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大班教案(精選7篇)
時間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鞏固對鐘面主要結構的認識。
2.學會認識整點、半點的書寫方式,掌握認識鐘面整點、半點的方法。
3.愿意動手操作,增強時間觀念。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認識整點和半點。
2.難點:掌握認識整點和半點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2.物質準備:ppt、畫好的鐘面圖畫紙每人6張、筆每人1支、時鐘2座。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通過出示圖片創設情境提問,讓小朋友們回憶鞏固對鐘面主要結構認識。
老師請來了一面鐘(ppt),它來得太匆忙,好像丟了什么東西,請大家一起幫他找回來吧!
小結:鐘上面有時針、分針、1-12按順序排列的數字,其中分針長,時針短。
二、利用ppt上面的圖片,舉例講解整點、半點的特征,使幼兒學會辨認整點、半點的書寫方式。
(一)、整點和整點的書寫方式
小朋友們都認識了鐘長什么樣,那都會看時間嗎?
1.播放ppt,請幼兒回答這是幾點?為什么?
2.我們應該怎樣書寫?(ppt展示書寫方式)
小結:當長針(分針)指到12時,時鐘(短針)指的數字幾就是幾點鐘。
(二)、認識半點和半點的書寫方式j
1.現在是幾點鐘?現在長針和短針有什么變化?
2.長針指在6,短針指在7和8中間,這就是7點半。
3.表示半點的時候,長針一定是指著6的,短針一定是指在兩個相鄰數字的中間。
4.表示半點時,用數字怎么表示?(7:30)
小結:分針指著6時,時針一定會指在兩個相鄰數的中間,那么時針已經走過幾,就是幾點。
三、操作
(一)請兩名幼兒上臺,操作時鐘。根據老師說出的半點,轉出指定的時間。
1.教師說出任意半點,幼兒操作。
2.教師引導下面幼兒集體檢驗。
(二)請幼兒觀察自己手中的鐘面,引導幼兒回憶一日生活流程的時間,并請他們在鐘面上畫出來。
1.我們在幼兒園中一天時間安排是怎么樣的呢?(8:00入園——11:30午飯——12:30午睡——下午2:30起床——4:30晚飯——5:00放學)
2.在鐘面上畫出相應的時間。
3.對照ppt一一幼兒相互檢查操作結果。
(三)完成幼兒用書第18-19頁
書上這些時間你都認識嗎?請把對應的時間連一連。
四、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在戶外游戲時,玩老狼老狼幾點鐘。
時間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按照孩子們的要求,我在美工區里繪制鐘表用于網絡圖的裝飾,在繪畫的過程中,通過對不同作品的對比,孩子們發現,他們制作的鐘表,款式不同,名稱不同,鐘面的結構不同,他們發現原來有許多小朋友還不真正了解。于是,我們決定在數學區開展——認識鐘面的活動。
活動目標:
1、感知鐘的特征:鐘面,指針;
2、要求幼兒能說出時鐘的名稱,知道時針、分針、秒針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系。
3、知道時鐘是計時工具。
4、通過觀察、制作、游戲等活動,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認識時鐘。
活動準備:
制作鐘面的材料。剪刀、筆。實物鐘。
活動實錄:
1、認識鐘面:提問引導幼兒觀察鐘面:
(1)仔細看看時鐘的鐘面上有什么?(鐘面上有數字,還有2的指針,)一共有幾個數字?(12個)
(2)時鐘面的數字是這樣一來排列的?中間最上面的數字是什么?與12相對,下面的數字是什么?(中間的數字是12,下面的數字是6)
(3)連根針一樣長嗎?(一枚長,一枚短)長的一枚叫分針,短的一枚叫時針(幼兒學講:時針和分針)
2、教師講解演示時針與分針的關系。
(1)分針走得快,時針走得慢,他們都朝一個方向走。
(2)分針刺走一全,時針從前一個數字走到后一個逐字,這就叫一個小時。
3、教師出示時鐘,問:這是什么?你們在什么地方見過時鐘?為什么許多的地方都有時鐘?它有什么用途?
