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精選10篇)
湘教版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瓶罐的不同造型特征。
2、學生掌握基本的構圖原理,學會在畫面中正確的取景。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對構圖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構圖知識合理的安排畫面。
教學難點:
物體在畫面中的前后關系和疏密變化。
教具準備:
各種形狀的瓶罐貼紙、若干瓶罐實物。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激發興趣
1、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
老師最近打算開個照相館,現在正準備招聘些攝影師,同學們有沒有興趣去試試呢?
想應聘上我們照相館的攝影師可沒那么容易,攝影師不但要能給客人擺上漂亮的pose,調整好恰當的位置拍出照片,還要懂得應用處理這些照片,黑白照最好要有漂亮的花紋,彩色照要有鮮艷豐富的色彩。總之,要經過層層考核選拔,擇優錄取,同學們都有沒有信心。
為了同學們能夠更好的發揮實力,老師準備了一個小小的培訓,提高應聘小攝影師們的攝影技術,老師請了一些朋友來幫忙,看看誰來了?
2、出示課題:瓶瓶罐罐
3、提問:攝影師要有著敏銳的觀察能力,誰能發現它們和你們平時所見到的有什么不同?(大小不同、高低不齊、胖瘦不一,就像真的瓶罐一樣。)
二、實物展示,引導觀察
1、出示各種瓶罐實物,引導學生認識瓶罐的造型特征。
(1)提問:誰來說說這些“客人”都有什么樣的外貌特征。
(2)學生自由發言,交流討論。
2、引導學生正確的選擇靜物。
(1)提問:什么樣的瓶罐擺放在一起照出的照片才會美觀呢?
(2)學生自由發言,交流討論。
3、學生選瓶罐,初步感受靜物搭配。
4、:選擇高大的物體做主體,小些的作陪襯,擺放中同時要注意它們的高矮、大小、胖瘦的搭配。
三、嘗試體驗,深化認識
1、擺瓶罐畫,認知遮擋,感知瓶罐間的前后關系和疏密變化
將多個已經畫好并剪好的“瓶罐”后面貼上吸鐵石,單個的擺在黑板上,請學生選擇需要的擺在準備好的白紙上,體驗瓶罐在畫面中的前后關系和疏密變化。
2、:一般來說,主要物體安排在畫面的主要的合適的位置上能使畫面的主體突出,物體的擺放有大有小,有前有后能使畫面更加生動美觀。
四、欣賞感受,探究感悟
1、多媒體圖片展示,不合理和合適的搭配。
(1)太偏(2)太小(3)太散(4)太滿(5)合適
板書:(貼紙)
2、作品賞析,通過欣賞名家的繪畫作品,加強對構圖的認識。
課件展示:《桃子與玻璃杯》、《瓶花》、《靜物與水壺》
3、學生:畫面的主體物應放在畫面中心略偏的位置上,構圖要飽滿,這樣既能突出主體又不會顯得呆板,將物體安排在合適的位置上會使畫面更具美感。
4、教師示范,結合瓶罐的不同特征,邊講邊畫。
(1)著重描繪主體,將整體形象表現完整。
(2)陪襯物應注意取舍,主次分明。
(3)線描畫應注重線條的干脆利落,彩色畫應注重色彩的搭配豐富與完整。
湘教版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各種有特色的賀卡,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審美意識
2、使學生能夠選擇身邊的各種材料,大膽地高計賀卡,體驗繪制的樂趣
3、在賀卡作品中表達自己的美好萊的祝愿,增進情感的交流教學準備:收集有個性的賀卡、準備紙張、剪刀、膠水
教學重點:
讓學生認識、了解各種個性賀卡、并能動手繪制一張
教學難點:
賀卡的材料的運用的巧妙,作品有創意
教學過程:
一、欣賞激趣
師生共同交流收集的各種賀卡、分析作品的材料的運用及表現方法,激起創作的熱情。
二、體驗材料
展示課前準備的各種舊材料及紙張,探討如何運用到作品中。鼓勵學生自由、大膽的想像設計、體驗創作的樂趣。
三、動手制作
讓學生在充分感受到了材料的基礎上運用簡單的剪、貼、揉、卷、折、撕等多種方法來繪制一張賀卡。
四、交流作品
在賀卡的空白處寫上祝福的話語。集體互贈作品,欣賞評析不同的風格的賀卡。
湘教版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瓜果在大小、形狀、色彩和質感等方面的不同特點
2、能掌握切挖、拼接、組合等多種方法設計制作作品
3、引導學生感知美存在生活中,激發學生大膽參與和積極創作的興趣教學準備:課件《瓜果也美麗》、視頻展示臺。學生準備好各種各樣的水果,小刀、水彩等繪畫工具
教學重點:
啟發學生充分利用瓜果本身的大小、形狀、色彩進行充分的想像、能巧妙地運用拼接、切挖、組合等方法進行制作
教學難點:
能創造性地使用材料、大膽地想像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播放課件故事。提問:看到剛才的動畫故事,你能說一說,你學到了什么內容。
2、引導學生說出:瓜果的想像可以有添加、切割、拼接的方法來造型。
