了,老奶奶眼睛不好使,摸了半天也沒摸著,現在請小朋友想想辦法,怎樣幫老奶奶把針找回來?(慢慢的找,用放大鏡找,用磁鐵吸)
2、幼兒感知磁鐵的吸力,教師演示。
師:剛才有個小朋友說用磁鐵從地上把針吸起來,我們來實驗一下。(教師用磁鐵把針從地上吸起來)
師:磁鐵把針吸起來了,它還能不能把別的東西吸起來呢?
3、幼兒感知探索磁鐵能吸住那些東西。
給幼兒提供:回形針、紙片、紐扣、鐵夾子、小積木、易拉罐、硬幣、鐵質鉛筆盒、螺絲等。
4、幼兒交流討論自己的發現。
師:小朋友真能干,用磁鐵吸住了很多東西,現在請小朋友仔細看一下你們吸上來的東西,有什么特點?有那些共同之處?(被吸住的東西摸起來硬硬的,都是鐵做的)
5、引導幼兒在活動室內自由尋找被磁鐵吸住的物體。
師:請小朋友拿起你們手中的磁鐵,找一找我們的活動室內,有那些被磁鐵吸住的物體。(幼兒在活動室內自由尋找)
6、幼兒相互討論交流在活動室內發現的那些被磁鐵吸住的物體的特征,進一步發現磁鐵的特性。
7、分組活動
(1)走迷宮:把磁鐵放在迷宮板的下面玩。
(2)釣魚:看誰在規定的時間里釣的魚最多。
(3)取回形針:不用手拿,也不能把瓶子倒過來,想辦法把回形針從瓶中取出。
U字形、長條形磁鐵:給幼兒想象的空間,自己想辦法并互相討論可以怎么玩,在玩的過程中有什么新發現。(教師可啟發引導幼兒,相互交流把玩法教給其他小朋友)
8、活動結束,交流活動情況。
(1)你玩了什么?喜歡這樣玩嗎?
(2)在玩的過程當中,你發現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延
伸:引導幼兒玩做指南針,并在生活中收集磁鐵的資料。
活動反思:這堂課從一開始教師就利用一個小故事,很快吸引住幼兒的注意力,抓住幼兒急于幫助別人的特點,引出磁鐵,因此顯現出磁鐵特有的特性,使幼兒充滿了好奇心,接下來又給幼兒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在操作中主動去發現磁鐵特有的特性。在這個環節當中,充分展示了幼兒的主動性并很自然的投入到科學的實踐當中。在最后的分組活動環節中,教師通過安排各種游戲讓幼兒對磁鐵的特性有了更加進一步的了解。整堂課的課堂氛圍嚴肅活潑,各個環節由淺入深,幼兒易于掌握,也培養了幼兒樂于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活動三:繪畫《我畫的我的問題》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繪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問題。
2、能大膽地構圖,比較確切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二、活動準備:(1)水彩筆、(2)白紙(3)問題圖書
重點與難點:
鼓勵幼兒使用“什么,為什么,怎么”等疑問詞。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小朋友們好,今天我們來上一節美術課,這節課美術課和以前上的美術課,畫的東西可不一樣?”“我們今天要來畫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懂的問題,自己把它們畫出來。”
2、師:“老師準備了很多有關于問題的圖書,下面我要請小朋友們來仔細觀察一下,看看書上都有些什么問題?”
師:“圖書看完后仔細想想有沒有自己想要問的問題。”
(二)分組討論
師:“現在小朋友們開動一下小腦筋,在日常生活中,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問題?”
請小朋友回答,老師做記錄,把孩子們想知道的問題記錄下來。
師:“現在老師請一位小朋友來和大家說說他想畫的問題,大家一起想想該怎么去畫這個問題。”
師:“我現在請小朋友用什么,為什么,怎么?來把自己想畫的問題來告訴老師。
師:“小朋友們想想要怎么才能讓別人很容易看出來你畫的什么問題?”
(三)幼兒繪畫
師:“現在我請小朋友來把自己腦子里想問的問題,用自己的畫表達出來。”
問題畫完之后,請小朋友到前面來大膽的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畫的問題。
(在表達問題時盡量用上什么,為什么,怎么,這三個疑問詞)
評講幼兒所畫的問題,告訴他們問題的答案。告知幼兒
,在遇到自己不懂的問題時,應該主動問爸爸媽媽或者老師,讓自己明白。
(四)布置“我畫的我的問題”問題專欄
師:“老師要把我們小朋友畫的問題,貼到我們的問題專欄里面,這樣讓更多的小朋友知道別人的問題,互相幫忙解答問題。”
活動反思:通過這節美術課,能讓孩子們開動自己的小腦筋,把自己平時遇到的不懂的問題,用畫畫的方式表達出來,也更好的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他們知道用什么,為什么,怎么這三個疑問詞來表達。在最后的“我畫的我的問題”專欄中,讓孩子們互相交流自己的問題,互幫互助解答問題,在不知道答案的時候,可以去問爸爸媽媽和老師,充實自己的小腦子,在看到別人的問題時,可能也會想到自己也有過同樣的疑問,這樣就得到了很好的解答。
綜合活動四:小發明展覽會
活動目標:
1、學習布置小發明展覽會,會按照一定分類標準擺放。
2、能大膽地向他人介紹自己班的小發明。
3、樂意教弟弟妹妹制作。
活動準備:
1、幼兒和家長已制作好的小發明作品
2、半成品材料若干提供給幼兒
3、組織其他班級幼兒來參觀
活動過程:
1、給一個區角活動區提供給幼兒進行布置
(1)討論:我們教室有一個小角落特別冷漠,想請我們小朋友給它布置漂亮、熱鬧一些,請大家想想看給它布置成什么樣子?(幼兒討論,提出自己的方案,引導幼兒布置展覽區的想法)
(2)師:今天我們將那個角落布置成發明展覽區,要怎么布置呢?作品怎么擺放?怎么樣分類放?
(3)根據幼兒的討論結果,選出好的意見的進行布置。
2、引導幼兒學會舉辦展覽會
(1)展覽會上有許多負責的人,那每個人負責的工作都是不同的請大家想想展覽會上會有那些負責人?都負責些什么呢?我們如何來分工?我們還要邀請一些客人來參觀小發明展覽會,那我們如何邀請他們呢?
(2)任務分配完成,請幼兒分工進行活動
分為三組:
一組幼兒負責給邀請來的小客人講解作品
二組幼兒負責教小客人一起來用半成品的材料來制作小發明
三組負責將做好的小作品分類擺放進展覽區內
3、一起參觀自己的小發明展覽會,并集體進行交流,覺得哪里需要增的需要增添或者減去的地方。
4、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整個課程氣氛比較活躍,幼兒都能夠沉浸在活動中,能夠互相幫助,發揮想象力一起完成活動區的布置任務和新作品的展示,對于來參觀的幼兒也能夠友好相處并能夠讓這些幼兒也很快融入活動中,但是整體環境比較混亂和亂,需要強調并提醒幼兒環保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