4、美工區利用紙板制作鐘面。(不寫數字,用與數學區拼擺)
5、教師小結:時鐘是用來計時的工具。它能告訴我們時間,什么時候應該干什么。
教育反思:
對于時鐘的認識并不是一個活動,就能完成的,因此,在美工、數學區域中,我們把孩子們做的鐘面繼續投放,讓他們有時間在進區活動當中不斷深入發現問題。同時便于教師觀察幼兒的行為。為后面的活動做準備
時間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時間是流失的,一去不復返的,體會時間的寶貴。
2、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時間的價值,懂得要珍惜時間。
3、培養幼兒做事情及時迅速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幼兒小時候的照片、衣服。
2、課件《叮玲的一天》《等明天》
3、幼兒操作材料:拍球、計算題紙,串珠等
活動過程:
1、觀看小時候照片、衣服,了解隨時間的流失,人在慢慢長大
A出示小衣服,幼兒觀察,了解為什么現在穿不下。
B出示照片請幼兒比較觀察,照片中他和現在有什么不同。
還有些小朋友帶來了他小時候的照片,讓我們來看看,猜猜看這是誰?請這位小朋友站起來?看看照片中的寶寶和現在的他有什么不一樣?(幼兒對比觀察)
C和小時候相比,你們長大了,長高了,想一想你們現在還能回到這么小的時候嗎?
D小結:過去的時間已經回不去了,時間是不停地向前走的,我們隨時間在慢慢長大,再也回不到這么小的時候了。
2、討論:生活中哪些東西會隨時間而變化
A生活中也有很多東西在隨時間的變化而慢慢變化,你知道還有哪些東西在變化?
(增加追問:它怎么慢慢長大的?先是什么樣,隨時間前進,又變成什么樣?)
B隨時間的前進,自然界的人、動物、植物都在慢慢的長大,發生著變化,那么我們小朋友在一天中又是怎樣度過的呢?我們來看看《叮玲的一天》
3、觀看課件《叮玲的一天》,感受一天時間的短暫
A他幾點起床的,我們小朋友幾點起床?我們班小朋友都知道早睡早起,如果我們8:00起床上幼兒園就要遲到了。大家起床都很早,為什么有的小朋友晨間活動玩很少的時間就要做操了?
B叮玲1200時干什么的?我們在幼兒園12:00都要睡覺了,老師說睡覺后,為什么有的小朋友先躺下,有的小朋友總是最后躺下?
C6:00時要叮玲干什么?一般你晚上回家吃過晚飯后都做些什么事情?(比一比誰做的事情多)
D小結:從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我們按照時間的順序做了很多件事情,現在我來考考你們,看你們一分鐘內能做多少事情。
4、幼兒操作,體會時間的寶貴
A介紹游戲內容及要求
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拍球、跳繩、穿珠、拼圖、計算題,等會你們先選擇自己要玩的材料,先站在那準備一下,當聽到哨聲響起開始,一分鐘后老師再次吹哨就要停下。拍球的和跳繩的小朋友要自己數數,我們來比比看,哪個小朋友一分鐘內完成的事情最多
B幼兒操作,教師卡時間
C請幼兒說說自己一分鐘內都做了多少什么事情
D你們真能干,都會抓緊時間,一分鐘內也能做這么多事情,可有只小猴不知道抓緊時間,做什么事情都要等明天,結果會怎么樣呢,我們來看看
5、看故事《等明天》了解做事情不要拖拉
A小猴的房子最后蓋好了嗎?為什么沒有蓋好?(輔助提問:在等明天過程中,小猴都做了些什么?它砍柴劈樹了,但他堅持了嗎?)
