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衛生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教案(通用6篇)
小學生衛生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篇1
班會目標:
通過本次班會,明確搞好衛生的重要性。制定出具體的搞好衛生的計劃、措施。讓班級衛生面貌煥然一新。班會方式:合作討論,各抒己見。
參加人員:
全班同學、班主任。
班會時間:
20xx年9月2日
班會程序:
一、談話導入
主持人:最近一段時間。手足口病、流感病情十分嚴峻,那些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空氣中到處漂浮著的細菌令我們害怕。請大家想一想,我們要注意講究什么?
全體學生:衛生!
主持人:今天,我們開一節班會,主題是《健康伴我行》。板書主題:健康伴我行
主持人:宣布班會開始。
二、組織討論
1、結合“健康教育”介紹衛生的重要性。
2、討論:我們從哪些方面來注意衛生呢?
⑴個人衛生
學生自由交流:
①不能隨地吐痰。要吐在紙里包起來后在仍到垃圾桶里。
②教室要注意通風。
③每天都要擦柜門和窗臺。
④隨時關注教室衛生,發現附近有垃圾及時把它清理干凈。
⑤不隨手亂拋紙片,不隨處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在建筑物上留下鞋印、球印,不在校園墻壁、走廊、桌面等處亂寫亂畫、不損壞公物。不在教學區內吃零食,不向樓下拋雜物等。
師:剛才我們都是從個人的方面來講了要從哪些方面來注意清潔衛生。那么我們的第2個家——班級也要從哪些方面來注意呢?希望課后同學們展開討論與思考,在下周班會上我們來繼續探討這個問題。師:那么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學校發的這本健康教育知識問答。(師生共同學習)
師總結:同時要在告別不衛生習慣的同時,逐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自覺的、隨時隨地的撿拾地上的垃圾,擦洗墻上、桌面上、黑板上、地磚上的污點、污痕。我們不僅要注意自己的衛生,同時也要注意我們學習和生活的環境。希望大家能真正引起注意,讓我們在健康積極的環境中生活。為創建一個衛生整潔的校園環境多作貢獻。
3、評價監督機制:各人根據交流,整理出適合自己實施的具體措施,條款。號召同學從我做起,搞好班級衛生。同學們,這次班會開得非常成功,同學們發現了優點不足之處,并制定了可行的措施。愿同學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搞好我班衛生。班級衛生從我做起。互相監督,揭發違紀。
小學生衛生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篇2
一、教學目的:
1、健康教育是以傳授健康知識,培養衛生行為,改善環境為核心內容的教育,也是貫徹教育方針,實施九年義務教育教學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
2、健康教育是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使受教育者具有自我保健的意識和能力。
3、學生通過上述內容的學習:
(1)基本了解人體的正常結構及各部件的術語名稱,學會了坐、立、行及讀書、寫字正確姿勢。
(2)能自覺、自主地搞好個人衛生及保護眼睛和牙齒,懂得克服和戰勝不良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非一朝一夕之力能行,功在持之以恒。
(3)居家、旅行、郊游、體育運動、游泳等的注意事項和安全要求。
(4)初步了解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知道花草樹木,對改善環境的作用,自覺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不隨地吐痰、丟瓜皮果殼、雜物、垃圾。
(5)增強了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以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二、教學措施:
1、指導學生培養愛清潔、講衛生,不偏食、挑食、不過多吃零食的好習慣。
2、引導學生用自己學到的知識為鑰匙,從自己身邊的小事上,從日常生活中去發現不利健康的問題和隱患,加以克服和解決。
3、啟發學生在學好書本知識的基礎上,透過已知,發揮聯想,積極探索未知世界,特別是探索微生物世界奧秘的熱情。
三、教學用具:
掛圖、模具、模型
四、教學內容:
健康三要素
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陽光、空氣和水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意義,并學會如何充分利用這些維持生命存在的基本物質條件。
重點:懂得陽光、空氣和水對人體健康的重要。
難點:學會如何利用陽光、空氣和水。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陽光、空氣、水。問:陽光、空氣和水對人有什么好處呢?