二、教學新課
1、誰是最佳設計師
引導學生自己設計。說說自己的創意和方法。
2、大家齊動手來設計
動動手、說一說、做一做。
3、學生自己設計交流作品
三、作品展示
議一議,你最欣賞誰的作品
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發現作品中的新方法、重點介紹有創意,別具匠心、與眾不同的新穎作品。
湘教版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欣賞圖片中感受到冷曖色的調的裝飾美
2、讓學生初步認識并能理解冷色和曖色。能用水粉調出較冷、冷和較暖、暖的色彩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和色環、圖片、水粉、畫筆等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欣賞中感知冷暖色的色調及其裝飾美
教學難點:
感受冷色與暖色帶給人的情緒影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觀察準暖色
1、課件展示從日出到月夜變化
問:日出的色彩與月光下的風景給我們的感覺有什么不同?
2、色彩的本身有溫度的差別嗎?為什么你會感受到冷暖呢?說明色彩的冷暖是人們在長期經驗的聯想的結果
3、引入課題
二、冷暖色的認識
1、三原色和三間色中的冷暖色。出示圖片:由哪些色彩組成
2、認識色環中的冷暖色
3、試著用畫筆來畫一畫冷暖色
4、舉例說明自然中和生活中的冷暖色
三、冷暖色的相對性
1、課件出示紫色的花,變換背景,說明冷暖是相對的。在相互對比中產生冷暖關系
2、綠色和黃色、藍色的比較
四、欣賞生活中的用冷暖裝飾的圖片
五、作業練習
你能用水粉色調節器出冷、較冷、暖和較暖的色彩嗎?
六、總結欣賞
湘教版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5
一、教學分析:
本課是“設計應用”領域的課程,旨在使學生通過了解相框的相關知識,進的生活空間,從而實現學以致用的設計理念。在相框的設計、選材、制作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想象創造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了解相框相關知識,及設計的基本內涵,了解物以致用的基本設計理念。
2、能力:學習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設計新穎、漂亮的小相框。
3、情感:激發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觀察分析、創新思維及動手能力。
三、重難點
重點:了解小相框的相關知識及設計制作方法。
難點:如何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制作新穎、美觀、實用的小相框。
四、教學準備:
教師:多種廢舊材料、手工材料、范作、課件等。 學生:多種廢舊材料、相框實物、圖片、繪畫工具剪貼工具等。
五、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教師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生活照片。 問:同學們;你們平時都把照片放在什么里,會讓照片更漂亮。(同學們自由回答)今天讓我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給大家的照片做個富有個性的相框吧!它會給你帶來愉悅和自信。 出示課題——《自制小相框》你家里一定有一些廢舊材料,其實它們都有潛在的利用價值等你去挖掘與創造。根據你今天帶來的材料我們來設計、制作一個小相框。
(二)、出示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相框相關知識,及設計的基本內涵,了解物以致用的基本設計理念,學習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設計新穎、漂亮的小相框。激發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觀察分析、創新思維及動手能力。 (三)、欣賞與啟發
1、請同學欣賞課件上的成品相框請學生欣賞課件的圖,對圖片上的小相框的用途、外形、色彩和圖案進行分析。
2、給小組分任務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料來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樣的相框造型與色彩能更好地烘托你的照片?
(3)怎樣將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四)、探索研究
1、解決問題:
(1)你在制作時都會遇到哪些問題?
(2)你在制作過程中用哪些手法,需要哪些工具,應該注意什么?
