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的故事》教案(通用7篇)
《貝的故事》教案 篇1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注意學生心理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因此,本課的教案設計中,我重點創設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合作學習。通過反復朗讀、在讀中想象、講解字理等形式提高識字教學效率;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欣賞圖片說話”等形式,為學生搭建理解詞語和運用詞語的平臺,鍛煉并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將“學”與“用”有機結合。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制作課件:“貝”字的字理演變圖,大海退潮的視頻,生字卡、詞語卡。
2.搜集有關漢字的故事。
學生準備:嘗試朗讀課文,圈畫生字并認讀。查找資料,搜集漢字小故事。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導入:你去過海邊嗎?你在那里看到過什么?(多媒體出示大海退潮時的情景,并定格到貝殼圖片。)你喜歡它們嗎?說說你見過的貝殼都是什么樣的,它們帶給你哪些快樂。
2.揭題:這一個個色彩斑斕的貝殼不但漂亮,還有一個個美麗的故事。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貝”的故事》。
3.教師板書:“貝”的故事。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美麗的海濱,漂亮的貝殼,承載著孩子們一個個瑰麗的'夢。新課伊始,引導學生交流在海邊的所見所感,直接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而多媒體演示更使沒有去過海邊的孩子在了解海趣的同時充滿遐想,在潛移默化中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學習做好有效鋪墊。
二、整體感知,初步識字
1.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根據自學提示,自主識字,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提示:
、僮杂勺x課文,圈出本課生字,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自學字詞。
②邊讀邊想:課文有幾個自然段?課文講了什么內容?
。2)小組合作互相讀詞,互相糾正讀音。在小組中交流自己識記生字的好方法。
2.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注意讀準生字的讀音。
平舌音:隨損財
翹舌音:珍飾賺
多音字:漂
3.出示詞語,學生自主認讀。教師提示“甲骨”一詞兩個字都是三聲,注意“甲”的變調。
甲骨文貝類漂亮珍貴飾品隨身攜帶容易損壞錢幣錢財賺錢賠錢購買貧困
4.自學反饋。
。1)先請四名同學合作讀,再請一名同學領著大家讀。
。2)把大屏幕上的生字的拼音去掉,再連詞讀。先自己小聲練讀,再開火車讀。
。3)把大屏幕上的生字變成紅色,指名連詞讀、單個讀。
。4)只剩下生字,指生讀并組詞。
5.交流自己識記生字的好方法,教師相機指導。
。1)利用圖片或實物識記。出示甲骨文的圖片或視頻,認識“甲、骨”;出示由貝殼做的飾品,認識“飾、品”;出示人民幣,認識“幣”。
(2)歸類識記!柏敗①崱①r、購、貧”都是貝字旁的字。
(3)利用熟字識記!凹住拧眱蓚字可以用“加一筆”的方法識記:曰—甲、巾—幣。
(4)相同結構歸類的方法識記!捌贰弊挚梢詫Ρ仁熳帧熬А⑸、眾”記憶。
(5)組詞識記。如:
隨:隨身、隨手、隨從;
類:人類、分類、種類;
珍:珍惜、珍愛、珍寶;
貧:貧苦、貧窮、貧困。圖片也可巧記“貧”:“分”發寶“貝”。
6.把這些生字送回到課文中,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
7.引導學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主要內容。
課文介紹了“貝”字的由來、演變及發展,共有兩個自然段。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本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師只是在學生需要的時候進行點撥指導,幫助學生由讀文、讀詞、識字,再到讀文,層層夯實。
三、觀察字形,指導書寫
1.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貝殼甲骨錢幣與財關
。1)學生朗讀生字并組詞。
。2)引導觀察“會寫字”中的9個字,發現規律。
2.同桌相互交流:在書寫這些生字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圖片注意“貝、甲、與、幣”是獨體字,書寫在田字格的正中間。
3.本節課指導書寫“貝、甲、與、幣、關”。
(1)貝:豎與橫折的折段一樣長,撇從豎中線起筆向左下格撇出,最后一筆是長點。
。2)甲:“曰”要寫得扁而寬,第四筆橫寫在橫中線上,末筆懸針豎寫在豎中線上,要寫得挺拔有力。
