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兒園大班喝水安全教案(精選7篇)
最新幼兒園大班喝水安全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讓幼兒發現許多植物放在水中都能生出根,感受植物的生命力。
2.通過探究與實驗,了解根的作用(能喝水)并發現植物的根是不同的。
3.培養幼兒愛觀察、喜探索的精神及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美好情感。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5.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記錄,比較不同植物的生長變化及吸水情況。
難點:觀察瓶子里的水位,討論水到哪兒去了。
活動準備
1.各種常見的植物(如:帶根的白菜、蔥、蒜、芹菜等)
2.透明容器(如:果凍杯、可樂瓶等透明無色容器)
3.記號筆、記錄表
活動過程
(注:此活動過程需跟蹤觀察、比較,才能得出結論)
1.導入:
提問:你們都見過那些植物?名字叫什么?形狀怎樣?見過它們的根嗎?
2.組織幼兒討論:“用什么辦法能知道植物的根長的是什么樣子呢?
3.采納幼兒意見,一起種植植物(將幼兒尋找來的植物放入裝水的容器中)
4.老師幫忙用記號筆在透明容器上畫上刻度,觀察水位變化,看看小植物每天各喝幾格水?從而發現根有吸水的作用。
5.在記錄表中記錄植物每天的變化(植物的生長及水的多少)
6.這些植物都能生出根嗎?你看到了嗎?它們像什么?你見過沒有?
7.粗根和細根吸水一樣多嗎?
結論:經過將近四周的觀察、比較、記錄,孩子們找到了答案:白菜的根又細又密,像老爺爺的胡子;蒜的根密密的,像小朋友的頭發;芹菜的根又粗又長像老鼠的尾巴......并且,孩子們通過透明容器上的刻度發現,小植物的根最大的作用是能“喝水”,而且根越大越粗喝水越多。
延伸:
在自然角中種植多種植物讓幼兒觀察、比較,進一步加深對植物根的作用的認識并利用春游、植樹節等活動教育幼兒熱愛自然,愛護植物及了解植物根系的發達程度和根的穿透力。
最新幼兒園大班喝水安全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學習用比較完整的語句連貫地編出合乎情理的故事結尾。
2、樂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勇于創新,訓練思維的條理性,體驗幫助別人和別被人幫助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大圖片
2.紙、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談話引題
在森林里,有四個小動物在快樂地游戲,正玩高興時,它們碰到了一個難題,你們愿意幫助它們想到辦法嗎?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教師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提問:
1.故事里有誰?它們想干什么?
2.是的,白鶴、烏鴉、小羊和小猴口渴了,都想喝這只瓶子中的水,你覺得按照它們的嘴巴的長短誰能喝到瓶子中的水?
3.它們的嘴巴長得怎么樣?
4.白鶴的嘴又尖又長能喝到瓶子里的水,其它的動物嘴短,能喝到水嗎?(不能)那該怎么辦呢?請你們想想辦法?
三、幼兒續編故事
1.請3——4個孩子,講述喝水的辦法
2.幼兒自由、大膽地想象,把想到的辦法畫在紙上。
3.把想出來的辦法編成故事結尾說給大家聽。請個別幼兒上來演講。(教師投影儀展示其畫的方法,幼兒講時注意語句的完整,要先講是誰想到了一樣什么東西?是怎樣做的?最后是怎樣喝到水的。)
四、完整講述喝水的故事
讓幼兒自由選擇誰想的辦法最好,編的故事最生動,就請他把這個故事連起來將一遍。
五、教師小結
表揚能積極動腦,想到好辦法的幼兒,同時教育幼兒要互相謙讓,你幫我,我幫你。
最新幼兒園大班喝水安全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人體需要水分,要多喝開水。
2、培養幼兒少喝飲料多喝開水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一個杯子;自制PPT(鍛煉后、外出游玩時、洗澡后、起床時等圖片,池塘里的水、自來水、井水等不能飲用的水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知討論,了解水對身體生長的重要作用。
(1)通過回憶激活已有體驗,感受口渴后喝水帶來的舒適(活動前進行體育活動,之后教師帶幼兒喝水)
教師:玩過游戲之后,你們感覺嘴巴有點怎么樣?喝了水之后有什么感覺?
教師:喝了水之后我們就不渴了,身體舒服多了。
(2)觀察紫羅然,了解缺水的后果。
師:這里有兩小花,他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嗎。請你仔細看一看,猜一猜為什么。
教師:看看它們的泥土是怎么樣的?(一干一濕。)
教師:原來,蘿卜沒有水喝就會枯死,就發不了芽、長不了葉。人也像蘿卜一樣離不開水,我們只有每天多喝水才能長高長大。
二、了解什么時候應喝水、哪些水不能喝。
(1)觀察圖片,了解鍛煉后、外出游玩時、洗澡后等情況下人會想喝水,睡覺起床時也會想喝水。口渴了不喝水會很難受,小朋友想喝水的時候可以自己去喝水。
(2)了解有些水不能喝。
教師(出示圖片):我們每天都是要喝水,那是不是說什么水都可以喝的嗎?(幼兒討論)我們來看看這些地方的水我們能喝嗎?為什么?
