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二課時教案模板(精選3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二課時教案模板 篇1
【教學目標】
1、結合自身的經歷,體會文中的童真童趣,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自由生活、追求新鮮知識的精神。
2、學習借助特定句式,靈活安排寫景順序的結構方法。
3、品味作者簡練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特別是動作描寫),增強語言感受力。
4、學習融情于景、結合生活細節抒發真情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學習巧用句式安排順序,多角度描寫景物并融情于景的寫作手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連上)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導入: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難忘的童年,童年夢幻般的色彩是人生最亮麗的景色。這段時間我們閱讀魯迅的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一篇再現童年生活場景的作品很容易引起我們的興趣和共鳴,那就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2、積累詞語:
昨天我們布置了預習,學案上的預習作業大家都完成了吧?那好,咱們先從“讀讀寫寫”累開始,辨字正音,積累詞語。
3、解題:
文章的標題提示的往往是關鍵的信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個標題,有什么含義和作用?(交代地點,提示文章內容,提示文章的結構思路。)
二、把握思路,品讀抒情段
根據題目提示,文章可以分成兩大部分,怎么分?(從過渡段入手)
【屏顯第9段】
探究:這一段屬于第一部分還是第二部分,為什么?
提示:1、注意文段中兩組句子的形式和內容。
“也許是因為……也許是因為……也許是因為……”
排比句,猜測家里人送我去私塾的原因,同時回顧百草園中種種兒戲,推進情感,留戀之情溢于言表。
“Ade,我的……們,Ade,我的……們!”
擬人句,視蟋蟀、覆盆子和木蓮如朋友,渲染依依不舍的情感。
兩組句子都用反復手法強調突出感情。
這一段的內容和情感顯然跟百草園生活關系更密切,所以分到前半部分更合適。
學有所得一:結合生活細節,巧用修辭抒發真情。
三、圍繞中心,品讀寫景段
1、百草園讓“我”如此戀戀不舍,是什么原因?文中有一句話概括了“我”在百草園的生活感受,知道到哪兒去找這句話嗎?——開篇總起:“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2、課前預習要求同學們歸納文中從哪幾個方面具體展現百草園之樂,那位同學能說一下?
3、朗讀并背誦第2段描寫景物的文字,思考問題:(課后練習四)
①這一段描寫的景物,有近景,有遠景;有靜態,有動態;有視覺、聽覺,還有味覺。百草園的一切,在少年魯迅的心目中顯得那樣生機勃勃,情趣盎然。試據此對這一段景物描寫的方法作簡要分析。
要求:動筆在這一段中畫出你最感興趣的句子,朗讀背誦并口頭分析。
這句話運用(方法),描繪了百草園的(景物),我從中體會到。
②“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中,哪個內容是強調的重點?前兩個“不必說”在表達上有什么作用?
學有所得二:巧用句式安排順序詳略,多角度描寫并融情于景。
四、咀嚼動詞,品讀敘事段
1、百草園不僅有豐富的景物,還有神秘的傳說,“相傳這園里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作者見過這條蛇嗎?那他為什么對這個傳說念念不忘?
由這一傳說聯想起長媽媽給“我”講美女蛇的故事,繪聲繪色,帶給“我”驚險刺激的心理體驗,激發了“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無形中增添了百草園的情趣。
2、“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雪后的百草園又有什么可樂的呢?
開一塊雪,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條長繩,人遠遠地著,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便住了。
明確:“掃,露,支,撒,系,牽,看,拉,罩”等動作描寫,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冬季捕鳥的過程,以兒童的眼光,表現孩童捕鳥時緊張、興奮、驚喜的心理,突出百草園是我的“樂園”。
學有所得三:細化動作,延長過程,傳達情感并突出主題。
五、小結
兒時的“我”徜徉在百草園里,享受著生命最初那單純的快樂。多年后回顧這段生活,作者卻一開始就告訴我們:“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這句話很有意思,其中包含了兩種眼光,一種是用成人的眼光來看的——“確鑿只有”斷定其中不會有什么動人之處;另一種卻是用孩子的眼光來打量——“似乎”表示“從表面看是如此,而實際上并不如此,或不僅如此”,這里有作者童年的自由、童年的歡樂。
借用作家曹文軒的一段話來結束今天的課吧:
如果你也能像文中的“我”一樣不僅僅是掃視,而是去凝視這個世界,你想想,這個世界在你腦海里會是多么的豐富,何愁寫作時沒有材料,無從下筆?
同樣,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如果不僅僅是掃視其中的故事,而是學著去凝視作者的選材、構思、語言和寫作技巧,對我們自己的寫作能力的提高一定會大有幫助。
六、布置作業
1、課后閱讀作文教材三,溫習今天學過的內容,運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一句式,完成片段仿寫作業。
2、以《剪一段的時光》為題,構思文章,要求在習作中仿照課文第②段安排寫景順序,仿照第⑦段在敘事時細化動作延長過程,仿照第⑨段在文末結合具體細節抒發感情(可參照范文)。先擬寫提綱,周末完成作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二課時教案模板 篇2
【教學重點】
學習重點應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園”。即作家抓住特點寫景和寫景中確切使用形容詞、動詞這一部分。只有深刻體味到在“百草園”這個自由廣闊的天地里能夠享受到無窮樂趣這一點,才能進一步理解“三味書屋”單調、沉悶、枯燥的生活是怎樣束縛和摧殘著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的。
【教學難點】
1、弄懂插敘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別是理解插敘后的一段議論的含義。
2、正確理解魯迅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態度。
3、理解結尾的話。
4、理解行文中敘述口吻的變化。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內容、結構、情感、和主題。
2、學習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寫,以及準確生動的動作描寫。
3、探討文中的疑難詞語和問題,培養探究的習慣。
【學習方法】
朗讀法、感悟、品味、交流。
【課前準備】
1、讀準“讀一讀”中的字音。
2、自看并理解注釋中的詞語。
3、閱讀課文,質疑。
4、思考:探究與練習。
【課堂類型】
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寫百草園,始終圍繞著一個“樂”字──樂于觀察百草園的景物,樂于聽美女蛇的故事,樂于捕鳥活動,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
二、閱讀課文過渡段和三味書屋部分
1、學生齊讀過渡段。
2、問:“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討論并歸納:不知道,從“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都無從知道”可以看出,三個“也許是”表示盡管猜測的原因很多,但一個也無法肯定。
3、問:“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這句話運用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什么心理?