。3)與:第一筆是橫,第二筆豎折折鉤的第一折寫在橫中線上;上橫稍短,下橫稍長。
。4)幣:起筆是撇,“巾”的末筆豎寫在豎中線上。
。5)關:第二筆是撇,第二橫長,寫在橫中線上,撇、捺要寫得舒展。
4.教師范寫,學生臨摹感悟。
5.同桌間交流反饋,根據反饋結果,再臨摹。
6.通過實物投影,讓學生評價展示的寫字作業,說說自己的建議。
設計意圖:“識寫結合”是識字、寫字的有效途徑。本環節的教學注重教師“導”的作用,即引導學生分析字形,掌握書寫的要點,又注重同桌間的學習交流,“扶”和“放”有機結合。
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學生談收獲。
2.布置作業:
。1)書寫生字。
。2)朗讀課文。
(3)搜集漢字故事。
設計意圖:作業是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發現,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有機結合的有效途徑。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夯實基礎
1.課件出示本課生字。
。1)比一比誰眼明手快:迅速在課文中找出本課生字。
(2)男女生開展“詞語接龍”認讀比賽,讀課后“讀一讀,記一記”中的詞語。
2.導入: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字,我們的祖先在造字的時候賦予了每一個漢字獨特的意義,你發現漢字里的秘密了嗎?讓我們到課文中去找一找吧!
設計意圖: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學生對生字識記得快,忘記得也快。這就需要教師有目的地幫助學生強化鞏固生字,夯實語文基礎知識。此環節的設計不僅鞏固了生字詞語,還為學習新課做了鋪墊。
二、朗讀感悟,隨文識字
。ㄒ唬┠x課文,想一想: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內容?想好了先和小組同學說一說。
(二)引導朗讀,感悟第1自然段。
1.指生朗讀第1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個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分別講了什么內容?
2.學生匯報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1)在學生朗讀并匯報第一句話的內容后,指導學生抓住“水里、貝殼”進行朗讀指導。
。2)在學生朗讀并匯報第二句話的內容后,教師相機指導理解詞語“甲骨文”并識記生字。
、俪鍪驹~語“甲骨文、貝類”,學生開火車領讀詞語。
、诔鍪緢D片并講解甲骨文:
古代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最早的漢字。
、劢處熯叜嫼喒P畫邊講解“甲”的演變。
甲骨文圖片,像縱橫交叉的握柄!凹住弊值募坠俏膱D片圖片圖片(“十”的變形,握柄)+圖片(囗,抵御矛槍的硬牌,表示可持握的護牌)。造字本義:古代士兵作戰時手持的用來保護身體的硬牌,裝有握柄,可以抵御矛槍進攻;士兵一手持甲牌抵御防守,一手持戈戟展開進攻。
④教師邊出示字源邊講解“骨”的演變。
“骨”的古文字形“圖片”,上部“圖片”像人體均勻排列的肋骨;下部“圖片”像肉,表示“骨”與“筋肉”相連。造字本義:與肌肉、筋脈組織所相連的保護性支架。
、萦^察課文中的插圖,了解“貝”的變化,指生朗讀第1自然段的第2句話。你知道“貝”字的由來了嗎?(“貝”字就是根據貝殼的形狀演變而來的。)
圖片教師可指導學生講述“貝”字的故事,可以嘗試用上“因為……所以……”等關聯詞語。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1自然段。
。ㄈ┮龑Ю首x,感悟第2自然段。
1.指生朗讀第2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個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分別講了什么內容?
2.學生匯報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1)在學生朗讀并匯報第一句話的內容后出示詞語“漂亮、珍貴、飾品”。
①指生開火車朗讀詞語。
、诔鍪靖鞣N各樣的漂亮貝殼圖片。
、坌蕾p后指導學生用“漂亮”說句話。
讓學生動手查字典,指出讀音并組詞,如:piào,漂亮;piāo,漂流;piǎo,漂洗。圖片
、苤笇W生區別“漂”與“飄”,識記“漂”字,并鞏固它的3個讀音。
⑤出示各種貝殼制成的飾品,相機指導學生理解“飾品”的意思。相機識記生字“飾”。
、拗笇W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句話。
(2)在學生朗讀并匯報第二句話的內容后出示詞語“隨身攜帶、容易、損壞、錢幣”。
①指生認讀詞語。
、谥笇W生看看自己身上都帶了什么,理解詞語“隨身攜帶”,相機識記生字“隨”。
③教師分別拿一張紙幣和一個貝殼,引導學生造句,要用上“容易、損壞、錢幣”等詞語。
④相機識記生字“易、損、幣”。
、葜笇W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句話。
。3)在學生朗讀并匯報第三句話的內容后出示漢字“財、賺、賠、購、貧、貨”。
①指生朗讀漢字并組詞。
、谝龑W生觀察思考:這幾個漢字有什么共同特點?