B小結:小猴總是等明天等明天,你們知道明天是什么時間嗎?明天就是小朋友今天晚上睡一覺就到了,你們說明天來的快不快呀?我們小朋友知道時間走的很快,也會抓緊時間,可是小猴不知道抓緊現在的時間,所以房子一直沒有蓋好。
6、總結:時間是很寶貴的,它一去不復返,如果小朋友不好好利用它,時間就會悄悄的從我們身邊溜走,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抓緊時間。
看看一分鐘能干多少事
看誰做得又多又準確
設計思路
選題原因:
現在的家長很重視孩子的學習生活,特別是大班孩子的家長,把孩子的業余生活安排的豐富多彩,學習樂器、英語、圍棋、繪畫等等,只要有的都想給孩子學,而時間對孩子來說是很抽象的東西,孩子對時間還沒與什么概念,做什么事情也就總是慢吞吞的,形成很多家長向我們反映,孩子是如何如何的不知道抓緊時間;在幼兒園我們也發現很多孩子做事比較拖拉,上幼兒園總有人遲到,睡覺時穿脫衣服總是很慢,做作業規定的時間內不能做完等等,針對于此,我設計了這節課“寶貴的時間”,想通過這節課幫助幼兒掌握以下幾點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時間是流失的,一去不復返的,體會時間的寶貴。
2、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時間的價值,懂得要珍惜時間。
3、培養幼兒做事情及時迅速的好習慣。
過程的分析:
結合目標,我是通過以下幾個環節層層深入來開展的
1、觀看小時候照片、衣服,和現在的人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幫助幼兒知道,隨時間的流失,人在慢慢長大,再也回不到小時候了,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完成我的第一個教育目標: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時間是流失的,一去不復返的,體會時間的寶貴
2、看叮玲的一天,感受一天中時間的流失,在這之中,老師加入很多的引導提問,讓孩子比較在相同長的時間內,為什么有的人做的事情多,有的人做到事情少,幫助幼兒了解時間的價值,懂得珍惜時間,完成我的第二個教育目標。
3、從一天很快過度到一分鐘,通過操作活動,一分鐘能做什么事情的比較,讓孩子感受到只要認真、快速做,短暫的一分鐘也能做好多事情,這個活動主要針對我的第二和第三的教育目標,讓幼兒知道時間的價值,懂得要珍惜時間,培養幼兒做事情及時迅速的好習慣。
4、在孩子有一定體驗后,加入動畫故事《等明天》,利用故事的現實意義,鞏固孩子對時間的認識,加深孩子對珍惜時間,抓緊時間現實意義的了解。
時間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給幼兒寬松的氛圍,讓他們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2、通過聯想和回憶的方式來解釋抽象的概念。
3、會通過同伴的講述獲得相關的聯想。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知道時間是留不住的。
5、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場地。紙筆。
活動實錄:
鐘表是時間,它上面有長的、短的指針。還有鈴聲回叫我們早早的起床。
電子表、手表上面有時間數字,我覺得那些數字就是時間。
一個小時,半個小時,一天,兩天是時間。
在神舟五號上天的時候,有個叔叔在數:5、4、3、2、1、發射。
烤箱上面有計時的時間,還有我們隔壁荔園小學的樓的墻上有給小學生看的。
電飯鍋、冰箱上有時間。
我和媽媽七點半去看電影,看完的時間是快十點鐘了。
我看書的時候,時間也會過去的。
我從小長到大,也是時間。
電視里的叔叔、阿姨會預報時間。
晚上睡覺,早晨一起來,時間就過去了,天也亮了,就變成早上了。
我原來是長長的頭發,進了理發店,把頭發剪了,時間也會過去的。
星期六一過就到星期天的。
跑步、吃飯睡覺、坐飛機、做火車時間都會過去的。
教育反思:
我們進行了三組談話,談話內容截然不同,結果并讓教師瞠目結舌,第一組認為鐘表、時針、秒針等具體測量時間的工具是時間,個別幼兒還提及到倒計時;第二組認為時間與身邊許多的事情相聯系;第三組談話主要認為時間過去就回不來了,其實就是說出了時間的特性。
個別幼兒會通過聯想的方式舉例說明時間的概念。這是大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三組內容的大致類似,說明幼兒的思維方式還是會受同伴見影響的,同時,也會從同伴之間的談話內容中獲得相關聯想。
時間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感受時間是流逝,一去不復返的。
2、感受時間的價值,體會時間的寶貴。
3、教育幼兒做事情不能拖拉,懂得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
1、幼兒過生日課件一套。
2、故事背景、動物圖片一套。
3、幼兒操作材料:穿珠、玻璃珠、勺子、盤子、橡皮泥、包裝紙。
4、攝像機一部。
活動過程:
1、觀看課件“過生日”,了解隨著時間的流逝,人慢慢的長大。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小朋友過了幾個生日?”“每次的生日蛋糕上面蠟燭的數量有什么不同?”“隨著每次過生日小朋友的樣子發生了什么變化?”“想一想,自己兩歲生日的時候是什么樣子?”“那你們還能不能回到兩歲的時候?”
