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河體育教案范文(通用7篇)
過河體育教案范文 篇1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的平衡性和協調性
2、提高幼兒的模仿能力和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
活動準備:
1、器材
梅花樁16個、軟性棍25-30個平均每人1個、軟性環50-60個平均每人2個、秒表;以及竹扁擔及塑料瓶(如下圖)
2、練習場地布置
①設置兩條跑道;
②將梅花樁分別布置在兩個跑道上,間距為25CM,均勻排列;
3、比賽場地布置
在跑道起點畫一條約1米長的起點線,在起點線正前方50厘米處設置梅花樁;
運動形式及動作要領:
1、樁上行走:幼兒身體直立,保持平衡從梅花樁上通過;
2、挑水行走:幼兒需要將“水”挑著,通過梅花樁;
運動過程:
第一部分 準備活動
徒手熱身操
第二部分 分項練習
1、平地挑“水”前進,每名幼兒1~2次;
2、身體直立、兩臂展開保持平衡通過梅花樁,每名幼兒1~2次;
3、挑“水‘通過梅花樁,每名兒童1~2次;
第三部分 運動競賽
幼兒按總人數分成兩組,站在各自跑道的兩邊,每個跑道有8個梅花樁。游戲開始后,每隊的`第一名挑好水要踩過8個梅花樁到達對面把水交給第二名孩子。在游戲過程中如果軟性環掉了或者幼兒從梅花樁上掉下來都算違規,在原地把環挑好迅速踩上梅花樁繼續進行游戲。
活動建議:
1、幼兒在挑水過河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對能力比較差的幼兒進行保護和引導。
2、游戲從簡到難,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性和克服困難的意識。
3、幼兒在自由練習挑水過程中注意不要相互推擠。
過河體育教案范文 篇2
設計思路:
為了豐富幼兒園區角活動內容,為孩子們創設可供操作、活動的區角游戲,每學期,我們都要組織幼兒收集廢舊物,通過啟發幼兒觀察物品特點,引導其創設玩法,來實現這些物品所隱含的教育價值。在這些物品中,可樂瓶是孩子們的最愛。他們會用可樂瓶進行踢球、投擲、打保齡球等游戲,并且樂此不疲。為了讓孩子們更為廣闊的領閱可樂瓶玩法的樂趣,科學利用可樂瓶對幼兒進行體能及動作訓練,我們設計了這節體育游戲課《過河溝》,通過讓孩子們觀察可樂瓶上的標記進行系列赤腳運動——單腳跳、雙腳跳、跨越及跑步繞行等,發展幼兒觀察力、空間感受力及身體平衡協調能力,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培養其勇敢、團結、挑戰自我身體極限的良好品質。
活動目標:
1、通過可樂瓶系列赤腳體育游戲,發展幼兒跳、跨、跑及身體平衡能力。
2、廢舊物的再利用,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3、培養幼兒勇敢、團結、挑戰自我身體極限的良好品質,發展創新精神。
4、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玩游戲的樂趣。
5、培養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活動準備:
1、教師一個裝了豆子的可樂瓶
2、幼兒人手一個可樂瓶,分四組,分別貼上四種標記,如圖:
3、音樂磁帶、山羊公公家
4、場地布置: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1、師生人手一個可樂瓶入場。教師出示裝了豆子的可樂瓶問;
孩子們,這是什么?可樂瓶會唱歌,你們想聽嗎?
2、播放音樂,用可樂瓶配打節奏,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3、師:可樂瓶不但會唱歌,而且還會跳舞呢!我們和它一起跳,好嗎?
