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廁所的小班健康教案(通用2篇)
我要上廁所的小班健康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理解繪本《誰在廁所里》的主要內容。
2. 嘗試用語言和動作等方式表達小動物在廁所里的有趣表現。
3.懂得從小要講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的道理。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理解繪本內容,豐富相關詞匯。。
活動準備:
1. 白板課件、背景音樂。
2. 操作圖人手一份,問號貼紙人手一張。游泳圈一個。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播放進場音樂,去動物園玩。
2.觀察圖片
(二)集體閱讀,初步了解繪本內容。
1.觀察圖片(二)。
仔細看看,發生什么事情?
誰在廁所里呢?它在廁所里干什么需要這么長時間。
2.集體閱讀圖片(三)或(四)。
幼兒隨意猜測。
教師示范猜測。
小結語:到底誰在廁所里?它在廁所里干什么?請到后面的書袋里找找你覺得最有可能的答案。
(三)共閱繪本,猜測聯想。
1.幼兒自主了解內容,教師巡回指導。
2.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四)完整欣賞,鞏固提高。
1.投票。
2.揭示答案。
3.完整閱讀繪本。
(五)結束活動,養成教育。
活動延伸:
將圖書投放到語言區供幼兒合作閱讀。
活動反思:
繪本教學,一種全新的課型,它給孩子們的不是壓力,只有興趣,孩子們愿意去思考下一步的故事情節,推測主人公的命運,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學會了探索,激發起他們閱讀欲望。開闊了思維方式。在不知不覺間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活動中也讓幼兒懂得從小要講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的道理。
小百科:廁所泛指由人類建造專供人類(或其他特指生物,如家畜)進行生理排泄和放置(處理)排泄物的地方。 人類使用的廁所大多有男廁女廁之分,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男女共用的廁所,也問世了。
我要上廁所的小班健康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教會幼兒自己上廁所,不尿濕褲子。
2、教育幼兒當廁所人多時,不爭搶,學會謙讓。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活動準備
教師將本班廁所打掃干凈,便于幼兒參觀。
活動過程
1、參觀廁所。
教師帶領幼兒參觀本班活動室的廁所。讓幼兒知道廁所是大小便的地方。
2、認識男廁所和女廁所。
分清便池、便桶或便槽,知道男孩、女孩小便的方法是不一樣的。男孩站著小便,用便池;女孩坐在便桶上或蹲在便槽上小便。
3、參觀幼兒園公用廁所。
教師帶領幼兒參觀幼兒園的公用廁所,告訴幼兒在室外活動時,可就近入廁。
4、讓幼兒懂得大小便時要上廁所。
(1)帶幼兒回到活動室,教師提問,幼兒回答。玩游戲時想小便怎么辦?吃飯時想小便怎么辦?集體活動時想小便怎么辦?(教育幼兒在集體活動前、飯前、睡覺前上廁所,有小便時應及時上廁所小便,不要憋尿,尿濕褲子。)
(2)教師請幼兒談談講講。
小便時廁所里人多怎么辦?小便急怎么辦?(廁所人多時不爭先,不擁擠,依先后順序小便。小便急時,可與其他幼兒協商,讓自己先用廁所。)
5、教男孩子上廁所。
(1)教師請男孩子談談;怎樣上廁所才不會將小便弄到便池外?(小便時,不要離便池太遠,避免小便弄到便池外,不要離便池太近,以免弄贓褲子。)
(2)教師還要告訴男孩子,穿有拉鏈的褲子小便時,要小心,不要損傷皮膚。
6、教女孩子上廁所。
教師請女孩子談談,怎樣上廁所才不會讓小便弄濕褲子?(小便時,要將褲子脫低一些,然后坐在便桶上;蹲在便槽上小便時,要用手托住褲子。)
7、請想上廁所的幼兒去小便。教師觀察幼兒入廁情況,及時予以評價。
活動建議
1、在日常活動中,教師應隨時提醒幼兒及時大小便,用廁所人多時應相互謙讓。
2、請家長注意不要給男孩子穿帶拉鏈的.褲子。女孩子的褲子要易于穿脫。
活動反思
上了這個活動之后,在如廁時,我們應該針對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個別輔導。也可以在廁所內墻面,貼上“排隊入廁”和“與別人商量入廁”的圖片,幫助他們鞏固知道當廁所人多時不爭搶。