、壑v解“貝”字作為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
、苣氵知道哪些帶貝字旁的字?
⑤出示課后習題“看圖,猜猜加點字的偏旁與什么有關”。
、拗笇W生有感情地朗讀第3句話。
(4)指生分句朗讀第2自然段。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將識字與學文有機結合,重點指導學生用結合圖片、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來理解詞語“甲骨文、隨身攜帶、飾品”;結合對“甲骨文”詞義的理解,借助漢字演變識記生字“甲、骨、貝”等,體現了學習方法和識字方法的多樣化。
三、鞏固練習,指導書寫
1.出示課后習題中的詞語,學生開火車領讀。
2.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貝殼甲骨錢幣與財關
學生朗讀生字并組詞。
3.本節課指導書寫“殼、骨、錢、財”。
。1)殼:上面是“士”,不是“土”,“士”的豎寫在豎中線上,禿寶蓋的橫鉤在橫中線上,最下邊的“幾”的撇和橫折彎鉤要寫得舒展。
。2)骨:上半部分的筆順是豎、橫折、橫折、點、橫鉤。
(3)錢:第五筆是豎提。注意右邊是兩短橫、一短撇,而不是三橫。
。4)財:“貝”末兩筆撇尖低,點高。
4.教師范寫,學生臨摹感悟。
5.同桌間交流反饋,根據反饋結果,再臨摹。
6.通過實物投影,讓學生評價展示的寫字作業,說說自己的建議。
設計意圖:寫字指導是低年級學習的重要環節。教師范寫,及時展評反饋,表揚優點,指出不足,這些都是對學生寫字的引導。
四、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總結全文。
漢字是美妙的、有趣的、靈動的。希望同學們課后搜集有關漢字的故事,領略中國漢字的美妙神奇。
2.布置作業。
(1)搜集有關漢字的故事。
。2)把“貝”的故事講給你身邊的人聽。
設計意圖:學語文是為了用語文。將課堂學習的收獲與身邊的人分享,是對所學知識的積淀,而課外搜集漢字故事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板書設計
1.識字寫字扎實。
本課教學中,我安排大量時間指導學生識字寫字,結合本課特點,在學生理解“甲骨文”的意思后,我出示“甲、骨”的簡筆畫,學生既加深了對甲骨文的理解,又能夠高效識記生字“甲、骨”。同時,我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隨文識字,做到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對學生書寫指導到位。
2.詞語理解多元。
學生對“甲骨文”一詞很陌生,但是,甲骨文作為漢字的起源,作為一種民族文化,卻是學生應該了解的。教學中,我通過圖片講解什么是甲骨文及通過簡筆畫講解“甲、骨、貝”的漢字演變,讓學生在看一看、想一想中感悟到詞語的意思!帮椘、漂亮”等詞以圖片的形式呈現,讓學生在直觀理解詞語意思的同時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
《貝的故事》教案 篇2
設計說明
本課主要通過講“貝”是什么,在甲骨文中是什么樣子的以及在古代有什么用途,用“貝”作偏旁的字表示什么等內容讓學生認識形聲字的規律,感受中國語言文字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學前準備
1.搜集有關貝的漢字。(師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體課件。(教師)
3.搜索貝類圖片、貝類飾品。(教師)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會認16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和“貝殼”等7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進一步了解漢字的意思與偏旁的特點。
學習重點
1.會認16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和“貝殼”等7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進一步了解漢字的意思與偏旁的特點。
學習難點 體會漢字字義與其偏旁的關系特點。
學前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教學過程設計
【板塊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大海退潮時的圖片:你去過海邊嗎?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2.出示貝殼圖片,簡單介紹。你喜歡它們嗎?
