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中草藥》教案(精選6篇)
幼兒園大班《中草藥》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幾種生活中常見中草藥的名稱和特征,了解它們簡單的保健、治病作用。
2.觀察并說出中草藥的神奇,嘗試泡茶或搭配泡茶。(難點)
3.感受中草藥的神奇以及與人們健康生活的關系,萌發對中草藥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提前請家長與幼兒交流,了解有關常見中草藥的知識。
2.CD光盤。
3.幼兒(根據藥材的量和種類進行分小組)操作材料:杯子、勺子每人一份;常見的中草藥菊花、枸杞、胖大海、炒山楂、蓮子心、陳皮若干)
4.教師課前查閱一般中草藥的加工過程。
活動過程:
一、直接導入:觀看《鹿茸救母》的視頻,感受鹿茸的神奇,產生對中藥的興趣
老師(引導幼兒回憶“鹿茸救母”的故事)提問:故事中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是什么治好了母親的病?
老師總結:青陽是一個孝順的孩子,七彩鹿的鹿茸熬制的中藥把母親的病治好了,鹿茸真神奇。
二、觀看ppt,認識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幾種生活中常見中草藥的名稱、特征及來源
1.請幼兒運用視覺方法觀察中草藥,引導幼兒說出中草藥的名稱及外形。
老師總結:中草藥中有紅有綠,形狀也不一樣。
2.感受普通的植物經過加工能變成中草藥的神奇性。
老師提問:你發現它們是用什么做的?
老師總結:生活中一些普普通通的植物的花、果實等,經過加工居然可以做成中藥,真神奇。
三、結合CD光盤及ppt,知道中草藥的保健、治病作用
四、操作實驗,進一步觀察中草藥
1.發放材料:用聞、捏等多種感官方法,觀察中草藥的特點。加深孩子對中草藥的認識。
幼兒代表發言。
師總結:有的捏上去軟軟的,有的是硬硬的;味道有甜的也有酸的,有的聞起來還有清香味呢。
2.嘗試泡茶。
要求:泡茶時,把握好水的位置;泡好后,仔細觀察中草藥在水里的變化。
3.幼兒觀察、品嘗,相互交流中草藥在水中的變化。
活動總結:有的中草藥可以泡,是保健藥,但有些中草藥是不能隨便泡的,更不能亂吃。讓幼兒嘗試泡茶或搭配泡茶,感受中草藥與人們健康生活的關系。
活動延伸
1.開展區域:小小藥店。一個小朋友當醫生。其他小朋友當病人。
2.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到戶外尋找蒲公英、竹葉、引導幼兒進行觀察,采集、清洗、晾曬等活動,認識更多的常見中草藥。
幼兒園大班《中草藥》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中藥是由某些動植物和礦物質組成,知道中藥的防病、治病功效以及服用的方法。
2、知道中藥是我國傳統醫藥,激發幼兒對中藥的興趣和民族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1、供幼兒觀察的中藥、中成藥。
2、李時珍畫像及其著作。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1、你生過病嗎?生了病該怎么辦?
2、你生病的時候吃什么藥?
二、初步了解中藥,感知中藥的組成材料
1、引導幼兒觀察,初步了解中藥中有哪些原料.
2、組織交流。你發現了什么?你還看到了什么?
3、再次觀察、探索,了解中藥的氣味、特性、來源,并引導幼兒通過問老師、朋友等不同途徑求知。
4、師生共同歸納:原來樹皮、樹葉、花草、果子,還有蟲子、貝殼、礦物質等許多東西都可以做藥,這些藥叫做中藥。
三、讓幼兒了解中藥的服法及現代中成藥,感知組或傳統醫藥以及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1、了解中藥的服法。
2、教師演示中藥的煎熬方法。
3、幼兒分組比較,中藥與中成藥的不同。
四、品嘗藥茶,了解其防病功效
1、師:中藥不但可以治病,還可以防病呢。像金銀花、菊花、枸杞子還可以泡成藥茶清熱去火,經常服用可以使你眼睛明亮,身體健康。
2、幼兒品嘗藥茶。
幼兒園大班《中草藥》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一種中藥材江枳殼。
2、了解中藥的種類(水煎中藥、中成藥),知道它們的作用。
3、了解中藥起源于,是國寶之一。
活動準備:
1、一副煎前的中藥、中成藥。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出示幼兒用書,引導幼兒觀察,了解江枳殼的形狀特征。
(1)鼓勵幼兒按順序觀察江枳殼的特點。
你認識圖片上的這個植物嗎?請你先看看這個植物分為幾部分,然后按照從上往下的順序觀察它的特點。
(2)了解江枳殼的特點。
你能說說剛才你觀察到的這個植物可以分為幾部分?每部分都有哪些特點呢?
