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香蕉科學教案(精選4篇)
認識香蕉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過程。
2、了解除法算式的讀法及各部分的名稱。
3、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建立除法與等分活動之間的聯系,并加深體會。
教學重點
1、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過程。
2、了解除法算式的讀法及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
如何建立除法與等分活動之間的聯系。
教學方法:動手操作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學手段:主題圖,小棒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主題圖片。
師:你們知道小猴子喜歡吃什么?
生:香蕉。
師:誰能說出圖意?
生:兩只小猴子來智慧老人家里做客,智慧老人要把12根香蕉分給兩只小猴子。
二、問題探究
師:通過看圖,你想提什么數學問題?
生:平均每只猴子分得幾根香蕉?
師: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幾根?(板書問題)
師:我們可以用12根小棒代表12根香蕉分一分。看誰分得最快。
學生開始分,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師:你是怎樣分的呢?
組織學生分組匯報,演示自己分的過程。
生: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教師講解把平均分轉化成除法算式。
師: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除法的運算符號是“÷”,讀作“除以”。(教師板書:÷)
師: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可以怎樣列式?
生: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香蕉。算式是“12÷2=6(根)。(教師板書)
學生齊讀算式。教師指著算式引導學生說出算式的含義。
師:剛才我們通過擺小棒知道了12除以2等于6。如果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嗎?
生:12÷3=4(根)。(教師板書)
師:在12÷3=4這個算式中,12是被除數,3是除數,4是商,÷是除號。(板書)
師:(指算式)誰能說一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12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
三、體驗感悟
師:剛才分香蕉的時候,出現了多種分法,同學們掌握了把平均分轉化為除法計算的方法。老師有一個問題,請小朋友想出又快又好的辦法解決。
教師出示題目:18根小棒可以怎樣平均分,每份是幾根?把分的過程用除法表示出來。
學生動手分,把分的過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
組織學生匯報,并說出算式表示的意義。
生:平均分成2份,算式是18÷2=9(根)。18÷2=9表示把1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9。
生:18÷3=6,表示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
生:18÷6=3,……
生:18÷9=2……
教師肯定、鼓勵分法多樣化。
讓學生根據分的結果完成第38頁練一練。
四、實踐應用
完成練習二第1、2題。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練習設計:第38頁的練一練,第40頁練習二的第1、2題。
認識香蕉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能夠根據香蕉的外形特征的比喻,進行簡單的想象。
活動準備:
香蕉若干,教育掛圖
活動過程
一、 觀察香蕉,品嘗香蕉。
1、 教師出示香蕉:今天老師請來了我們的水果朋友香蕉。 引導幼兒用禮貌用語和香蕉打招呼:香蕉,你好!
2、 引導幼兒大膽想象:你們看看我穿什么顏色的衣服?我的形狀像什么?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
3、 請幼兒品嘗香蕉,說說感受
二、 出示掛圖,引出兒歌《小香蕉》
1、 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兒歌,邊示范朗誦變出示掛圖,讓幼兒初步理解兒歌的比喻手法。
2、請幼兒回答:兒歌里說了什么?
注意引導幼兒發準“香蕉”“船”“海”“魚”等音
三、 伴隨音樂,幼兒學習朗誦兒歌《小香蕉》
1、 引導幼兒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2、 通過各種方式帶領幼兒朗誦兒歌
四、 幼兒以“香蕉”為主題自由繪畫
2、 播放兒歌,幼兒繪畫,教師有目的地進行指導
3、 幼兒評畫,說說自己的作品
五、 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看看,摸摸,嘗一嘗香蕉,了解到香蕉的外形特征;學習兒歌《小香蕉》,知道香蕉是一種對身體有益處的水果。
認識香蕉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形式引導幼兒發揮想像,并用語言、動作表達想象結果。
2.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及初步的環保意識。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香蕉若干。
2.方紙盒一只,濕毛巾若干。
3.幼兒分組呈半圓形分布坐。
活動過程:
一、產生興趣
師(出示方紙盒作神秘狀):小朋友,這個盒子里面有一樣好吃的東西,樣子長長的、彎彎的,皮黃黃的,要剝皮后才能吃,你們猜猜是什么?
幼:是香蕉。
二、想象活動
師: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香蕉,它會變魔術,你們信不信?
幼:信!
幼:不信!
師(輕輕地把香蕉擺放成弧形口朝下狀):變變變――香蕉開始變了,你們看看它像什么?
幼:像小橋。
幼:像月亮。
幼:像彩虹。
幼:像挖土機。
師(輕輕地把香蕉180度轉過來):變變變――香蕉又開始變了,你們看它像什么?
幼:像小床。
幼:像小船。
幼:像滑梯。
幼:像木馬。
幼:像蟲子。
師(輕輕地把香蕉豎起來):變變變――香蕉真會變,瞧!它這樣變又像什么?
幼:像大刀。
幼:像拐棍。
師(把香蕉放在耳邊):喂!
幼:像電話。
幼:像爸爸的手機。
師:請你們跟老師一起打電話吧!
(幼兒模擬打電話狀,與教師進行簡短的對話。)
師:香蕉除了可以當作電話外,還可以當作什么?請你們每人拿一只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動作,好嗎?OK?
三、分享
師:讓我們剝開香蕉,看看剝開后的香蕉像什么?(幼兒嘗試自己動手剝開香蕉皮,對不會的幼兒,教師適當給予幫助。)
師:你們覺得剝開的香蕉像什么?(蜘蛛、花、噴泉等等)
師:下面請你們一邊吃,一邊看看香蕉會有什么變化?
(引導幼兒在吃的過程中感知、交流香蕉從“整體――>部分――>沒有”的漸變過程,教育幼兒把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
活動反思: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觸參與的樂趣,并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設法和看法。
認識香蕉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會聽前奏,掌握附點節奏,能夠用自然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
2.感受曲子的旋律變化,通過歌唱表達出詼諧快樂的音樂情緒。
3.啟發幼兒按照原歌詞的結構,創編新歌詞并演唱。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
香蕉樹背景圖 五只小猴子圖片 音樂《五只猴子吃香蕉》
教學過程:
一、練聲《你好》,初步感受附點節奏。
導入語:“小朋友們好,湯老師你好!”
過渡語:剛才你們有禮貌地打招呼還吸引了一位小動物呢!它最愛吃香蕉猜是誰!
二、學唱歌曲,感受歌曲內容的趣味性。
1.教師清唱第一分句,引發幼兒仔細傾聽。
提問:“小朋友你剛才聽到了猴子什么有趣的事情?”
2.回憶歌詞第一段,嘗試有節奏地跟唱。
(1)過渡語:這五只猴子很可愛,它們爬到樹上去吃香蕉我們能用好聽的歌聲來唱一唱。
(2)跟隨伴奏嘗試有節奏的跟唱第一段。
教師小結:小猴子的心情很不錯,他們都吃到了香蕉。正當高興的時候又發生什么有趣的事情了呢?
3.教師清唱第二段,引導幼兒傾聽感知不同的情緒變化。
(1)過渡語:現在樹上五只猴子,發生了什么事情?誰來說說看。
(2)跟隨伴奏唱,注意情緒的變化。
三、多種方式表演唱《五只猴子吃香蕉》,感受兩段音樂的不同情緒。
1.完整聽歌曲。
2.分角色演唱,感受歌曲的不同情緒。
3.手指游戲表演唱。
四、歌唱游戲《猴子吃香蕉》,感受歌曲的完整性。
教師扮演大猴子,小朋友們表演小猴子,邊唱邊離開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