3.揭示課題:貝殼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飾品,還有更大的用處呢!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好好學習一下關于“貝”的故事。
【板塊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出示要求。
自由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生字新詞。
。2)標出課文自然段。
。3)把課文讀流利,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組織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生字詞學習方法。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新字。
(1)指認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2)開火車認讀生字。
。3)生字游戲:撿貝殼。
4.完成課堂作業本第4題:選一選,填一填。
【板塊三】整體感知,理清層次。
1.認真讀課文:
。1)把課文讀流利,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課文講了關于“貝”的哪幾件事?
2.反饋。
(1)自由朗讀,要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感受漢字的魅力。
同桌互讀互聽。
分小節展示朗讀。評價。
(2)你知道課文講了關于“貝“的哪幾件事?
a.講____字的起源。
b.人們把貝殼當作____用以佩戴。
c.人們把貝殼當作____購買東西,同時列舉與“貝”有關的漢字。
【板塊四】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要寫的生字:貝、殼、甲、骨、錢。
2.出示生字的動畫筆順圖,學生跟著書空。
3.在田字格中范寫,講解每個筆畫在其中的位置,學生按筆順說說筆畫名稱。
重點指導“
“殼”的上面是“士”;
“骨”的上部注意書寫筆順,第二筆是橫折,第三筆是橫折。
4.學生描紅。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樣才能把這些生字寫美觀?
5.展示學生作業,點評優缺點。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鞏固16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和“錢幣”等7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貝字的起源,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義。
學習重點 1.鞏固16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和“錢幣”等7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貝字的起源,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義。
學習難點 通過學習形聲字感受中國語言的博大精深。
學前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教學過程設計
【板塊一】復習導入。
1.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生字。
2.讀一讀,記一記:
珍貴珍惜錢幣紙幣
財富財產賠本賠禮
購買采購貧苦貧窮
3.撿貝殼生字游戲。
4.復述課文內容。
a.講____字的起源。
b.人們把貝殼當作____用以佩戴。
c.人們把貝殼當作____購買東西,同時列舉與“貝”有關的漢字。
5.導入新課。
【板塊二】精讀課文。
1.指名讀第1自然段:這一段介紹了什么內容?
。1)貝殼有什么作用?
(2)在甲骨文中,“貝“字的樣子像什么?
(3)引導學生歸納,這一段講的就是“貝“字的起源。
。4)拓展:介紹什么是甲骨文。
。5)介紹“貝”的寫法演變過程。
2.默讀第2自然段,這一段介紹了什么內容?
(1)貝殼的特點:漂亮、珍貴(解釋“珍貴”的意思。)
。2)貝殼在古代的用處:飾品、錢幣。
。3)為什么古人把貝殼當作錢幣呢?
(4)你知道“賺、賠、購、貧、貨”各是什么意思嗎?結合課文提示猜一猜。
3.除了書上列舉的貝字旁的字,你還知道哪些其他貝字旁的字嗎?
4.結合課后題:看圖,猜猜加點字的偏旁與什么有關。
5.完成課堂作業本第3題:想一想,說一說,也可以寫一寫。
6.結合課文的介紹,讀一讀并想一想“纟、日”與什么有關。并動手查查它們的意思。
7.課外收集資料,和同學分享漢字的故事。
【板塊三】指導書寫。
1.出示要寫的生字:幣、與、財、關。
2.出示生字的動畫筆順圖,學生跟著書空。
3.在田字格中范寫,講解每個筆畫在其中的位置,學生按筆順說說筆畫名稱。
4.學生描紅。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樣才能把這些生字寫美觀?
5.展示學生作業,點評優缺點。
板書設計 :貝“的故事
貝是什么?
貝的特點、用途。
與貝有關的漢字。
練習與作業
課內練習
1.課堂作業本第4題:選一選,填一填。
2.課堂作業本第3題:想一想,說一說,也可以寫一寫。
課外積累
1.課堂作業本第2題:讀一讀,記一記。
2.課外收集資料,和同學分享漢字的故事。
《貝的故事》教案 篇3
識字3 “貝”的故事
[教學目標]
1. 會認“甲、骨”等16個生字,會寫“貝、殼”等9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漂”。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貝字的起源、作用以及字形字義,進一步認識形聲字的規律。
3. 感受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教學重點]
1. 識記字詞,了解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義特點。
2. 總結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學課時]
1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達標檢測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大海退潮時的情景。
你去過海邊嗎?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2.課件出示貝殼圖片,簡單介紹。你喜歡它們嗎?
