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術教案版畫鬼臉(通用4篇)
小班美術教案版畫鬼臉 篇1
教材分析:
本課是通過實際操作完成“六邊形三角椎體”的造型,然后,發揮大膽想象進行描繪添加,創造出一種奇形怪狀的臉譜形象。這種外沿為六邊形、內接三角椎體的造型,本身就具有一種形式美感。用其作為臉譜造型的基礎,用具象觀念看似乎離奇,從抽象觀點著眼就不盡然了。
教學目標:
1、能掌握“六面怪臉”的制作步驟、方法。
2、在做做玩玩中體驗設計制作的樂趣。
教學重點:
立體造型的六面怪臉的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
啟發學生大膽想象,運用多中材料、方法進行創造表現。
教具準備:
課件、示范作品、卡紙、剪刀、雙面膠等
學具準備:
正方形卡紙、正方形練習紙、剪刀、雙面膠、毛線、麻繩、羽毛、各種彩色紙等裝飾品(需要教師提前提醒)
教學過程:
一、欣賞激趣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件禮物,一段有趣的視頻,我們一起去看看。(播放課件)
教師提問:他們頭上或者臉上帶著的那叫什么?他們為什么要戴面具?你知道面具的由來嗎?
學生回答:(略)
那你們知道他們戴著面具有什么用嗎?
學生回答:好看;嚇唬人的;會令人害怕;裝神弄鬼……
教師總結:遠古時代,人們對自己生活的世界了解不多,若遇到天災人禍,便認為是鬼怪在興風作浪,為了把惡魔趕走,他們戴上面目猙獰的面具,并舉行隆重莊嚴的宗教儀式。表示人們對神靈鬼怪和大自然力的一種崇拜或者是期盼著人類能夠征服自然,他們戴上面具跳著奇怪的舞蹈進行表演,它們就具有了一種震撼人心的魅力。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活動保留到現在就變成了一些地方的風俗習慣,常常用于祭祀、葬禮或者是戲劇中使用,有的面具被當成純粹的裝飾性藝術品。今天咱們也來發揮想象力自己學習做面具,咱們做的面具叫六面怪臉。
板書課題:六面怪臉。
二、探索研究
1、教師出示六面怪臉的示范作品,請同學們欣賞。
教師:同學們,請大家欣賞老師帶來的六面怪臉,邊欣賞,邊思考,這個六面怪臉是用什么方法做的,總體可以分為哪幾個步驟?
學生回答:用了折的方法;畫的方法;裝飾的方法……
教師總結:我們從它的制作方法上看,總體可以分為兩步,第一步,完成造型,第二步,描繪裝飾。
板書:一、完成造型二、描繪裝飾
2、學習造型方法
(1)自學造型
教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27頁,自學書中制作步驟圖,看看自己能不能通過自學,完成第一步。
學生自學,用練習紙嘗試著做一做。
教師巡回檢查,看同學們的自學情況,發現問題。
(2)教師演示
(課件出示制作步驟圖)
教師邊指著圖邊提問1:示意圖里的虛線是什么意思?折的意思。
教師板書:-----------折同時演示第一步驟,邊對邊對折兩次,提醒同學們要山折或者叫凸折,折的時候要使勁壓一壓折痕。
再演示第二個步驟,四個角對著中心點折,提醒同學們要谷折或者叫凹折。
教師指著圖提問2:第三步驟圖里出現了實線是什么意思?剪的意思。教師板書:————剪同時演示。
教師指著圖提問3:第三步驟圖里的陰影部分是什么意思:貼的意思。教師板書:貼同時演示。
(3)學生完成造型
請完成的快的同學幫幫身邊的同學。
三、觀察思考
1、師:下面我們進行第二步,描繪裝飾,大家看看這個怪臉它到底怪在什么地方?(五官怪)
2、師:你能不能畫一些怪怪的眼睛、鼻子、嘴巴等(學生上臺畫)
3、師:如何畫出怪怪的五官呢,我們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比如夸張、變形的方法。板書(夸張變形)夸張變形是藝術作品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目的是為了強調事物的某種特征而大膽的改變事物的形象,這樣可以使形象更加鮮明、突出。(教師示范)
4、教師出示學生作品,請同學們欣賞(可準備一些有問題的作品進行對比)這些作品都沒有注意到五官要突出,色彩也不鮮艷。
教師板書:
這些都是我們在制作時要注意的'問題。
5、教師提問:那么六面怪臉除了用畫的方法裝飾你知道還可以用什么方法裝飾嗎?大家看看這些作品用了什么方法進行裝飾的?(播放課件)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根據自己所帶的材料運用各種方法,可以剪貼、穿插、鏤空等
四、創造表現
1、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2、將自己做好的作品帖在教室前面的黑板上或掛在繩子上。
五、交流評價
1、說說誰的作品最好看,為什么好看?
