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泥人》大班教案(通用4篇)
《捏泥人》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樂曲旋律和結構,并隨A段音樂的節拍表現捏泥人欣賞泥人的動作,體驗和表達歡快的情緒。
2。創編泥人造型,感受B段音樂優美舒緩的情緒。
3、在與同伴協作的過程中體驗相互合作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音樂《喜洋洋》。
2、有捏泥人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導入小朋友,你們捏過泥人嗎?捏泥人要做哪些動作呢?(根據幼兒回答,帶幼兒有節奏的說做動作。)
(二)了解音樂《喜洋洋》。
1。捏泥人是件很開心的事,我們為它配上一段好聽的音樂,讓我們一起聽著音樂來做捏泥人的動作吧!(完整欣賞《喜洋洋》音樂)
提問:你聽了這首樂曲有什么樣的感覺?
2。這段音樂共有幾段,每段是不是一樣,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再次欣賞音樂)
3。分段欣賞,區分AB段的不同。
(三)用捏泥人的動作,配合體會《喜洋洋》樂曲A段音樂的歡快節奏。
1。教師示范做捏泥人動作。邊做團搓壓捏的動作,邊念:團,團,團腦袋;搓,搓,搓胳膊;壓,壓,壓身體;捏,捏,捏手腳。
2、幼兒練習,一起隨著音樂節奏做捏泥人的動作。
第一遍:兒歌提示,捏小泥人。
第二遍:捏大泥人。(動作大)
(四)創編泥人造型,隨B段音樂用舒緩的動作表現。
1。教師示范泥人造型。(師隨B段音樂,與一幼兒合作,捏成泥人小丑)
2。引導幼兒感受造型過程。
3。引導幼兒創編泥人造型。
4。幼兒兩兩合作,聽B段音樂練習。(教師及時用語言提示)
(五)隨A段音樂表現欣賞泥人時高興和贊賞的動作神態。
1、引導幼兒創編欣賞泥人的動作神態。
泥人捏好了,真高興啊!我們可以用什么動作和神態來表示高興來贊賞自己的泥人呢?
2、教師示范表現欣賞泥人的情景。
3。幼兒隨音樂表現。
(六)完整表現捏泥人的過程。
1、師隨音樂示范一次。
2、幼兒隨音樂完整表現。
3、請客人老師合作一次。
(七)談話小結。
進一步明確音樂《喜洋洋》讓人開心,與同伴協作讓人開心,希望小朋友把開心和快樂帶給更多的朋友。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以喜慶的樂曲貫穿始終,增強了活動氛圍。活動一開始我引導幼兒說說做做捏泥人的動作,為下面做游戲做了鋪墊。在引導幼兒聽音樂做捏泥人的動作時,幼兒的動作比較單調,可能是女生多的原因,有點受拘束。幼兒兩兩合作的環節是活動高潮,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較高。
《捏泥人》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樂曲旋律和結構,并隨A段音樂的節拍表現捏泥人欣賞泥人的動作,體驗和表達歡快的情緒。
2、創編泥人造型,感受B段音樂優美舒緩的情緒。
3、在與同伴協作的過程中體驗相互合作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音樂《喜洋洋》。
2、有捏泥人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導入小朋友,你們捏過泥人嗎?捏泥人要做哪些動作呢?(根據幼兒回答,帶幼兒有節奏的說做動作。)
(二)了解音樂《喜洋洋》。
1、捏泥人是件很開心的事,我們為它配上一段好聽的音樂,讓我們一起聽著音樂來做捏泥人的動作吧!(完整欣賞《喜洋洋》音樂)
提問:你聽了這首樂曲有什么樣的感覺?
2、這段音樂共有幾段,每段是不是一樣,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再次欣賞音樂)
3、分段欣賞,區分AB段的不同。
(三)用捏泥人的動作,配合體會《喜洋洋》樂曲A段音樂的歡快節奏。
1、教師示范做捏泥人動作。邊做團搓壓捏的動作,邊念:團,團,團腦袋;搓,搓,搓胳膊;壓,壓,壓身體;捏,捏,捏手腳。
2、幼兒練習,一起隨著音樂節奏做捏泥人的動作。
第一遍:兒歌提示,捏小泥人。
第二遍:捏大泥人。(動作大)
(四)創編泥人造型,隨B段音樂用舒緩的動作表現。
1、教師示范泥人造型。(師隨B段音樂,與一幼兒合作,捏成泥人小丑)
2、引導幼兒感受造型過程。
3、引導幼兒創編泥人造型。
4、幼兒兩兩合作,聽B段音樂練習。(教師及時用語言提示)
(五)隨A段音樂表現欣賞泥人時高興和贊賞的動作神態。
1、引導幼兒創編欣賞泥人的動作神態。
泥人捏好了,真高興啊!我們可以用什么動作和神態來表示高興來贊賞自己的泥人呢?