4、在音樂的伴奏下,師生一起利用可樂瓶做準備操。
5、師:剛才,我們的小腳又蹦又跳,很辛苦,我們來給它按摩一下吧!——師生脫下鞋襪,習地而坐,用可樂瓶進行腳部按摩。
“洗洗腳”(可樂瓶置于腳板,雙腳來回搓動,活動腳板。)
“彈彈琴”(腳趾在可樂瓶上做彈琴動作,活動腳趾。)
“抱起寶寶搖啊搖”(平躺地上,雙腳夾住可樂瓶,腿部直立與身體呈90度角,左右搖擺雙腿,活動腿部肌肉。)
“我和寶寶睡個覺”(雙腿夾住可樂瓶,平直于地面,身體前傾,雙手抱腳,活動腰部。)
二:鍛煉游戲
1、師:可樂瓶不但會唱歌跳舞,還可以做很多的游戲,你們想不想試一試?
2、幼兒四散站立,利用可樂瓶創設各種玩法,教師巡回指導,并鼓勵幼兒學會采取合作的形式,使玩法突破局限性。在幼兒進行投擲和踢球等活動時,需要督促孩子們注意保持間距,保證安全。
3、幼兒互相介紹自己創編的玩法,鼓勵孩子們之間模仿學習,集體分享。
4、鍛煉游戲——看標記做動作“過河溝”
A:師:今天,山羊公公要請我們去做客,可是,去他家的路很遠,要經過一些小河溝,會有一些困難,你們有信心嗎?
師:這些小河溝是用可樂瓶擺成的,請小朋友按手中可樂瓶的標記在活動區里擺放小河溝。——幼兒根據可樂瓶上的標記看場地圖上的標記擺放要求進行小河溝的布置。
B:教師介紹過河溝的動作及觀察標記的要求,并分組進行鍛煉游戲活動
標記一活動區:單腳跳過小河溝
動作提示:幼兒在標記一活動區內,雙手叉腰,一腳彎曲,重心落在另一腳上,身體略向重心方向傾斜,保持跳躍時的平衡,連續跳過8個瓶距30厘米的可樂瓶。
標記二活動區:雙腳并攏跳過小河溝
動作提示:幼兒在標記二活動區內,雙手叉腰,雙腳并攏,連續跳過8個瓶距30厘米的可樂瓶,雙腳跳躍落地時雙膝彎曲,注意足部力量的緩沖。
標記三活動區:跨越小河溝動作提示:
幼兒在標記三活動區內,依次跨過8個瓶距60厘米的可樂瓶,在跨越的時候,要求幼兒注意一腳跨過后另一腳要馬上跟上,雙腳輪流跨越,身體保持平衡,不要搖晃。同時,注意跨越時的安全,避免踩在可樂瓶上摔倒。
標記四活動區:跑步繞過小河溝
動作提示:幼兒在標記四活動區內,根據可樂瓶擺放的形狀要求,呈S狀跑步繞過8個瓶距60厘米的可樂瓶。在繞行時,可增加活動的刺激性和趣味性,利用“河溝里有一條大鱷魚,千萬小心,不要掉進溝里啦!”做語言導入,教師扮鱷魚,適時的出現在河溝的不同地方,使幼兒跑步繞行時保持與瓶子之間的距離,避免掉進溝里,被鱷魚“吃掉”。
三:挑戰游戲——根據標記變化及時更換動作過河溝
游戲方法:教師在幼兒活動過程中,適時變化可樂瓶的擺放位置,引導幼兒學習觀察標記的變化及時更換動作。在變換可樂瓶的擺放過程中,可由易到難,從二種標記的混合到三、四種,加深幼兒動作變化的難度,發展幼兒的注意力及完成動作的靈敏性。
四:去山羊公公家
1、引導幼兒向山羊公公問好。
2、山羊公公:歡迎你們來做客,小朋友們辛苦啦!今天,你們表現的真勇敢。走了這么遠的路,肚子餓了吧,我請你們吃東西好嗎?