3、教師啟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哪些事物隨著時間而變化?(小雞的成長、樹苗的成長……)
4、教師小結:時間非常的寶貴,時間流逝的很快,我們要珍惜時間,那么來一起聽一個故事《等明天》,聽聽小猴子有沒有珍惜時間呢?
5、出示圖片講故事《等明天》。
6、通過故事教育幼兒做事不能拖拖拉拉,懂得珍惜時間并討論在一分鐘內我們能干多少事情?
7、幼兒可自由選擇串珠、舀玻璃球、包糖果游戲活動中的一種,體會一分鐘帶來的快樂和收獲。(在此期間,攝像師把孩子在一分鐘的游戲活動拍攝下來)
8、教師啟發幼兒,過去的時間已經回不去了,時間是不停的向前走,教育幼兒要珍惜時間,時間是最寶貴的。
9、通過幼兒觀看錄像回放,重新體會過去的時間是回不去的,是不能再經歷的,所以我們要更加珍惜時間。
10、教師小結:時間是最寶貴的,如果小朋友們不好好利用它,時間就會悄悄的從你們身邊溜走。
附:故事《等明天》
有一只小猴子想給自己蓋一間房子,瞧!它又是搬木頭、又是畫圖樣,可是它干了一會兒就去給小動物們發請柬了,它發給了小松鼠,小松鼠告訴了大象,大象又告訴了長頸鹿,請它們明天一大早到新房子來玩。第二天,太陽升的老高老高,可小猴子還在睡覺,小松鼠推醒它:“小猴小猴,大家來看你的新房子了!那房子在哪兒呢?”小猴說“嗯~等明天就蓋好了!”等到了第三天,小青蛙吹起了喇叭,“瞧小松鼠來了、大象來了、長頸鹿也來了,小猴兒小猴兒你的新房在哪兒呢?”“嗯~~等明天再說吧!”。正說著,突然下起了一陣大雨,長頸鹿說“瞧!都下雨了,我才不要看你的房子呢!”長頸鹿走了。大象說:“我也不要看了,我的新衣服都被淋濕了!”說著就走了。小松鼠說:“哼!你騙人,我要去小刺猬家了!”小松鼠也走了。小猴子傷心急了,他說:“等明天我一定要把新房子蓋好!”
時間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體驗"事情發生時間的先后"順序,積極表達對時間先后的想法。
2、體會在時間流逝的過程中,會發生不一樣的事情。
3、增強時間意識,鍛煉邏輯思維能力。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5、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導入情景。
教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兩位小客人,你們看看。他們是誰?
2、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回答相應關于時間順序的問題。
(1)請幼兒按照畫面說一說兔寶寶是怎么畫畫的。
教師:寶寶兔在做什么事情?小朋友在畫畫時要做哪些事情?寶寶兔應該怎樣畫火車?
