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認識大小》(精選3篇)
小班教案《認識大小》 篇1
一、活動目的:
1、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2、學習觀察卡片上實物的大小和長短,按指定的大小標記進行排序及匹配活動。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二、材料介紹:
。ㄒ唬┎牧咸峁└鞣N實物圖片若干,塑封的底版圖一張(畫有大小標記),回形針10個,筐5個。
。ǘ┦褂貌牧
。1)將筐里的實物分類。
(2)分別按指定的大小標記進行排序活動。
。3)再給小動物分別匹配相應大小的食物。
。ㄈ┙逃δ埽
。1)培養幼兒的觀察和思維能力,學習分類。
。2)認識常見小動物,知道它們各自愛吃的食物,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能按指定的大小標記進行排序及匹配活動。
三、指導要點:
引導幼兒看底版圖,了解大小標記。讓幼兒取筐分類,找一個最喜歡的小動物按指定的大小標記進行排序活動。說一說,這個小動物最喜歡吃什么,把它找出來,再給它們匹配相應的大小食物。
小班教案《認識大小》 篇2
設計背景
這節內容是幼兒小班數學第一課時。
活動目標
1.學會目測有明顯大小差異的物體,懂得物體的大小是通過比較來認識的,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故事使幼兒認識大小兩種物體,初步發展幼兒的多向思維。
3.激發幼兒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
重點難點
1.在學習中獲得“比較才知大和小”的概念。
2.讓幼兒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過程中發展多角度的、多層面的思維。
活動準備
兩只大小不一的貓,兩頂大小不一的帽子,兩條大小不一的魚,兩只大小不一的球,兩輛大小不一的車。一個玩具圈。
活動過程
一、教師啟發談話
今天有一個好朋友來我們教室做客,我們高興嗎?
二、講授新課
1、教師拿出一只紫色的大貓,讓幼兒認識顏色和大小。
教師再拿出一只黃色的小貓,讓幼兒認識顏色和大小。
教師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讓幼兒比較他們的大小。
2、教師談話:貓媽媽來我們教室做客,我很高興,特意送給他們兩頂漂亮的帽子。
教師拿出兩頂漂亮的帽子,讓幼兒比較顏色和大小。
3、教師談話:貓最喜歡吃魚了,我特意做了兩條美味鮮艷的魚,我們仔細看看,這兩條魚,大魚送給哪只貓,小魚送給哪只魚。讓幼兒觀察并比較大小。
4、教師談話:貓最喜歡玩球了,我特意準備了兩只大小不一的球,我們仔細觀察,打球給哪只貓玩,小球給哪只貓玩。讓幼兒仔細觀察并比較大小。
5、教師談話:兩只貓玩累了,我特意準備了兩輛大小不一的車,送他們回家,大家仔細看看,大車送給哪只貓,小車送給哪只貓?
三、教師每講一個小故事,就把圖片呢貼在黑板上,并通過這些圖片來總結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四、知識拓展
1、教師拿出玩具圈,讓幼兒比較每個圈的大小。
2、通過教室的各種實物來讓幼兒比較大小。
小班教案《認識大小》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按物體的某一特征,制作形狀或大小標記。
2、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大小三角形各一個,大小圓形各一個;大小方形各一個。
2、學具:幼兒用書,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A、按特征分類。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說:這里有哪些圖形?它們有什么不同?教師在黑板上畫三個方格作為圖片的家,啟發幼兒將相同的圖片送進一個方格中。請一位幼兒上來送圖片回家,邊送邊說:什么片片,我送你回家,……
B、制作特征標記。
——教師指著一個格子中的圓形圖片,引導幼兒看圖說說:這里是什么圖片?它是什么樣子的?可以用什么標記來表示?(引導幼兒用畫圓來表示)
——接著引導幼兒制作三角形,方形,大、小標記,指導方法同上。
2、操作活動。
A、第一、二、三組。
——制作大小標記:看圖說說:圖上有哪些動物?引導幼兒根據動物的大小分別將大動物或小動物圈在一起,再在方框中畫出大、小標記。
B、第四、五、六組。
——制作形狀標記: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什么?是什么形狀的?請幼兒將相同形狀的物體圈在一起,并在旁邊的方框里畫出形狀標記。
——觀察各種形狀的積木,請你給三角形的積木涂色。
3、指導幼兒操作,并進行活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