2、你認為“六面怪臉”是美還是丑?
六、拓展延伸小結本課
同學們,其實,六面怪臉并不丑,它經過我們同學們的精心設計與制作,本身就具有了一種美的感覺,一種藝術的形式美、夸張的美、色彩的美。(出示一個雙“六面怪臉”示范品,)看這個雙六面怪臉,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嗎?這個雙六面怪臉掛在墻上是不是非常具有裝飾性。其他材料制作的面具也非常好玩,一起欣賞。(課件出示其他方法做的“六面怪臉”)回去以后,你們也試著用各種方法做一做。
小班美術教案版畫鬼臉 篇2
活動目標:
1.在故事的啟發下,大膽想象并表現出各種形態的鬼臉形象。
2.嘗試用折疊的方法剪出左右對稱的臉部特征,會用兩種色彩創造性地印制作品,感受色彩的變化所帶來的美感。
活動準備:
1.幼兒對鬼臉有初步的認識。
2.課件:不同風格的鬼臉圖片。
3.剪刀,筆,油畫顏料,海綿球等。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欣賞有關鬼臉的作品,激發創作興趣。
(1)教師:這些鬼臉是什么樣子的?你還見過什么樣的鬼臉?
(2)教師:你想設計什么樣的鬼臉?
2.探索折剪鬼臉的方法。
(1)教師:看看鬼臉的左半邊和右半邊,你有什么發現?猜一猜,鬼臉可以怎么剪?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2)教師:折好后的紙,開口對哪一邊?五官畫在哪里?怎么剪?
3.幼兒創作(可多提供幾張紙供幼兒嘗試)。
(1)重點:鬼臉的造型。
(2)難點:半邊臉的設計。
4.拓印。
(1)教師:你喜歡哪一幅作品?猜猜,它是怎么印的? (請小朋友講述或演示)還可以怎么印?
(2)教師指導幼兒進行漏印活動。
5.展示幼兒作品,互相交流,談談自己作品的獨特之處。
(1)教師:你喜歡誰設計的鬼臉?為什么?
(2)教師:你在設計鬼臉時有什么困難嗎?你是怎樣解決的?
活動建議:
區角活動將作品布置在區域內,相互欣賞、交流,也可繼續設計其他的鬼臉形象。
家園共育和爸爸媽媽交流有關鬼神的故事,嘗試制作面具和道具。
【評析】
該活動中的'拓印方法基本是在學習、鞏固基礎上的拓展。幼兒可以根據自己設計的鬼臉形象選用顏色和印制方法,也可以根據戲曲臉譜的著色方法給自己設計的鬼臉印上合適的顏色。
小班美術教案版畫鬼臉 篇3
教學目標:
1、感受各民族臉部造型藝術的魅力及特征。
2、采用揉、捏、粘、壓等技法進行簡單的泥塑,創作一張奇特的臉,提高非寫實性造型能力,培養感知力、想象力、創造力。
3、培養學生耐心細致、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以及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用泥塑的方法表現一張造型奇特、富有創意的臉。
難點:五官的造型與裝飾。
教學準備:
1、古埃及面具、京劇臉譜等圖片資料;
2、泥、羽毛、彈珠、瓶蓋等小物品或各種廢舊材料。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1、 教師出示古埃及面具、京劇臉譜、貴州面具等圖象,看看跟我們普通的臉有什么不一樣?請同學們看了以后,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這些藝術品。
2、揭示課題:今天這一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做一張奇特的臉。
二、組織學生討論
1、 為什么這些臉看上去比較奇特?(分析這些藝術品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五官:夸張變形
色彩:對比強烈
2、 讓學生說說在哪里還見過類似的`藝術化的臉,和同學們交流交流。
3、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一些小朋友做的臉有多奇特!出示學生作品,看看他們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奇特的?