二、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什么內容?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本課和。
3.合作學習。
。1)小組合作學習課文中帶拼音的生字,互聽互讀。
。2)自由拼讀詞語。
4.檢查小組合作學習情況,出示我會認的生字。
。1)抽讀生字。
。2)摘蘋果游戲,鞏固生字。
。3)學習詞語。
。4)將詞語放回句子中讓學生練讀。
5.學習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比較字形:田—由—甲 品—晶 巾—幣
同偏旁識記:財、賺、賠、購
組詞識記:漂(piào漂亮)(piāo漂。
1.將下列漢字的音節補充完整。
損 ǔn 賺zh
貧p 甲j
珍zh 隨s
2.給句中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piāo piào
(1)水面上漂浮著一片樹葉。
。2)貝殼很漂亮。
三、再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
2.指名讀第1自然段,學生自由討論下列問題。
(1)貝殼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
。2)在甲骨文中,貝字的樣子像什么?
。3)引導學生歸納,這一段講的就是貝字的起源。
3.讀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的問題。
。1)出示第一句話,指名朗讀。
貝殼的特點:漂亮、珍貴(解釋“珍貴”的意思。)
古時候的人們喜歡把它們當作什么?(飾品)
。2)出示第二、三句話,舉手朗讀。
、俚诙湓捀嬖V了我們貝殼另外的特點是什么?(可以隨身攜帶,不容易損壞)
因為這個特點,所有貝殼被當作(錢幣)。
、诟鶕@個特點,用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與錢財有關)
、鄢藭狭信e的貝字旁的字,你還知道哪些其他貝字旁的字嗎?(學生查字典回答)
課堂小結:說一說,為什么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
3.讀課文,完成填空。
。1)甲骨文中的“貝”字,畫的是 張開的樣子。
(2)古時候,人們把貝殼當作 戴在身上,還把貝殼當作 。
4.貝殼有哪些特點?
、倨、珍貴
、诳梢噪S身攜帶
③和金子一樣閃閃發光
、懿蝗菀讚p壞
四、拓展延伸
1.教師總結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
2.出示課后第3題,學生討論分析加點字的偏旁與什么有關。
銅、鏡(金字旁與金屬有關) 珠寶(王字旁與玉石有關)
3.請你寫幾個帶有金字旁和王字旁的字。
4.你還知道哪些形旁表義的字?課后大家可以一起小組討論。
5.請寫出幾個帶有下列偏旁的漢字。
貝( )( )( )
钅( )( )( )
王( )( )( )
五、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將生字按結構進行歸類。
獨體字:貝、甲、幣、與
左右結構:壞、錢、財
上下結構:關、骨
上中下結構:殼
2.出示課件,教師指導書寫。
3.學生描紅,教師巡視指導,總結學生易錯字指導。
6.比一比,組詞語。
甲 巾
由 幣
壞 錢
懷 線
才 與
財 寫
《貝的故事》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1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夠認讀“甲骨文”“飾品”的`詞語,會寫“錢幣”等詞語。
4.進一步了解漢字的意思與偏旁的特點。
5.了解貝字的起源,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義。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啟發談話,說說對貝的了解,引入課題。
2.出示貝的圖片,指導學生觀察其形狀。
3.揭示課題,板書課文題目。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詞
1.鼓勵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自主認讀生字。
2.組織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生字詞學習方法。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新字。
。1)指認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2)開火車認讀生字。
。3)用生字組詞。
4.指導學生書寫。
5.指導學生小組合作,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漢字的魅力。
三、整體感知,理清層次1.鼓勵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自主認讀生字。
2.組織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生字詞學習方法。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新字。