3、肢體放松運動——趣味互動小游戲《漢堡包》
兒歌:七個拉答七個拉答炒炒炒,(放松腿部肌肉)
崩個拉答崩個拉答飽飽飽,(放松腳步)
七個拉答炒,崩個拉答飽(放松腰部)
七個拉答崩個拉答漢堡包,——啊嗚(做吃狀,全身放松坐下)
4、足部按摩放松活動:
捏捏腳(放松腳背)
數數腳趾(放松腳趾)
小腳跳舞(放松腳腕)
碰碰小腳(小朋友互相碰碰小腳,放松整個足部)
5、組織幼兒洗腳,穿上鞋襪,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大班幼兒已經能夠自主的跑,跳,并能參加一些基本的體育活動,傳球這個游戲很受幼兒的喜愛,幼兒在游戲中能夠手腳并用,達到全身的協調運動。在游戲中能獲得很大的樂趣,它既增強了幼兒的體質,又強化幼兒的競爭意識和動作的協作能力。
過河體育教案范文 篇3
活動目標:
1.在手膝著地爬的游戲中,平穩地控制自己的身體。
2.喜歡參加體育活動,感受體育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有幼兒手膝著地爬的經驗。
2.物質準備:寬窄不同的爬墊、大小不同的沙包若干。
場地布置圖: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以游戲的口吻引發幼兒游戲的興趣。教師扮演螞蟻媽媽帶領"螞蟻寶寶"(幼兒)爬到螞蟻洞里做睡覺狀,然后說:"螞蟻寶寶們,天亮了,我們爬出來做游戲吧!"(幼兒依次爬出"螞蟻洞")請幼兒說一說螞蟻是什么樣子的。(爬來爬去、搬東西)引導幼兒學一學小螞蟻的動作。
2.基本部分(1)利用情景進行游戲。
"螞蟻媽媽"說:"孩子們,我們一起去散步吧。瞧,這里有一條又寬又深的河。咦?對岸是什么啊?聞起來可真香啊!小螞蟻想不想把豆子運回家啊?可是這條河又寬又深,我們怎么過河呢?"請幼兒自己想辦法,說出自己的想法。"這里有一座小橋(爬墊)可以幫你們過河。請你們每次搬一顆豆子,看看誰能又快又安全地回到媽媽身邊。"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路徑。教師隨機指導幼兒動作完成情況。
(2)分享交流教師說:"小螞蟻真聰明,你們是怎么掌握平衡,讓自己不掉到河里的?有的小螞蟻搬回來的豆子又大又香,可是有豆子大,小螞蟻不小心把大豆子掉到河里去了,怎么才能不讓大豆子掉到河里呢?你剛才是怎樣搬豆子的?你覺得哪種辦法最好?"(3)再次游戲請幼兒再次游戲,驗證自己的好方法,同時充分感受游戲帶來的快樂。能力強的幼兒可以運多次。
3.結束部分:幼兒放松練習:
師:"我們搬回了這么多豆子,真高興,我們一起來慶祝一下吧。"幼兒跟著老師做各種簡單動作。
(三)自由活動:
活動材料:小車、皮球、沙包、動物搖椅等重點指導:引導幼兒在固定的區域玩不同的運動器材,鼓勵幼兒對玩具有不同的玩法。
過河體育教案范文 篇4
【活動目標】
1、聽口令進行走、跑、蹲、踮等動作練習。
2、能聽清指令并按要求變換動作進行游戲。
3、感受手持彩帶轉動的樂趣和變換動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各色等長的彩帶若干。
經驗準備:幼兒之前吹過泡泡,知道泡泡是圓的。
【活動玩法】
1、教師抓住若干條彩帶的中間并略上舉,每個幼兒拉住一根彩帶的上端,圍成一個圓圈。
2、聽口令進行各種運動:圍著圓圈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蹲下來學小矮人走,踮起腳學高個子走,走到中間來,跑回原地等等。
【活動建議】
一、教師與幼兒進行游戲做熱身,導入活動。
師:我們大家都吹過泡泡,七彩泡泡很漂亮,今天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吹泡泡的游戲吧。
教師組織幼兒玩吹泡泡的游戲,練習圍成圓圈走走、跑跑等動作。
二、教師出示彩帶,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好玩的彩帶,有了這些彩帶我們就可以玩出漂亮的泡泡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該怎樣玩吧。
教師出示彩帶并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指導幼兒拉住彩帶的一端圍成圓圈,圍成漂亮的彩色泡泡,練習圍著圓圈走走、跳跳、跑跑等動作。
三、教師講解游戲的規則,組織幼兒進行游戲。
1、教師引導幼兒說說游戲的玩法,向幼兒講解游戲規則。
師:剛才我們用彩帶玩了吹泡泡的游戲,那誰能說一說我們是怎么玩的?在玩的時候我們該注意什么呢?