討論并歸納:運用擬人,表達了“我”對百草園的依戀。
4、問:這一段在全文結構中起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5、問:第二部分一開始作者對先生是怎樣評價的?
討論并歸納:先生很“和藹”。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5、問: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這蟲的問題?
討論并歸納: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學生讀他所指定的書,書外的問題是不予解答的,況且提問者又是一個剛入學不久的學生,如此“不務正業”,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至于這種態度是否正確,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學生沒提出也可不討論。)
6、問:“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說明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討論并歸納:打戒尺、罰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學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罰跪規則而不常用,說明他對這種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態度,也反映他對學生的開明思想。
7、問:你認為在三味書屋的生活有那些地方寫得有趣味?
學生自由發言,不求統一,合理就行。主要讓學生理解把握課文內容。
8、問:從作者的記敘和描寫中,你覺得作者對三味書屋的生活是什么樣的感情?
學生自由討論,有理就行。
9、請歸納本文的中心思想。
(讓學生討論“研討與練習”:一題的3小題)
三、小結
全文主要內容由兩部分構成──百草園和三味書屋,表現了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樂的生活。
四、作業
1、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二。
2、自主檢測。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二課時教案模板 篇3
【教學目標】
1、進行閱讀方法指導,使用閱讀通用學案,留給充足的閱讀時間,讓學生獲得屬于他們自己的閱讀體驗,再在討論閱讀所得中學會參與、表達、傾聽與討論,獲得自己的閱讀成果。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培養閱讀興趣,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理解作品內容,領會文章主旨,鼓勵獨特見解,引導明確:從自由自在的嬉戲到接受學校教育是每一個人必須經歷的成長階段,都一樣的值得珍惜。
3、體會記敘的感情色彩。
4、揣摩作者準確的形容,準確的表述動作,指導學生寫作,能在記敘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重點】
1、學生地主題閱讀和閱讀習慣的培養。
2、對文章主旨的主體領悟。
3、準確的表達。
【教學難點】
1、學生討論閱讀所得,形成自己的閱讀成果。
2、準確表達的訓練與運用。
【教學準備】
學案。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1、交流閱讀所得、討論讀后疑問、整理各自領悟、收獲到的閱讀成果;
2、進行語言運用訓練。
教學程序
一、交流閱讀所得,探討對文本的整體理解
1、出示上課時學生歸納所得的對文章整體把握必須首先解決的4個問題:
⑴百草園的樣子和生活?
⑵三味書屋的樣子和生活?
⑶為什么到三味書屋?
⑷作者力圖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學生交流閱讀所得。
3、對有不同看法的結論,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教師要充分地給學生時間探討,不能急于下結論。
4、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的是對作品主題思想的悟解,要借助課后第一題,引導學生明白:從自由自在的嬉戲到接受學校教育是每一個人必須經歷的成長階段,都一樣的值得珍惜。
這是最基本的底線。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可以保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觀點,教師要允許這種不同理解的存在。
二、交流閱讀所得,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獨特領悟
1、學生說出自己認為文中寫得精彩成功的地方,或說出覺得作品寫得失敗的地方要求說明理由。
2、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注意做到:一是引導學生說透,二是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討論百草園物事、雪地捕鳥、痛別百草園三個文段中語言運用技巧和情感色彩的表達的作用,達成第3、4個教學目標。
3、對精彩之處多形式朗讀。
三、討論閱讀中產生的疑問,激勵深入或拓展式的探討
1、學生說出自己在閱讀中的疑問,并陳述自己的理由,或陳述自己對答案的猜想。
2、教師引導、激勵學生參與探討,用頭腦風暴的方式來碰發學生對作品的進一步解讀;對學生實在莫衷一是的問題,教師可作適當點播;對課堂上解決不了,又有探討價值的問題,教師要充分肯定,并且存疑,激發學生課外進一步尋求答案。
3、教師在本環節中要高度注意,隨時根據學生的問題和討論的情況,判斷、選擇、生成新的學習點,并引導學生探討學習。
四、歸納形成結論
1、學生整理閱讀和探討所得,在學案上整理、寫下自己的收獲和感受。
2、交流學習成果,談學習的感受。
3、共同歸納學習成果,讓學生形成必要的筆記。
4、教師強調:這些成果都是同學們自己在閱讀和探討中自己收獲的,而不是老師講給的。
五、語言運用訓練
課后題二、三題。
六、作業
1、基礎作業:
⑴生字詞抄寫、生字注音,重點詞語的解釋;
⑵不必說也不必說單說仿寫;
⑶雪地捕鳥仿寫:動詞的準確運用。
2、拓展閱讀:練習冊課外文段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