2、設計思路:
(1)生活中的材料各不相同,根據材料的不同形狀進行設計。
(2)根據小相框不同的擺放位置、用途進行設計。
(3)造型新穎,注意外形、色彩、圖案要跟照片相配合。
3、課件展示制作步驟 (在演示過程中注意強調使用工具的安全。)
4.欣賞分析學生作品(教材中及課件中的優秀作品)。分析哪些材料可以做小相框,都可以用哪些方式進行裝飾。
5|、評價學生作品
(五)、學生實踐創作
1、比賽內容:小組合作,設計制作一個小相框來裝點生活。
2、要求:
(1)大膽創新,合理巧妙地運用各種材料、方法設計制作。
(2)造型美觀,色彩搭配和諧。
(3)注意工具材料使用的安全。
3、特設獎項有:最炫創意獎、最贊美工獎、最佳默契獎、最高人氣獎(播放音樂,創設氛圍。)
(六)、拓展延伸可以將相框放在什么地方?還可以用其他的材料來制作嗎?
板書:
1:欣賞
2:步驟
3:材質與用途自制小相框
4:學生作品欣賞大膽創新
5:評價
6:布置作業教學反思本課屬于方法指導設計課,意在讓學生學習簡單的制作方法后,為今后的創新作品埋下伏筆,做足準備。回顧課堂,有得有失,下面就將本節課的一些感受作一簡單分析。
1、閃亮導入,激發興趣。
這節課上我利用學生情趣盎然的生活照片,在幻燈片上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眼前進行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狀態。
2、范作引領,直觀形象。
為了讓學生能直觀的看到相框的組成,課前我制作了一個相框,在課堂上進行了展示,然后把它進行了拆解,讓孩子們明確了相框的組成和構造。
3、方法指導,細致入微。
要制作一個相框,必須先學習制作方法。首先我利用課件展示了相框的制作方法,然后讓學生討論“在制作過程中,可能存在哪些困難或者有什么好的建議。”,再在全班進行交流,教師也進行了補充提問和動作示范,讓學生全面透徹認識了制作的方法,為制作相框做了充足準備。
4、人人動手,合作共享。
由于三年級學生動手能力不強,我建議孩子們以小組進行制作,在制作之前我讓學生在組內討論分工,并全班匯報,其他組進行補充建議,從而讓孩子們在制作過程達到了明確分工、忙而不亂。
5、展示成果、拓展思路。
制作完成后,我讓學生以小組進行了展示,達到成果共享、互相借鑒。然后又利用課件展示了一些用廢舊材料制作的各種相框,為學生的創新思路打開了一扇新穎的門,激發他們運用“變廢為寶”的思路去發現、創造新生活。
本節課我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學習中通過討論、合作、交流、動手實踐,去感受美在生活中的無處不在。但是由于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夠好,致使制作速度較慢,作品有點粗糙,進而有點影響教學時間。
湘教版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節奏美。
用繪畫的方式來表現美術中的節奏。
重難點:
重:懂得生活中處處都有節奏美。
難:如何表現節奏美。
美術的節奏
一、演唱導入,激發興趣
1、聽音樂,畫節奏
同學們,金老師來放兩段音樂,一起來聽一聽。邊聽可以邊打拍子。
兩段音樂,有何不同之處?(強烈、優美)
對,他們的節奏不同。
如果用線條來表現這兩段節奏,你認為可以怎么樣畫?誰來試試?
原來音樂里的節奏的強弱也可以用簡單的線條來表現!
今天就讓我們來畫出美術里的節奏。
出示課題——美術的節奏
二、欣賞圖片,生活處處有節奏
出示圖片:
1.重復的節奏美
你看到了什么?(方向、排列)
這些瓦片形狀一樣,方向一樣,給你什么感覺?(干凈、整齊)——這就是美術里的重復之美。
板書:重復
2.強弱的節奏美:
看看這幅畫,你發現了什么?
對,這就是干剛學到的重復之美。(上下的重復)除了樣子,再觀察一下顏色?(出示線)你有什么發現?
深和淺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這就是美術中的強弱之美。
板書:強弱
3.大小的節奏美
金老師還帶來了一群有趣的家伙。
這些娃娃是怎樣排列的?(從大到小)
現在呢?(從小到大)
又怎么樣了?(大小大小)
這種大小的排列也能產生節奏的美感。
板書:大小
4.你們都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
生活中哪里也藏著節奏美呢?
(如:下雨天的雨傘、夏天帶的遮陽帽、窗外教學樓青白相間的墻磚,教室里一塊塊的井然有序排列的墻板。)
作品欣賞,感悟新知
1.金老師這兒也藏著節奏美。(請小助手)
你能從傘上找到重復、強弱、大小嗎?