小結:在游戲時老師在中間抓住彩帶,小朋友每人拉住一根彩帶的上端圍成圓圈,大家一起圍著圓圈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但是大家在玩的時候要注意不能推推擠擠,要一個跟著一個走,只有有序的進行游戲才能玩的更安全更開心。
2、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游戲,互相討論可以做哪些動作。
師:我們剛才只玩了走走、跑跑、跳跳,還可以怎樣玩,可以做哪些動作?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玩玩試試吧。
小結:泡泡被風吹的一會高一會低,所以我們在走的時候也可以蹲下來像小矮人一樣走走、踮起腳學高個子一樣走走;泡泡變小的時候可以走到中間,變大的時候跑回原處。走的時候都用同一只手將彩帶拉直。
四、以泡泡被風吹破的情景結束活動。
師:剛才有一陣風吹過,我們的泡泡被風吹破了,破了的泡泡就不能再游戲了,讓我們的泡泡們去休息一下吧。
教師組織幼兒松開彩帶并回活動室休息,結束活動。
讓我也想想。老問題。
過河體育教案范文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及情節發展,并嘗試講述畫面中的故事。
2、教育幼兒遇事動腦筋、想辦法
3、認識漢字“馬”“牛”“松鼠”
4、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5、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學習讓幼兒懂得遇事要想辦法,動腦筋。
活動準備
頭飾、圖片、字卡、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師:小朋友們見過馬嗎?
幼:見過
師:那么馬是怎樣跑的呢?
2、幼兒集體學一學馬兒跑。
3、引出故事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關于馬的故事,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欣賞。
二、觀看課件,理解故事內容。
1、完整欣賞課件《小馬過河》。
2、認識漢字“牛”“馬”“松鼠”。
(1)師:故事中出現了哪些小動物?
幼:馬、牛、松鼠
(2)教師出示圖片嗎、牛、松鼠,并依次出示相應的漢字。
(3)集體認讀“馬”“牛”“松鼠”,并用馬、牛組詞。
3、提問:故事中小馬遇到了什么困難?
4、欣賞課件前半部分(開頭—牛伯伯說可以過去)
(1)師:故事中小馬去干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難?
幼:去幫媽媽送麥子,小河擋住了它的去路。
(2)師:當小馬不知道怎么辦的`時候,碰到了誰?
幼:牛伯伯
(3)師:小馬對牛伯伯說了什么?
幼:牛伯伯河水深嗎?
(4)師:牛伯伯是怎么回答的?
幼:水很淺,剛過小腿
(5)師:小馬聽了牛伯伯的話后是怎么做的?
幼兒自由說,過河/沒過河
(6)師:到底小馬聽了牛伯伯的話過河了沒有,我們接著往下看。
5、欣賞課件后半部分
(1)師:當小馬準備要過河的時候誰來了?
幼:小松鼠
(2)師:小松鼠對小馬說了什么?
幼:別過河,河水會淹死你的,昨天我的一個小伙伴就掉進河里淹死了。
(3)師:小馬聽了小松鼠的話后又是怎么做的?
幼:回去找媽媽
(4)師:媽媽對小馬說了什么?
幼:那條河到底是深還是淺,你自己去試了嗎?
(5)師:聽了媽媽的話,小馬最終過河了嗎?