二、讀課文,思考課文內容說的是什么意思。解釋:“生命三要素”:人的生命中很重要的三個因素。
三、看圖思考: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正在充分利用陽光、空氣和水。)
四、課外延伸。你還知道陽光、空氣和水有哪些用途嗎?同學討論:如果沒有了陽光、空氣和水,將會怎樣?啟發想象,讓同學們各抒己見。
五:今天,我們懂得了陽光、空氣和水是維持人類生存最基本的物質條件。
以后我們要學會充分利用它們。
作業:說一說陽光、空氣和水有什么用途。板書設計陽光、空氣、水。
小學生衛生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了解人體健康的定義。
二、教學重點
健康的定義,教學難點是為什么說心理健康是身體健康的保證。教具(課前準備)多媒體演示
三、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健康是什么?大家動腦筋想一下。
(二)健康包含的幾個方面(講述):
1、生理(身體)健康
這是健康的基礎,指人體結構完整,生理功能正常,是其他各項健康標準的基本條件
2、心理健康
具有同情心與愛心,情緒穩定,具有責任心和自信心,熱愛生活,和睦相處,善于交往,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知足常樂;心理健康是身體健康的保證。
3、道德健康
最高標準是無私奉獻,最低標準是不損害他人。不健康標準是損人利己或損人不利己;是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發展,高于它們。
4、社會適應健康:是指不同時間內在不同崗位上時各種角色的適應情況。適應良好是指能勝任各種角色,適應不良是指缺乏角色意識(如在單位是好工作人員,在家不一定是好父親或好母親)。能促進身體,心理,道德健康發展。
(三)閱讀課文,觀察圖示,了解一下健康包含的這幾個方面知識。重點講述一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表現,對比不健康的表現,指引學生改變不良習慣,培養健康的意識與行為。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指出青少年學生經常存在的一些問題,分組討論:
(1)如何處理與同學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差生
(2)如何對待殘疾人
(3)怎么處理和父母之間的關系
(4)關于自己的健康
(四)小結
小學生衛生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了解有關學生容易傳染上的傳染病的情況,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預防疾病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學生學習一些基本的預防傳染病的方法,增強學生預防疾病的意識。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了解有關學生容易傳染上的傳染病的情況,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預防疾病的方法。
難點:學生學習一些基本的預防傳染病的方法,增強學生預防疾病的意識。
三、活動準備
1、有關傳染病的資料與圖片。
2、學生用書。
四、活動過程
1、師幼談話,由學生比較熟悉的手足口病談到傳染病。
(1)、討論春秋季為什么是流行性的傳染病的多發季節?(春天和秋天氣候乍暖還寒陰雨綿綿,潮濕多霧,氣候多變。
(2)、教師告訴學生春秋季會有哪些流行性的傳染病會出現?(如:感冒、麻疹、咳嗽、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等
(3)、重點介紹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
(4)請學生講述自己生病時的經歷和感受。(如請醫生診治,要定時服藥,多休息,多喝水,痊愈后才回學生園上課等。教師講述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
(1)、學生運用自己的已有經驗討論討論。
(2)、請語言能力強的學生到前面來講一講小朋友們的經驗。
(3)、老師小結:咳嗽,打噴嚏,吐口水,,毛巾及手摸過的用具上都會留下細菌,都有可能會傳染手足口病的。
(4)、很多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和手足口病是一樣的。
五、學生討論: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1)、提問:我們應該怎樣預防傳染病?
(2)、學生自由回答。
(3)、老師小結:多喝開水,多吃蔬菜水果、不挑食,勤洗手,勤剪指甲,不喝生水,打預防針,不接觸生傳染病的人群。
六、帶學生到洗手池洗手結束活動。
小學生衛生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懂得吃飯要按時定量,講究飲食衛生。
2、使學生養成科學進食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難點
我們一日三餐的好處和平時在進餐時我們應當如何來做。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請問同學們,現在我們除了水果和點心牛奶外,在學校里我們每天都吃幾頓飯?
