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我怎樣長大》優秀教案(通用4篇)
音樂《我怎樣長大》優秀教案 篇1
教學意圖:
小班幼兒漸漸地長大、懂事,對自己長大了的感覺也十分強烈。為此,設計了《我是怎樣長大的》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看看、說說、試試的過程中,既感受到自己身體方面的成長,又能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媽媽,體驗自己和媽媽之間的親情,從而激發幼兒對媽媽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自己成長的過程。
2、通過回憶和體驗自己長大的過程,懂得關心媽媽。
教學準備:
1、幻燈片“我是怎樣長大的"。
2、媽媽的圖片。
3、紅色嘴唇貼片。
教學過程:
一、與幼兒談話
1、你知道自己是怎樣長大的嗎?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的事情嗎?
2、我們從什么時候就會笑了?
二、看幻燈片,初步了解長大的過程
1、媽媽懷孕了,有一個可愛的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一天一天慢慢長大。媽媽看到藍藍的天、白白的云、紅紅的花,想到肚子里的小寶寶,開心地笑了。
問:你知道你在媽媽的肚子里都做過什么事情嗎?(踢媽媽的肚子、在媽媽的肚子里玩,會吃手指頭,也會開心地笑)慢慢地,慢慢地……十個月過去了,媽媽的肚子越開越大,行動越來越不方便。
2、寶寶出生了,他睜開眼睛,看到美麗的世界,看看這,看看那,咦!好奇怪呀?他對什么都很好奇。這時候的寶寶,好小好小,不會說話,只會哇哇地哭,所以,媽媽就要很細心的觀察寶寶,為寶寶吃奶,給寶寶換尿布,媽媽好辛苦呀。
3、三個月過去了,寶寶學會了什么本領?(看圖片),寶寶會翻身了,你是怎么翻身的?小朋友們來學一學?
4、六個月過去了,這時候的寶寶,不想總是躺在床上,他想干什么呢?讓幼兒想想,——坐起來,這樣好舒服呀!
5、又過了一段時間,七個月過去了,寶寶又學會了新的本領,想想看,是什么呢?——寶寶會爬了,摸摸這,摸摸那,真有意思。你們還記得自己是怎樣爬的嗎?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6、后來,寶寶在大人的幫助下,邁出了自己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孩子們可以模仿媽媽和幼兒一起學走路的樣子。體驗媽媽的辛苦。
三、懂得關心媽媽現在,你們知道自己是怎樣長大的了吧!在我們成長的這段時間里,媽媽辛苦嗎?現在我們長大了,懂事了,不能再讓媽媽這么辛苦了,想一想,我們能幫媽媽做些什么呢?(擦桌子、掃地、收拾玩具、端水、捶背,不淘氣)四、親親媽媽你們看,這是誰,(媽媽),我們來親親媽媽吧,老師這有好多的紅嘴唇,你想親媽媽哪里,就把紅嘴唇貼到媽媽哪里,讓幼兒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五、教師像媽媽一樣擁抱幼兒,活動結束活動點評:
本次活動通過觀看成長錄像,引導幼兒在看、聽、說、想等活動中,讓他們將主觀感受和愿望表達出來,培養了幼兒動口動腦的能力,強調了重點,理解了難點。活動過程中,教師注意尊重幼兒特點、需要,充分考慮個體差異,最大限度的發揮全體幼兒的主體性,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力求讓幼兒在探索中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提高。
本次活動,教師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抓住幼兒的需要,結合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做了充分準備,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一方面滿足幼兒的心理需要,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另一方面讓幼兒了解長輩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改善幼兒只會享受長輩對自己的愛,而不懂得回報的心理狀態。
不足之處:
教師與個別幼兒交流做得不夠,教師在關注能力強的幼兒同時,也應多照顧不愛說話的幼兒。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讓每個人都參與進來,充分體現出以“幼兒為活動主體”這一教學理念。
音樂《我怎樣長大》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媽媽在自己成長過程中付出的艱辛勞動。
2、萌發愛媽媽,感激媽媽的情感。
3、能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5、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活動準備:
1、《我是怎樣長大的》PPT課件
2、場地布置"愛心禮品超市"
3、活動前幼兒已學會游戲《愛的轟炸》
活動過程:
一、游戲"愛的轟炸"引出主題
1、提問:你喜歡和媽媽在一起嗎?
和媽媽在一起是什么感覺?
2、感知活動:觀看和媽媽在一起的幻燈片。
二、看看、講講,初步了解在自己成長過程中媽媽付出的艱辛勞動。
1、提問:你知道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時,媽媽為他們做了些什么事情?準備了哪些東西?