(1)臉的形狀
師:這些臉的形狀都各不相同,同學們觀察一下,它們接近什么形狀?
梯形 長方形 圓形橢圓 扇形
(2)臉的裝飾
設計時,要先想好臉的外形,可以是三角形、圓形,也可以是長方形,面具上的五官、花紋越奇怪越有趣。臉上除了涂上鮮艷的顏色,還可以用羽毛、樹葉、骨頭、繩子、刀劍來進行裝飾,這樣的臉就變得更奇特了。
三、學生創作
1、師:看了這些小朋友做的臉,你們是不是也很想玩一玩啦?好!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你準備設計一張怎樣奇特的臉。和你的小組伙伴說說自己的想法。(生討論交流)
2、學生創作,教師巡視輔導。
四、作業展評
1、學生作品展示,請設計者介紹設計意圖、制作經驗,請其余同學發表對作品的看法或修改建議。
2、教師對同學們的制作過程給予評價,對作品提出思考性建議并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繼續研究、完善。
教學后記:
由于上學期學過一堂面具設計課,和這一課有異曲同工之處,所以,學生學來比較輕松。更主要的是這一課的主要材料是學生非常喜歡的泥,他們把這堂課當作了一堂玩泥的課,所以,在感興趣的前提下,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了更大的開發,造型和裝飾能力有了一定的進步。如果要說有不足的地方,我想,在裝飾材料上還可更豐富些,這樣,學生的創新思維還會得到更多的啟發,更多的發展。
小班美術教案版畫鬼臉 篇4
課題:
第七課 夸張的臉
課時:
1課時
課堂類型:
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欣賞畢加索等大師的作品特點,同時觀察中國京劇臉譜中人物臉譜的變化特點。
2、指導根據學生自己的想象,同時模仿運用大師的表現方法和臉譜表現的特點,設計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模仿大師作品表現方法,設計有特點的作品
2、學生大膽想象,設計富有創意和夸張的形象。
教具學具:
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一)導入
(二)新授
揭題:夸張的臉
1、欣賞課本中的范例:
(1)《頭像》:非洲尼日利亞雕塑,眼睛很大,臉鼓的異常飽滿,脖子上掛的圈圈"淹沒"了下顎,很好的體現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態。
(2)《青銅人頭像》:中國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長,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現代人經常說的"招風耳"更夸張的形狀,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這件文物為揭開四川三星堆文化提供了歷史證據。
(3)《北方多聞天王》:中國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異常厚實,額頭處可見到常人沒有的圓形突出,這些特征都為了顯示天王的尊嚴與不可侵犯。
2、欣賞一些漫畫人物頭像作品,讓學生深入了解夸張。
3、請幾位同學做模特,對他們的某些特征進行夸張變形練習。
游戲:做微笑、憤怒、哭泣等各種表情。
觀察五官特征。
方法:觀察--分小組討論各種表情的五官特征---交流評價----欣賞圖片
4、提出作業要求:要求創作,畫面構圖安排得當;能概括表現人物表情;三、作業:表現一幅奇特的形象。表現形式可以畫,可以拼貼,可以拼貼和畫相結合。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四、作業展評:
五、課后拓展:
1、用鉛筆或鋼筆臨摹一幅自己滿意的漫畫作品。
2、對著鏡子畫畫自己帶有夸張性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