(3)教師,并說出這個植物的特點。
這個植物叫江枳殼,是我們江西特有的一種中藥。它分為兩個部分,有莖葉和果實。莖葉和我們平時見過的橙子樹的莖葉非常相似,只是比較小而已,果實是圓圓瓣,比橙子小一些。
(4)了解江枳殼的作用。
這種植物在我們江西很有名,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它是一種有名的中藥材,它的根能做成藥冶病。
2.了解中藥的制作方法。
(1)教師:像江枳殼這樣能治病的植物,把它有用的部分提出就是中藥材。你還知道我們家鄉有哪些中藥材?(教師可根據各地特有的中藥材進行介紹。)
(2)觀察幼兒用書,了解中藥的制作方法。
教師:中藥材是怎樣變成中藥的呢?
3.了解中藥是的國寶之一,激發自豪感。
中藥起源于,是我們的寶貝。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就發現許多植物、動物身上有些能治病的材料,經過研究、煎制,最終做成了中藥,幫人們治病。
幼兒園大班《中草藥》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中藥是由某些動植物和礦物質組成的,初步了解中藥的防病、治病功效以及服用的方法。
2、知道中藥是我國傳統醫藥,激發幼兒對中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
二、活動準備:
1、供幼兒觀察的中藥、中成藥。
2、李時珍畫像及其著作
3、VCD、實物投影儀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課題。
“小朋友,你生過病嗎?生了病該怎么辦?”
“你生病的時候吃過什么藥?
2、讓幼兒初步了解中藥,感知中藥的組成材料
“前幾天,老師也生病了,醫生也給我開了好幾包藥,和你們剛才說的藥都不一樣,想不想看啊,你們幫我看看醫生給我開的藥里都有什么東西?
(1)、引導幼兒觀察,初步了解中藥有哪些原料。
“我把藥都倒在后面的桌子上了,小朋友用手摸摸、捏捏,用鼻子聞聞,看誰發現的秘密多。”
(2)、組織交流
“看完了嗎?現在誰來告訴大家,你發現了什么?你能把它找出來嗎?”
幼兒找出后,教師放在實物投影儀下,展示給幼兒看。
你們還發現了什么?
(3)、再次觀察、探索,了解中藥的氣味、特性、來源,并引導幼兒通過問老師,朋友等不同途徑求知。
請小朋友再看看,互相說一說,想想看它們是從哪里來的?
(4)、師生共同歸納:原來樹皮、花草、果子,還有蟲子、貝殼、礦物質等許多東西都可以做藥,這些藥就叫做中藥。
3、讓幼兒了解中藥的服法和現代中成藥,感知祖國傳統醫藥以及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1)、了解中藥的服用方法。
“你知道中藥是怎么服用的嗎?”
(2)、教師演示講解中藥的煎、熬方:中藥一般不能直接服用,需要加水防在藥罐里慢慢煎熬,熬成湯藥就可以服用了。
“可是,中藥燉的時候很麻煩,老師沒時間燉怎么辦呢?別著急,科學家幫我解決了這個難題,你瞧,這是不用燉的免煎藥,直接沖開水就可以服用了。我們來試一試,聞聞看,什么氣味?苦苦的。我最怕苦的,有沒有辦法讓中藥變的又好喝又很方便攜帶呢?科學家又發明了一個辦法,我們一起看一看。”
引導幼兒看中藥制作過程的VCD。“真棒,科學家們把中藥磨成粉,搓成一粒粒的,現在我只要吃一粒就好了,這就叫做中成藥。(出示“中成藥”三個字)小朋友桌上也有中成藥,我們一起來看看中成藥和剛才的中藥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3)、幼兒分組比較中藥和中成藥的不同。
提供中藥和中成藥。
“你發現中藥和中成藥有什么不同嗎?”(引導幼兒說出包了糖衣等)。
師歸納總結:中藥是我國的傳統醫藥,能治好多病,但攜帶起來很不方便,所以聰明的人們動腦筋想辦法,用先進的技術把中藥制成藥片、藥丸、沖劑、糖漿等中成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你們知道是誰發現這些中藥可以治病的嗎?我講一個故事: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位醫生叫李時珍,(出示李時珍畫像)他生了病,可是沒錢買藥,有一次,他挖到草根,放到鍋里煮了,發現病竟然就好了,他就知道,原來這些東西都可以治病的啊。從那以后,他一邊給人看病,一邊到山上采草藥,他把每次采到的藥都用筆記下來,還畫了圖畫,到了60多歲的時候,他收集整理的草藥已經非常多了,他就把這些藥分類,編成了一本書,這本專門介紹中藥治病秘方的書就叫做《本草綱目》。 (出示 《本草綱目》書籍)。
李時珍醫生發現 中藥不但可以治病,還可以防病呢。像金銀花、菊花、枸杞還可以泡成藥茶去熱去或,經常服用可以使你的眼睛明亮,身體更健康。現在,天氣熱了,很容易中暑,老師請你們喝菊花茶,喝了以后就不容易中暑了。
4、讓幼兒品嘗茶藥,了解其治病功效。
讓幼兒品嘗藥茶(每組一種),講一講茶的味道。
是什么味道啊?