幼:過河了
6、理解高、矮,深、淺不是固定不變的
(1)師:小馬通過自己的嘗試最終趟過了小河,為什么同樣一條河,牛伯伯說水淺,小松鼠說水深呢?
幼:牛伯伯高,小松鼠矮
(2)師:同樣一條河,牛伯伯高所以說水淺,小松鼠矮所以說水深。
(3)師小結:高、矮,深、淺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是隨著一個事物與另一事物相比較而變化的。
三、看圖講述故事
1、師:剛才小朋友們都觀察的非常認真,請小朋友看著圖片和老師一起把故事完整的講述一遍,好嗎?
2、看圖片講述故事一遍,注意動物之間的對話。
四、故事表演
過河體育教案范文 篇6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遵守規則的習慣。
2.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平衡力和動作的靈活性。
3.指導幼兒練習雙腳在有間隔的物體上移動踏板交替前進。
活動準備
1.音樂:《在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畔》
2.每人2塊塑膠墊。
活動進程
一、導入以郊游形式引入課題,激發活動興趣。做準備活動,活動幼兒身體各個部位。
二、展開
1.引發幼兒探索過小河的方法。
(1)幼兒討論過小河的方法。根據生活經驗討論講述。
(2)提出條件,嘗試探索在現有條件下過河的方法。只有兩塊磚的時候,你怎樣過河才不會把鞋踩濕呢?幼兒嘗試,教師觀察。
(3)請個別幼兒示范過河方法,比較多種方法的優缺點。
2.練習過小河的方法,掌握雙腳在有間隔的物體上交替前進的方法。
(1)幼兒自由練習。怎樣才會有快又穩?(側身移磚)
(2)請過河快的幼兒進行示范,引導幼兒發現奧秘:側身、間隔適合自己邁步的最大距離。
(3)集體比賽的形式練習交替移動。
3.游戲“過小河”介紹游戲名稱講解游戲玩法和規則幼兒在音樂聲中,有趣的`進行游戲。
三、結束
1.席地而坐做放松活動,拍肩、捶腿。
2.教師講評活動。
過河體育教案范文 篇7
活動目標:
1、使幼兒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觀察、多動腦筋、勇于嘗試的道理。
2、發展幼兒初步的比較分析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
3、通過活動豐富幼兒的詞匯:磨坊、為難、難為情。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錄音機、磁帶、字卡。
活動分析:
這個故事語言淺顯易懂,情節生動有趣,小馬這個形象也很可愛、很天真,適合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學習這個故事的重點是理解故事內容,明白蘊含的哲理。難點是理解大與小、深與淺的相對性。為突破重難點,在導入時先出示圖片,讓幼兒比較分析三種動物的高矮在水深一定的情況下會出現的不同結果。以欣賞課件為切入點,引起幼兒興趣,講述故事。進行提問:老牛是怎么說的?小松鼠是怎么說的?媽媽又是怎么說的?小馬又是怎么做的?請幼兒互相討論:為什么老牛說水才沒膝蓋呀?而小松鼠卻說她的小伙伴被淹死了。他們有什么不同呀?引導幼兒認識高和矮、大和小、深和淺不是固定不變的。欣賞課件,講述故事,總結故事中講述的道理。進行生活認知:生活中的事物都是不同的,在同一種情況下會出現不同的結果,所以我們要動腦筋想問題,勇于嘗試。
活動過程:
一、導入出示三張圖片,請幼兒比較三種小動物的高矮,涉及過河問題,將難點提前突破。
二、展開
1、展示課件,教師講述故事提問:(1)老牛說了些什么?(2)小松鼠說了些什么?(3)小馬是怎么做的?
2、展示課件、聽錄音。
提問:
(1)老牛說得對嗎?為什么?
(2)小松鼠說得對嗎?為什么?
(3)馬媽媽對小馬說的什么?小馬最后是怎么做的?
(4)故事講了一個什么道理?3、教師總結:碰到事情要多動腦筋想一想,還要動手去試一試,這樣才能聰明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