2、教師示范表現欣賞泥人的情景。
3、幼兒隨音樂表現。
(六)完整表現捏泥人的過程。
1、師隨音樂示范一次。
2、幼兒隨音樂完整表現。
3、請客人老師合作一次。
(七)談話小結。
進一步明確音樂《喜洋洋》讓人開心,與同伴協作讓人開心,希望小朋友把開心和快樂帶給更多的朋友。
《捏泥人》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音樂教研組在觀摩了一研教師上了《捏泥人》之后,提出節奏的把握、捏泥的程序、及環節的設計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修改的策略,特別是在目標的重新定位及環節的細化設計上,于是,二研老師精心設計了如下活動。
活動目標:
1、隨音樂合拍地做團、搓、壓、捏、刻泥人的動作,感受a段樂曲的歡快。
2、創編泥人的造型,表現b段樂曲優美舒緩的情緒。
3、能與同伴溝通、協作,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熟悉捏泥人的過程。
2、剪輯過的《喜洋洋》的曲子。
活動過程:
(一)重點節奏練習:× × ×‖,通過拍手拍腿、跺腳叉腰、聳肩點頭、眨眼吐舌頭等動作。
(評:將《喜洋洋》曲中的主要節奏提練出讓幼兒感知曲子中將要呈現的節奏,且通過臉部動作的練習為后面的孫悟空表情造型做準備。)
(二)a段音樂動作練習:團團團腦袋、團團團腦袋,搓搓搓身體、搓搓搓身體,壓壓壓手臂、壓壓壓手臂
1、師:今天,范老師想跟小朋友一起來跳個舞《捏泥人》好不好?跳舞之前,我們先把動作練習一遍,好嗎?
師:剛才練習的時候,我好象看到小朋友們是在用小團的泥來捏,如果用一個大泥團,來捏一個大大的泥人,那我們的動作應該怎樣?
幼:動作也要大。(幼兒邊說邊做出幅度大的動作)
師:好,那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好嗎?
幼:好。
2、配a段音樂練習。
(評:通過兒歌來幫助孩子理解a段音樂所表現的內容,形象生動,易于掌握。)
(三)教師配樂完整演示捏泥人的過程。重點引導幼兒掌握造型的過程。
a段:團腦袋、搓身體、壓手臂、捏大腿;b段:做造型;a段:刻眼睛、刻嘴巴。
1、教師與一幼兒合作完整演示捏泥人的過程。
師:都累了,是嗎?說明你們花了大力氣。好吧,為了獎勵小朋友,范老師先捏一個泥人,給你們看看怎么樣?
幼:好!
師:許安琪,你來當我的泥團,好嗎?請小朋友注意看,范老師捏了一個什么樣的泥人?
幼:孫悟空。
2、 引導幼兒感受造型的方法與過程。
師:范老師是怎么把她變成孫悟空造型的?
魏:先做成一個人的模樣,然后再把手拗到頭上去,再把另一只手墊到底下,再把腳勾起來,固定好位置。
師:說得真棒,魏軒暢那你能不能來做給大家看。
請賓賓來當泥團,配合軒暢做造型,教師唱b段樂曲。
3、幼兒兩兩合作造型一遍。
4、幼兒兩兩合作完整聽音樂跟隨老師做一遍捏泥人。
5、要求幼兒把表情做出來,交換角色再次完整做一遍。
(評:教師完整演示以讓幼兒整體感知,再通過談話幫助幼兒了解造型的過程。)
(四)引導幼兒創編泥人造型。
1、引發創編思路,明確創編方法。
師:剛才大家做了一個什么造型的泥人?
幼:孫悟空。
師:咱們換個泥人捏捏,怎么樣?如果想捏,你想捏一個什么樣的泥人?
琪:白雪公主。
師:白雪公主是什么樣的造型,你能做出來看看嗎?
琪做提裙的動作。
菲:小白兔。(她在跳,師幫助她固定不動,并明確“造型是不動的”)
楊:奧特曼。(做出動作)
璇:小紅帽跳舞的造型。
儀:我想做天鵝。
賓:我要做王子。
鈞做了個雙手上舉,蹲下的動作,老師請大家猜猜是什么?小朋友猜出是青蛙,鈞點點頭。師引導:鈞豪想做一只青蛙,你們想一想要怎樣才能把他變成青蛙的造型?
請出軒暢和鈞豪商量,一人當泥團,一人當捏泥人,教師哼b段曲,共同合作創編。
2、全體幼兒兩兩合作進行完整樂曲的表現。幼兒表現出被捏出的造型。
師:郭,把我捏成了什么?
郭:垃圾筒。
師:啊——!(夸張地)(幼兒哈哈大笑)
師:我來采訪你們,捏出的是什么?