5、小結:中藥有什么本領(治病、防病)。
幼兒園大班《中草藥》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中藥是我國傳統的醫藥,孩子們有的可能服過,大多數服的可能是中成藥。他們認為煎熬的中藥“苦”、“真難喝”,對中成藥往往沒有更深入的了解,沒有把它當成是“中藥”。此活動主要是讓幼兒了解中藥的基本特征,知道中藥的作用,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祖國傳統的醫藥─重要,激發幼兒對中藥的興趣。
2、初步感知中藥是由許多常見的自然界中的動、植物和礦物制成的,中藥能治病,還能防病。
3、促進幼兒對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強民族自豪感。
活動準備:
1、一些常見的中、西醫治療器械和藥物:聽診器、血壓計、注射器、銀針、體溫表、藥丸、藥片、中草藥等等。
2、中醫書。
3、參觀過中藥房。
活動建議:
1、回憶參觀中藥房的經歷,討論:哪些東西能夠做中藥?(如橘子皮、螃蟹殼、甲魚殼、紅棗、小菊花、蜈蚣、人參、羅漢果、絲瓜、八角、靈芝、蚯蚓、樹葉等。)
2、查找中醫書,看看哪些東西可以做中藥。
3、討論:如何煎中藥?
倒進藥罐─用冷水泡─大火煮、小火煮─倒出中藥,濾出藥渣。
4、認識中成藥。
5、幼兒品保健茶:菊花茶、枸杞茶、山楂茶、板藍根。
延伸提示:
了解中醫和西醫治病方法的不同。
幼兒園大班《中草藥》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幾種生活中常見中草藥的名稱和特征,了解它們簡單的保健、治病作用。
2.觀察并說出中草藥的神奇,嘗試根據藥方簡單配藥、泡藥、嘗藥。
3.感受中草藥的神奇,以及與人們健康生活的關系,萌發對中草藥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杯子、勺子幼兒每人1套,菊花、枸杞、胖大海、炒山楂、蓮子心、陳皮等常見的中草藥。
2.視頻:《鹿茸救母》、《神奇的中草藥》、《走進大藥房》,《我愛你中國》。
3.提前請家長與幼兒交流,幫助幼兒了解有關常見中草藥的知識。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觀看《鹿茸救母》的視頻,感受鹿茸的神奇。
(1)播放故事視頻,幼兒觀看并感受鹿茸的神奇作用。
(2)引導幼兒回憶《鹿茸救母》的故事。
提問:故事中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是什么治好了母親的病?
小結:青陽是一個孝順的孩子,七彩鹿的鹿茸熬制的中藥把奄奄一息的母親治好了。鹿茸真神奇。
2.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探究操作,認識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幾種生活中常見中草藥的名稱、特征及來源。
(1)請幼兒運用看、捏、聞、嘗等方法觀察中草藥,引導幼兒說出中草藥的名稱、外形、味道等。
(2)請幼兒結合課件《常見的中草藥》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講述菊花、栒杞、胖大海等中草藥的簡單特征。
提問:你發現了哪些中草藥?它是什么樣子的?什么味道?
小結:中草藥中有紅有綠;有的捏上去軟軟的,有的硬硬的;味道有甜的也有酸的,有的聞起來還有清香味呢。
(3)播放課件,引導幼兒感受普通的植物經過加工能變成中草藥的神奇性。提問:你發現它們是用什么做的?
小結:生活中一些普普通通植物的花、果實等,經過加工居然可以做成中藥,真神奇。
3.引導幼兒和“老中醫”互動,知道中草藥的保健、治病作用,根據藥方嘗試配藥、泡藥、嘗藥。
(1)請幼兒猜想并咨詢“老中醫”,結合課件介紹枸杞、胖大海等常見中草藥的作用。
(2)幼兒回憶自己生病、治病的經歷,猜想中草藥搭配治病的作用,觀看《藥材搭配圖》,知道藥材相互搭配能治病的作用。
小結: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吃幾副中藥可以治好病。
(3)出示老中醫的藥方,指導幼兒看懂藥方并嘗試配藥、泡藥。
要求:根據藥方準確配藥;泡藥時,把握好水的位置;泡好后,仔細觀察中草藥在水里的變化。
(4)請幼兒觀察、品嘗,相互交流中草藥在水中的變化,了解中草藥的保健作用。小結:中草藥是不能隨便吃的。 4.請幼兒觀看課件《神奇的中草藥》,了解幾種奇特的中草藥,感受中草藥的神奇,
激發幼兒對中草藥的興趣。
(1)請幼兒觀看視頻《神奇的中草藥》,了解幾種中草藥的奇特之處。
(2)引導幼兒說出人參、蜈蚣、蟬衣等幾種中草藥在外形、毒性、蛻皮等方面的奇特。
小結:中藥不僅有植物藥、動物藥,還有一些石頭礦物也是珍貴的中藥。因為植物藥最多,所以中藥也叫中草藥。
5.播放視頻《走進大藥房》,進一步激發幼兒對中草藥的興趣。
(1)請幼兒觀看視頻《走進大藥房》,了解存藥、抓藥、配藥、包藥、熬藥等情節,激發幼兒對中醫藥文化的興趣。
(2)引導幼兒簡單了解中醫藥文化的悠久歷史,進一步感受神奇的中草藥與人們健康生活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