(2)請幼兒觀察右邊的圖畫,并說一說嘟嘟牛在做什么。
教師:嘟嘟牛仔干什么?請你看看這是幾點?鐘的指針現在指向了哪些數字?你能為嘟嘟牛的生活排列出正確的順序嗎?(引導幼兒用先--然后--再--最后的方式進行簡單陳述)
3、分發幼兒用書,教師引導幼兒自主完成練習。
(1)分發幼兒用書教師:請小朋友輕輕的搬起自己的小椅子坐到桌子旁邊來。
(2)指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第4頁上半部分的圖畫,請幼兒逐一觀察和回答每一幅畫面上畫的是什么。
教師:你看到了什么?大樹是怎么生長的?請你按照從先到后的順序,用筆在畫面上寫好"1,2,3,4"。
(3)請幼兒自主閱讀幼兒用書第4也下半部分的圖畫,幼兒自主完成練習。
教師:請你觀察畫上面有什么,同樣請你照從先到后的順序,用筆在畫面上寫好"1,2,3,4"。
4、檢閱操作手冊完成情況,結束活動。
整個活動以孩子們的操作為主,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活動的目的基本達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小于號、大于號排序。活動的過程能兼顧全體幼兒的需要,注意幼兒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幼兒都有成功和進步的體驗。
時間大班教案 篇7
活動名稱:
認識日歷
教案目的:
1.讓幼兒認識日歷,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個月。12個月中分大月、小月和平月,大月有31天,小月30天,平月(二月)只有28天。知道怎么分大月和小月,二月又為什么只有28天(不講閏年和閏月)。
2.讓幼兒學會看日歷,并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從而擴大幼兒的知識面,提高認識能力,并教育幼兒珍惜時間。
教案準備:
1.自制日歷一大張(要求數字盡量寫大)。
2.回答問題的卡片若干張。發動全班幼兒收集各式各樣的掛歷、墻歷、臺歷若干。
教案過程:
一、出示老師自制的日歷,貼在黑板上,讓幼兒觀看。知道這就是“日歷”。
二、認識日歷。
1、根據大班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辨認這是哪一年的日歷?并向幼兒介紹每一大格內是一個月的日歷,數數一共有幾大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幾個月了。并告訴幼兒一年中所有的天數加起來共有365天。
2、幼兒看黑板上的'大日歷,回答問題:
a、一個大格子里(即每一個月)有多少天呢?(讓幼兒自己看格子里的數字來回答)
b、為什么有的格內是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又是28天呢?小朋友,想知道原因嗎?
師講后小結:此日歷使用至今,規定為一月大,二月平,……(老師一邊說,一邊指著日歷中每一個月所示的天數給幼兒看)。
3、繼續教幼兒看日歷,讓幼兒知道,每大格內,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幾,從星期日開始,接下去是星期一至星期六(也叫周末)。要求幼兒想想今天是哪一年幾月幾日,星期幾?昨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明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先集體回答,請個別幼兒上來在日歷上找出這一天,然后再請個別幼兒回答,并自己上來在日歷上找出這一天。
三、幼兒嘗試看日歷。
1、給每組幼兒發一張全年日歷,讓幼兒自己練習看日歷,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說出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再請小朋友二人一組,一人說出日期,另一人在日歷表上找到相應的位置,幾次后二人互換。
2、提問幼兒:每周有幾天要上?(5天)包括星期六和星期天,一周共有幾天呢?再指導幼兒看看自己的日歷表,明確7天為一周,一周共有7天。
3、老師講解一年的意義,如過了一年,小朋友都長大了一歲。
師問:20xx年你們有多大了?那時你們想干什么事?(請幼兒自由發言。)
四、鞏固提問:一年有多少天?一年有幾個月?大月是多少天?小月是多少天?平月是幾月,有多少天?一星期有幾天?
回答完后,再讓部分幼兒上來抽老師手里的卡片,卡片上提什么問題,就回答什么問題,答對的獎一朵小紅花。
五、欣賞詩歌《時間伯伯》,教育幼兒珍惜時間。
六、各種日歷展覽。
告訴幼兒,日歷可做成各種形狀,如掛在墻上的叫掛歷,貼在墻上的單張日歷叫墻歷,放在桌上的叫臺歷,還有小日歷卡,有的手機上也有日歷。
最后讓全體幼兒自由地參觀各種漂亮的日歷,評評哪一種最好看,設計得最美,自己最喜歡哪一種。
活動延伸:
1、家中,讓幼兒從日歷上找到爸爸、媽媽的生日,并自己練習每天看日歷。
2、教室里掛一個日歷,讓幼兒每天來時,輪流撕下一張,知道今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附詩歌:時間伯伯
時間伯伯時間伯伯,你是偉大的旅行家,你從不停止自己的腳步,從過去走到現在,從昨天走到今天,從現在走向將來。時間伯伯,叔叔阿姨告訴我們,“一寸光陰一寸金”,我們一定愛惜你,跟隨你的腳步,做時間的小主人
以上是這篇科學教案文章的詳細內容,講的是關于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評課稿等方面的內容,希望讀者能有所收獲,大家的意見可以直接反應給小編,還有相關的幾篇同樣優秀的教案例文推薦給你,幼兒科學教案雞蛋,幼兒科學活動設計中班,更多的相關內容可以參閱小班科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