(一朵一朵的花依次間隔有序排列——重復之美)
(大的圖案下面用小花紋進行裝飾,大小大小大小——大小跟強弱的節奏美)
2.想知道金老師是怎樣設計的嗎?(拿出展示紙)
(1)首先我設計了一個單獨的圖樣,
(2)然后將它向兩邊延續
(3)形成了一個連續的紋樣,稱它為——二方連續圖案
板書:二方連續圖案
(4)如果將這個圖案向四周延續,會變成什么樣呢?(學生上來)這樣的圖案稱它為——四方連續圖案
板書:四方連續圖案(貼在畫板上)
這兩種排列圖案的方法都給我們展現節奏的美感。
四、教師示范,學生創作
接下來看看金老師怎么畫出一個漂亮的盤子。
首先:用方格形成重復
然后:在方格中畫上大小不同的點
再用重復畫上花瓣
邊上涂色形成強弱
這樣一個美觀又實用的向日葵盤子就完成了~
問:我們也來設計一個自己的紙盤,可以畫些什么呢?小組討論一下(30m)
——師巡視指導——
六、走秀展示,學生互評
七、教師總結,內容拓展
“生活中的節奏帶給我們美的享受。其實在我們的生活里除了有秩序的節奏外,還有許許多多沒有秩序的節奏美~讓我們用發現美的眼睛找到它們吧。
湘教版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7
一、課程設計
本課冷色與暖色是在學生對三原色認識的基礎上對色彩分類的了解.按人們視覺對自然的經驗感受,色彩分為冷與暖兩大調子,冷色與暖色色彩中的冷暖關系是相對的比較關系,而在兩大類的內部也有冷暖對比的因素.冷色與暖色不同的色彩給你不同的心理作用,引導學生觀察一些色彩對比比較強烈的圖片,感受冷色和暖色的區別.并要求他們在繪畫中運用色彩的明度變化對比和調子的表情特征繪畫出能表達自己情緒的作品.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能夠區分冷色與暖色.
2、情感目標:能夠說出冷色和暖色給自己帶來的感受.
3、實踐目標:用繪畫的或拼貼的方式創作表現一幅溫暖或寒冷的作品.
三、教學重點:
學會區分冷色和暖色.了解藝術語言.
四、教學難點:
創作表現一幅溫暖或寒冷的作品.
五、課時:
一課時
六、教師準備:
色輪、色紙、以及有明顯冷、暖傾向的圖片
七、學生準備:
自備繪畫工具冷色與暖色
八、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
老師:同學們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學過了三原色,還記得是哪三原色嗎?學生:紅、黃、藍
老師:非常好,我們的同學學的非常認真。如同我們同學的個性一樣,每位同學的性格脾氣都是不一樣的,色彩呢他也有自己的個性。
紅色她的個性火辣、奔放、熱烈、溫暖,讓人聯想到火焰、太陽。藍色他的個性寧靜、和諧,穩重、寒冷會使人聯想到天空、大海、冰雪。四季給我們冷和暖的感覺,顏色也可以給我們冷暖的感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課《色彩的冷與暖》
板書:色彩的冷與暖
(二)、教授過程
1、老師:那么同學們你們覺得,冷色與暖色還有那些顏色給你這樣的感覺呢?并說說這些顏色能使你聯想到哪些物體。也可以在我們的教室中尋找。(如:紅色,火焰山、酷暑)
學生:藍色、白色、紫色是冷色。白色的雪,深藍的夜空。大紅、橙色是暖色。大紅的喜字很喜慶。
(很多學生覺得黃色顏色很淡,應該是冷色,其實黃色是暖色,在荷蘭著名畫家凡.高的夜間露天咖啡座中畫家就運用黃色來表現溫暖的燈光.)
2、欣賞作品
學生欣賞老師帶來的圖片,
老師:同學們請你們說說這些圖片給人帶來的整體感覺,再距離一下作品分別使用了哪些顏色。
學生:
老師:同學們觀察的非常仔細,說的非常好,現在思考一下:在表現寒冷的作品中,我們能夠使用暖色嗎?我們應該用哪些色彩?怎樣運用?使用暖色的時候應該注意一些什么?