2、觀看PPT,交流:媽媽為肚子里的寶寶做了些什么?準備了哪些東西?
3、小結: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時,為了讓寶寶更聰明,媽媽要給寶寶聽音樂、講故事,為了寶寶的健康,要去醫院體檢,要和寶寶一起做操、曬太陽,還要為寶寶準備衣服、毛巾、洗澡盆、奶瓶、床等許多東西。
4、討論:
⑴、寶寶出生后,媽媽每天又要為他們做些什么呢?
看錄像:寶寶出生后媽媽要給他洗澡、穿衣服、換尿片、喂奶、哄他睡覺等。
⑵、過了幾個月,寶寶長大了一些,媽媽會教他學什么本領?
看錄像:寶寶長大一點以后,媽媽要教他翻、爬、走路、學說話等。
小結:每個寶寶出生后,媽媽要為他做這么多的事情、還要教他學本領。現在你們上幼兒園了,媽媽還一直為你們付出艱辛的勞動,呵護、關愛著你們的成長。雖然媽媽很辛苦,可是她一點也不覺得累,因為每位媽媽都很愛自己的孩子。
三、萌發幼兒愛媽媽、感激媽媽的情感。
1、提問:你們愛自己的媽媽嗎?
2、討論:你怎樣將心中對媽媽的愛表達出來呢?
3、小結:可以親親、抱抱媽媽,幫媽媽做事,關心媽媽、照顧媽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
四、延伸活動:把愛獻給好媽媽
請小朋友在"愛心禮品超市"里挑選一件你認為媽媽會喜歡的小禮物回家后送給媽媽,同時說一句愛媽媽的話。
活動反思:
在豐收的田野上,有農民的收獲;在城市里有工人的收獲;在學校里老師有自己的收獲……從大人們的收獲的喜悅引入主題很自然地引起學生的共鳴:那我們的收獲是什么呢?
本課主題內容又包括“我長高了”“我懂事了”“我的.學習進步了”三個活動主題。課堂實際教學中,通過與孩子們交流、觀察和對孩子們的了解看來,本課時教學是比較成功的。總的來說,較好的方面有:
1.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結合他們成長的經歷組織教學,使他們感悟更真切、更深刻,確實感覺到自己各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獨立性、生活知識,文化知識有了很大提高,個人素質成熟了好多,使自己更加自信!
2.采用多媒體等教學,符合學生年齡特點,使他們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加之自己的生活,成長經歷,讓學生積極參與更加主動!
3.討論和交流培,養了孩子們的思維能力,使他們對問題的認識更全面,也使他們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但是,在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
1.學生是否能發現其他同學的進步,并為同學的進步感到高興;
2.還有的同學,看不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看不到自己的優點,自信心還欠缺很多。
3.能否積極主動的采用多種方式記錄自己的成長與進步等。
音樂《我怎樣長大》優秀教案 篇3
二、教學目標:
1、更多精品教學設計,盡在拇指教育。通過發聲練習加深學生對三拍子的理解并讓學生感受二聲部的和聲效果
2、能用一個聲部有感情的演唱整首歌曲
3、通過學唱這首歌曲,使學生感受到師恩的偉大
三、教學重點:歌曲中附點音符、弱起小節的掌握
四、教學難點:讓學生感受二聲部的和聲效果
五、教學過程:
表演《我怎樣長大》:
準備:這是影片《燭光里的微笑》的一首插曲。歌曲的曲調優美抒情,詞意簡煉,它借“小樹”這一形象抒發了孩子們不怕困難、不怕風吹雨打,幸福成長的真切情感。歌曲為2/4拍,宮調式,二段體結構。第一平段共有四個對稱樂句,第一樂句曲調平穩,并以親切語氣借物抒情,表現了孩子天真可愛的形象。第二樂句以弱起進入曲中的八度大跳,更增強了孩子們快快長大的那種急切的愿望。第三、第四樂句是前二個樂句的旋律模進。更多精品教學設計,盡在拇指教育。
1.這首歌的歌詞看來很簡單,但卻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理解其深刻的含義。結合前面作品中表現的英雄足跡,對學生進行以德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
2.這首歌的曲調是三拍子,學唱時要求學生用三拍子的指揮圖式邊唱邊劃拍進行。放慢速度分兩個樂段學習,一般不會有太大困難。?
3.二聲部合唱有一定難度,教學時要慎重處理。如有困難,可適當降低難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為同度,可能會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時,注意歌詞的語氣,如疑問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暢性及二聲部的和諧。?