。1)指認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2)開火車認讀生字。
(3)用生字組詞。
4.指導學生書寫。
5.指導學生小組合作,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漢字的魅力。
四、總結,拓展
總結本課學習內容
《貝的故事》教案 篇5
本節課是我上的是第一課時,上完后自己感覺有以下優點:首先是導課比較有趣。首先我通過展示漂亮的貝殼圖片讓孩子們看一看,夸一夸,充分展示孩子的豐富詞匯量,進而引出課題。隨文識字中讓孩子們先找出要認的生字,然后利用“語境識字”、“利用圖片記憶”、“猜字謎”等多種方式,盡量給孩子們創設有趣的識字氛圍。
當然,我感覺這節課也有很多遺憾的地方,不足之處有:
一、給孩子們預留的寫字時間太少,沒能及時提醒孩子們注意寫字姿勢,沒能展示更多的孩子的書寫。
二、整節課上得有點倉促。教會認的16個生字的時間有點倉促,不論是在讀生字,還是說識字方法上,時間都有點緊張。最后在檢測完詞語后,就沒有時間讓孩子們讀課文了,所以這個環節我就只能省略了。
三、課文中有幾處需要輕聲讀的字,要做出重點強調。比如“漂亮”中的“亮”,單獨讀時是四聲,可是放在此處則是要輕聲讀。我在講到此處時,忘記給孩子們提醒了。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積極向優秀的`老師學習,多聽他們的課,取長補短,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爭取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能有大的提高。
《貝的故事》教案 篇6
《“貝”的故事》是部編版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識字課文,本來用一個課時只講講“貝”的故事、說出形聲字特點、指導寫田字格生字即可,但為了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熱情和對祖國文字博大精深的自豪感,同時拓展更多的形聲字來開闊學生的視野、鞏固學生對形聲字的認識,我認為本課時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新加課時。
通過老師講造字的故事,拋磚引玉,引導孩子回家認真讀配套《主題叢書》,像學習講“貝”的故事、“萬”的故事、“水”的故事等有趣的漢字故事一樣,把造字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同時,我把集中識字當作本課重點,通過同座互讀、開火車讀、撿貝殼、摘蘋果爭當“識字大王”、放飛漢字氣球等游戲,不但兼顧到對孩子們長時注意力的吸引,還兼顧到對每一個孩子的認讀能力的鍛煉,既注意到培優,又照顧到了每位孩子的知識積累。
作業超市的設計與導課及課中練習呼應,使得重難點首尾相照。孩子只需要收集比如:三點水或言字旁的一類字,然后可以和其他同學交流分享,這樣不僅減輕了孩子的作業負擔,更有利于孩子們在交流中語言組織、溝通能力的培養。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教無定法,只有找到適合自己和本班孩子們的教學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教學。
《貝的故事》教案 篇7
作為低年級的語文教師,我們每天都要上的就是識字課,由于低年級學生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我的識字課很容易就變得枯燥而低效,我總是在琢磨,怎樣才能讓學生對漢字產生興趣,高興地識字學字,學習才能產生好的效果。
在備課、研究教材的過程中,二年級下冊識字課第三課《貝的故事》讓我眼前一亮,這課通過“貝”字演變的過程,滲透了漢字的字源字理。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認真做了教學設計,在學校領導和老師的幫助下,精心打磨,為學生上了一節生動的識字課。我發現學生對這樣的識字課有很大的興趣,整堂課氣氛活躍,學生興趣高漲,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于是,我的識字課堂加入了字理識字,引入了許多漢字故事,在學“寒”字時,我將寒字的金文寫在黑板上,啟發學生,“寒”就是屋子里有個人光著腳踩在冰上,說明天氣很冷,旁邊放著一些稻草取暖,但是仍然無法御寒。說明天氣真的很冷。就這樣,學生不僅知道了寒字的意思、記住了字形,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在課堂上探究生字的熱情。
同學們一邊學習生字,一邊了解了這個生字形與義之間的關系,更加深刻地記憶了它的字形與含義,更明白了蘊含在漢字背后深遠的文化含義。在潛移默化中,孩子們在課下也學著自己去查閱資料,和家長一同學習漢字故事。同學們慢慢喜歡上了學生字,學語文,學語文氛圍很濃。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獨樹一幟,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每個漢字背后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愛漢字就是愛我們的文化,愛我們的祖國。激發學生識字興趣,讓孩子們從小愛上漢字,了解漢字文化、將我們的漢字文化傳承發揚是我們語文老師光榮而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