晨:天鵝。
軒:奧特曼。
璇:小老虎。
馨:猴子。
賓:王子。
斯:蜘蛛俠。
菲:白雪公主。
2、交換角色,再次表現。
(評:由模仿到自己創編,教師通過談話梳理,到請個別幼兒示范,最后推及全體,輕松地讓幼兒掌握了創編的過程。幼兒創編的造型豐富,面部表情生動、幽默。)
(五) 談話小結,情緒引導。
師:你們今天開心嗎?為什么呢?
翔:我覺得很好笑。(師:覺得捏泥人很滑稽幽默,對嗎?)
璐:我和許安琪一起玩捏泥人很開心。(師:哦!和朋友一起玩很開心,是嗎?)
賓:我覺得捏泥人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師: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是嗎?)
熹:我覺得做了一個垃圾筒很好玩。
……
師:小朋友都覺得很快樂,請小朋友回去把今天的快樂傳遞給你們的爸爸媽媽,和他(她)們一起來玩捏泥人的游戲,這樣你一個人的快樂就會變成許多人的快樂,這樣我們的周圍就會充滿笑聲,我們的世界就會更美好,好嗎?現在,請你們去把快樂傳遞給周圍的老師,請你們去找一個老師和她一起玩捏泥人的游戲吧!
(評:通過談話讓幼兒明白今天開心的原因,讓幼兒明晰自己情緒由來的原因,并能將自己的快樂傳遞給周圍的人。)
(六)、幼兒與聽課老師互動。
活動反思:
本次韻律活動《捏泥人》目標定位準確,活動過程以情感為主線,關注幼兒風趣幽默的造型表現,著力于幼兒創編的引導,讓孩子們在多遍音樂的感知中體驗捏泥人的過程。孩子們積極主動,兩兩合作,快樂造型,且造型豐富有趣。但感覺不足的是,在a段音樂節奏的感知上次數太少,應提醒幼兒注意聽音樂跟著音樂節奏做三遍左右。第二是幼兒上來表演時較燥動,如老師能讓當“泥團”的幼兒面向聽課老師排好一排蹲下,捏泥人則站在“泥團”身后,這樣即有序,又能讓大家都看到幼兒的表演,孩子也不至于因為序的亂而忽略了聽音樂做動作。
從這次開課活動中讓我注意到在以后的音樂活動中應關注幼兒對音樂節奏的感知和掌握。
《捏泥人》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隨音樂合拍地做團、搓、壓、捏、刻泥人的動作,感受a斷樂曲的歡快。
2.通過傾聽音樂和觀察教師的表演學習游戲的玩法;嘗試將自己的想法運用動作進行創造性的表現。
3.與同伴合作完成游戲任務,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喜洋洋》的音樂、圖譜。
活動過程:
(一)完整欣賞音樂
提問:1.聽了這首曲子后你想到了什么?想干什么?
2.教師小結:這首曲子是我們中國非常有名的曲子叫作《喜洋洋》。
(二)再次完整欣賞音樂兩遍
1.展示圖譜,播放曲子。
①圖片上有什么?(絲帶,鼓)
②根據圖譜欣賞音樂。幼兒自然而然的跟著音樂會做拍手等相關的動作。
2.傾聽音樂,并根據圖譜示意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節奏。
①教師直接引出絲帶那里用什么動作比較合適,根據音樂做一遍。
②除了這個動作還有什么其他的動作,讓幼兒再次跟著音樂做一遍。
(三)欣賞教師的配樂捏泥人舞蹈,請配班老師配合當泥塊讓幼兒觀看捏泥人的整個過程
提問:1.捏泥人的時候要先做什么?在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豐富捏泥人的動詞:團、搓、捏、刻)
2.先捏頭,我們叫做團,團團團泥巴,捏捏捏身體,搓搓搓手臂,壓壓壓腳,刻刻刻眼睛,刻刻刻嘴巴。這個環節主要豐富捏泥人的幾個動作(團、搓、壓、捏、刻)
(四)接下來我就采用哼唱樂曲的形式加強捏泥人的動作。讓幼兒完整的將動作連起來跟著教師表演。
(五)幼兒隨教師配樂進行舞蹈動作的練習,教師觀察幼兒的動作。
(六)再次欣賞教師配樂捏泥人的舞蹈,仔細觀看。
這個環節我重點讓幼兒觀看泥塊的表演,然后請幼兒說說泥塊是怎么來表演的,一一分解動作練習。
(七)游戲:捏泥人。教師配樂捏泥人,全體幼兒學泥人動作。
接著就請幼兒來當泥塊,我當捏泥人進行表演。
(八)幼兒兩兩合作游戲 。
1.要求:兩個小朋友商量好,誰是捏泥人,誰是泥塊,做成泥人的時候作造型,找個空地方表演。
2.交換角色表演
(九)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找個客人老師來表演,你與老師商量誰是捏泥人,誰是泥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