學生;在表現寒冷的畫面的時候,我們可以大面積的運用白色、藍色,綠色等,我想也可以適當的畫一點暖色來襯托冷色,比如在冰天雪地中畫一個小小的穿紅衣服的小女孩,可以給人更冷的感覺。
老師:說的太好了,太棒了,我們把掌聲送給這位同學。另為老師還要告訴,同一顏色他的深淺不同也就是他的明度不同給你感覺也是有變化的。
(三)、學生作業
老師:同學們現在對色彩的冷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現在老師要求選擇一幅冷色系或是暖色系的作品把他表現出來。
作業要求:1、可以選擇繪畫或色紙拼貼的方式表現。
2、作業的造型不要太復雜。
3、作品可以是具體也可以是抽象的。
4、可以把你的作品用色卡紙襯托強調其冷暖效果。
(四)、作業評講:
教學反思:
湘教版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啟發學生去觀察、體會、表現各種瓜果的外形、顏色等
2、能夠運用色彩大膽地表達自己獨特感受,創作出有情趣的畫面
3、引導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創作出有情趣的畫面教學準備:畫板、學生自己喜歡的瓜果和繪畫的用具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多種繪畫的形式與色彩表現瓜果,體驗藝術的美感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能夠突破瓜果常規的造型與色彩,進行大膽的想像與創作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游戲:你畫我猜
一個學生簡單地畫出一個瓜果的線條,其余同學猜瓜果的名稱。
2、揭題:誘人的瓜果
二、教學新課
1、看顏色,說瓜果
請同學們根據不同的顏色說說可能是哪些水果。
2、走近大師的畫
引導學生欣賞瑞典當代畫家格利斯的繪畫作品《靜物》。
3、欣賞伙伴的作品
通過欣賞課體中或生活中小伙伴的作品,學習表現方法,激發表現的激情。
4、讓學生思考怎樣表現自己的作品、交流討論
5、完成作業。教師相機指導
三、小結評價
作品展示。通過各種途徑。自評、互評、教師點評,選取出最佳創意獎、最佳作品獎。
四、課后拓展
嘗試用沒有運用過的方法來表現瓜果。
湘教版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運用色彩的冷暖知識,讓學生感受到色彩的美。引導學生正確表達自己對色彩的感覺。提高學生畫色彩畫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請學生放置好學習水粉畫的用具及美術書,師生互問好。
二、 導課:
在第三課時我們認識了色彩的明度對比。知道明度對比一幅畫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使畫面色彩明快、效果突出,而且還能把物體的立體感和空間感完全表現出來,給人一種節奏的美感。那么同樣在學習色彩畫的過程中還有一種對比也是比不可少的,那就是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新知識《色彩的冷暖》。(出示課題)
三、講授新課:
1、 啟動激趣
引導學生回憶冷色和暖色的概念,然后出示許多色塊讓學生根據其概念進行分類,分為冷、暖兩大類,用以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然后根據分類通過觀察讓學生自己總結冷暖色的特點:暖色一般偏紅、黃;冷色一般偏藍、綠。
2、質疑探究:偏紅、偏黃的一定是暖色嗎?偏藍、偏綠的一定是冷色嗎?
3、總結:色彩的冷暖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4、質疑探究 :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冷色和暖色給我們的感覺不一樣,那么由冷色、暖色組成的畫面給我們的感覺是否一樣?出示四組冷暖圖片讓學生仔細欣賞、討論分析。
5、總結梳理 :先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后教師總結梳理。分別由冷色、暖色組成的同樣兩幅畫面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從而引出補色的概念,在次讓學生大概了解補色的知識。
6、學生繪畫:讓學生自己用涂色的方法去感受色彩冷暖對比中的美感。分三種情況:
冷色——冷色之間的對比
暖色——暖色之間的對比
冷色——暖色之間的對比
7、評價總結把色彩運用好的作業展示給學生欣賞,讓學生和教師一起評價,談其感受。
湘教版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復習冷暖色的知識,培養色彩美感意識
2、正確運用冷暖色創作或臨摹一幅風景畫
3、欣賞冷暖色的畫,大膽表達自己對色彩的感受
教學準備:
圖片、繪畫工具
教學重點:
如何讓學生理解冷暖色調的畫
教學難點: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繪畫工具來表現不同的色調的畫面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復習上節課冷暖色的知識,引入新課。
教師出示冷暖色塊,讓學生搶答。
二、教學新課
1、引導學生欣賞冷色調為主的風景畫。讓學生說說冷色調畫面的特點以及自己的感受。
2、欣賞大師的畫和學生作品
讓學生從畫面的表現內容,色彩、使用的繪畫工具等方面進行分析。
3、提示學生用冷色畫一棵樹。
三、學生作業,教師相機指導
四、小結欣賞學生的作業
讓學生自評、互評、自己說說自己的作品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