教師:池塘里的水、自來水、井水這些水看上去清清的,但是都不能直接喝,因為水里有細菌,只有燒開了才可以喝。我們保溫桶里的水是燒開過的,所以可以喝。
三、通過保健醫生的講解,了解白開水是的飲品。
教師:口渴的時候你最想喝什么?為什么?
教師:到底喝什么對小朋友的身體呢?我們來聽聽保健醫生怎么說。
教師:小朋友喜歡喝的可樂、雪碧等飲料里面加了很多東西。喝起來甜甜的,是因為里面放了很多糖,這對我們的牙齒不好,容易讓我們產生蛀牙。聞起來香香的,是因為里面加了很多香精;看上去紅紅的、綠綠的'很漂亮,是因為里面加了很多色素。這些香精、色素其實都對我們的身體有害。只有白開水才是對身體的,最有利于健康的。
四、評選“喝水小寶貝”。
教師:知道口渴了要喝白開水。想喝水的時候會自己去喝,就能被評為“喝水小寶貝”了。
教師:你們想不想當“喝水小寶貝”?那你要記得口渴了、想喝水的時候就要去喝。
教師:現在嘴巴有點渴了,我想喝水了。你們也喝點好嗎?小朋友們在喝水的時候,要記得做什么呀?(提示幼兒喝水的的一些要求)
教師小結:喝水的時候我們要排著隊伍去裝水喝,自己能喝掉多少水,就裝多少水,不能夠浪費水資源。
五、組織幼兒喝水。
六、結束活動。
最新幼兒園大班喝水安全教案 篇4
課題名稱:
烏鴉喝水
活動目標
1、理解《烏鴉喝水》故事中烏鴉能喝到水的原因,嘗試在新的問題情景下創編故事。
2、通過實驗驗證,發展幼兒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烏鴉喝水》、圖片兩張。
2、小石子、沙子、橡皮泥、玉米粒、碎布頭、海綿、棉花、紙張等各種投放材料。
3、飲料瓶子若干、
4、統計紙
活動流程
一 、觀看《烏鴉喝水》的課件,導入活動。
1、觀看課件前半段(烏鴉口渴,找到一個裝有半瓶水的瓶子):“小朋友,有一只烏鴉口渴了,它找到一個瓶子,喝到水了嗎?”(沒有)
2、“你們能幫烏鴉想辦法喝到水嗎?”
二、幼兒猜測并記錄烏鴉喝水的方法
1、小組討論,將猜測的方法記錄下來
“現在我們要五個小朋友一組,互相說說自己想出的辦法然后請一個小朋友當記錄員,將你們想的辦法畫下來。”
2、每組選一名幼兒述說本組的討論結果。
三、幼兒以小組合作方式用石子和沙子進行探索“如何喝到水”實驗,并記錄。
1、提出探索要求:一組中兩個小朋友當選材員去選擇不同材料進行實驗,并將多余的材料放回原處,大家觀察瓶里的水位有沒有升高,實驗成功與失敗的水瓶分別擺放在各自的陳列臺上,一名記錄員要將實驗結果與原先的猜測是否一致做上標記,還要有一名小朋友做實驗匯報。注意不能把材料掉在桌上,(培養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在小組合作探索中,幼兒先要自行分配角色,出現幾名幼兒爭當同一角色時,讓他們用猜拳形式來解決。
2、幼兒小組合作進行探索,教師以噪音控制員的身份巡回指導。
3、每組選一名幼兒將記錄結果進行講述(哪些材料實驗成功哪些材料實驗不成功)
四、教師進行小結,并評選出最佳合作小組,獎勵小貼畫。
五、讓幼兒完整看課件并欣賞故事《烏鴉喝水》
師: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烏鴉想的辦法和哪一組小朋友的想法是一樣的!讓幼兒邊看課件邊欣賞故事。
六、根據實驗結果、創編故事
(價值取向:借助傳統的故事和實驗的驗證,以此作為幼兒創編故事的基礎,讓幼兒在說中鞏固實驗的結果)
小朋友能根據我們剛才的實驗來編一個不一樣的《烏鴉喝水》的故事嗎?(請幼兒看著前兩幅圖片和自己的實驗記錄的結果進行講述,講述時注意要提問:小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時是什么樣子的?小烏鴉是怎樣找到水的?找到水后是什么心情?當遇到困難喝不到水時是什么心情?小烏鴉想到了什么辦法?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烏鴉?)