2、那么你們知道我們為什么要吃飯呢?對,就像汽車一樣,如果汽車不加油的話,它就不能夠再行駛了,我們人也是,如果不吃飯,同樣沒有了一切活動的能力。
(二)學習新課
一日三餐好處多。一日三餐是人體活動的需要,因為白天是人活動、學習的集中時間,人體需要大量的熱能供其需要。通常情況下,胃排空食物約3—4小時,也就是說進食后不到4個小時,肚子就會餓了,就又該進食了。如果到時你不吃飯的話,就會感到饑腸轆轆,頭昏眼花。科學安排一日三餐,進餐一定要做到定時定量,每個人的胃所能容納的食物量四有一定限度的。暴食會引起急性胃擴張,使胃損傷,吃得太少又會引起饑餓,使胃部空磨,引起疼痛。因此定時定量直接關系到兒童的身體健康。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飽,晚餐,向學生詳細解釋每頓餐為什么要這么科學飲食。一日三餐有規律,身體強健發育好:向學生講述三餐的科學和合理性。
(三)鞏固新知:
兩名學生一組,相互交流討論,看看你以前是如何進餐的,并談談你今后打算如何來引餐進食。
(四)課后小結:
通過講解,讓學生明白了吃飯的重要性,同時學生在自己相互討論的過程中,相互間提醒和幫助,使得學生能夠把課堂上所接觸到的知識,和自己的生活更加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
小學生衛生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道個人衛生的基本要求。
2、知道愛清潔講衛生是文明習慣,有利于健康,從小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3、了解簡單的衛生保健設施。
教學重點:知道怎樣做才是愛清潔的表現,明確愛清潔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知道愛清潔講衛生是文明行為。
教學過程:
一、比一比
師:同學們,讓咱們來看一看、比一比,誰的手、臉、衣服最干凈?同學們互比。
師:請做得好的同學說一說,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指名發言。
師:這些同學真是愛清潔講衛生的好孩子。
(板書:愛清潔,講衛生)
師:怎樣才能成為愛清潔講衛生的好孩子呢?讓下面這些同學告訴你。
二、學一學
(目的在于使學生懂得愛清潔、講衛生應該養成哪些良好的衛生習慣,為什么要養成這些衛生習慣。)
1、課件出示:小紅每天早上穿好衣服、馬上刷牙洗臉。
2、她做得對嗎?為什么要這樣做呢?(討論)
3、小結:每天早晚要刷牙洗臉,這樣不僅有利于自身的健康,而且是一種禮貌和對別人的尊重。尤其是如果不刷牙,那與別人說話時會噴出一股難聞的氣味,會讓別人不想接近你。
4、課件出示:小明飯前洗手。
5、(討論):他為什么要洗手?除了吃飯前要洗手,還有哪些時候要洗手?在和別人交往時手臟會造成什么后果?
6、小結:手經常摸東西,有很多細菌。手的衛生很重要,所以飯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如果手臟了不洗干凈,既影響健康,和別人交往時也不文明。
7、讀兒歌:
8、學生檢查自己的手,如果非常臟,下課后馬上去洗手。
9、課件出示:小華每天睡覺前,總是用溫開水泡泡腳,然后再把腳洗干凈。
10、說一說:她在做什么?泡腳有什么好處?
11、小結:每天睡前洗腳,又講衛生,又能促進血液循環,對身體健康有好處。
12、課件出示:小明每周都洗兩次頭發,隔一、兩個月就把頭發剪剪,這樣又干凈又精神;指甲長了,小紅總不忘剪一剪,每次洗手時還注意指甲里的衛生;夏天,小明每天都洗一個澡,然后換上干凈的衣服;冬天天氣冷,小明就一個星期洗一次澡,3、4天換一次衣服,保持衛生。
13、討論:這些同學在干什么?這樣做的好處是什么?不這樣做的危害是什么?
14、小結:講衛生要常洗頭、梳頭,這樣對大腦健康也有益;講衛生要常剪指甲,因為指甲長了容易長臟東西,臟東西里有很多細菌,不剪指甲容易把細菌帶到嘴里,使人生病;講衛生還要常洗澡,常換洗衣服,這樣才能保持清潔,增進身體健康。
15、交流:你有哪些講衛生的好習慣,給大家說說。
三、幫一幫
(通過分析,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1.課件出示:學生咬鉛筆、玩球后不洗手,用手揉眼睛、睡前吃東西、生吃瓜果。
2.學生四人一組說一說:他們哪些地方做得不對,你能幫幫他們嗎?
3.小結:做作業時,不能用嘴咬鉛筆,否則會把鉛筆上的臟東西帶到嘴里,使病從口入,很不衛生;玩完球后應該馬上洗手,因為玩完球后,手很臟,用手揉眼睛會得眼病。睡覺前不能吃東西,否則對牙齒不好,對身體也沒有好處;生吃蔬菜水果一定要洗干凈,因為很多蔬菜水果在生長過程中都要施肥,打農藥,不洗干凈就吃,很容易得病。這些不講衛生的壞習慣一定要改正。
四、議一議
1.師:有個同學叫小紅,她每天早上上學之前,都會對著鏡子照照,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2.提問:你想向她學什么?
3.小結:每天早晨上學之前,都應該照照鏡子,檢查一下自己的個人衛生做得怎么樣。看看自己的手臉洗干凈沒有;牙齒刷得白不白;頭發梳理得整齊不整齊;衣服整潔不整潔。都做好了,再去上學。
師:希望同學們向她學習,每天堅持自查個人衛生。比比誰最干凈,看誰能爭當衛生小標兵。
師總結:愛清潔、講衛生不僅有益于身體健康,還是一個人講文明、有禮貌的表現。相信大家都能做這樣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