5.在學生理解詞義的基礎上討論,說說自己應“怎樣長大”、
音樂《我怎樣長大》優秀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在演唱歌曲的過程中表達自己不怕困難、不怕風雨、健康成長的真切情感。
(二)過程與方法
1.運用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等方法學唱歌曲。
2.通過豎笛吹奏輔助合唱教學,在豎笛的伴奏下演唱二聲部。
(三)知識與技能
1.能夠用優美、連貫、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我怎樣長大》。
2.能運用速度、力度的變化演唱歌曲,表現自己不怕困難的堅強決心。
教學重點與難點:
運用優美而和諧的聲音、速度、力度與節奏的變化演唱歌曲,表達情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學唱歌曲
1.初步感受歌曲
(1)初聽,學生思考歌曲情緒與節拍(第一遍靜聽思考問題,第二遍做律動或指揮動作幫助聽辨節拍)。
(2)復聽,學生聽辨歌曲有幾個樂句,可以分為幾個樂段。
2.學唱第一樂段
(1)視唱歌譜
①教師用琴將第一樂段旋律彈奏一遍,學生默唱。
②師生一起視唱一遍旋律。
③請學生說一說哪里要注意唱準確,然后老師補充(如附點四分音符、大跳音程、四個長音時值的異同等),集體練習。
④教師重點指導弱起小節的演唱:五拍長音后快速換氣,要急吸急呼,師生一起邊打拍子邊輕聲演唱。
(2)填唱歌詞
①教師彈琴,學生輕聲跟唱歌詞。
②提問:用什么樣的聲音能夠表現出小樹與藍天對話的親切感覺?
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柔和、優美的聲音演唱。
③師生一起邊唱邊晃動身體,像是隨風飄動的小樹一樣,表現歌曲意境。
3.學唱第二樂段第一聲部
(1)視唱歌譜
①教師用琴將第一樂段旋律彈奏一遍,學生默唱。
②師生一起視唱一遍旋律。
(2)填詞唱
4. 完整演唱歌曲(處理歌曲)
(1)師生找出演唱得不太熟練和準確的地方,進行重點練習。
(2)再次完整演唱全曲(教師提示第一樂段聲音要優美連貫,第二樂段堅定、充滿信心地演唱。)
5.合唱第五、六樂句
(1)視奏五、六句旋律
①學生分成兩組,分別用豎笛視奏高、低兩個聲部的旋律。
②合奏練習,教師指揮。
③每組請幾個人合奏,其他同學演唱旋律。
(2)合唱歌曲五、六句
①高聲部幾個人豎笛伴奏,其他同學跟唱歌詞。
②低聲部幾個人豎笛伴奏,其他同學跟唱歌詞。
③在豎笛的伴奏下進行二聲部合唱,盡量做到聲音準確、和諧、統一。
(3)小組用同樣的方法學后兩樂句,
(4)練習結束句的演唱。
三、課后延伸
觀看電影《燭光里的微笑》。
教學反思:
首先,以情導學。一開始我安排的是復習上節課歌曲《雨花石》,雖然唱的是學過的歌曲,但我對學生卻有著更高的要。如:開始的軟起,到樂曲的推進,再到高潮部分演唱時的情感把握,再伴以我指揮的不斷變化,學生再次很好地表現了這首歌曲。同時也為新歌的教學做了非常好的情感鋪墊,特別是對學生聲音的要求,使學生在接下來整堂課中都能處在一個較好的演唱狀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之后我巧妙地用歌曲的最后一句來作為本課的過渡語,很自然地引出了今天的課題《我怎樣長大》。
其次,以組促學。在學生多次獲得聆聽體驗后,我提出了問題:你認為歌曲可以分成幾個部分?接著給了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時間,然后由組長帶領組員合作討論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在組內交流環節,每個組員在組長的安排下都把自己的意見表達了出來,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鍛煉。在展示環節,組長指定組員在班級里做了匯報,不同小組之間又取長補短、互通有無,達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學唱歌曲第二聲部時,由組長分配任務:哪幾個組員吹豎笛,哪幾個組員唱歌,小組內合作完成合唱學習。總之,每個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不僅學會了本節課的知識技能,而且學習音樂的能力得到了共同提高。
最后,以優帶學。雖然學生已經有了幾年的豎笛學習,但是男生普遍興趣不濃,有一多半的學生不會吹,就本班來說,女生全都會吹,男生就有二十多個不會。本節課教學中,為了能關注到不會吹的學生,在合唱教學時,我把會吹學生按聲部分成兩個部分,合奏歌曲合唱部分,其他學生仔細聆聽感受歌曲的和聲效果。然后把不會吹的學生也按聲部分成兩個部分,分別跟隨前面兩部分學生演唱歌曲。通過這樣分聲部演奏,學生的演奏興趣濃厚,效果明顯得以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