活動延伸
1、讓幼兒觀察《幼兒用書》第2冊第35頁的圖片,給圖片進行排序。并把故事講給爸媽聽。
2、在區角中開展設立《烏鴉喝水》的內容,引導幼兒繼續探索水、石子與能否喝到水的關系。
最新幼兒園大班喝水安全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水對人體的重要作用,并知道什么樣的水不能飲用。
2、養成喝白開水的好習慣,并注意節約用水。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茶杯。
2、石頭或沙子。
3、幼兒用書。
4、水瓶。
活動過程
1、教師通過與幼兒之間的談話,激發幼兒的興趣。
如:親愛的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瓶子,小朋友想一想會有什么東西呢?(幼兒討論)啊!要不我讓一個小朋友過來把瓶子晃一晃,然后讓他告訴我們瓶子里裝的東西,好不好?(幼兒回答:好)
2、請個別幼兒來操作,然后引出水,教師小結。
如:這名小朋友操作完了,并且他告訴我們大家,瓶子里裝的是水,是不是呢?(教師打開瓶蓋)啊!真的是水,那小朋友在哪里見過水呢?水是什么顏色的'?水有什么作用呢?(幼兒討論)啊!原來我們在家里,在學校里,在河里都見過水,而且我們見到的水是清澈透明的,味道還甜甜的,水的作用很大,如果沒有水,我們就會渴死,如果植物沒有水,就會枯死,動物沒有水,也會死掉,所以水是不是很重要,它不僅重要,而且它的營養很豐富,長時間喝水,還會讓我們更年輕呢?
3、再次談話,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
如:那我們什么時候喝水呢?什么時候想喝水呢?我這有一幅圖,我們來看一看圖上都有什么?(幼兒觀察圖畫)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他為什么喝水?
4、教師小結:原來小朋友因為運動流汗而想去喝水,睡醒后起來也想去喝水,喉嚨干也想去喝水,如果渴了不喝水的話,會不會很難受,小朋友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呢?(幼兒回答:有)在我們的幼兒園里,我們老師每天都為小朋友準備了充足的水,所以就請小朋友一定要每天都喝大量的水,而且喝水的時候要節約用水,不要浪費每一滴水。
5、教師做實驗,引導幼兒了解什么樣的水不可以飲用。
如:親愛的小朋友,是不是只要是水都可以飲用呢?我給小朋友做個試驗,我們來看一看,水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這是很干凈的水,非常地透明,我現在要把沙子和石頭放進這干凈的水中,小朋友們來觀察一下,是不是還是那樣干凈呢?(幼兒觀察后回答:不是)
6、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最新幼兒園大班喝水安全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懂得遇到困難要積極動腦,想辦法的道理。
2、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發揮想象力,創編新的故事情節。
3、能用完整的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掛圖《喝水的故事》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難點:創編新的故事情節。
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引發幼兒興趣。
圖上有誰?他們在做什么?我們先來聽一聽《喝水的故事》。
2、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1)教師結合掛圖,逐步提問,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
故事里有哪些小動物?他們在干什么?
后來又發生了什么事?
誰發現了瓶子,里面有多少水?
他們商量后決定用什么辦法來喝水呢?
他們喝到瓶子里的水了嗎?
3、教師再次完整地講述故事,引導幼兒根據故事續編或添加故事情節。
重點引導幼兒創編的故事情節要有對話并且完整。
活動反思:
怎樣讓幾個小動物都能夠從瓶子里喝到水,是這個續編故事的主旋律。而這一任務的完成需要孩子運用已有的生活知識經驗想出解決的辦法,而且又要求孩子有順序地講清楚解決問題的具體過程,學習用語言完整表述出來是本次教學的重點。
孩子們想到了很多辦法,如在瓶子里放石頭,讓瓶子里的水滿起來;去找蘆葦,可以當吸管用來喝水;可以找來棉花放到瓶子里讓白鶴在用嘴銜起來喂水給每個動物……孩子們想的辦法很多,這時作為老師就要重點引導以此方法為線索,講清、講祥事情的整個過程,使孩子們了解如何有順序地用連貫完整的語句編出故事的結尾。
我覺得孩子在平時的知識積累很重要。我們班級的孩子我每天都會安排新聞講述與我會講故事活動,這對于孩子的語言發展有著極大的幫助,孩子們的表述能力變強了、意會能力變強了。所以在教學時老師一經過示范,孩子們就馬上知道該怎么講述。孩子們因為有話講,所以就參與積極投入,教學氣氛好,能較好地完成預設的活動目標。
最新幼兒園大班喝水安全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養成喝水時坐在固定位置,并用兩只手端起杯子喝水的習慣。
2、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喝水習慣,增強幼兒喝水的有關安全知識。
活動準備:
桌子一張、椅子一把、杯子、飲水器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過程:
直截了當進入主題,教師:“現在,老師要給小朋友們示范的是如何喝水,請小朋友們一定要仔細、認真的看哦!”
二、關鍵步驟:
教師起身,拉出椅子,然后再收回椅子。
取水杯(取杯子時要雙手端拿)。
雙手拿杯去接水,接水后將杯子放在桌子上,再慢慢拉出椅子靠近桌面。
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雙手端起水杯喝水。
喝完水后先將杯子放在桌面上,然后站起來。
收椅子,雙手端杯子,將杯子放回杯架上。
三、幼兒操作:
在組織幼兒集體喝水的時候,教師要督促幼兒用正確的方法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